第237章 抉择
网网有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看向皇帝,语气恳切, “陛下,事急从权,恳请陛下下旨强令地方借粮,事后若有民怨,臣愿一力承担!” 皇帝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龙椅扶手。 一边是边防危急,急需粮草; 一边是民生疾苦,恐生祸端,两难之下,他实在难以抉择。 皇帝忽然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没再多说一个字,起身便带着太监离开了御书房。 龙椅空荡,那声叹息却像一块石头投入湖面,在众人心里激起涟漪。 “陛下这是……” 吏部尚书皱着眉,满脸困惑,转头看向身边人, “到底是准了还是没准啊” 周围的官员也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不休,个个面露茫然。 唯有贾政和兵部侍郎相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有了然。 贾政心里清楚,皇帝那声叹息,便是默认了他们的计策——事急从权,眼下保住大同才是头等大事,至于借粮可能引发的问题,只能先搁置一旁。 兵部侍郎也松了口气,悄悄对贾政点头: “贾大人,这下放心了。” 就在众人还在揣测圣意时,礼部尚书忽然往前迈了一大步,目光如炬,直直盯着兵部侍郎和贾政,突然厉声骂道: “你们两个,简直不仁不义!” 这一声怒斥太过突然,御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兵部侍郎脸色一沉: “李大人,何出此言我们不过是为边防献策,何来不仁不义之说” “为边防献策” 礼部尚书冷笑一声,指着他的鼻子, “让大军沿途借粮,可地方百姓本就因歉收困苦,强行借粮与抢掠何异这不是不仁是什么” 贾政上前一步,沉声道: “李大人,事有轻重缓急。” “若大同失守,女真铁骑南下,百姓遭受的苦难只会更多。眼下借粮是权宜之计,事后定会补偿,绝非不顾民生。” “补偿” 礼部尚书眼神越发激动, “国库空虚,能填补得了这么大的缺口到最后还不是百姓吃亏!” “你们为了军功,为了政绩,竟要牺牲百姓,这不是不义是什么” 户部尚书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 “李大人息怒,大家都是为了朝廷,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立场不同” 礼部尚书一把推开他, “我看是良心不同!我等为官,当以民生为本,岂能为了打仗就置百姓于不顾” “今日我非要参你们一本,让陛下知道你们的狼子野心!” 兵部侍郎也动了怒,上前道: “李大人休要血口喷人!” “若不派兵驰援,大同一旦陷落,神京都危在旦夕,到时候别说民生,连家国都保不住了!你这是因小失大!” “因小失大” 礼部尚书气得浑身发抖, “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国之根本,你连这个都不懂,还当什么兵部侍郎!” “我看你就是好大喜功,想靠打仗往上爬!” 两人争执不休,御书房内顿时乱作一团。 贾政站在一旁,眉头紧锁——他知道礼部尚书说的并非全无道理,可眼下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若真让他参奏一本,打乱了调兵筹粮的计划,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太监折返回来,高声道: “陛下口谕:调兵筹粮之事,依贾政、兵部侍郎所议施行,礼部尚书毋庸多言,退下吧!” 礼部尚书闻言,如遭雷击,愣在原地,半晌才缓过神来,对着皇帝离去的方向深深一揖,语气带着不甘: “臣……遵旨。” 说罢,他狠狠瞪了贾政和兵部侍郎一眼,甩袖而去。 周围的官员见圣意已决,也纷纷散去。 御书房内只剩下贾政和兵部侍郎,两人都松了口气,却也没了先前的轻松。 “没想到李大人反应这么激烈。”兵部侍郎苦笑道。 贾政点头: “他也是为了民生,只是时机不对。您得尽快把粮草筹备好,别让他的担忧成真。” 马车驶向荣国府,贾政靠在车壁上,闭目沉思。 今日御书房内的争执仍在脑海中回荡,礼部尚书的怒斥、皇帝的叹息、同僚的各执一词,让他心绪难平。 神识不自觉地散开,触碰到市井间的喧嚣与隐忧——有百姓在抱怨米价飞涨,有商贩在议论北边战事,这些细微的情绪汇聚成一股沉重的压力,让他的神识微微波动。 “人道兴衰,竟如此无常。” 他低声自语,以往只觉得修炼神识、稳固家族便可安身,今日才真切感受到,个人与家族的命运,早已与国家安危紧紧捆绑在一起。 回到荣国府,刚进书房,秦可卿便端着热茶走了进来。 她见贾政神色凝重,眉宇间满是疲惫,轻声问道: “老爷,今日朝堂上的传言我听说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贾政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才稍稍缓过神来: “女真提前动兵了,大同已危急,朝廷急着调兵驰援,可粮草却凑不齐。” “那可怎么办” 秦可卿脸上露出担忧, “没有粮草,士兵怎么打仗” “只能让大军沿途借粮,后续慢慢还。” 贾政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无奈, “可地方本就歉收,这么一借,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 秦可卿沉默片刻,轻声道: “我听府里的管家说,外面都在传,女真攻城时见人就杀,见粮就抢,北边的百姓都在往南逃。” “何止是北边。” 贾政放下茶杯,眼神沉重, “若是大军无粮,为了活命,难免也会抢掠百姓。到时候,不管是女真还是官兵,受苦的都是无辜百姓。” “那朝廷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秦可卿追问,她虽久居内宅,却也知道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 贾政摇了摇头: “国库空虚,勋贵欠款难追,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守住大同再说。”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深深的感慨, “今日在朝堂上,礼部尚书骂我和兵部侍郎不仁,可他哪里知道,取舍之间,全是不得已的苦难。” “不派兵,大同必失,女真铁骑南下,神京和沿途百姓都要遭殃;派兵,又要动百姓的救命粮,左右都是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