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亮剑”
云深不知处禁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型讨论会的“阶段性胜利”,并未给林晓带来多少喘息之机。周科长那句“再把方案完善一下”像一道新的指令,意味着她必须将那份饱含心血的报告,打磨成一把更具操作性、更能抵御各方质疑的锋利武器。 林晓将自己关在档案室里,对照着会议记录,逐条消化各科室提出的意见。业务科老陈关于数据安全的担忧尤为突出,她反复推敲那份《数据使用权限与保密协议》,细化违约条款,甚至参考了张主任资料里提到的“数据脱敏”概念,建议对非必要敏感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后再提供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泄密风险。 她深知,这份修订后的方案,将直接决定项目能否获得中心层面的“绿灯”,也决定了她能否真正拿到推进项目的“许可证”。她必须做到无懈可击。 就在林晓埋头苦干之际,一股新的暗流开始在单位里涌动。王美琳并未因上次会议的受挫而收敛,反而变得更加活跃。她利用自己多年经营的人脉,在各个场合“不经意”地散播着对林晓方案的质疑。 “年轻人嘛,想法是好的,就是太激进,不懂得循序渐进……” “弄那么复杂的流程,以后咱们科室想用个数据还得层层审批,多耽误事效率都被拖慢了!” “听说光是买设备就要几十万,现在中心预算多紧张啊,这不是瞎折腾、浪费资源嘛……” 这些声音像潮湿角落里的霉菌,悄无声息地蔓延,试图在方案上呈之前,就先在舆论上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林晓从赵雪梅欲言又止的提醒和李哲更加躲闪的目光中,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股暗流。但她没有时间去辩解,也没有资格去四处“灭火”。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更扎实、更严谨的方案本身,作为最有力的回应。 几天后,修订完善的方案再次提交。这一次,周科长没有召开科室会议,而是直接将方案呈报给了分管领导张建明副主任。 等待批复的日子格外漫长。档案室里,王美琳时不时会用一种混合着幸灾乐祸和审视的目光扫过林晓,仿佛在等待着她被领导驳回、灰头土脸的结局。 这天下午,林晓正在核对一份尘封已久的数据清单,内线电话突然响了。是张主任办公室打来的,让她立刻过去一趟。 林晓的心猛地一跳。是福是祸,终将揭晓。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略显陈旧的衬衫领口,步伐沉稳地走向张主任的办公室。 敲门,进入。张主任依旧坐在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的,正是她那份厚厚的方案。他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平静地示意林晓坐下。 “方案我看过了,”张主任开门见山,声音平稳得像一潭深水,“比之前的版本更细致,考虑也更周全。特别是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这部分,能看出你确实下了功夫。” 林晓心中悬着的石头稍稍落地,轻声应道:“谢谢主任肯定,主要是充分吸收了各科室提出的宝贵意见。” “嗯,”张主任放下方案,目光平静地看向她,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但是,光有完美的方案还不够。王美琳同志和一些科室反映的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推动任何变革,尤其是在我们这种有着长期惯性的单位,需要策略,更需要契机。” 他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如果现在就让你启动项目,但不给你额外的预算,不给你增派任何人手,只允许你在档案室现有的资源和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你打算从哪里入手” 这是一个近乎苛刻的假设,几乎等于捆住她的双手让她跳舞。但林晓在来之前,就已经预想过各种可能的刁难。她几乎没有犹豫,思路清晰地回答:“主任,即使在现有条件下,我认为至少可以立即启动三项工作。” “第一,彻底梳理档案室自身保管的、可公开的历年项目名录、基础数据索引和部分已解密的重要政策文件,进行标准化整理和电子化编目。这是我们自己的‘地盘’,完全可以自主掌控,不需要依赖任何外部资源。” “第二,基于这份梳理出的‘家底’,主动为各科室提供‘数据线索查询’服务。比如业务科需要某类项目的历史参考,我们可以快速提供相关项目名录和核心摘要,帮他们减少大海捞针的时间。这是以服务换认同,用实际价值打破他们的固有偏见。” “第三,利用现有的普通扫描仪,优先将使用频率最高、纸张老化最严重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备份。哪怕只是简单的图片格式,也能解决一部分急用需求和档案保存的问题,积少成多。” 她没有抱怨条件艰苦,也没有请求特殊照顾,而是立刻给出了在现有框架内能够立刻行动的具体路径。这展现的不仅是清晰的思路,更是一种在限制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实干能力和担当。 张主任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笃笃”声。良久,他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很好。”他点了点头,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在林晓的方案扉页上,唰唰地写下了几行字,然后将方案推还给她。 林晓双手接过,只见方案首页的上方,是张主任那沉稳有力的笔迹: “原则同意。请信息档案科牵头,按此方案思路,先行启动基础梳理与内部服务工作,积累经验,分步推进。在实践中完善方案,再适时申请必要支持。—— 张建明” 没有盛大的启动仪式,没有额外的资源承诺,甚至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这寥寥数语,却如同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它正式赋予了林晓推进这个项目的名分和有限授权!尤其是“牵头”二字,更是将她从单纯的“项目负责人”提升到了一个更具主动性和协调权的位置。 “谢谢张主任!我一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您的信任!”林晓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声音因克制而显得有些沙哑,但眼神却无比坚定。 “记住,”张主任端起他那标志性的搪瓷杯,喝了一口水,语气深沉地说道,“于无声处,亦可听惊雷。先把你能掌控的事情,做到极致。” 林晓重重地点了点头。她明白,这既是提醒,也是保护。张主任是在告诉她,不要急于求成,先在档案室的“一亩三分地”里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积累足够的资本和口碑,避免过早地与其他部门的既得利益发生正面冲突。 拿着有领导亲笔批示的方案回到档案室,林晓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不同了。她平静地将批复结果告知了周科长和王美琳。 周科长推了推老花镜,“哦”了一声,表示知道了,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王美琳的脸色则在瞬间变得极其难看,她死死盯着那份有张主任签字的方案,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领导白纸黑字的批示,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彻底粉碎了她暗中阻挠的企图。 林晓没有理会王美琳复杂的神色,她立刻行动起来。她走到李哲的工位旁,——现在,他是她唯一可以“指挥”的队员——开了个简短的启动会,将刚才对张主任说的三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 李哲看着那份有张主任鲜红批示的方案,眼神复杂,有惊讶,有钦佩,也有一丝被卷入变革洪流的不安。但在林晓清晰、务实的安排下,他还是点了点头,接过了整理基础数据索引的任务,声音依旧不大:“好,我……我尽力。” 就在林晓和李哲开始埋头清理“自家门户”,绘制第一张属于档案室的“数据宝藏图”时,一个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飞遍了整个中心。 今年新招录的公务员,下周就要正式报到了。而据“小灵通”赵雪梅在食堂吃饭时神秘兮兮地透露,分到他们信息档案科的,是个“背景不凡”的男生,名叫孙浩。 “听说啊,是某位市局领导的亲戚,面试的时候都是专车接送,以后估计是开着豪车来上班的!”赵雪梅压低声音,眼里闪烁着八卦的光芒,“这下咱们科室可热闹了,有好戏看了!” 王美琳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阴沉了好几天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她意味不明地看了一眼正在专注核对清单的林晓,眼神中重新燃起了算计的火焰,仿佛找到了新的“盟友”或“棋子”。 林晓抬起头,恰好对上王美琳那毫不掩饰的、充满挑衅的目光。她心中了然,旧的斗争刚告一段落,新的变局,已随着这位即将登场的“关系户”新人,悄然拉开了序幕。 她低下头,继续着手头的工作,嘴角却微微勾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来吧,无论是明枪还是暗箭,无论是资深同事的刁难还是背景新人的挑战,她都准备好了。这盘职场棋局,才刚刚开始变得真正有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