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春暖花开
都退后让贫道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屯子里又有了可以唠的闲嗑了,一是老李家的莽子拖回来不少腊肉,二是这孩子不晓得轻重,居然拎回来一只受了伤的小熊瞎子。 屯子里的小小子、小丫头们都抢着上门看,稀罕的不行,吓得正在喝米汤的小熊崽子四处躲。 最后被逼的实在没地方躲了,干脆一头钻进了灶膛里。 得亏莽子的小妹子李婷眼疾手快,把它拉了出来,这才没被当场火化了。 莽子母亲翠芬婶子气得够呛,差点就祭出法宝——笤帚疙瘩了。 转念一想,儿子已经大了,都能赚钱养家了,得顾着点儿儿子的脸面,不能像小时候那样瞅着不顺眼就抽一顿,这才悻悻作罢。 莽子拖着爬犁去支书家给大伟和家栋送肉,被支书逮着一顿教育。 "你这孩子,别瞎整啊,家里刚好过点儿,你就要翘尾巴了 人tmd都快吃不饱了,哪有条件养熊瞎子了在哪捡的给我还扔回哪儿去。 你又不是过去的财主家的傻小子,人家不愁吃不愁穿,养个豹子,养个熊瞎子图个乐呵。 那玩意儿现在还小,吃得少,长大了比猪都能吃,还容易伤着人,是你能喂得起的" 莽子嘿嘿直笑:"大爷,我就是瞅着它太可怜了。" "谁不可怜山里每天被吃的东西多了,你能每个都救了咋了,你观音菩萨下凡啊" "那不是! 嘿嘿,不过么,虽然我养不起,我师傅养的起啊。给他养着玩玩儿呗,等伤好了就放回林子里。" "你就作吧,小心你师傅腿给你打折了。" 这时候大伟和家栋以及小马泡他们一堆小年轻从外面回来,二话不说直奔爬犁,拎着袋子看腊肉。 "哎呀妈呀,这老多" "大伟,中午请哥们儿吃一顿" 莽子急了:"哎哎哎,别瞎整啊,还没晾好呢。 平安哥说了,这会的腊肉味儿一般,让挂在灶台慢慢等,熏上个几个月,别提多好吃了。" "可拉倒吧,我还得等它几个月你就说能不能吃就完了。" "那倒是能吃。" "能吃就行了呗,小马泡,去找咱嫂子拿个大盆,收拾一点出来,咱们整点辣子炒腊肉吃吃。" 莽子一脸的可惜,因为他可是听路平安说了,老腊肉味儿才好,搭配着蒜苗一起炒,那味道,老上头了。 嗯,对,平安哥说那叫巴适得板。 家栋把胳膊搭在莽子肩膀上,搂着他笑话道:"莽子,听说你要耍把戏了" "啥玩意儿" "不耍把戏,你养个熊瞎子干啥呀"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 莽子有点脸红了,连忙辩解道:"我不是,我没有,你瞎说! 我那是看着太可怜了,正好平安哥有能耐,给他养着,长大了说不定还能帮着打猎呢。" "哇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打猎谁打谁就那瘸腿小熊崽子,养大了它也跑不动啊。" "能跑的,能跑的,它两条后腿是好的。" "哈哈哈哈,不错不错,那你给你师傅拎过去吧,看他会不会抽你。" "不会的,师傅不缺吃的。再说了,能不能养的活还不一定呢,它太小了。" 莽子也知道自己的主意不靠谱,有些不好意思了,卸下东西,一溜烟的跑了,就连支书喊他在家里吃饭也没答应,拖着爬犁扭头就跑。 "这小子,还真是个莽子。" ………………………………………………… 路平安在水泡子边儿上的草堂子里整了不少芦苇,和上些胶泥填到了屋顶钉好木头格子里,这就相当于是保暖层了。 正好天气转暖,路平安等它自然晾干的时候可以干些填缝、做门窗家具的活儿。 即便有全套的木工工具,路平安做出来的东西依然充满了粗犷的风格。 他又不是木匠,能按照尺寸做出来还是拆了装,装了拆,试验了好几次才做好的,浪费了不少木料。 能用就行,就别要求太高了。 最让路平安骄傲的是他设计了一个前廊,这是东北这边的木刻楞没有的。 一把充满原始气息的摇椅放到前廊上,树根做的茶台摆好,路平安躺在上面试了试。 别说,还挺有诗情画意呢。 路平安得意了——我tmd真有才! 又花了一天时间处理了一下细节,拿着一片石头把木材的毛刺打磨了一番。 剩下的就是等屋顶用来充当保暖层的芦苇泥巴干了,把准备好的带有凹槽的木板铺上去用钉子固定好,整个小木屋就基本完工了。 整个小木屋就是一个大房间,长五米多点,宽只有三米多,不算前廊,实际使用面积能有个不到二十平。 路平安准备后面做好床了以后,可以用芦苇编些草帘子隔开,免得煤灰飘的到处都是,也让自己和莽子都有一个相对隐私的空间,还不影响取暖。 路平安当然没忘了在地板上开了个小门,需要的话掀开就可以遁入地下。 做完这些,路平安又用剩下的材料做了个小柴火棚子。 原本还应该有个杂物间的,奈何材料不够了,只能后面慢慢整了。 把东西倒腾进小木屋里,铁炉子下面垫了个专门打的泥板隔热,烟囱安装好,路平安关好门窗,用厚实的木板封得严严实实的,这才放心朝着屯子里走去。 野牲口也很聪明,它们知道哪里待着舒服,人类建造的庇护所它们也很喜欢,经常有野牲口钻到地窨子、窝棚里。 人要是大意了,看都不敢的直接钻了进去,那就相当于自投罗网了,因为大意出事儿的可不是一个两个。 这两日升温很快,冰雪以惊人的速度开化,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空气中充满了泥土的芬芳。 向阳坡上,一些耐寒的小野花居然已经悄悄绽放。远远看去,地面上仿佛蒸腾起来,按照老说法,这叫地气上升,农时要到了。 回到屯子里时已是傍晚,小小的屯子一片祥和,木屋草顶,袅袅炊烟,人声鼎沸。 夕阳下,乡亲们在忙碌的收拾农具,挑选种子,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把先前丢失的时间抢回来。 路平安一路和乡亲们热情的打着招呼,一顿三婶子、二大爷、三叔四叔的喊着,不时还要接受一下几位老人家的调侃,搞的路平安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还不知道发生了啥事儿,带着满心疑惑来到了支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