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铁器畅销引关注 帝王窥探起波澜
冰润奶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台县王县令赶来后,听到玄寂大师对苏世昌的斥责,他才明白苏世昌平日里不仅做尽坏事,还干着投机倒把的勾当,以次充好售卖腐烂变质的粮食和蔬菜,强买强卖,恶行累累。 王县令怒不可遏,走上前对苏世昌说道:“苏世昌,你如此胡作非为,本县令定不会轻饶!来人,将苏世昌及其护院一并拿下!” 衙役们一拥而上,将苏世昌等人控制住。苏玉瑶此时也被带了出来,看到父亲被抓,顿时瘫倒在地,痛哭流涕。 一场风波,在玄寂大师和王县令的介入下,看似得到了平息。 但朱允炆知道,与苏家的恩怨恐怕不会就此了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 土豆宴引起的风波并没有影响五台山的变革的步伐。 五台山脚下,商队的吆喝声与铁匠铺的叮当声交织成曲。 朱允炆站在货栈门前,看着一箱箱马蹄铁、曲辕犁被装上马车,嘴角不自觉上扬。 这些日子他与玄寂大师、县令多方周旋,终于摸清了五台山土地与农耕的状况——豪强兼并土地,贫苦百姓无田可耕,而这恰成了他的商机。 “大人,李员外的马车到了!”侍卫的禀报打断了他的思绪。 只见几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为首的李员外肥头大耳,摇着折扇笑道:“永明大师,听闻您这曲辕犁省力奇效,本员外愿出双倍价钱,购十具!” 朱允炆微微拱手,目光如炬:“员外爽快,但此犁专为百姓谋福,卖给农户分文不取或低价...卖给员外……需得一百两白银一具。” 李员外脸色骤变,却架不住旁人已用曲辕犁耕种的热火景象,咬牙成交。 马蹄铁的生意更是火爆。 五台山商货往来频繁,商队马匹损耗极大。朱允炆推出的马蹄铁,不仅让马匹日行百里不伤蹄,更成了长途贩运的“护身符”。 “这马蹄铁,就像给马穿上铁靴!”一位老骡马帮的头领竖起大拇指。 消息不胫而走,周边州县的富商纷纷派人抢购,朱允炆的库房里,银钱渐渐堆成了小山。 然而,繁荣背后暗藏危机。土豆扩种至数百亩,铁器畅销四方,这般异事如星火燎原,很快传到了朱棣耳中。 金銮殿内,朱棣捏着密报,眉头紧锁:“五台山竟有人造出马蹄铁、曲扶犁能让马不得蹄疾,耕地事半功倍” 他来回踱步,烛火将身影映得忽明忽暗,“此等奇才,若为朕所用……” 经过多方探查,所有线索都指向了那个神秘的“永明和尚”。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随即转为算计:“备马,朕要亲自去会会这位‘大师’。若能将铁器之术收归朝廷,再将土豆推广全国,这天下……” 他望向北方辽阔的疆域,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殊不知,一场暗流 涌动的较量,正朝着五台山席卷而来。 “千门开锁万灯明,帝王窥局暗潮生。”而五台山的朱允炆望着渐暗的天色,丝毫不知危险将至。 他仍在规划着下一轮铁矿开采,想着如何改进冶炼之法,却不知,更大的挑战,已在前方等待。 深秋的官道上,黄叶纷飞。朱棣身着锦缎常服,头戴玄色巾帽,领着十名 精壮侍卫骑马缓行。他身后,数十名暗卫如鬼魅般隐于山林间,随时待命。 马蹄踏过枯叶,发出细碎声响,却掩不住朱棣眼底的思索—— 五台山那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究竟从何而来 忽听一声呼哨划破寂静,数十名土匪从山道两侧窜出,寒光闪闪的刀剑直指众人。 为首的土匪满脸横肉,叫嚣道:“此山是俺开,此树是我栽!留下买路财!” 朱棣身旁侍卫迅速拔刀护主,一场厮杀瞬间爆发。 暗卫们也适时出手,如暗夜黑豹般扑向土匪。刀光剑影间,土匪们虽悍勇, 却抵不过训练有素的宫廷侍卫与暗卫,不多时便死伤惨重,仓皇逃窜。 朱棣掸了掸衣袍上的尘土,望着土匪远去的方向,心中却泛起更大的波澜。 他喃喃自语:“山野之间竟有如此能人,若真能造出火器……” 想到从外国使者口中听闻的“火炮”“火枪”,他握紧了缰绳。 作为一代雄主,他深知若能掌控这些,不仅能稳固江山,更可开疆拓土,成就千古霸业。 他愈发急切地想要见到那位“永明和尚”,将其纳入麾下。 而此时的朱允炆,正蹲在铁匠铺里,专注地观察新改良的农具。自土豆丰收、铁器畅销后,五台山一片繁荣景象。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着田间百姓使用曲辕犁耕作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 一旁的柳雨嫣递来帕子,轻声问道:“你真的从未想过夺回皇位” 朱允炆一愣,随即笑了:“当皇帝又如何每日深陷权谋争斗,后宫争斗不休,皇子夺嫡、嫔妃相害……咱见过太多鲜血。 如今能为百姓做实事,让他们吃饱穿暖,不比困在那皇宫强百倍”他望向远方,目光坚定,“咱要的,不过是一方安宁,一世太平。” 殊不知,朱棣正朝着五台山疾驰而来,一场关乎权力、智慧与理想的碰撞即将拉开帷幕。 而朱允炆,早已做好准备,以自己的方式,守护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正如那句“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历史的长河中,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五台山的晨雾还未散尽,一名探子快马加鞭闯入营地,向朱允炆急报:“大人!一群官兵带着人马朝山上而来,看样子来者不善!” 朱允炆手中的茶杯猛地一颤,茶水溅出,在桌案上晕开深色痕迹。他立刻意识到,有可能是朱棣又来所谓的“微服私访”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