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死,俘,退,愧 (第1/3页)
社会和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辽谨慎的抬起手中的铁矛问道:“来将何人”
“是常山赵子龙!!”
一个吃惊的声音在荒野之上回荡。
面对张辽的问话,赵子龙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回应,远在半里外的于禁就远远的认出了那个身形。
于禁虽然并不害怕,但是每每看到赵子龙,他的骁勇善战、英武不凡的身姿就会重新从内心之处翻涌出来,占据自己的脑海。
赵子龙的出现可以说是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于禁当时催促的夏侯惇赶紧北上,也是防备着赵子龙的包抄,虽然逃到了桐柏山都没有见到赵子龙的身影,但这个时候,赵子龙终于赶到了。
张辽也远远的听见了于禁的惊呼,表面上不动声色,却在心里打起了十二分的小心。
离得那么远,这赵子龙又和刚才逃走的那名小将长得那么像,于禁却能瞬间辨认出来,听他的语气,还是那样的吃惊。
张辽可以于禁已经一定在他手里吃到了苦头,或者是见识到了他的手断。
而刚才与赵子龙那猝不及防的一次交手,也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和自己处在同一水平的武将。
赵统和徐盛虽然也不太好对付,但是这两个人到底还是年轻,经验不足,交手之中处处露怯,只能说是有成为自己这个水平武将的潜力,但现在还是差了点儿。
而高手过招,差一点自然就是谬之千里,所以他们两个合力也很艰难的应对张辽。
张辽瞥了一眼斜前方躺在地上的护心镜,感受着胸口的松垮和凉爽。
刚才那一下的交手,情急之下,自己未作防备,有心算无心,是自己吃了亏。
“不曾想,玄德公帐下除关、张二位将军外还有阁下这样的英豪,真是人才济济,令人敬佩啊。”
“看阁下这身行装,与适才那员小将一般无二不知可是父子观阁下之武艺风格,想必当年效力于白马公孙瓒帐下吧。”
赵云朗声道:“文远将军果然智勇双全,明察秋毫。适才那员小将正是犬子,我等当年正是效力于公孙将军帐下。”
“昔日公孙瓒败亡于袁绍之手。如今,曹司空官渡大败袁绍,袁绍败退河北,如今已经…已经意志消沉。也算是为公孙将军报了大仇,赵将军既是昔日公孙将军帐下,如今何不弃暗投明”
张辽试图劝降。
“哈哈哈……”
赵云大笑三声。
“文远将军何必逞此口舌之利昔日在中原南征北战,天下诸候并起,有四世三公者,有四世五公者,有数百年之儒者世家,也有边地出身之英豪,与之相比,玄德公与关张二位兄长三人,皆出生寒微,四处飘零似浮萍。”
“若我等有二心,彼时就该分道扬镳,各寻高门大户。岂会数十年如一日,一路扶持走到今天”
张辽却摇摇头,以为不然。
“彼时天下诸侯虽多,可皆短视守成之辈,泥沙俱下,难辨真英豪。且多对寒门子弟怀有成见,非高门大户之人,难得重用,唯有曹司空无门户之见,凡来降者,无不以礼相待,委以重用。尔等彼时看似天下之大四处皆可去,实则无人可投,今日却不同往日,尔等可来投我家曹司空,我可向司空亲自作保,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尽不在话下。”
“张将军此言差矣!我自然知道曹司空少有门户之见,昔日曹司空帐下曾有一驱虎过涧之猛将,日日护卫在司空左右,颇受重用,可不知今日安在”
赵云的嘴真损起来,不差于他儿子赵统。张辽此刻也感觉有些气结,这父子二人真是一脉相承,说话老是戳人肺管子,虽然自己说话也总是冲着他的肺管子去的,但是说不过就很气人。
“那典韦将军能在曹司空手下得到重用,我关、张二位兄长也有万夫不敌之勇,在曹司空帐下想来也一定能得到重用。然而我两位兄长皆对我主公忠心耿耿,即便是云长兄在许昌时,曹司空曾许以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可我兄长仍然不为所动。”
“曹司空赐予锦绣袍服,兄长虽穿在外,内里昔日玄德公所赐之旧袍,却须臾不肯离身。”
“虽有高官厚禄,黄金珠宝在册,而我兄长仍要千里寻找尚且寄袁绍之篱下的玄德公。”
“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天下之是非曲直,何处为明,何处为暗世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天地之间,自有权衡在此。”
张辽嘴上在和赵云唇枪舌剑,耳边却听着远处的动静,余光在看着自己的部队。
因为山坡上开的道路十分的狭窄崎岖,因此主力部队虽然赶到,但却蔓延的很长,一个个从山上下来需要花不少的时间。
如今终于在山下集结了三分之二还要多,而最早到的一批逐渐的向张辽靠拢。
再看向身后的山中,火光渐渐变得暗淡,张辽估摸着火势应该渐渐缩小了。
傍晚时分,并不是张辽赶路的时候,只不过因为远远的看到了火光冲天,才匆匆赶来救援。
那么在张辽觉得,既然自己能看见远处火光冲天,赵云也未必看不到。
而在这个时候,赵云又是独自一人匆匆赶到,恰恰证明了张辽的猜想,赵云应该也是看到了远处火气,赶紧过来查探情况,进行支援。
那么,赵云的部下一定很快也将要赶到,张辽自然没有心情去和他们进行战斗,身为武将,张辽喜欢战斗,但是却不喜欢无谓的厮杀。
与赵云唇枪舌剑一番,等待着火势逐渐的下落,等待着于禁收拢残兵,打扫战场,救助伤兵,等待着自己的主力集结完毕,然后从火焰熄灭的山中撤退。
这一切,赵云看在眼里,一切乐得和张良打打嘴仗,张辽在等待,赵云又何尝不是在等待。
赵统和徐盛的兵都已经撤走,赵云自己估摸着那些人也已经累的无法进行战斗了。
而张辽的士兵已经逐渐的在这山下集结,还处于全盛状态的只有赵云一人,这样打起来却非常的麻烦。
互相的言语试探之中察觉到了张辽并不想做无谓的争斗,而且赵云自己也需要拖延时间,等待自己的兵赶紧赶过来。
张辽和赵云都已经听见远处传来的马蹄声了。
古代荒野的夜空,虽然有些虫鸣兽叫,但愈发显得十分的旷野安静。
轰隆隆的马蹄声,是几百人一起在狂奔,声音传的很远很远,赵云和张辽都隐隐约约的开始听到。
“都说是上阵父子兵,我看赵云将军也是虎父无犬子,令郎能与我交战那么久,又将夏侯惇和于禁逼得那么的狼狈。将来必成大器,又是我之心腹大患呀。”
“哈哈哈哈,文远将军过于谬赞了,犬子还未成才,当不得将军如此夸奖。只不过有大势相助,才捡了这个便宜而已。”
张辽冲着赵云一抱拳。
“我等各为其主,如今便不在此做口舌之争,将来战场上相逢,切莫留手,再看看谁是英雄。”
赵云自然也是抱着银枪大方的拱一拱手。
“日后疆场相逢,再向将军讨教武艺。”
“告辞!”
“不送!”
张辽拨马回到了山坡下面。
赵云则仍然立在这高坡之上,坐在马上看着张辽离去,并不动弹。
张辽往回走,于禁自动的凑到跟前。
“文远将军,想必赵云援兵已至,咱们快些撤离吧。”
张辽能看出来的事情,于禁自然也能看出来。
张辽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暗暗赞叹于禁。
正如夏侯惇等人在随县败退之时。众副将都想火烧随县屠个城,给曹司空助助兴。
这一来是干出点成绩,让司空高兴,高兴回去之后能没有惩罚,二来,砍些人头挂在腰间,充当自己的军功。
于禁在随县能够忍住以大局为重,不带那些累赘,已经足够令人敬佩。
而在此时连番受挫,又在这桐柏山被打了一个大伏击,夏侯惇率着重兵都被困在火中,生死不知,这绝对是大大的损失,大大的溃败。
正常人在此时一定心中惶恐不安,害怕曹操怪罪。张辽携大军在此,而赵统的军队已经没有了战力,赵子龙虽然强大,但也只是孤军一人。
若这个时候鼓动张辽发起进攻,也许能获得不小的斩获。一般的将军,在对曹操的恐惧之下,再在军功的诱惑之下,一定难以自持。
而于禁仍然能够克制住心中的情绪,以大局为重,如此坚韧不拔,不能不让人敬佩。
想到这里,张辽凑到于禁耳边,开口低声说道。
“咱们要赶快回去。我刚接到军令,还未出发之时,就听说河北袁绍病死邺城……”
张辽话只说到了这里,于禁却忍不住的眼前一亮,千年不变的表情也缓和了一些,长长松了口气。
于禁没有说话,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表示领了张辽的情。
张辽说这句话,也是看好于禁,他认为,以于禁的这种性格和大局观,将来在曹操手底下一定会地位越来越高。
张辽虽然不喜欢去搞那些政治上的东西,但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而此时,他告诉于禁,袁绍已死。正是为了宽慰于禁,且提点于禁。
是在告诉于禁,不必为了兵败而担心。
袁绍已死,河北自然大乱,曹操就要对河北动兵。
一来正是用兵之际,于禁虽然兵败,但他本人没有犯下什么过错,曹操自然不会杀他。
二来也是给于禁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两人简单交谈之后,纠集士兵冲入山谷之中,开始清点战场。
山谷之中,烟雾弥漫,火焰渐熄,一股烤肉味儿充斥在众人的鼻腔里,让人忍不住作呕。
于禁派出了大量士兵前去翻找。
不是为了寻找还有多少士兵活着,而是要寻找夏侯惇。
而这左右躺在谷底的没有被火烧的面目全非的尸体,大多都变得没有动静。
可能未必死透,但窒息之下,早已失去了意识,而于禁自然没有功夫去救治他们。
无论是死没死透的,只一律当成尸体来看待。
终于寻摸了好久,才在一大堆尸体之间翻出来了夏侯惇。
夏侯惇受人拥戴,身边总有一些忠心耿耿的士兵。火焰围绕之下他们舍生忘死,抱在夏侯惇身边,替夏侯惇挡住火焰。
且不说这种方法是否有效,但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这样了。
可于禁等人将夏侯惇翻来之后,也只能留下一口叹息。
夏侯惇身上虽然没有多少火焰灼烧的痕迹,但是却已经窒息而亡。
而赵云身边,几百骑兵已经呼啸而来,都在一旁等待着赵云发号施令。
赵云却只在马上不动如山,远远的盯着山边的动静。
赵云一边看着,一边和转回来的赵统徐盛闲聊。
赵云的心情非常不错,刚才张辽对于赵统的夸奖也让赵云感到欣慰。
“这一次辛苦你们两个了,这一仗打的不错。”
赵统和徐盛却谦虚地低下了头,又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