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家伙,你怎么看?”李老神棍在察看了一番雷阳飞留下的那些痕迹后,便对张芳泰沉声道。
张芳泰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半蹲在地上,用手捻了一小撮雷阳飞脚印上面的泥土,伸到鼻尖下面嗅了嗅,整个过程虽然短暂,但张芳泰炯炯有神的双目中却在他把泥土送到鼻尖下后,难得的浮现出了一丝谨慎。
“看来这次还真的是太大意了。”张芳泰低声自语了一句,才缓缓站起身来,而紧接着他把手往李老神棍面前一伸,意有所指的说道:“老匹夫,难道这其中的端倪你没看出来?”
本来我还以为李老神棍在这种气氛下,会继续保持刚才的严谨,然后与张芳泰想个万全的对策,可事实上,这老神棍却仗着自己艺高人胆大,并没有按我所想的那样去做。
只见他‘啪’的一下拍开了张芳泰的手,然后还极其夸张般的用另一只手去掸了掸去拍张芳泰手的那只手,最后慢悠悠的开口道:“你这老家伙,不是我港你,亏你平时总是自比文人雅士,现在居然去地上玩泥巴,你港你一大把年纪啦,丢没人丢人,还好意思把手伸到我面前来...”
听着李老神棍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我傻眼了,还以为这老神棍会说出一些关于怎么出去的高见,可现在他的所作所为,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这个节骨眼上,他居然还有心思开张芳泰玩笑,他不知道我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吗?不知道雷阳飞生死未卜吗?我看着他那口若悬河的模样,真想找个东西去把他的嘴巴给堵住。
可是让我更意外的是,张芳泰这次出奇的没有反驳,任由李老神棍一个人表演。
这什么情况?我明显感觉自己脑袋有点不够用了,这张芳泰难道转性了?
没理由啊,虽说我们现在还置身于地洞中,可是现在这里已经平静了下来,张芳泰怎么不像往常一样与李老神棍开斗了?
要知道前面有张老三这个危险人物在的时候,张芳泰为了跟李老神棍斗嘴都可以将张老三视若无睹,怎么反而平静过后,他却不斗了?
而我看着张芳泰闭口不语的样子,心中也是顿时被好奇充满,以至于我下意识的把那个要从这里急着出去的念头都给暂时压了下来。
“老匹夫,港累了吗?要不要歇口气继续?”见李老神棍渐渐的把语速压了下来,张芳泰终于在李老神棍即将收嘴的那一刻开口了。
可尽管张芳泰现在的语气像刚才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波动,但我怎么看,都觉得他脸上满是玩味的色彩。
这一刻我恍然大悟,张芳泰一直没反驳,并不是他转性了,而是早就计划好的,故意等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当李老神棍话尽说不下去了,他再来个一击必杀。
看到张芳泰气定神闲的摸了摸自己的长须,我心里暗赞了一声,心想这姜还真的是老的辣,斗个嘴都还用上了心计,高,实在是高!
对于张芳泰话里的挑衅,李老神棍哪里会听不出来,他顾不上口干舌燥的感觉,立马又来了精神,本能的咽了口口水,开口就说道:“老家伙..莫高兴得太早..”
“好了。要斗的话,等摆平了这里的事情,随时奉陪。”张芳泰见好就收,他也不想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所以不等李老神棍说完,就一本正经的打断了李老神棍的话。
李老神棍心里也知道再斗下去的话,很可能真的会误事,所以他对着张芳泰翻了个白眼,不由好气的说道:“你打算怎么办?”
张芳泰没有开口回答,只是用手指了下洞口的位置,然后双手又做了个交叉的动作,便没了下文。
李老神棍一双鹰目中闪过一丝精光:“有把握吗?要是错算一步都会前功尽弃的。”
“不出意外,一定可以。”张芳泰倒也不含糊,很是自信的点了点头。
见这两老神棍故弄玄虚的一问一答,我那装满好奇的心里完全像猫抓一样,可我竖起耳朵听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他们两个到底说的是什么。
“有必要搞得这么神秘吗?还打哑谜!”我在陷入云里雾里后,心里开始不满起来,特别是张芳泰时不时的还加入肢体语言,我就更火了,有必要这么做吗?这里又没外人,所以想到这些我便低声自语起来。
“呵呵,这小子还生气了。”这时两位老神棍已经打完了他们的哑谜,而张芳泰一看到我低着头用脚在地上划拉着地面时,便一语道破了我心中所想。
“我才没那个闲心生气,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从这鬼地方出去。”我倒没有因为被张芳泰看穿自己而显得尴尬,反而抬起头后,直接用不爽的语气回道。
张芳泰跟李老神棍听完我的话后,两人便相视一笑,然后张芳泰才说道:“有的事情需要你自己去感悟,如果你连细节都抓不住,那又如何去揭开最后的谜底!要知道你的成长只能靠你自己!”
张芳泰话一说完,我心头为之一振,随后便在心里反复揣摩起他说的这句话来,或许我真的忽略了什么,我决定好好回忆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错漏了什么。
“先别想了,虽然很多东西离不开感悟,但是你强行压着自己去感悟,是不会有所收获的,记住要放开心神,不要有思想的束缚,这样你的世界才不会有局限性。
至于你错漏的细节,一时想不起也没什么,你只需要记住一点,那些细节都是在你身边发生的,虽然当时你没抓住,但是它们已经存在了你的记忆里,就好像昨天的你存在于今天的你的记忆里一样,只要找准了时间地点,就能回忆起...”
就在我即将陷入迷离时,李老神棍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意味深长的说了这么一段话。
李老神棍的这番话好像比张芳泰对我的那番话,更要来得高深一点,所以我很想问问李老神棍我到底该怎么去做,可是还没等我开口,李老神棍便像是猜到了我要说什么一样,立马就用行动让我的这个想法胎死在了腹中。
他先是双目满含深意的对我的摇了摇头,然后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了一把灵符,往我手里一塞,叮嘱道:“去把这些符一张不落的贴到棺材后面的墙上。”
我本以为李老神棍是自己不想动手,然后把体力活交给我去做,正打算要不要干慢一点时,我却发现李老神棍又拿出了一把符,率先往另一堵墙边走去。
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事情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了,因为就连张芳泰也拿着符开始往墙上贴了,看到这一幕,我连忙往棺材后面那堵墙边走了过去。
说来也怪,这符上面并没有涂胶水,而墙面上也是极为干燥的泥土墙面,按理说这符是不可能贴上去的,可是事实就是那么匪夷所思,每当我把手上的符往墙面上一送,似乎还没等碰到墙面,这符就自己飞了出去,然后贴在了我要贴的位置上。
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墙上有什么东西正在吸着这符,但是更诡异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每当符一贴到墙上,我耳边隐隐就会听到‘啵’的一声,那声音很像灯泡破碎的声音。
随着我手里的符全部贴完,我终于舒了口气,因为那‘啵~啵’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的次数多了后,我心里又开始紧张起来,隐隐的有种预感,是不是又有什么危险即将出现。
这个时候,地洞里的每一面墙壁上都已经被贴上了符,而我一看到早就贴完符的张芳泰与李老神棍并没有松懈,而是在离棺材不到三米的位置并肩站开后,我心里立马就万分紧张起来。
我暗暗的想道这两老神棍是不是一早就料到了这地洞里的危险并没有解除,而他们斗嘴抬杠,只不过是为了一直处于随心的状态,以便对敌时发挥出自己最强的实力。
看着他俩那如临大敌的模样,我心里打起了鼓,立马就想绕过棺材,往他们那边靠过去。
“剑小子,你莫过来!”见我一动,李老神棍就大喝一声:“这狸猫幻境一直都没有完全破去,你要现在过来就得死!”
我听到那个死字,心头猛然一震,吓得连忙把抬起的脚又收了回来,但是转眼一想,我心里就忍不住骂娘了,这老神棍既然知道这些,为什么不告诉我,而且还让我到棺材背后这墙面上贴符,这不是整我吗!
“开始吧!”只见张芳泰对李老神棍点了下头,两人便开始嘴里念念有词起来,同时手指飞速的掐动。
随着他们这一动作,那些贴在墙壁上的符居然开始一张张的自燃起来,瞬间,那些符燃过的地方居然冒起了黑烟,那黑烟无比刺鼻,无比腥臭,好像是把一具腐烂的尸体放在火上烤焦后发出来的味道,让我忍不住就想吐。
在人的意识里,最常见的便是喜、怒、哀、乐、愁、惊这六种意识,要说人生意识当中最大的喜是什么,那莫过于是见证自己孩子的诞生,因为随着一个新生命的降临,自己的生命也会在自己后代的身体得到延续,因为古人基本上都崇尚仙神之道,认为生命之源生生不息,通过血脉一代传承一代,所以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而后人通过《孟子.离娄上》这一典籍知道到了这句话,所以从古自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基本上也就成了家中长辈经常对自己子孙提起的一个话题。
在古代,你要是不娶妻生子,那恐怕是最大的罪过了,因为你没有后代便是断绝了祖上的血脉传承。
对于被尊称为“亚圣”的孟子,又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反驳这点,即便是今天,我也想不出有谁能够反驳孟子提出的孝道这一说。
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而顺应天道循环,即便当今这个时代有丁克一族,但恐怕几十年后,在身衰力竭之时,身边连一个送终的人都没有时,怕是死都不会瞑目。
所以对于那些打算“丁克”一生的人,我想说一声,不管什么原因,还是生个孩子,至少没有古人们说的那样是生命在后代身上延续,但起码因为血统,你的孩子延续了你的精神,往现实里说也就是你死前有个人送终。
而往道家主张的“道”这一方面来说,世间万物都有着它的自然规律,而人包含在了万物之中,却不可能成为万物,想要打破自然的规律却是不可能的。
往道教主张的人死经黄泉过奈何再面对轮回这方面来说,并不是谁死后都能经历轮回的。
或许很多人在传闻中听说的都是人快死时,便有阴差拿着锁链在一旁等候了,其实不然,人有三魂七魄,而三魂是指天地人三魂,而在医学上坚定死亡的标准一般时以心脏停止跳动为准,其实医学上的这一说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心脏一旦停止跳动,那么人身体里便不再有血液循环,这个时候天魂因为没有了血液循环便无法聚集灵气来主掌命(天)宫,所以随着心脏停止跳动,天魂首先离体的,这里的离体并不是指天魂在离体后还能以灵体的方式存在,而是“血脉止,天魂散。”关于这点,后面的章节会具体提到。
而阴差为什么在人临死之前便早早的守候在一旁,为的就是目睹天魂的消散,因为天地人三界都有各自的法则,阴差没有权力过界执法,即便是地界的冥王也一样要遵守。
因为天魂并不属于地府管辖,只要天魂不离体,那么阴差是无法进行勾魂的,即便是在人界,也不是阴差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所以他们必须目睹天魂消失过后,才能进行索魂,而天魂一离体,阴差便用勾魂索(链)往死者身上一勾,地魂便随着锁链破体而出,阴差来到人界的任务也就完成。
天魂主掌的是命宫,地魂主掌的却是五格,也就是运,因为天地两界不相连,所以依靠人魂主掌的寿元连在了一起,随着三魂聚于一体,民间也就流传出命运这一说法,但看似相连,但命跟运却又不一个概念。
而人死后都要举行超度仪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做道场,这也是因为人魂本就诞生于人界,如果要进入轮回再度为人,必须指引其去地界跟自己的地魂相聚。
虽然人界与地界虽然紧紧相连,但人魂却是无法直接去地界进入轮回的,这必须得有一个引路人得指引,由于这个位置的特殊性,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了引路人的,唯一的条件便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才可以。
因为只有血缘的力量才能正确带着死者进入轮回,所以在人死后,做道场的那几天都会有自家亲人手拿引路花(有的地区叫引魂幡),如果没有亲人的用引路,那是绝不可能轮回的,所以想一直“丁克”一生的人,如果你不打算轮回,那倒可以一意孤行,但你想两全其美,那就无疑痴人说梦了,没有后代便代表你连轮回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说大喜这种意识是因为新生命诞生而形成,那么大惊无疑是因为跟死亡离不开关系了,几乎人每一次产生惊这一意识,那多少触碰到了死亡的边缘。
好比有时候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后面一辆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对于这种情况,你当时便会感觉到冒冷汗,而这种意识的形成正是因为意识里的惊刚刚与死亡擦肩而过。
但是这种事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所以我用另一件事来讲述惊的意识形成,那就是有时候你正对一件事入迷,又或者你没有防备时,身边突然出现一个人在你身上一拍,或者在你身边大喊一声,你当时便是不是会觉得有种跌落的感觉?
如果是,那么这就是你意识里的惊触碰到了死亡,因为你在放松身体的时候,你身上的感知却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就是你身上没有带任何武器与防具,但你又要穿过一座充满野兽的大山,但前提却又是你不知道这山里有可以威胁你生命的存在,所以你从走进大山开始直到最后到出口处了,你都没有遇到任何危险,所以你放松了警惕。
而正是你放松警惕过后,突然间你耳边响起一阵你熟悉的野兽吼叫,声还未落,你眼中便出现了野兽的身影,你觉得你这时会不会恐惧?
但是却因为你离出口没几步路,一跳出来就可以保命,你迫不及待的逃出生天,再转头看看你身后的大山,是不是又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从心中升起?
而人遭到朋友出声吓自己时,多数人都会产生一种心脏掉落的感觉,而在看清楚吓自己的是谁时,却又松了口气,接着便是对对方一顿臭骂。
对于这些喜欢恶作剧的人,我想告诉你,人吓人是真的会吓死人的,而这种死却不同于其他的死法,遭人这样吓死的,没有例外全部魂飞魄散。
因为人在娘胎里便带有一股“气”不同的教派与地区对于这股气称发不一,而据奇门里记载这股气乃生命形成之时衍生的混沌之气,也是道家统称的阴阳之气,而平常人随着出生跟长大,这股气便会逐渐在你身体里萎靡,只至最后只剩下小小的一股伴随你一生。
而民间所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这一说法的原意也并不是像民间流传的那样说人生在世要上进努力,不要让困难打倒。
根据奇门一脉的一些书籍记载,并没有佛争一炷香这一说,对人争一口气这句话的解释为世间万物均诞生于混沌之中,而母体暗合混沌孕育生命的真理,所以上古时期的人便开始研究用什么方法保留这股混沌之气以助自己参悟天道。
最先研究混沌之气的便是伏羲,在这其中便创造了先天八卦,随后得天道飞升成仙,而伏羲的族人见自己族长得悟天道,便开始学着他参悟天道。
但天道又岂是那样轻易能够参悟,随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部分族人除了耗尽寿元落个身死轮回之局外,也没有参悟天道保留那股与生俱来的混沌之气,直到后来黄帝在先天八卦的根基上加上天篆文册一些神章创出了最早的奇门格局供后人参悟天道。
即便有了黄帝的创新,但能够将混沌之气保留下来助自己参悟天道的人那也是凤毛麟角,直到老子李耳参悟天道开创道家后,领悟了人体元神乃魂魄聚合而成,而世人为何无法以奇门格局控制混沌之气萎靡,能够保留其不萎靡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所以到头来人活一世,为了参悟天道,争的只是那一股很少的气罢了,正是看破了人与人的魂魄不同,资质不一,老子怀着万物源于始一的想法,创了一套可以供世人研习的道家心法,也就是道家打坐静修的呼吸法门。
道家打坐讲究一呼一吸之法,以鼻吸,以口吐,而混沌之气也正是随着人口而出逐渐萎靡,所以争的正是从口中流失的气,以至于后来不管是在道家还是国术的一些内家武学,打坐那绝对是千篇一律的,眼观鼻,鼻观心,舌顶上颚把气压回丹田,然后再提纲静坐,防止到了丹田的气从魄门(肛门)窜出。
从这之后,“人争一口气”其真正的含义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但不管如何,今天对其的解释还是充满正能量的,其中不乏励志与面对困难保持不屈的精神这些解释。
而在历史的洪流当中,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也没有了当初的繁荣,甚至在南宋灭亡之后,逐渐被印度传入中土的佛教所掩盖了名望,加千年的岁月辗转,其中很多道家的名言真理不是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就是被后人更改。
而“人争一口气”的说法不但被更改,而且还在前加上了佛教,至于加上“佛争一炷香”这句话不知道是因为这句话押韵还是加上这句话的作者觉得佛本是道。至于具体的原因却无法考证。
但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确实受到道教很大的影响,这些从佛教很多的事迹当中都可以看出佛教为了让华夏人民更容易接受这个外来宗教,其中的改革可谓不少费心。
当你了解了这些后,不要再以拍打跟大吼的方式来恶作剧,要知道人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不但身体是脆弱的,魂魄也是一样,我想你也不想自己朋友因为自己的一个恶作剧魂飞魄散吧,一句话--致人于万劫不复的只有人。
人的六种意识当中从喜到惊,一个站在生命源头,一个却站在死亡边缘,看似站在对立的位置,但这其中又包含了自然的规律。
六种意识当中若单论哪种意识能够蒙蔽人的心智,那无疑是怒这种意识了,怒虽然处于喜与惊之间,但其对人产生的影响却太大了,因为怒是六种意识中唯一一种不惧死亡的意识。
一个人在怒意的驱使下,连死亡都丝毫不惧,想象这是何种力量,对于这种力量的记录,想必大家最熟悉的便是“怒气冲天”这一个成语了。
但在奇门一脉流传下来的书籍中并未记载这个典故,而是记载了怒意滔天跟怒意覆天两段故事,看到这里你便能想象怒的力量有多大,这是一种怒意识到达了一定的临界点可以冲破天的能量。
言归正传:或许起初看到这么多村民离自己不过五米之遥,外公或许还会心虚,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何况这不下百数的手,但随着心中升起的怒意越来越浓,外公起初眼中的一丝心虚之色也逐渐被暴戾所替代。
尽管外公没有学过一丝半点的门派武学,但那个时代能够走南闯北的多少手底下有两下野路子,再加上生长于农村,那个时代农村长大的人,身上的力气可叫一个大,凭借着这两样,以外公这身劳力平时都可以对上龙开云跟张二愣子不落下风,更别说自己手里还有家伙。
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不管是在战场上两军对垒,还是民间的比武,先机占尽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所以一看到两人在离自己不到一米的位置便有挥拳舞脚之势,外公当下抢先一步,只见他不退反进,趁张二愣子跟龙开云两人的拳脚还没有完全使出之时,先是一脚踢在张二楞子的小腹上,然后反转刀身,一记以刀为棍的横扫千军对着龙开云挥在半空还未落下的小臂狠狠的砸了下去。
由于外公没有保留力气,那把柴刀仿佛也在破空之中与空气产生的摩擦发出了一丝呼啸。
“砰、咔”“啊..”随着两声轻微的沉闷声过后,便是龙开云的惨叫,刀到骨碎,不知道是不是外公这一下太过勇狠,即便是刀背砸在手臂上,除了把龙开云的手臂骨头砸碎外,那一股股殷红的鲜血也从刀背落下的位置溢了出来,没几秒便将龙开云的手臂与衣服染得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