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粥白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东汉末年,虽说政权几乎名存实亡,但制度到了三国时期变化并不大。了解东汉的官职,也可以对三国时期的官职有足够了解。

太傅:一人,位在三公之上,负责教导天子,无日常职事。从前,光武帝任命卓茂为太傅,卓茂去世后,省去不设。后从此制,每有皇帝登基,皆设太傅录尚书事,其人死后,省去不设。

属员:东汉初,太傅下有长史一人,掾属十人,御属一人,后全部裁撤。

太师:殷商时已有,东汉不置。献帝初,董卓自任太师,至董卓被诛,废太师职。

三老、五更(“更”为“叟”之误写):无品秩。“三老”就是国家荣养的有德育的老者,“五更”就是国家任命的有贤明的壮年。天子以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这是表示天子以礼治国,尊老敬贤。

丞相及三公:西汉初以丞相、御史中丞、太尉为“三公”。东汉时,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因三公月俸三百五十石,俗语云:“三公一岁食万石”,所以号“万石”。

东汉制度:拜任三公时,天子以及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诸卿要自报官职、名号向受任人下拜,由侍御史向其授予印绶。其人要礼让三次,才能接受。到安帝时,三公权利、地位减弱,选举、赏罚,全由尚书。灵帝时,遣使在长安拜张温为太尉,在外拜任三公,自此而始。

朝臣见三公时皆拜,天子见三公,如果坐着则需要起身,如果乘车时要下车相见。三公领兵朝见天子时,要由虎贲执戟,交与颈前,方可觐见。

汉旧制,如果发生如日食、冰雹等天灾,则免除太尉。安帝时,因天灾,同时免太尉徐防等三公,发生天灾则三公全免,自此而始。

丞相以及宰相机构:古官名,秦、西汉时皆置,与御史大夫、太尉并称“三公”。东汉裁撤“丞相”、“御史大夫”,以太尉、司空、司徒总理事务。到了东汉中后期,事归台阁,尚书台则成为实际的宰相机构。建安十三年,献帝撤销三公,复西汉旧制,以曹操为丞相。

东汉丞相官署:

左、右长史:各一人。

徵事:东汉末年,曹操初置徵事二人。

东、西曹掾:本各一人,及曹操大军还邺,省西曹,仅保留东曹。

其他属员:诸曹掾属三十人,御属一人。

武卫将军:曹操为丞相时,立武卫营,设武卫将军统领。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时设置,与护军一同管理禁兵。

护军:

御史大夫:西汉时,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东汉时裁撤。建安十三年,复置御史大夫。

长史:建安年间,御史大夫不领御史中丞,仅置长史一人。

太尉府:

太尉公:简称“太尉”,一人,三公之一,主天。秦官,汉初承袭。元狩四年,改为“大司马”,至建武二十七年,改回“太尉”。每帝新即位,太尉多于太傅共录尚书事。因大司马王莽曾篡夺皇位,故太尉府无阙。

职权:

1,执掌全事及考核官员政绩,岁末奏报加以赏罚。

2,国家每有郊祭大典时,负责主持“亚献”礼。

3,国家有大丧,则负责到南郊向上天祭告死者的谥号。

4,国家将有重大的举措和疑难时,与司空、司徒共同商议对策。

5,皇帝有过失时,则要与司空、司马共同劝谏。

长史:一人,千石,负责管理诸曹事物。

掾史属员二十四名,东、西曹掾,比四百石;其他各曹掾比三百石。曹掾属官,比二百石。

西曹掾:比四百石,地位略高于东曹。掌管公府令史的任用。

东曹掾:比四百石,掌管二千石长吏的升迁任命以及军吏。

户曹掾:比三百石,掌管百姓户籍、寺庙祭祀以及农耕事物

奏曹掾:掌管上书陈奏。

辞曹掾:掌管诉讼

法曹掾:掌管邮递传送、驿站以及测定里程

尉曹掾:主管士卒刑徒的转运

贼曹掾:掌管捕捉盗贼

决曹掾:主管刑罚审判

兵曹掾:主管军事

金曹掾:主管铸造钱币、盐铁官营

仓曹掾:主管粮食仓储的事物。

黄阁主簿:负责记录、审查诸事。

令史及御属二十三名:

御属:负责太尉的车驾。

阁下令史:掌管府内礼仪事物。

记室令史:掌管各种文书以及陈奏的表章。

门令史:掌管府门。

其他各令史分别掌管诸曹文书。

司徒府

司徒公:简称“司徒”,一人,三公之一,主“人”。光武帝即位时称“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建安末,改司徒为“相国”。

职权:

1,执掌百姓事物,凡有关百姓孝悌、恭顺、生老病死的事情,皆要商议并建立制度。

2,负责督导百姓致力与本业,岁末上奏优劣并加以赏罚。

3,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时,负责监察祭祀用的牺牲和清洗祭器。

4,国家大丧时,负责安葬相关的事物。

5,国家有大事时,司空、太尉共同商议对策。

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三十一名,令史、御属三十六名。

辞曹:掌天下狱讼。

司空府

司空公:简称“司空”,一人,三公之一,主“地”。古官名,秦不置,设御史大夫,汉承秦制。至成帝时,改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改回“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又改回“大司空”。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罢司空,改回“御史大夫”。后御史大夫郗虑被免职,御史大夫从此不设。

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二十九名,令史、御属四十二名。

军师祭酒:建安三年,曹操在许县设置,后避司马师讳,称“司空军祭酒”。选通晓法律者担任,负责典察军中刑狱。后,废司空,改属丞相府,称“丞相军祭酒”。

大司马:古官名,汉武帝元狩四年,罢太尉,置“大司马”,用来作为将军的“加官”。安帝地节三年,设置大司马,不用做加官,无印绶,也无官署。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设置官属,禄比丞相。哀帝建平二年,又除去大司马印绶、官属,仍用来作为将军的加官。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东汉建武二十七年,罢“大司马”复置“太尉”。

“大司马”本不与“太尉”并置,至灵帝末,以刘虞为大司马,太尉不变,自此,太尉与大司马同时设置。

仪同三司:又为“仪比三司”。后汉章帝建初三年,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之名,自此始也。殇帝延平元年,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自此始也。

九卿分属三公管辖:其中,太尉负责太常、卫尉、光禄勋。

太常寺:

太常: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助祭时戴平冕七旒。以忠敬孝慎者居之。献帝建安年间,改为“奉常”。

职权:

1,主管礼仪、祭祀。祭祀之前负责上奏祭祀的礼仪章程。

2,举行大典时,引导皇帝行礼。

3,考选博士时,上奏其才能高下。

4,每月月终,巡视各处陵墓宗庙。

太常寺丞:一人,比千石。多用议郎、博士担任。负责掌管小规模的典礼与祭祀;领导各曹事务,并负责检举庙中非法之事。戴两梁进贤冠,铜印墨绶。

太常主簿:

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掌管天文历法。年终时,上奏新年的年历;国家举行各种祭祀大典时,负责上奏吉日以及时节禁忌之类的事情;当国家有吉祥的征兆、自然灾害或异常的征兆时,负责记录。

配铜印墨绶,戴进贤一梁冠,身着绛色朝服。

太史丞:一人。

明堂丞:一人,比二百石,负责守护“明堂”。

灵台丞:一人,比二百石,负责守护“灵台”;并负责观测日月星辰。

协律都尉:

国子监:

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原称“仆射”,东汉时改称“祭酒”。

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执掌教育博士弟子,国家有疑难时,负责答疑解惑。

易博士:四名,负责教授“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四种《易经》。

尚书博士:三名,负责教授“欧阳氏”、“大夏侯氏”、“小夏侯氏”三种《尚书》。

诗博士:三名,负责教授“鲁”、“齐”、“韩氏”三种《诗经》。

礼博士:二名,负责教授“大戴氏”、“小戴氏”两种《礼经》。

春秋博士:二名,负责教授“严氏”、“颜氏”两种《公羊春秋》。

太祝令:一人,六百石。举行祭祀大典时,负责宣读祝文,并负责迎神送神。

太祝丞:一人,负责小规模祭祀时的祝神。

太予乐令:一人,六百石。本名“太乐令”,东汉永平三年改“太予乐令”。掌管乐伎、乐器。国家举行大典时,负责与奏乐的相关事宜。

汉太乐律:身份卑微的人,不得给宗庙祭祀时的伴舞。舞者要选取官秩二千石到六百石间,以及爵位是关内侯到五大夫的后代,取身高五尺以上,年龄十二到三十,外表和顺,身体循理者。

网游竞技推荐阅读 More+
我在唐朝有百度

我在唐朝有百度

逍遥的豆包
一个21世纪的当红演员李才基因为在一次旅游途中遇见山洪暴发从而穿越来到了武周时期的唐朝!虽然是给侯府的小姐牵马!可是我也有梦想,我要吃麻辣烫!金针菇、土豆片、小..
网游 连载 14万字
北宋诸侯

北宋诸侯

睿忱
历史,因为某个特定人物的出现而偏离原来的轨迹,也因为某件特定的事而彻底改变它原有的方向.赵枢——北理工大三考研党,莫名其妙一觉醒来便摇身一变成为大宋建安郡王。历..
网游 连载 15万字
雪狼谣(gl)

雪狼谣(gl)

书自清
如果一个第一次与你见面的人,告诉你,她寻了你上千年,你会相信吗?美丽的28岁心脏科医生陆之谣,因为5岁时的一次事故而开阴阳眼,魑魅魍魉伴随她从小女孩成长为轻熟女,..
网游 连载 8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