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导读

《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不过,现存的《中庸》版本,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

《中庸》同《易经》一样,都是儒家的理论渊薮。不过《易经》比《中庸》影响大,涵盖面广,而《中庸》是宋以后儒者研读的重点。儒学,特别是理学中的许多命题、概念都出自《中庸》,许多理学大家持守《中庸》的信条,用《中庸》的方法论思考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庸的核心理念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旨并非部分人所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要思想在于修身养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倡导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至德。

中庸之道鼓励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监督,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完美人格,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德、至道、至圣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

第一章(纲领)

第二章(知人)

第三章(正心)

第四章(正心)

第五章(修身)

第六章(审问)

第七章(明道)

第八章(正心)

第九章(正心)

第十章(明道)

第十一章(正心)

第十二章(知物)

第十三章(笃行)

第十四章(修身)

第十五章(齐家)

第十六章(齐家)

第十七章(知天)

第十八章(齐家)

第十九章(齐家)

第二十章(治国)

第二十一章(知性)

第二十二章(诚意)

第二十三章(诚意)

第二十四章(治国)

第二十五章(诚意)

第二十六章(博学)

第二十七章(修身)

第二十八章(明道)

第二十九章(明辨)

第三十章(知法)

第三十一章(修身)

第三十二章(诚意)

第三十三章(正心)

中庸

第一章(纲领)

【原文】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3。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4,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5,谓之中;发而皆中节6,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7;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8。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9。

【注释】

1天命之谓性:上天规定人应该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这些上天所赋予的美德叫做人的本性。

2率:顺着,遵循。

3修道之谓教:圣人对道进行修订、限制,使道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这就叫做“教”。

4戒慎:警戒谨慎。

5未发:没有发现的时候。

6中节:合乎自然的道理。

7大本:最大的根本。

8达道:天下人共同走的路。

9位:各得其位,指天地间万事和顺。

【译文】

天所给予的秉赋叫做性,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修明此道加以推广叫做教。“道”是片刻都不能离开的,能够脱离的,就不是天命的“道”了。所以君子即使在大家都看不见的地方,也要谨慎警戒,不可疏忽;即使在大家都听不见的地方,也要恐慌担忧,不能怠懈。幽暗的地方无论隐藏得多么好,始终会被发现;细微的事情无论多么渺小,终究会显露出来。所以君子独自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时时省察自己。欢喜、愤怒、悲伤、快乐是人之常情,当这些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是不偏不倚的,这就叫做“中”。当这些感情表现出来的时候,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能够合乎自然的道理,这就叫做“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所在;和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通贯通的大路。能够达到“中和”,那么天地就会各得其所,万物也就生长发育了。

第二章(知人)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1,小人反中庸2。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3;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4。”

【注释】

1中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始终坚持正道。

2反:背离。

3时中:指君子在做事时能够恰到好处。

4忌:顾忌。惮: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做事没有偏倚,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事事都符合中庸之道。小人与君子不同,小人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中庸。君子按照中庸的道理来行事,所以他的言行恰到好处,符合自然规律;小人背离中庸之道,所以小人做事没有顾忌和畏惧。

第三章(正心)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1!民鲜能久矣2。”

【注释】

1中庸其至:指中庸是最高的境界。至,极。

2能:达到。

【译文】

孔子说:“中庸,这是至高无上的境界啊!人们很少能达到中庸,这已经有很久了!”

第四章(正心)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1,我知之矣:知者过之2,愚者不及也。道之者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孝者不及之。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注释】

1道:指中庸之道。行:流行。

2知:同“智”。知者:聪明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流行,我知道其中缘由了:聪明的人过于聪明,愚笨的人过于愚笨,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和的标准。中庸之道不显明,我知道它的缘由:贤明的人过于贤明,不贤明的人又不够贤明,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和的标准。没有不吃不喝的人,却很少有人真正分辨出不同滋味。”

第六章(审问)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注释】

1好问:好,音hào,喜爱。好问,指喜欢去请教别人。迩(ěr)言:浅近之言。

【译文】

孔子说:“舜帝真可算是一个极其明智的人。他喜欢向别人请教,又善于对那些浅近的语言仔细审察,包容别人的短处而表扬别人的长处,掌握人们认识的过与不及两个极端,取中庸之道施行于民众,这就是舜之所以能成为舜的原因吧!”

仙侠修真推荐阅读 More+
你若挂了,便是晴天

你若挂了,便是晴天

胡浅浅
薛治苦笑着,点了点头。旋即,他俯在夏雪的身前,义正言辞地问道:雪,我有件事情想要问你。我爸爸当年的入狱,跟你有关系吗?我在你眼里,除了是你心爱的小治之外,还..
仙侠 连载 108万字
重生后的我,只想跑路

重生后的我,只想跑路

量青湖
“沈旭,你是选我还是选姐姐!”血肉横飞的战场之上,一个绝美的曼妙身影用剑抵着面前男人的脖颈。“无论怎么选我都是一个死字,死在你手里至少我还能少点痛苦。”沈旭轻叹了一声然后缓缓闭上了眼睛。“好!那我就成全你!”……当沈旭再次醒来,发现回到十年前的他不禁泪流满面。既然上天再次给了他一次机会,他的选择当然是离那两个疯女人越远越好!
仙侠 完结 208万字
入道者

入道者

乱写一堆
入道者,何为入道,入道为仙,不受轮回约束,寿命无尽时,一眼间可看遍世间万物,一念间可洞察天地轮回。
仙侠 连载 68万字
苟在修仙世界当反派

苟在修仙世界当反派

响尾蛇皮袋
求生存,谋发展。苟为本,活为先。不想被人替天行道,还是先苟为妙。哎……谁让自己穿越成了正道仙门中的人渣败类呢。
仙侠 完结 370万字
漫漫婚路

漫漫婚路

朝暮成雪
丈夫骗我挪用公款给他周转,他用公款买了钻戒追小三。妈妈借高利贷替我还债,被高利贷逼疯。渣男反脸不认人。我心灰意冷在酒吧微信约了陌生男人,一夜荒唐后本以为各自相..
仙侠 完结 194万字
我来自2008

我来自2008

暗夜茗香
意外的获得了双穿的异能,本想只是赚点钱,没想到被卷入了战争中...这是暗夜茗香的第二本书,绝不是套路文,有的只是全新的感觉...如果觉得追更太慢,可以先看...
仙侠 完结 1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