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少江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子离开之后,魏芳凝想着太子的交待,吩咐:“紫菊,你去将元公子请过来。”
紫菊出去,魏芳凝吩咐宫女们准备点心果品。
元盛进来时,看上去倒是比昨精神了许多,但仍穿着道服,给魏芳凝行礼,:“道参见太子妃娘娘。”
魏芳凝招呼他:“快起来吧,不是给你备了衣服,怎么又穿这身”
跟着一起来的红芍:“回娘娘话,奴婢是要让公子换衣服,可元公子不肯,执意要穿着这件。昨儿晚上奴婢洗了,早上时还是现烤干的呢。”
元盛低着头,像是做错事了般的无措。
魏芳凝起身将元盛拉坐到自己的对面,笑着安慰他:
“我不是想要管你穿什么,只是你穿这身在东宫里,太过怪异。如果是不喜欢倒没什么,要是不敢的话,大可不毕,道士你以后是当不了了。”
元盛挠了挠脑袋,见魏芳凝一直笑盈盈的,胆子毕竟大了些,低低地声音问:“那道能做什么”
这个,魏芳凝不好回答。乾武帝也没下明旨,就将人打发到东宫里,到底算什么
谁也不知道,也没人会脑抽地去问。
魏芳凝想了想,将话题岔开,问:“你喜欢什么爱不爱读书我娘家有个弟弟与你差不多,将来是要考科举,以此改变命运,你要不要也跟他学”
元盛隐约也感觉到了,他是回不去道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乖顺地点零头,元盛声:“那人都听太子妃娘娘的。之前跟着方丈时,人也是读过许多书,不过都是道家的。”
魏芳凝见元盛松口,她也松了口气。
一时想不好如何安顿他,也只得先给他找些事干。他若是肯学习,倒让她省下不少的心。
以后再以后的吧,魏芳凝吩咐身边的人:“把书库打开,先将十三经拿过来。”
红芍跟着紫菊一起出去,给元盛拿书。
轻风进来,对魏芳凝:“娘娘,魏许夫人求见。”
魏许夫人不就是她大娘
也有一年多没见过,这突然来,倒是让魏芳凝愣了下。魏芳凝很快想到,魏许氏大概是来看魏云馨的。
魏云馨回京,能没回过家里
不过魏云馨才被太子禁足,魏许氏就上门,也来得太巧了。
魏芳凝很痛快地回:“不见,就我没空,打发她回去。她要是想见魏云馨,就跟她,东宫里没这个人。”
魏云馨入东宫,可是顶着梁家姑娘的名。
轻风没出去,皱着眉:“她让奴婢与娘娘,她有重要的事要跟娘娘。是非常的重要,事关太子殿下的安危。”
魏芳凝沉默了,她大娘这次可真提扯了一张大旗来。
只不过,以她魏许氏现如今的地位,也不过是京城里的人物,承平伯府都不好进去,又怎么可能会知道太子的事
魏芳凝根本不信,摆了摆手,:“打发她走,懒得听她胡扯。本宫见了她一次,就会被她缠上第二次。”
轻风闻言,退出去交待报信的太监去了。
红芍和紫菊两个抱了一堆的书进来,放到桌上。
魏芳凝指着书,对元盛:“你瞅瞅,这些书哪此你看过,哪些没看过”
元盛走到桌前拿起书来,一本一本的看过了之后,:“孝经、论语看过了,易看零儿,诗也看了一点儿。别的就没看过。”
魏芳凝点零头,看来道观方丈对元盛并没有放弃教育,笑着:
“跟昭弟的进度差不多,既然这样,以后你每早上,就过我这儿来读。等过些看看,要不要给你找个先生,或是太子亲自教你。”
由于自就跟着道观的方丈,元盛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
只不过他读得最多的,却是道家着作。他最喜欢读的,还是《易经》。但道观里的注释本,哪比得上东宫里的多而且全是大家注本。
元盛拿起《易经》来读,入了迷,就将自己所处何地给忘了。
魏芳凝也不管他,自己也拿了本《诗》,坐到窗下看。
没一会儿,出去的轻风再次进来,脸上挂着不悦。见魏芳凝看书看得认真,迟疑了下,但还是走上前,低声在魏芳凝耳边:“娘娘,魏许氏让奴婢将这个带给娘娘。”
魏芳凝将眼睛从书上移来,并没有接轻风递来的信,而是皱着眉,瞅着轻风,轻声问:“她不肯走”
这话翻译一下,就可以解释为,她连这么点儿事都办不了。
轻风也不大高兴,解释:“她一直真的有重要的事,而且也没提见梁侧妃的事。见奴婢不赶她走,她就让奴婢将这个交给娘娘。”
又是信,想到上将魏云微给她递信的结果。
实话魏芳凝是真心不想接。但轻风都拿进来了,魏芳凝也只得接过来打开看。
这也就是轻风,上辈子为了她,将自己心上人都给弄死,并陪她到最后。
魏芳凝无奈地叹气,但信看着看着,魏芳凝的神色凝重起来。
边个侍候的红芍紫菊几个,跟了魏芳凝久了,自然了解她的性子。不等魏芳凝话,已经轻声喊元盛,帮着他收拾东西,从安平殿退了出来。
轻风心地觑着魏芳凝,不明白魏许氏信里写了什么。
魏芳凝也没有隐瞒轻风的意思,信看完之后,直接递给轻风,:“你自己看。”
轻风接过信来一瞅,倒吸一口凉气,颤着声音问:“这是……”
能让轻风如此,可见一定是大事。
魏芳凝冷笑,问:“她还在东宫门口等着呢”
轻风一副万幸的模样:“因着上回逸魏姨娘的事,奴婢安了个心眼,进来时让亲卫将她控制了起来。”
现在看来,她这样做还真是对了。轻风指着那信问:“娘娘准备如何处理”
魏芳凝又从轻风手里,将信拿到手里,认真分析:“依着信上,京城现在全面戒严,梁家人似欲图谋不轨,这消息倒似半真半假。”
<center></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