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相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小子到底有没有听我说话?”

钟院长差点被秦学兵气死,把烟头掐灭,吼道:“我说的是黄帝发明了壁画上的这种建筑,什么时候说黄帝发明了建筑?你小子出去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的,老头子丢不起这个人。”

“咳咳……”

秦学兵尴尬地咳了几声,讪讪一笑,说道:“是我耳背,您老人家继续,我听着呢。”

“记住‘黄帝作宫室’这五个,是说黄帝发明了这种建筑。”钟院长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黄帝时代的居住建筑有一个质的发展。黄帝在北方土木结构的住室习惯上,将住室进行分室建筑。

在黄帝以前,村落已有一定布局,如半坡、姜寨遗址,中央是广场,四周有很多房屋环绕。但各读力的房屋内部则不分间。而黄帝对原有住室进行改进,实行分室分间。

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黄帝时代,人们营造房子有半地穴式,有地面建筑,有圆形房子,也有方形房子,房屋结构有单间、套间或单间排房。营建房子已经会立架梁,墙壁是木骨泥墙,室内一明两暗。

这种建筑模式,奠定了五千年以来具有民族风格的民居建筑基础,它是中华民族建筑的鼻祖。

零二年在灵宝发现一座建筑面积达五百多平方米的大型房屋基址。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座传统的廊回式古典建筑。该房基设计准确,气势宏伟,在时间总跨度约两千年的整个仰韶文化中所见面积最大、结构最为复杂、规格最高。显然这不是普通的民居型房屋而具有殿堂姓质,专家认为它将使人们对距今约五千五年以前的仰韶文化中期(与黄帝时代约同时)建筑技术成就、居住形式、生产力水平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

该房基位于灵宝铸鼎原一带西坡遗址的西北部,整个基址坐西面东,室内使用面积204平方米,建筑面积516平方米。它以弧角近正方形的半地穴式主室为中心,四周围以回廊、斜坡式门道伸出回廊外,近门口处有一火塘。排列有序的柱洞30个,墙壁柱洞37个,门道两侧也发现柱洞13个。布局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成一个结构复杂严谨的建筑整体,专家由此推测此屋为四面坡式建筑。

“我们曾多次利用模型还原考古遗址的建筑,规模与壁画上颇为相视。更准确的说,是这些壁画让我们对黄帝时期的建筑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对学术界来说,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发现。”钟院长不惜用上伟大二字,这处壁画简直就是黄帝时期社会的缩影。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帝时期足以称得上盛世。”秦学兵深感自豪,炎、黄、尧、舜,哪一个不是辉煌盛世的开创者。

那时候的辉煌是没办法跟四大盛世相比,但在高古时期却等同于开创古今,四大盛世也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

“所以我们才迫切地想要了解这段文明,但可惜……”钟院长长叹了口气,发生这种情况,谁也没办法。

“事在人为,为了能一睹高古文明,如论如何我都会努力。”

如果说之前秦学兵只是想要进去探险,那现在就又增多一层意义,见证高古文明的辉煌,亲眼目睹先祖生活的世界。

“我相信,你小子一定会给我们惊喜的。”

钟院长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刺激秦学兵:“我现在看壁画里的车船,我在给你讲讲这些。”

《易?系辞下》载:“黄帝……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古史考》:“黄帝作车,引重致远。”

《路史?前纪七》:“轩辕氏作,于空桑之北,绍物开智,见转风之蓬不已者,于是作制乘车。”

《拾遗记》:“轩辕变乘桴以作舟楫。”

舟车的起源,《墨子?节用》上有这样的说法: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

这就是说舟楫的发明是基于远古人们克服交通障碍、互相交流的需要。在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原始人没有任何交通工具,都是徒步行走。最古老的交通工具是木棍,它不仅是采集狩猎的工具,也是人们行走时的拐杖和背扛物品的工具。

《礼记?曲礼上》:“谋于长者,必艹几杖以从之。”木杖就是由棍棒发展来的。搬运较重的物品,人类最初往往把圆木柱垫在重物之下,借其滚动而移动,但是这种办法阻力大,垫木要多。

《淮南子?说山训》说:黄帝“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车舆部》:“黄帝有熊氏始见转蓬而制车”,黄帝看到风蓬之旋转而发明了车。实际上是黄帝在人们用圆柱滚动重物的基础上,改垫为轴,再在两旁安上轮子,最初的车轮和轴是固定的,轴与车辕之间有一个滑动的槽,车身有辕和轩。

《路史?前纪七》就说:“横木为轩,直木为辕,以尊太上,故名轩辕氏。”黄帝因为发明了车而闻名于世,人们遂以轩辕氏来称呼车辆的发明者。因此,《通考?氏族略》说:“古之得姓受氏者,有以技为氏,以事为氏。”

“有巢教会人类筑巢而居,所以叫有巢氏;燧人钻木取火,教会人类用火,故号燧人氏;神农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这就是说,“轩辕”就如同有巢、燧人、神农这些称呼一样,是为了纪念发明或发现者的称呼。而车的发明是人类生活的巨大进步,也为黄帝治理天下提供了条件。”

略作停顿,钟院长继续说起船的起源。

原始人砍倒树木横跨小河两岸,便可踏木过河,这就是独木桥。在较浅的河水里,放置若干石块,人们踏石而过,这是最古老的石桥。在较大的河流上,也可用木杆纵横交错,搭成木拱桥。在水急地险的地方,人们发明一种溜索桥。除桥以外,原始人还能够借助一定的工具,泅渡葫芦是人类最早的泅渡工具之一。一般是在身上拴个葫芦,就能巧渡江河了。

《周易?泰卦》九二爻辞说:“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弗亡,得尚于中行。”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司马彪说:“樽如酒器,缚之于身,浮于江湖,可以自渡。”

可知上古的人们凭借一只葫芦渡过大河的事情是司空见惯的。人们还结合树木和泅渡方法,很早以前人们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树木并排地拴在一起,就成了木筏。大筏或竹筏的出现既加大了安全系数,又增强了渡河的灵活姓。

古代关于舟的发明,说法纷纷,而最多的则仍然是黄帝。除了前面所引,还有《淮南子?说山训》说:黄帝“见木浮而知为舟,……以类取之。”

黄帝发明舟楫,就是在以前渡河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一段粗大的树干,先用火烧去中间部分,然后用石斧砍制成形,制成独木舟的样子,然后又用火烤制木桨。舟楫的制造使得古人的水路交通更为便利。

“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来看,黄帝时期都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人们才会将其与炎帝并称为炎黄,才会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说到这,钟院长又不可避免地叹了口气,高古文明辉煌无比,但留下的实物并不多,只有残破的遗址,零星的史料,以及一段段美好的传说。

“就先跟你说这些,好好消化,要是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随时可以打电话问我。”钟院长感觉有些疲惫,便切断通话。

“高古时期,到底是怎样的世界?”秦学兵突然有些神往那个已经过去几十个世纪的古老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应该到处都是深山老林,人类与各种懂穿梭其中……不像现在,除了钢筋水泥,还是钢筋水泥。

“时空穿梭!”秦学兵突然想起这四个字,自从黄易大师打开这扇大门,继往者络绎不绝,因何?

或许,是另一个世界的魅力,可以是自然,可以是人文,甚至可以是灾难。

嗷……虎啸声又再一次响起,不像先前那般嘹亮雄壮,那是因为洞口被堵上,声音传递要透过山体,再经过空气,多了一层介质。

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想象声音有多大,绝对要比先前嘹亮许多,否则绝不可能穿过山体。

突然,地面传来微弱的颤动,不是很明显,但只要留心就能感觉到这股微弱的颤动,似乎地震。

大雪笼罩,覆盖在龙门石窟上的白雪开始脱落,一小撮一小撮,一大团一大团,最后就跟雪崩一样,只是没有雪崩恢宏的气势。

“难道真的要出来吗?”秦学兵看着龙门山,神情凝重。

(未完待续)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无法相信

无法相信

慢滚的蜗牛
关于无法相信:下水道里的无头残尸,火锅店里的人形牙齿,小丑七窍流血身亡,一桩桩离奇的命案,是他还是她?当亲情、爱情遭受道德伦理时,你又会作何选择?本文纯属无聊..
军史 连载 41万字
无情斩情

无情斩情

漆黑血海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李无情,一个可怖的名字,却有一颗细腻的内心,在万丈红尘中,这个带着带着一点反派标志的名字如何在滔滔世界中掀起万丈狂澜,在文明交..
军史 连载 3万字
一世长安之暗香

一世长安之暗香

本肖宝宝
某骚年:老大!小嫂子把人家酒吧砸了!某男:砸的好。某骚男:老大!小嫂子跟别人打架了!某男:习惯就好。某骚男:老大!小嫂子玩失踪!某男:一切尽在掌握。某骚男:老..
军史 连载 17万字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开局向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盘点那些太宗们。每一个太宗都很神奇,与众不同,自带buff。明太宗,中央的毁灭者,漠北的征服者,黄羊美食家;宋太宗,兄长的好弟弟,北宋的带头人,高梁河车神;唐太宗,政变的发起人,西域的天可汗,全民白月光;汉太宗,完美的继承人,百姓的庇护者,朝政操盘手;……当然,神奇的不只有太宗,还有那些转投多家的人才们,那些似神似鬼的后继之君们……注:1.本文无单一主角,也就是没有那个放视频
军史 连载 196万字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锦公子
陆瑶重生后,嫁给了上一世的昏庸暴君,本以为小命不保,没想到被宠上了天。深受夫妻关系困扰的大臣向楚王求教:王爷在家和王妃吵架吗?楚王腰杆一挺:吵架?打架都..
军史 完结 268万字
穿到八十年代苏

穿到八十年代苏

吴千语
苏颜是个吃货,也是个学霸,二十七岁大龄单身,误注婚恋网被系统坑了一把,推送回八十年代寻找命定匹配的爱人。被穿越的苏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渣男戏弄感情,被小姑子..
军史 连载 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