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锦书低头不看他,“我给你什么准信儿呢?我是个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人,你心里愿意就来瞧瞧我,不愿意,我也不能强求。咱们的缘有多深,得看老天爷的,我现在和你许诺有什么用?”
太子慢慢沉寂下来,浓眉渐蹙,拧成了个死结。
两个人都不言语,只默默坐着,锦书问道:“万岁爷新晋位的宝答应是你指派去的?”
太子惶然抬起头来,嗫嚅着,“你都知道了?我是走投无路了才想出这么个法子来的,我瞧她和你长得像,想拿她来替代你伺候万岁爷。”
锦书摇头道:“你的这些心思万岁爷能不知道吗?为我冒这个险不值当。”
太子固执道:“值不值当由我说了算,对我来说,没什么比保全你更要紧了。”顿了顿又懊恼道,“只可惜我高估了宝楹,她非但不能成事,反成了祸头子,叫皇上处处防备着我了。”
锦书听了惊愕莫名,皇帝当真为这事责怪太子了?他不是说只给个警醒,不惩处太子的吗!
太子怕她担心忙露了个笑脸子,哄道:“你别替我操心,皇父极疼爱我,就是知道这事儿也没什么,做儿子的孝敬他,这也不为过。”
“那天宝答应和我说了会子话。”锦书道,“她让我替她传话给你,说求你别忘了答应她的事儿。”
太子冷酷的吊起了嘴角,“她还和你说这些个?真是个不知死活的!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今她都成了这样,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只是她别惹怒了我,否则可别怪我不客气!”
锦书看着他那个阴沉样儿真是吓了一跳,从没想过他还有这样的一面。转念思量,生在帝王家,哪里有一尘不染的人?他有心机有算计也是好的,至少不会任人鱼肉,将来不管是在储君位上还是登基御极,总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我已经给吏部传了口谕,军机处的印信也出了,给她表哥放了个山西盐道的缺。这差事油水多,也算对得起她了。”太子慢声慢气地说:“我打发人查过她表哥,那个人除了考运不济,别的诸如学问人品都是没的说,派个官也不辱没,我料想总比那些捐官的好些。”
锦书颔首道:“这趟横竖是咱们的错处,我心里过意不去,她如今叫万岁爷圈禁起来了,和刑部衙门里关押的罪人有什么区别?只怪你,你要是早让我知道,我决计不能让你这样做。咱们难也就算了,还白白搭上个她,耽搁了她和他表哥的姻缘,多造孽啊!”
太子也有些懊悔的意思,他讪讪道:“我是没别的道可走了才出此下策的,皇上办的那些事儿,我一旁瞧着心都要碎了。”
自他懂事起,便一直对皇父敬若神明。人都说帝王家容不得太多的亲情,可他待君父的一片赤诚苍天可鉴,就是让他为皇父去死,他连眼睛都不带眨的!他这样敬他爱他,他为什么要和他看上同一个女人?为了锦书,他竟打算撂下护军连夜回来,这不是顶顶滑稽的事吗?
太子的危机感日益加剧,再这么放任下去就要招来大祸了!论理儿他该面见皇父,好好和他说道说道。他晚上头疼,点灯熬油地坐在桌前冥思苦想,把所有的想法捋了一遍,理出个头绪来,打算找个好方式和皇父开口。晨光中点卯上朝,他站在丹陛下仰头看威严升座的皇帝,琢磨了几夜的话一下儿全忘光了。他对皇帝惕惕然,即使散了朝,不论暖阁里也好,南书房也好,他不敢说,那是打心底里升腾起来的畏惧。也不单是畏惧,还有别的顾忌,满口饭好吃,满口话不能混说,他得给大家留脸面,皇父的、自己的,还有锦书的。这层窗户纸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能捅破,一旦事情摊到明面上,再想转圜,就没有余地了。
锦书低头不语,这团乱麻里有谁是不难的?她要是能管住自己不去动情,可能什么事都没了,她做她的使唤丫头,他们自去当他们的皇帝太子,本来不该交集的三条线搅和在了一起,还能自在过日子吗?
“其实,咱们就这样也挺好。”锦书极力控制着自己的声音,冲他微微地笑,“你别念着将来怎么样,咱们自小认识,就当是个发小也成,未必一定要厮守在一处。”
太子看着她,惨淡一笑,“都到了这份上你还说这个?我要能撂开手,还等到这会子?那些事儿不用你去操心,你踏踏实实的,容我再想想别的法子。”
锦书慌忙摆手,“你可别再干糊涂事了,当真惹恼了万岁爷没你好果子吃的。”
“你放心吧!”太子起身推开窗屉子朝外看,艳阳高照,满目皆是跳跃的金色。他回头道,“别光在屋子里闷着,咱们也出去散散。”
两人相携出永康左门,上了笔直的甬路。因着今儿逛园子的人多,道儿上有熙熙攘攘来往的宫女太监。太子拉着她的手,攥得紧紧的,她嫌招摇,使劲挣脱出来,红着脸嘟囔,“人家瞧着呢,多不好!”
太子四下一瞥眼,轻蔑道:“谁敢嚼舌头?爷把他舌头拔出来喂狗!”“瞧瞧,又拿爷的份儿!”锦书掩嘴笑道。太阳暖暖的,风吹着也叫人舒坦。太子走得很慢,和她肩并着肩,怕她穿着花盆底崴着脚,适时的托上一把,和风细雨的嘱咐她小心,在这样的节令里,这样的春日中,柔情接柔情,笑脸对笑脸,仿佛已经是世上最美好的情景了。
慈宁宫花园人多热闹,太子不爱进去,所以先前绕开长信门走,这会儿一路往南,锦书估摸他是要往内金水河去,也不问他,只管跟着他,有他在,往哪儿都不怕似的。
内金水河上有座断虹桥最负盛名,大抵也是倚仗了河的婀娜婉转,还有那十八棵元代槐树,俗称“紫禁十八槐”。花朝节赏花为主,桥也罢树也罢,今天不怎么吃香,宫人都往内廷的四处花园里去了。
两个人沿青石砖缓缓前行,越走人越稀少,太子侧眼望她,有些迟疑,又有些不安,他小心翼翼的询问:“锦书,我还牵着你好不好?”
锦书绞着帕子低下头,太子颇失望,心里又忐忑着,怕自己孟浪,一不留神得罪了她。女孩家心思细,肚子里打仗面上不显出来,干拿他当摆设不理他,那可有他难熬的了。
正悔青了肠子,不想那边探过来一只柔荑,纤纤玉指粉嫩得阳春白雪一般。太子胸口激荡起来,宝贝的捧在掌心里,拇指在她虎口摩挲,喜道:“那番邦进贡的药还真好使,手上的伤没落下什么疤来,阿弥陀佛,老天开眼。”
锦书由他拉着,打趣道:“你什么时候也学主子们念佛了?佛学广袤精深,你得闲儿读读经书也好,陶冶性情,心境也宽宏。”
太子一本正经道:“经书换成锦书还有一说,否则可不要我的命了。”
两人说说笑笑到了断虹桥边,这桥是座单拱桥,桥上栏板、望柱都是汉白玉铸成的,柱头上雕的是荷叶和莲蓬,莲蓬上供着神态各异的石狮子。内造的东西,一不怕废料,二不怕费工,所以这座桥既考究又精美,是紫禁城内诸桥之首。
朝北看是一片难得的开阔地,十八棵古槐树冠高大、满目青翠、遍地荫凉。锦书回身说:“我记得军机处值房就在前头不远,咱们在这儿说话,万一叫御前大臣看见了怎么办?”
太子抿嘴笑道:“甭怕,人家军机大臣也有家有口,万岁爷都陪太皇太后游幸什刹海去了,办差也有个打盹儿的时候,大人们也得钻馆子喝小酒,吃佛手卷、酥合子去。再上玉泉山打瓶水回来品茶,也过一过美滋滋的小日子不是!”
“可不,一年忙到头的。”锦书顺着话头子说:“有您这样的主子,大人们该多乐呵啊。”
太子悄声地说:“这话别叫旁人听见,我还不是正经主子呢,没的给咱们扣上个谋逆的罪名。”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这人真是不老成,这种话也敢拿出来说!锦书嗔怪地看他,“我哪有那个意思,你不是主子,还有谁配称主子的?万岁爷是老主子,你是小主子。”
太子笑得愈发厉害,断断续续道:“你仔细了,还没人敢管万岁爷叫老主子的。让内务府听见,办你个大不敬的罪名儿。”
锦书愣了愣,心说真被他给绕进去了,便扭身不再理他,在桥头上坐了一会儿,举步又朝十八槐去。那些树有了几百年的岁数,树皮斑斑驳驳,老态龙钟,树顶上的冠却枝繁叶茂。到了盛夏新芽新叶都长结实了,上头遮着烈日骄阳,树干间流转的是习习凉风,往树底下一坐,真真是纳凉消夏的好去处。
太子背着手跟在她身后,笃悠悠说:“皇后娘娘往我屋子里派了两个通房,还明着说了,不许往四执库打发。”
锦书脑子里一顿,温吞地应了一声,“那是好事儿。”
太子嗤笑道:“什么好事儿?我要是稀罕那个,早跟着宗族里的郡王公爷们上勾栏胡同去了,犯得着还让谙达太监拿书来让我学?那些个太监真有意思,看起禁书来兴致比谁都高,我瞧着就那么回事,他们看得直流哈喇子,你道好笑不好笑?”
锦书悻悻的,脚下的花盆底在泥地上踩出个坑来,她瓮着声儿地问:“那你怎么处置她们?留下了?”
太子觉得心都飞起来了,那俏生生的酸样儿,不是吃味儿了是什么?他大踏步上前扳正了她的身子,猛地往怀里一带,急切地说:“那不能够!我又不是四九城里的公子哥儿,和谁都成。她们被我分派着站窗户去了,我认定了你,这辈子非你不可,娶不上你,我就出家当和尚去。”
锦书安静靠着他,且不管能不能有将来,冲着这几句窝心的话,也能叫她受用不尽了。上山守陵的打算不能告诉他,他这样的脾气,难免情急之下就跑去求皇帝赐婚,自己死活不打紧,万一耽误了他的锦绣前程可怎么好呢!
太子的下巴在她额头亲昵的蹭了蹭,喃喃地诵,“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皇帝的视线朝远处飘忽过去,湖面上霞光万道,金碧辉煌的殿宇倒映在水中,更显得巍峨壮观。
春雷响过了,堤岸边的柳树都抽了新枝儿,荷叶也伸展来了,龙船和副船就在接天的嫩绿色间穿行。升平署的舢板远远跟随着,隐隐有悠扬的笛声传来,忽高忽低,时断时续,衬着这美景良晨,煞是引人遐思。
太皇太后正和皇姑们说话拉家常,里外都是自己人,平时的拘谨也摆到一边去了。老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如今十来个女人围坐在一起,那欢声笑语连成了片,就跟炸了锅似的,吵得人耳窝子疼。
皇帝恹恹的,她们聊些什么他一句都没听进去,早知道这样就该分船才对,他一个爷们儿家和女人扎在一堆算什么事儿?她没来,这回的游海子于他来说就失了意义。他把批折子的时间都花在坐船上,说是孝敬皇祖母,其实太皇太后并不需要他作陪,光那些姑子闺女们就够她乐的了。
她这会子在做什么?在赏花?还是在歇觉?他不由烦闷起来,像是鹰给绊住了脚,湖光山色美则美矣,却难叫他消受。他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飞回宫里去,哪怕是瞧她一眼,也就心满意足了。心潮随着笛声上下起伏,他坐不住了,起身朝船头去,湖上的风是潮湿的,微带着凉意。
船尾的李玉贵快步过来打千儿,“主子,您有什么示下?”
皇帝说:“怎么只有笛子?单是笛子未免贫乏,少了檀板击节,这细乐就缺味儿了。”
李玉贵“嗻”了一声,“奴才这就传旨升平署去。”说罢就招不远处待命的瓢扇扇来。
皇上极目远眺,春日静好,只是心里总归空落落的。长满寿同她说了吧?让她在宫里等着,她明白没有?太皇太后游完了湖还要拜花神娘娘,那时他就能脱身出来了,趁着老祖宗没回宫,他好去瞧瞧她。
大邺慕容家善丹青,通音律,是历朝历代中难得的诗情画意的皇族。皇帝猜测着,或者她也会吹管笛,就像敦敬皇贵妃那样。
“取把箫来。”皇帝说,倚在雕龙柱上的楹联旁,让左右撤了华盖,拿手遮在眉上。船行得很慢,太阳照得人暖洋洋的,她不在,多可惜!否则还可以合奏上一曲。
箫即刻就呈来了,通体碧绿,水头足得几乎要流淌下来。他拿在手里把玩,在船头拴缆绳的木桩上坐定了,也不管仓内多嘈杂,兀自吹奏起来,箫声呜呜咽咽随波荡漾,直向天际飘散开去。
戎羯逼我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皇帝吹得一手好曲子,把《胡笳十八拍》奏得缠绵婉转,叫人把心都揪成了团。女眷们纷纷端坐着,一个个也不言声儿了,静静听着有些飘忽忽忘情,想起了夫妻分离的愁苦,思绪就随着那箫声跌宕起伏,一曲罢了,方觉已然湿了眼角。
“大哥哥真是古往今来第一天子,弓箭使得好,连箫曲也奏得妙。”九公主是高皇帝的遗腹子,上年秋弥时赐的婚,是皇帝顶小的妹妹。她眼泪汪汪地说:“真个儿催人心肝,叫我听得直想哭呢!”
皇帝笑道:“那怎么成,好日子里叫你掉金豆子就是朕的不是了。你且别忙哭,朕有道旨意要颁,你听完了保管要笑了。”边说着朝太皇太后行了个半礼,“皇祖母,孙儿细想了想,咱们宇文家的公主们固然尊崇,忌讳着祖上定的规矩倒失了世人的伦常。既然出了阁,是大英的帝姬也是人家的媳妇,夫妻常年分散总归是欠妥。孙儿已命内务府草诏,放恩旨准驸马公主同府而居,朕这回忤逆祖训了,请皇祖母恕孙儿不孝。”
太皇太后很是意外,这件事来回议了好几趟,一直就耗着定不下来。谁不盼着自己的姑子和闺女日子过得舒心,可又怕叫皇帝为难,所以陈条递到她这里她就给压下了。没想到皇帝竟下了决心,想是由己及人,尝到了其中苦处,也能体谅皇姑们的煎熬了。
一旁的皇后垂下了眼,在她看来违背祖训便是动摇了根本,如今的皇帝早就不及从前清醒孤高了,他成了彻底的凡夫俗子,什么近人情?分明就是私心作祟!皇姑们因这个好消息大喜过望,又不好意思谢恩,忙离席叩头。
既然都拟了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横竖是好事情,太皇太后自然乐见其成,只道:“我的哥儿,你体天格物,哪里有什么不孝的。咱们也学学民间的活法,夫唱妇随,那才是一家子的天伦之乐。”
这个花朝节成了皇姑们的喜日子,皇帝看着姑姑妹妹们满脸的欢欣,不无忧伤地想,一道恩旨福泽了那么多人,她们都高兴了,自己呢?谁来拯救他?
太皇太后沉沉一叹,皇帝的苦闷隐藏得那样深,如今只怕是做什么都枉然了。她一面愤恨一面又不舍,就像十年前对他父亲那样,她束手无策,深刻的痛利箭一样穿透皮肉,狠狠烙在骨头上。儿子为慕容家的女人送了命,现在轮到孙子和重孙子了。姓慕容的仿佛是个梦魇,早该一个不留的杀光才好。祸患埋下了,往后有苦头吃的了!
皇帝仍旧在船头站着,渐渐有些晕眩,离岸还有这么远,他不耐的蹙眉,只恨那些摇橹的不够使劲儿,他真是一刻也待不住了。他对李玉贵说:“太子呢?传他过来!不在这里伺候老祖宗,躲在副船上做什么?”
李玉贵一激灵,哈腰道:“回万岁爷的话,太子爷没在副船上,起锚那会儿就下船去了。”
皇帝愕然,心头怒火直蹿起来,咬着牙冷笑,好啊,果然是他的好儿子,和皇父抖起机灵来了。他回头狠戾地看了皇后一眼,都是她给惯的,学小家子不上台面的纨绔做派像模像样,偷奸耍滑无所不能,这么下去还得了?君父全然不在眼睛里,大逆不道就在跟前了!
皇后被他瞧得起了细栗,茫茫然也不知自己哪里落了不是惹他生气了。正一头雾水,皇帝过来给太皇太后作了个揖,道:“皇祖母,孙儿在颐和园里安排了戏班子,回头请姑奶奶们瞧戏去。内务府早传了驸马们在园子里候着,等上了岸,叫他们夫妻在一处看回戏。帽子戏还是折子戏由着老祖宗点,这趟唱腔门派最齐全,也给老祖宗和姑姑妹妹们添喜兴儿。”
太皇太后听出点味儿来了,问道:“皇帝这是要回去了吗?”
皇帝又揖了揖,“老祖宗恕罪,两江这几天出了宗案子,朝廷的库给人劫了,砸了锁,杀了看库的兵丁,把个府库搬了个空空如也。事情出了五六天了,居然是毫无头绪,孙坚身为两江总督,办事不力,下头的人报上去,他正搂着小老婆睡大头觉呢!孙儿吩咐督察院彻查,那个孙坚送刑部羁押了,看苗头这案子牵连甚广,孙儿是人在这里,心在军机处。请老祖宗准孙儿先行告退,这会子外省的奏报八成到了,一刻也耽搁不得。”他对帝姬们拱手,“请姑奶奶们替朕好好陪老祖宗乐乐,容朕先失陪了。”
太皇太后点头,“你去吧,政务要紧。如今虽四海升平,到底也有暗里看不见的魑魅魍魉,阎王好斗,小鬼难缠,你要多费心。倘或是歹人强寇劫库,剿了就是了,可若是别的人,你要好生掂量审度才是。”
皇帝道:“老祖宗教训的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孙儿定当时时自省,请老祖宗宽心。”边却行边道,“孙儿告退。”
外头李玉贵早命人备好了船,舱盖是上好的木雕琉璃瓦式,舱的两边是珠贝镶嵌的垂花扇,八字插屏、宝座宝象、还有锃亮的朱红漆柱,标准的御用龙船。
皇帝现在是归心似箭,他说的两江劫案确有其事,只不过早已经审得差不多了,拿来做个由头,好尽早抽身出来而已。
他是憋了一肚子的火,竟像个捉奸的丈夫那样愤懑,恨不得即刻就回到内廷去,看看太子是不是趁这当口私会她。他们少不得浓情蜜意,耳鬓私磨,宫里没了当家的,他们岂不是无法无天了?
皇帝看着眼前的龙船越发的焦躁,对李玉贵切齿道:“你的脑子叫狗吃了?还不换轻便的来!”
李玉贵只差没跪下了,他哭丧着脸说:“回主子的话,要轻便只有那边的瓢扇扇,可奴才怕屈了您的尊,奴才就是万劫不复的死罪。”
皇帝拧眉道:“快去传来。”
李玉贵领了旨击掌,一溜小船立刻围拢过来,等皇帝上了轻舟,前后各有两列御前侍卫护驾,摇桨的是陪着皇帝练布库的哈哈珠子。练家子,臂力腕力惊人,皇帝一声令下,把艘小船倒腾得生出花来,一盏茶工夫已滑过了百来丈的湖面抵达对岸了。
李玉贵颤巍巍爬上岸,小腿肚子直抽筋,他像捡回条命似的大喘了口粗气儿,打了千儿道:“奴才叫常四伺候主子更衣,奴才先回宫传旨意,着锦书姑娘养心殿来见。”
满以为皇帝会答应,谁知他脸一沉,真像是万年不化的坚冰,没好气儿地说:“自作聪明的蠢材!牵马过来!”
御前太监慌忙就近拉了匹马,也不管是不是驮车的顶马了,火烧眉毛的套上鞍呈到皇帝面前。皇帝行伍出身,纵身一跃便上了马背,蛇皮鞭甩得山响,撂下一干侍卫太监,直奔午门而去。
无巧不成书,天底下就是有这么背晦的事儿。皇帝回宫走的是太和门,段虹桥则在太和门与武英殿之间。皇帝风尘仆仆地回来,走在甬道上猛然顿住了脚,穿过贞度门望去,十八槐下站着两个人,太子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一眼就能认出来,另一个宫装美人巧笑倩兮,在桥头望柱边盈然而立,那纤纤身姿早就刻在了他灵魂上,除了锦书还有谁!
皇帝慌了神,像是被人扇了一巴掌似的难堪。他时刻不忘的人和他儿子两情相悦,她看着太子,目光平净温柔,她爱的是太子,不是他,这他早就知道了,可为什么亲眼看见了还是这么叫他肝胆俱裂?
他的心抽搐起来,费力的低喘了两口气。他觉得自己像戏里的丑角,既尴尬又可笑。闷着头狂奔几里地,难道就是为了看他们如何亲昵无间吗?他呆立在那里进退不得,风里夹带着他们的笑语朝他扑面而来,锦书脸上没有诚惶诚恐的表情,她微微歪着头,嘴角勾出一抹从容,对探身去摘水仙的太子嘱咐“小心点”。
皇帝冷笑起来,小心点?再小心也不济了!这个儿子身上他花的心思最多,用尽了全力去栽培他。他擎小儿根基弱,几趟生死边缘挣扎,他没日没夜的守着他,在西暖阁里架炉子生火亲自给他熬药。好容易救回来了,调理好了身子,养大了,结果换来这么个结局。
除了寒心还有什么?翅膀还没硬就要来对抗了?太子拿山西盐道的缺,悄不声儿的贴补给宝楹的娘家表哥也就罢了,算是还了对宝楹的亏欠。他不言声也是为锦书,太子可以混来一气儿,锦书怎么办?别说闹起来,万一有个风吹草动的,她在慈宁宫只怕也难熬。他做到这份上也够仁义了,他再铁血,又能对自己的骨肉怎么样?
皇帝看着太子给锦书插上花,锦书是真心的欢喜,她驯服的侧过头,大半个身子倚在太子怀里。他们是那样般配,一样的青春年华,一样的明媚无暇。皇帝心里发寒,他甚至觉得自己挡横,碍了他们的手脚,没有他从中作梗,他们八成处得更好。
太子头回给女人戴花,他僵着五指捣鼓了半天,然后扶正了锦书上下左右打量,啧啧道:“还是真花耐看,咱们来的地方不对,这儿除了水仙就没旁的花了。”
锦书抚着鬓角慢慢地说:“我就觉得挺好,花朝也未必要赏花呀。”笑着转过身,只朝贞度门一瞥,浑身犹如过电般大震,惊愕地立在那里再也没法子动弹了。
皇帝就在门前,穿着家常的蓝色漳绒团八宝大襟马褂,负手朝这里看着,脸上是稀松平常的神色,没有震怒,没有忿恨,就那样淡淡看着,像是要把她看穿一样。锦书腔子里狂跳,莫名其妙的心虚起来,跟做贼叫人拿了个现行儿似的,闪躲着垂下了眼不敢正视他。
太子顺着她的视线看过来,见皇父独个儿在门子前伫立,悚然惊白了脸。怎么这会子回来了?掐着点儿的算,即便不陪太皇太后赏花看戏,银锭桥下转一圈,怎么也该是巳时回宫才对,这趟莫不是撂下了太皇太后和皇姑们?
先不论怎么,赶紧着拉着锦书直奔过去见礼,慌里慌张甩袖打千儿,“儿子给皇父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