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他总有代理人吧,总得有人管这个作坊吧”

素姐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她拖着脚链走到门口,谨慎地侧耳倾听。此时那些大灯陆续都关掉了,不知是抓住人了还是已经放弃,整个屋子又恢复到一片深沉的黑暗中。素姐确定附近没人,才回转过来,压低了声音道:“你若只是普通蟊贼,我本打算送你几件真瓷,换得一个报警的机会。你若是五脉中人,又是冲着老朝奉来的,那就另当别论了——我问你,你找老朝奉打算干吗”

“把他绳之以法,让他身败名裂。”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恨意来。

素姐道:“老朝奉此人狡黠无比,若你想从成济村追查,那是千难万难。”她见我失望地发出一声叹息,抬手一摆,放慢语速,脸上『露』出一丝大仇将报的快意,“不过我这里恰好知道一些关于老朝奉的隐秘事情。这个事件烂在我肚子里,只是些残片朽物;在你手里,或许能化为利器,点住他的死『穴』。”

我一听她这么说,立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聚精会神地支愣起耳朵。素姐没着急开口,而是重新坐回到椅子上,拿起一件器物,悠然而熟练地勾起纹饰来。我觉得,她应该是真心热爱这门手艺,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生命和寄托,否则在这种被人胁迫的恶劣环境下,不可能会支撑这么久。

素姐很快又勾完了一件,缓缓问道:“你知道《清明上河图》么”

这个问题太低级了,《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绘制的汴梁风情图长卷,将首都汴梁在清明时节的市井全景一一描绘出来,细节详尽,文史价值极高,乃是国之重宝。只要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这张画的价值。

可是,我们明明是在一个瓷厂里,明明谈的是老朝奉,为什么素姐突然横『插』进这么一个跨界的无关问题

“你可知道《清明上河图》如今身在何处”素姐又问。

这个问题我也知道答案。《清明上河图》的真本原是收藏在紫禁城内,后来被溥仪带到了伪满洲国去。抗战胜利以后,时局混『乱』,无数人冲进伪满皇宫去偷东西,这幅名画也因此流落民间。一直到长春解放,解放军四处寻访,这画才重见天日,先收藏在东北博物馆,后来调至北京故宫,至今仍在。其中曲折,已成为圈内一段传奇,足够拍一部电影了。

素姐赞许地微微颔首,继续说道:“据传此画历来伪本摹本很多,所以它被迎回故宫之后,上级调集了一批专家成立鉴定小组,对这幅画进行一次全面鉴定。五一年这画进了故宫,当时鉴定小组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最后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一锤定音,认定此本为真,才有了定论——”说到这里,素姐抬起手来,语速放慢,“——这个人,正是老朝奉。”

我眼睛一亮。如果老朝奉参与过《清明上河图》的鉴别,那他的身份,就很容易查出来了。可我转念一想,又冒出一个疑问:“老朝奉参与《清明上河图》鉴定这件事,又如何化为利器,点住他的死『穴』呢”

“如果我说这画有问题呢”素姐淡淡道。

这一句话说得淡薄无烟,可在我心里却不啻一声惊雷。《清明上河图》的名气太大了,如果这画的真伪存有问题,上级主管部门一定会去调阅鉴定记录,锁定责任人。无论当时老朝奉是看走了眼还是别有用心,他都会因此身败名裂,再也无法隐身于黑暗之中。

可是,事情没那么简单。

要知道,书画虽说也是古董,但和其他古玩不太一样,自成一派。瓷器看施釉成分,青铜器看绿锈,玉类看折『射』率,这些都是客观指标。但一幅书画出自哪位大师真迹,没有客观标准,更多依靠鉴别者的眼力和阅历,跟着感觉走,全是主观意见。同样一根竹子,你说是郑板桥画的,我说看着不像,那就只能看咱俩谁的资格老。所以书画鉴定,有时候是比拼资历和名望。

《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过硬的证据,很难推翻最初的鉴定结论。素姐既然这么有把握,说这画有问题,那么她手里,莫非握有什么可以一剑封喉的秘辛

“这画有什么问题”我满怀期待地伸长了脖子。

素姐道:“我不确定。”

我差点把脖子给闪着,等了半天,怎么就等来一句不确定

素姐道:“我只是凑巧知道一点《清明上河图》的疑问,这个疑问是否成立,还得要靠你去求证。”我顿时大失所望,瘫坐回地板上,听了半天,原来只是一个猜测罢了,我还以为是什么大秘密呢。素姐听到我叹息,眉头一竖,平静的脸上第一次『露』出怒容:“许家小子,你若觉得没用,就当我没说过。滚回去等天上掉馅饼吧。”

我见素姐动了真怒,连忙道歉。这次是我做得差了,老朝奉那么狡黠一个人,不可能留出大好机会等人上门去抓,想对付他,只有死死抓住每一分可能『性』。我刚才期待值有点太高,一时失态了。我赶紧跟素姐诚恳地道歉,素姐叹了口气:“你这孩子,一提到老朝奉就如此急躁,这样如何对付他”我勉强按捺焦虑,催促道:“素姐我知道错了,您说吧,我好好听着。”我挪动几下脚步,好像一只看见盘里有带鱼却够不着桌子的猫。

“若不是没别的选择,我可不想找你……”素姐冷哼一声,这才继续说道,“五一年《清明上河图》送回故宫鉴定时,当时我正在学国画,教我的老师差点就进了专家组。他虽无法亲见实物,但能接触到一点消息。鉴定结果出来以后,他一直存有疑问,但顾虑很多,不敢说出来,只敢吐『露』给我。终我老师一生,也没机会去验证这个疑问。现在看来,我也没有机会了。现在我把它告诉你,希望你别让我们失望。”

我不敢再贸然开口,挺直了胸膛,屏住呼吸安静地听着。

素姐把笔搁下,缓缓道:“若要讲明此事,须得从《清明上河图》的传承说起。你不是想找老朝奉报仇么不妨耐着『性』子把它听完。这幅字画背后,可也有个惨烈的复仇故事,与今日大有干系。”

“嗯。”我忙不迭地点头。

素姐不疾不徐道:“《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徽宗朝一位叫张择端的宫廷画师所画,这你是知道的。张择端完成之后,将它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亲题‘清明上河图’五字,并钤上一方双龙小印,收入宫中。可惜没过数年,靖康之变,这幅画遂落入金人张着手中。所幸《清明上河图》是无上精品,收藏之人无不精心呵护,它在金、南宋、元三朝之间辗转数十手,没毁于战火。到了明代,这画先归朱鹤坡,后传徐溥、李东阳,然后落到了嘉靖朝的一位兵部尚书陆完的手上。陆完极为喜爱《清明上河图》,每天都要玩赏一番。他临终之前,叮嘱自己夫人说这幅画是传家之宝,一定要收藏好。他没想到,这一番叮嘱,却牵扯出一桩大事。”

素姐语调平淡,到这里却突然挑高,跟说书似的。我忽然想起来,素姐刚才说她五一年正在学画,看来在研究瓷器勾饰之前,她本是丹青圣手,书画才是本行。她常年被囚禁于此,憋了一肚子丹青掌故无处抒发,好不容易逮着个肯听的,索『性』一次说个痛快。

素姐“看”了我一眼,继续道:“陆完死后,陆夫人谨遵遗嘱,把《清明上河图》缝在枕头里,片刻不离身,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允许碰触。这位陆夫人有个外甥,姓王,平时也对丹青极为痴『迷』。他早听说陆家藏有《清明上河图》,垂涎已久,只因陆完看管得太严,不敢张口来借。好不容易等到陆完死了,他就去找陆夫人,央求看一眼。陆夫人被缠得没办法,就对他说你只能在阁楼上欣赏,不许拿走,不许带纸笔,而且不许说给别人听。这姓王的外甥满口答应,空手登上阁楼,先后连看了数十次,前后两三个月,然后凭着惊人的记忆力,愣是默摹了一张一模一样的出来。”

我倒吸一口凉气。别的风景画人物画也就罢了,《清明上河图》画的可是汴梁全景啊,上面房屋、舟桥、器物、牛马、旗仗一应俱全,还有几百个不重样的汴梁市民。这位王外甥能默誊一幅出来,记忆力可真是不一般。

素姐这时话题一转:“嘉靖朝有一位大『奸』臣,名叫严嵩,他有个儿子叫严世藩。严世藩为人歹毒,嗜好搜罗这些奇珍书画,尤其是想要《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正好有事相求严家,就花了八百两银子,从那位姓王的外甥手里把这幅摹本买了过来,当作真品进献给了严世藩。严世藩大为高兴,请府邸里一个叫汤臣的装裱匠来装裱。结果这汤臣一眼就识破这是赝品,借此勒索王忬重金。王忬却没理睬他,汤臣一怒之下,就告诉严世藩,这幅画是赝品,里面有个绝大的破绽——”

说到这里,素姐故意拖了个长腔儿,直到我急切地伸长脖子咳嗽了一声,她才继续说道:“《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汴梁市井,里面举凡饭庄、酒肆、民居、车马铺、杂货铺,都刻画得非常精细。其中有一处画的是赌坊,有四个赌徒围着台子在扔骰子。骰子一共有六枚,其中五枚都是六点朝上,还有一枚仍在旋转,赌徒们都张口大呼。汤臣告诉严世藩,按照常理,这几个赌徒应该喊的是‘六、六、六’。而宋代汴梁口音里‘六’是撮口音,要把口卷成圆形,而这些赌徒却都是张开大嘴,用的是闽音。从这一字之音,可知这是赝品。”

“不是说默摹得一模一样吗”我在黑暗里举起了手来,傻乎乎地问道。

“古代又没有复印机,也没有照相机,而《清明上河图》又以海量细节着称。王姓外甥只凭着记忆临摹,难免有些偏差,这些细枝末节想当然地一笔带过,未及深思。”素姐简单地解释了一下,继续说道,“得知王忬进献的居然是赝品,严世藩勃然大怒,回报严嵩。严嵩怀恨在心,将王忬寻了个别的罪名害死。这时汤臣又告诉严世藩,说这张赝品如此『逼』真,执笔者一定亲眼见过真本。严世藩按图索骥,查到王某,又查到陆家。一打听,发现陆夫人已死,真本已被陆家人变卖到了昆山顾家。严世藩施展手段巧取豪夺,从顾家将真本抢了过来,放在府中收藏。可他没想到的是,王忬有个儿子,一直对他咬牙切齿,怀恨在心。他叫作王世贞——这个人你知道吧”

我忙不迭地点点头。这个人的名字我听过,是万历年间相当有名气的一位文史大家,明代的文学家里,他能排进前五,但我没想到他父亲就是这个故事里的王忬。

“王世贞年纪轻轻,就以文名享誉京城。他除了诗文以外,还擅长写小说戏曲。王忬死后,有一次他去严府,严世藩问他最近有什么新作可看。王世贞对害死自己父亲的凶手无比痛恨,可自己无权无势,只得委婉地回答说没有。严世藩不信,再三强『逼』,王世贞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金瓶,瓶中『插』着一朵梅花,急中生智,回答说最近只写了一部小说,叫《金瓶梅》。”

“《金瓶梅》《金瓶梅》的作者不是兰陵笑笑生吗”我越发糊涂了,怎么又从《清明上河图》扯到《金瓶梅》去了

素姐道:“那是笔名——你听我说完。据说王世贞回到家里,仔细思索了一番,不由计上心来。他以水浒一回为本,数天不眠不休,赶出了《金瓶梅》的稿子。王世贞知道严世藩生『性』『淫』『乱』,故意在书中夹杂了大量男女之事,还把主人公名字起名叫西门庆,因为严世藩号东楼。王世贞把这些关键之页放到毒『药』里浸泡,还故意粘在一起不裁,装帧好了送到严府。严世藩对这部书喜欢得不得了,手不释卷。当他读到关键情节时,发现书页粘在一起,就用手指沾了唾『液』去捻,一捻两捻,书页上的毒『药』就送到他嘴里去了。没过几天,严世藩毒发身亡,死前叮嘱左右,停灵时只许至亲靠近。出殡那天,忽然来了一个白衣书生,放声大哭。严府的人觉得他哭得情真意切,就忘了严世藩的叮嘱,让他进了灵堂。白衣书生扑在还没合盖儿的棺材上又大哭了一场,等他离开,严府才发现严世藩的胳膊少了一条,被那书生取走了。而事后严府清点,发现《清明上河图》也没有了。不过他们顾不上追查,因为严世藩死后没过多久,严嵩就在政敌的攻击下倒台。朝廷在查抄严府的时候,发现居然有《清明上河图》,便直接收入内府。”

“等一下……”我打断素姐的话,“您讲错了吧您不是说《清明上河图》被那个白衣书生盗走了吗怎么朝廷又在严府查抄出来一本”素姐道:“是你听故事听得不细。我问你,严府一共有几本《清明上河图》”

“一本,呃,不对,是两本。张择端的真本和王氏的仿冒本。”我一下子反应过来。

“没错。白衣书生拿走一本,朝廷抄走一本。两本几乎一模一样,到底哪一本是真的,哪一本是假的,除了汤臣这样的专业人士,谁也搞不清楚。”素姐的语调很冷静,但我却听出了她的潜台词:“明宫抄入内府那本,未必是真的。”

“可这个明代的复仇故事,跟老朝奉有什么关系”我把话题拉回到现实里来。王世贞的故事很曲折没错,但那毕竟是明朝的事情了,对我来说,现实才是最重要的。

素姐道:“你听我说。收入内府的那一版《清明上河图》,在万历年间被大太监冯保收藏。此后明清交接,它被数次易手,最终流入满清皇室,被嘉庆皇帝编入《石渠宝笈三编》,善加保管。再然后,就是被溥仪带去长春,流落民间,解放后被送回故宫……”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万能看相馆

万能看相馆

梦圆中秋
乐道偶获系统,只要是他看过的人,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他都能发现这个人的优缺点。是人都有优缺点,于是,他走向了人生巅峰。大师,以前别人都说我是废物,当时只有..
军史 连载 3万字
短剑

短剑

怎舍我难过
剑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 ——《武经》
军史 连载 4万字
太上宗师

太上宗师

寻樵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强者站着,弱者倒地。在这个世界,以武制武便是家常便饭,而暴力,更是这里的代言词。残尸遍野,鲜血布满大地;孤魂野鬼,破灭充斥天下;断剑绝情,..
军史 连载 15万字
穿越后,我带人打残了吐蕃

穿越后,我带人打残了吐蕃

丁点火星
国防大学生刘易刚毕业参加一项边境任务,发生意外。穿越到大唐贞观十二年。恰逢吐蕃禄东赞前来求亲,想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他不仅带来了5000金聘礼,也带来了三个难题。主角刘易没有系统,没有光环,凭借1000多年的时间差,轻松化解了吐蕃三个难题,不仅成功的保住文成公主的外嫁,还赢走了禄东赞的5000金聘礼。接下来吐唐大战一触即发,主角毅然投入到抗吐大战中。。。。。。让本就炫灿无比的唐史更加灿烂。
军史 连载 38万字
烽火连城

烽火连城

月湖星河
少年英雄兵败被俘,恩情与忠诚的决断。巾帼豪杰屈尊降贵,感慨造化天弄,欣慰上苍眷恋。可叹日月轮转,以强并弱,非人力可换,乃天道使然。家破无奈,前路茫茫,怀揣愤恨只得与命随行。饱经世故,何来明月昭昭?恼怒世道不公。恩怨纠葛,绝世争斗,江湖武林牵动家国山河,逐渐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军史 连载 48万字
【综】那些奇奇怪怪的拉郎配

【综】那些奇奇怪怪的拉郎配

风格兰仕
每个故事独立!重度ooc!真的非常重度!一定要仔细看简介,感兴趣的CP根据卷名可直接跳转!!!不感兴趣的快逃,好书千千万祝大家都看到自己想看的书?(???)??*1.甚尔(咒术回战)与琴酒(名侦探柯南)2.无惨(鬼灭之刃)与森鸥外(文豪野犬)3.汉尼拔(汉尼拔)与羂索(咒术回战)4.费里德(终结的炽天使)与路易(瓦尼塔斯的笔记)5.白兰(家庭教师Rebron)与蓝染(死神)6.锥生零(吸血鬼骑士)
军史 连载 6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