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铭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哈哈哈……陈元龙!”
远远看到陈登与王凯谈笑甚欢,王旭大笑着呼唤。
陈登回身望来,疑惑地打量半晌,始终没能确定,毕竟已有近十年没见过,直到王凯笑意盈盈地点头,他才惊喜地迎来抓住王旭的手。
“子阳,真的是你……多年不见,你竟然长得这般英武,着实让我好生羡慕。”
王旭成婚后取了表字,陈登便亲切地称呼他为子阳。
“什么英武,文绉绉的,酸得不行。”
王旭翻个白眼,亲热地拨弄陈登胡须。
“嘿!不错!还留起几缕清须……啧啧,倒是有几分学士气度!”
这唐突举动是他有意为之,小时候一起疯过,略带顽皮会亲热自然,把多年不见的距离感拉近。
年幼时每次看到这个才华横溢的外兄,他都花好多心思陪伴,拉近感情,若现在由于身份地位而拉远距离,不是他心中所愿。
陈登性格直率不羁,丝毫没有介意,还顺手摸摸他头发。
这是陈登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少年时期的他很羡慕王旭头发长得快。
往昔的记忆印入脑海,王旭回想起童年,心里很有感触,深深与陈登对望片刻,禁不住拉着他的手说:“走,到我书房好好聊聊,我大婚你都不来,定要跟你算账。”
“真不是我不来,我那时候帮陶谦镇压黄巾余孽,没能成行。”
陈登歉意地说。
王旭脚步放缓。
“你帮陶谦镇压黄巾”
“嗯!”
陈登点点头,老实地回道:“早前东海郡和琅邪郡的黄巾余孽作乱,鉴于陶谦这人不错,徐州的大家族都支持他,父亲也让我代表陈家去协助。”
“结果怎么样”
王旭随口笑问。
陈登想了想。
“还行,历时五个月平定,为了一劳永逸,还对整个徐州境内的盗贼进行清缴,外加陶谦上任后治理有方,如今的徐州歌舞升平,很是繁荣。”
“你既然在陶谦那里做官,怎么还有时间跑我这里来”
王旭试探着问。
陈登突然长叹口气。
“子阳,这次我可是私自辞官,偷偷跑过来……我父亲那里,你要帮我撑住。”
“我撑住”
王旭惊讶地睁大眼睛。
想不到陈登看起来挺儒雅,竟然也干这事儿
陈登调侃说:“怎么不愿收留那我走就是!”
“懒得跟你瞎扯!”
王旭责怪地看他一眼。
“姑父为什么不准你来”
“不是不准,是他不愿我远行,说世道太乱,不宜掺和,命我留在徐州继承家业,安稳度日。”
陈登眉毛轻挑,越说越激动。
“但我对家族的事根本没兴趣,我自幼发奋苦读,学得满腹文韬武略,难道就为安稳度日如今天下大乱,诸侯纷纷起兵,正是我辈男儿大展宏图的时候,怎么能缩在家里高谈阔论、嘘枯吹生”
“这话倒是不假。”
王旭微笑点头。
“你此番前来是打算助我一臂之力”
“不然呢”
陈登的脸色逐渐严肃。
“依我看来,陶谦虽然有些才能,也具仁义,但没有安邦定国的志向,只想保得一方平安,不是我期望的明主,早前听说你起兵,我思虑再三,终究还是决定投奔你……如今父母都已经嘱托两个弟弟照顾,我不为高官厚禄,就想干番大事业。”
王旭顺口调侃。
“你真是来对地方,我穷是穷点,唯独想干大事。”
事实上不用陈登解释,他也知道对方不图那些,作为徐州的豪门公子,陈登不缺荣华富贵,若单纯为官职,陶谦同样不会亏待。
陈登听得哈哈大笑。
“你别给我画虚饼子,俸禄还是要发,该多少是多少,一文不能少,你不能让我白干活……你把舅父坑得一穷二白,还坑走我娘上千万私房钱,别想再坑我,赔本买卖不做。”
“去!去!去!谁敢坑你这鬼精鬼精的家伙姑母的钱我将来自会还她,碍着你什么事”
王旭翻个白眼,拉着陈登加快脚步。
“行了,今天不谈公事,先在将军府吃饭,晚点我和大哥带你去看我父亲和伯父、叔父他们。”
“好,我也着实想念三位舅父。”
陈登接口问说:“他们身体还好吧,我娘常年念叨他们。”
“好得很,倒是姑母……”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让跟在身后的王凯和徐淑都插不上话,直到走进书房,陈登才注意到徐淑,当下连连道歉,解释说没能认出来。
他很善于言谈,有心消除尴尬,三言两语就能说得人心花怒放。
几人高高兴兴地闲聊家常,待吃过午饭,便去拜访王皓、王谦和王谚几个长辈,但只说家事,没有言及公务,直到第二天上午,王旭才召集将军府文官在议事厅与陈登座谈。
这么做实属无奈,陈登有亲属关系,若不得到众人认可,必定产生误会。
陈登胸襟广阔,本身有真才实学,协助陶谦治理徐州也积累丰富经验,根本不在乎众人考验,反而称赞王旭公私分明,值得跟随。
结果没让人失望。
陈登这个在历史上协助曹操击破吕布、两次击退十倍于己的江东大军、深受百姓爱戴、得到曹操、刘备和孙权高度评价的人,真就应了那句话——名不虚传。
面对众人考问,他从容不迫,应对如流,连提出那些问题的原因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论治政,每条政令给他看,他很快就能看透政令的利弊,主要起什么作用,今后需要用什么政令来消除负面影响,细致到每个环节。
论军事,他具备独自统军的才能,或许武艺不太好,但穿上战甲就是儒将。
论执行力,他在徐州担任过县令和典农校尉等职,治过政、带过兵、打过仗。
不消片刻,众人频频点头,直说根本没有考核的必要。
王旭当机立断,任命他为将军府尉曹掾,负责荆南四郡的士卒调配、后勤保障和军政两方的衔接,便于他熟悉荆南事务。
此后没过几天,多年未见的贾华带着父母家人,还有当初埋在他家后院的“越王重宝”寻来投奔。
最初听到侍卫传报说府外有人求见,王旭还奇怪什么人会直接找自己,想到这种事很少发生,便亲自出府查看,等看到略显激动的贾华,他惊愕好久才反应过来。
当年的三口之家如今已变成五口,多了一个清秀女子和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女孩。
王旭高兴坏了,亲自把贾华全家都迎进将军府。
当初浪迹天涯的时候,贾华家人竭力款待他们几个落难的人,差点把喂养的鸡鸭全给杀光,淳朴真挚的情谊犹在眼前。
如今贾华举家来投,把越王宝藏用手推车给推到荆南,翻山越岭走一个多月,真是很不容易,这也让王旭暗暗责怪自己,他当年就决定翻身后把贾华接走,没想时隔多年,外加忙于军政事务,竟完全给忘得一干二净。
徐淑从他口中得知前因后果,立时吩咐侍女张罗酒宴为贾华接风,还亲自陪着贾华的母亲和妻子闲聊,逗弄贾华那活泼可爱的女儿,同时派人去请徐盛、宋谦和典韦过来。
几杯酒下肚,众人的谈笑声里,曾经那段珍贵的回忆越加清晰。
一起寻宝,一起挖山,一起潜水,一起啃肉,一起风餐露宿,一起破解难关……还有贾华父母淳朴热情的款待和贾华耿直仗义的帮助。
酒至半酣。
宋谦看大家心情不错,便聊起他早前回老家接父母时得知的事。
原来他们当年离开太湖后,贾华一直在等他们回去拿宝箱,哪怕家里逐渐富有,仍旧不曾离开,害怕他们找不到。
贾华始终遵守自己对朋友的承诺,从不曾动过箱子分毫,静静守着它……
一年又一年过去,他们始终杳无音信。
贾华甚至不知道王旭的真名叫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是什么,直到宋谦荣归故里,迎接父母来荆南,顺道去看望他……这时候的贾华才明白,当年游历四方的公子就是名震天下的荆南大都督。
宋谦当时就想把贾华带到荆南,但贾华不愿意,说那样跟过来像是讨要当年的情谊,只让宋谦把越王宝藏带走。
逐渐成长起来的宋谦仔细思量后,没有答应,借口说携带不便,稍后再多派些兵士去拿。
众人从宋谦嘴里得知这些,非常感动,心里对贾华这个信守承诺的朋友肃然起敬,反倒是贾华很不好意思,解释说这次来投奔是听到荆南招募义士讨董,他有心过来应募,不是为当年的事儿。
王旭同样很感动,但心里也明白,宋谦早前返乡却不带走越王宝藏是有意留下贾华投奔荆南的契机,回来以后没急着说,也是为贾华好……宋谦在为贾华寻找最合适的投效时机,回报这个值得珍惜的好友。
小小私心,人之常情,只要没有违背原则,重情重义值得鼓励。
心里这么想着,王旭含笑看向宋谦,彼此的默契让宋谦明白他已经看穿自己想法,略有些尴尬。
王旭给予认可的笑容,顺口就任命贾华为校尉,分派到王飞麾下。
喝得面红耳赤的贾华深感意外,连连推辞,说刚来就做这么大的官不好,还是从士卒做起。
这话遭到众人一致反对,连典韦都摇头说不合适。
贾华与宋谦差不多,不但有多年苦练的功夫作为根基,还学过越王宝藏里的一套武学,宋谦的勇猛有目共睹,贾华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如今这种大肆提拔人才的时局,可说是极好机会,贾华不上,别人也会上,才能或许还不如他。
众人力劝,他终是被说服。
看着敦厚的贾华,王旭也没说太多,默默盘算着今后怎么重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