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铭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年的襄阳尤其闷热,即便秋收已过,仍是非常燥热,但荆北地区的情况还算比较好,因为华夏大地南方出现极端干旱,尤其以西川和南中地区最严重,其次便是交州和淮河地区。
王旭自六月份从交州回到襄阳之后就接连收到灾情报告,好在多数官员应对得力,处理灾情比较及时,而且府库储备充足,所以没有爆发大规模饥荒,只是对秋收影响比较大。
唯有交州的情况要恶劣些,那边的府库被战乱掏空,突然遭遇这等大旱,别说百姓,就是军队的供粮都一度出现危机,哪怕楚国五大屯粮地之一的长沙倾尽全力资助也没能补住天大的缺口。
当年收复西川之后,为了便于管理和储存,楚国对粮食进行过分化,襄阳不用说,作为都城,它是楚国最大也是最核心的储粮地,此外则有四大粮仓用以储存粮食。
一是西川的成都,作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粮食产量很大,同时也是益州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作为大粮仓之一无可厚非。
二是汉中郡府南郑,汉中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自然也是重要的储粮地。
三是京兆郡的长安,关中三辅之地既是粮食产地,也是楚国的边郡,必然是要设立储粮地。
四则是荆南长沙,作为楚国兴起的根基之地,长沙向来就囤积着大量粮草物资。
各郡县收得的税赋除去自身会留些配额,余者都集中到国库,而全部聚集到襄阳又不现实,不说储存量有限,运输也很困难,更不利于就近解决军队供需和处理某些特殊情况,因此长沙的粮食储量不可谓不丰厚,但面对整整半个交州的粮食缺口也同样力不能及。
重新受到启用的尚书刘敏和桓纂对此事非常重视,连续上书建议王旭打开襄阳国库贴补,力争尽快稳定交州民心,没想却遭到大司农蒯良和典农将军文聘等人反对,原因也很简单——数量太大。
若国库全力支持交州,便使得粮食储备远低于警戒线,以当今的时局在他们看来很不可取。
文聘作为典农将军,负责军队的粮食供给,因而最先考虑的就是军队。
“君上,不是臣等不愿体恤百姓,而是确实无能为力,交州的存粮在早前的大战中损耗殆尽,若全力援助,整个楚国的存粮都将出现危机,甚至无法保证军队补给。”
“文将军此话何意”
桓纂沉声反驳。
“事有轻重缓急,百姓深处危难,理当先解决当前的问题,至于今后,大可另思对策,军队也是由百姓而来,若遗弃百姓,将来还有谁愿意为君上效力。”
“交州百姓如今仍然偏向士家兄弟,我们何苦令自己的弟兄饿肚子,却让别人吃饱穿暖”文聘怒目而视。
“文将军此言差矣!”
刘敏急声接话。
“百姓本不懂天下事,不过是受人摆布,如今主公以仁义征服天下,若不顾百姓感受,将来岂非举步维艰,何况文将军既然知晓交州的情况,也当明白没有百姓支持便无法彻底收复交州,若是不救,便是陷君上于不仁不义。”
“诶!此话言过其实!”
蒯良摇头插话。
“正如刚才所说,事有轻重缓急,不救交州百姓是不仁不义,难道放弃自己人便是有仁有义……依我看来,先保证己身需求再考虑援助才是上策,令长沙那边倾力救援交州已是仁至义尽。”
“……”
端坐在王位的王旭认真听着两边争论,越发意识到如今的局面很艰难。
早前他认为国库的粮食多到吃不完,确实没想到事情会演变得这么严重,倒不是府库存粮不多,而是消耗太大。
楚国供养着数十万大军,再加上下官吏和后勤人员,维持这个庞大机构所要消耗的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以前他很不明白古代帝王为什么休养生息很多年才敢兴兵,如今总算是体会到其中无奈,原因在于治地越是庞大强盛,消耗也就犹如滚雪球般呈倍数递增。
颇有些头疼的王旭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忍不住出声打断众人的争执。
“成都、汉中和长安那边能不能调出些粮食”
负责国库事务的是中尉寺,而陈登作为九卿之一的执金吾统管着中尉寺,他本来没打算发言,因为他最清楚这个问题根本没办法争出结果,但王旭亲自开口询问,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应。
“西川和南中同样有不少地区遭受严重干旱,虽然地方郡县应对得体,也有储备救急,但灾情过于严重,他们无法完全自行负担,目前成都府库已经开仓赈灾,着实无法再顾及交州。
汉中和长安的粮食物资也动不得,两地虽然存粮丰厚,但支撑着半数主力军团的日常用度,特别是魏延和黄忠率领的北方军团和西方军团,他们近来全力帮助韩遂打击马腾,消耗极大,因而两地虽然有粮可调,只怕……”
陈登没有把话说完,但王旭哪里不明白,立时便轻轻摇头:“那就不能动,北方几个军团的供需不能出差错,那是楚国的门户,也是存亡根本。”
“如此商量来商量去,何时能有解决办法”
静坐许久的张靖早就听得不耐烦,禁不住大声插话。
“既然国库不足以应对,交州又有必须救的理由,便出去抢,哪里粮食多就抢哪里,今年北方迎来大丰收,不如就跟曹操打,如今他的主力陷在大汉北疆与塞外的乌桓人鏖战,同时也在打并州,我们正好趁机北伐,不求深入,只需打下陈留这个大粮仓就撤。”
“好主意。”
周智大笑着附和。
“我们与江东在交州打个你死我活,曹操居中算计,那口气正好没地方出,如今不如联合江东共同出兵,反正他江东的淮南地区也闹旱灾,正好能缓解压力。”
“使不得!使不得!”蒯良惊道:“粮食本就已经不够用,若再大举兴兵,胜了还好,败的话岂非雪上加霜,而且大军出征需要消耗的粮食远超平日。”
“这也怕,那也怕,事情就没法解决,大家也不用再争什么,老听废话有什么意义,你们就是在这里坐十天半月也是白搭。”周智不悦地反驳。
眼见在座的将领颇为意动,蒯良觉得与这些好战分子讲不清,当下不再与周智争辩,转而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君上,臣以为若真的不肯放弃交州,唯有一个办法可行。”
“说来听听。”
“此策需从两方入手,一是缩减交州百姓的粮食补助,只要能令百姓活着便好,不再保证他们能吃饱,二是向各州郡未曾受灾的百姓借粮,承诺将来增额偿还。”
蒯良话音稍顿,神色颇有些无奈。
“早前属下没有提出建议是因为此举会透支府库,若未来两年遇到战事恐有危机。”
“管不了那么多,先按此法执行。”
王旭毫不犹豫就做出决定,他不是不知轻重,只是做不到放弃交州百姓,不愿有违原则,虽然在朝堂只是几句话,但落到交州百姓就是极端严重的后果,若真的选择放弃,交州必然尸横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象,而且失去交州百姓支持对于长远战略是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