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着我发光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金秋的安阳城外,阳光洒在广袤的田野上,微风轻拂,稻浪翻滚,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叶明赤着双脚,悠然地踩在田埂上,感受着脚下泥土的柔软和温暖。 他缓缓弯下腰,轻轻捻起一穗稻谷,放在手中仔细搓揉。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大人,您看这新品种的稻谷,比老稻种可多收了三成呢!”李里正满脸笑容地跑过来,脸上的褶子因为兴奋而更深了。 叶明微笑着点头,对这个成果感到非常满意。然而,李里正接着说道:“只是这秸秆太硬了,牲口都不太爱吃。” 叶明正想回答,忽然听到官道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匹骏马疾驰而来,扬起一片尘土。 眨眼间,骏马便冲到了近前,骑手飞身下马,原来是其其格。她手中挥舞着一封烫金帖子,高声喊道:“大人!工部急件!” 叶明快步上前,接过帖子,只见上面的字迹龙飞凤舞,是工部尚书的亲笔。帖子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皇上要在京城举办“万国博览会”,并且点名要安阳送展品! “万国博览会”一旁的陈瑜好奇地凑过来,“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叶明解释道:“这是让各国展示自家好东西的盛会,各国都会拿出自己最引以为傲的物品来参展。” 他的目光落在李里正身上,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您刚才说秸秆太硬我有个主意……” 安阳工坊区彻夜灯火通明。老道带着徒弟们赶制最精美的"安阳彩"; 王寡妇领着织娘们织造十丈长的"流光锦";沈清团队则在调试最新型的"水力织机"模型... 最引人注目的是农科展区——李里正带着几个老农,正用新发明的"秸秆粉碎机"处理那些硬秸秆。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那坚硬的秸秆在眨眼之间就被粉碎成了松软的饲料。 “妙啊!”围观的人们不禁拍手叫好,“这下咱们的牲口可有口福啦!” 然而,叶明却并未像其他人那样兴奋,他的目光紧盯着那已经被粉碎的秸秆,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转头对身边的陈瑜说道:“陈瑜,你快去请波斯的工匠过来看看,这东西能不能掺到瓷土里去……” 正当叶明和陈瑜在讨论着秸秆的新用途时,乌兰却急匆匆地闯了进来,一脸焦急地喊道:“叶大人!不好啦,草原上出事了!” 叶明心头一紧,连忙问道:“怎么回事是北燕又来捣乱了吗” “不是!”乌兰哭笑不得地解释道,“是咱们的羊毛毯卖得太好了,现在各个部落都抢着养羊,结果草场都不够用啦!” 叶明听后先是一愣,随即便哈哈大笑起来:“哈哈,这可是好事啊!其其格,快去把张允请来,咱们得赶紧教教草原上的人怎么种‘牧草’啦!” 深秋时节,安阳代表团浩浩荡荡出发进京。 三十辆大车上满载展品,最显眼的是那台巨大的"水力联合机"——能同时完成磨面、锯木、纺线三项工作。 城门口送行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小丫头费力地挤到叶明马前,递上个包袱:"大人,我娘做的甘薯饼,路上吃!" 叶明接过还温热的包袱,心头一暖:"替我谢谢你娘。等从京城回来,我带洋糖给你吃。" 车队缓缓驶出城门,叶明回头望去。晨光中的安阳城轮廓渐渐模糊,唯有书院高耸的钟楼清晰可见... 京城繁华远超想象。博览会展馆设在皇城西苑,各国使节带来的奇珍异宝让人眼花缭乱。 安阳的展台前却始终人潮涌动——"安阳彩"瓷器被洋人争相抢购;"流光锦"引得后宫嫔妃们啧啧称奇;那台"水力联合机"更是让工部官员们看得目瞪口呆。 第三天,皇上亲临视察。在安阳展台前驻足良久,尤其对秸秆粉碎机大加赞赏:"此物若推广全国,可解亿万农户之困!" 随行的朱大学士却阴阳怪气:"奇技淫巧,终究不是治国之本。" 叶明不慌不忙:"敢问大学士,治国之本是什么" "自然是圣贤之道!" "下官以为,"叶明指了指展台上的农具,"让百姓吃饱穿暖,才是最大的圣贤之道。" 皇上闻言大笑:"说得好!赏!" 博览会最后一天,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波斯使节突然提出,要用十匹阿拉伯骏马换"安阳彩"的秘方! 老道急得直跳脚:"大人!祖传秘方岂能..." 叶明却道:"可以换,但得加上玻璃染色技法。" 谈判持续到深夜。最终,波斯人带着釉料配方心满意足地离去,而安阳代表团则获得了骏马和彩色玻璃工艺。 回程前,太子李君泽特意到驿馆送行:"叶兄,父皇有意调你入工部,你意下如何" 叶明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安阳方向:"殿下,臣更适合在地方做事。" 李君泽了然地笑了:"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也罢,安阳确实离不开你。" 回到安阳时,第一场雪已经落下。叶明站在城楼上,望着银装素裹的城池,忽然发现城墙外多了大片整齐的田垄。 "那是..." "草原人种的牧草!"其其格兴奋地说,"张教习带人教的,长得可好了!" 远处,一队黑狼部骑兵正护送商队进城。马背上驮着的不仅是货物,还有十几个草原少年——他们是去京城国子监深造的安阳书院学子。 书院方向传来悠扬的钟声,与街市上商贩的吆喝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边城新韵。 叶明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转身对陈瑜说:"明年开春,咱们该修水渠了。安阳河的水,得引到城北那片旱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