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又一年年关。 今日是凤仪二十三年的最后一天。 今年的总结,大周整体来说是风调雨顺。 虽然有些地方出现旱灾和洪涝。 但是因为水渠,水利设施的修建。 旱灾的影响并不大。 加上南方的粮食调配。 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规模化种植。 如今的大周,只要不出现长江黄河泛滥改道。 出现千年不遇的洪涝和旱灾。 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另外,南美运来的橡胶,金鸡纳树,可可,西红柿,葵花籽等。 也丰富了整个大周的工业,农业发展。 当然,对于大周的京都百姓来说。 最高兴的,就是家家户户通了电线。 经过大半年的整改。 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 两百万人的过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牵电线没什么难度。 这些年的储备,全用上了。 算是进行了一波电力人才的培养。 今年的年关宴会,比去年更加盛大。 无他,大周进一步发展。 北方草原部族,也实实在在的获得了更多的好处。 电力的运用。 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工作,娱乐。 若是以前,天黑之后,大家很早就开始休息。 基本是八九点钟,就上床睡觉了。 如今,很多人习惯性熬夜了。 小说,话本,漫画,戏剧的发展到了黄金鼎盛时期。 蒙学推广之后。 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大周的识字率,已经到了六成左右。 很多老头,老太婆,都能读个报纸。 外出做工的大周百姓。 基本上人人都会读写。 无他,只要完成蒙学读写,就能增加工资收入。 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大周四处的以工代赈的基建,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有了收入。 读书识字加工资,成了时代特色。 凤仪二十三年的大周,是这个世界,迈入电力时代的新时代。 看似国家变化不是特别大,只是按部就班的发展。 但这是划时代的非凡一年。 凤仪二十四年。 电报机亮相。 这一年,上百台简易电报机,以及矿石收音机量产完成。 通过摩斯密码,能够做到从南到北即时通讯。 这一发展,直接让大周再度埋入了一个新的未来。 秦布衣有足够多的理论知识和设计图纸打底。 可以直接跳过有线电报到无线的发展。 能够节省很多时间。 要不是提炼技术不行。 直接搞电子管,晶体管,芯片,搞出电话都不稀奇。 主要是,科技储备的人才太少了。 如今的这些世界尖端科技的出现,全是天才所为。 也就是这一年。 当公输鱼和洪作择通过电报机,发出摩斯密码。 将大周万年四个字发出后。 两个老头子含笑九泉,在当夜去世。 为此,萧倾凰和秦布衣给了两个老头子最高的大周荣誉。 异姓王封号,各种追封,立碑,立祠。 其实这些年,工匠死了不少。 主要是科研太过疯魔。 当叩开科技大门,见识到科技真理后。 很多人都有些疯狂。 科技真理,是通往掌控世界真理的大门。 这个大门,用夸张的话来说,它就是神之领域。 公输鱼和洪作择两个老头子,一直撑着没死,就是想看看更多的科学领域。 不过他们也是幸福的。 蒸汽机,电机在他们手里诞生。 电报机,收音机也在他们手中制作产生。 虽说他们不是理论研究者。 也不是真正的科学发明者。 但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为大周之人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 秦布衣内心叹息。 他在的时间线。 华夏错过了波澜壮阔的科技时代。 这是很多华夏之人的遗憾。 但后面还有星际时代,或许华夏之人不会错过后面的时代。 而在这个世界,倒是弥补了些许遗憾。 科学的发展并未停息。 凤仪二十五年。 秦布衣回到京都的又三年过去。 这一年。 最为原始照相机制作成功。 暗箱照相机。 拍张照片要半个多小时那种。 虽然耗费的时间极长。 但又一次震撼了整个大周。 京都位置风靡。 为了拍一张照片。 价格炒到了千百枚金币。 想要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毕竟,能够留下一张自己的照片,这是无数人的念想。 也有人想留下自己亲人的照片。 秦布衣给父母,亲人,孩子。 都进行了拍照。 虽然暂时是黑白照片。 但也是有了某种留念。 这是某种见证。 或许百年之后,没人记得这些照片上是谁。 也或许这些照片已经消失。 但如今能够留下一份纪念,自然是好的。 萧倾凰她们能够拍照后。 宫里的十台暗箱照相机,就没停过。 一群人天天围着拍照。 看的秦布衣嘴角微抽。 不得不说,女子还真喜欢拍照的。 等到科技在发展一下。 胶片搞出来,彩色相片也不久了。 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技术,没个十年八年,还是有些困难。 十年之后,青春不再。 哪怕萧倾凰的绝色之姿,也抵挡不住岁月的痕迹侵蚀。 秦布衣给研究部下了命令。 赶紧将胶片彩色照相机搞出来。 如今照相机原理,已经被一部分人摸透。 想进步一发展,就是材料提取方面了。 这是个大问题。 但是集中力量搞这个,并不难。 凤仪二十六年。 秦布衣回到京都的第四个年头。 铆接铁甲船,终于下水。 三千吨级别的铁甲船。 蒸汽动力。 看着不算大。 但钢铁的厚重感,给人一种极度震撼之感。 当日铁甲船下海的时候。 京都港口人山人海。 试航当日,整个京都,皇宫都在讨论这事儿。 秦布衣带着家眷去参加了下水仪式。 他内心也开始激荡起来。 身边的小屁孩儿们,一个个十一二岁。 个头窜的很快。 高一点的紫月的孩子,秦云,如今都有一米五左右了。 站那儿就不像是个孩子。 说他十七八岁都差不多。 铁甲船制造到试航,得要个五年时间以上。 当然,后续船只定型后,可以模块化生产。 生产时间也会短很多。 但想要给自己的六七十个孩子都造出船队。 那可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不过,如今的科技发展,已经看到了曙光。 工业革命时代,是真正完全来临了。 秦布衣也是非常激动。 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期许,一天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