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心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

密林草莽里全是亡命的叛军,叛军杀人不分昼夜,尸体把江湾都堵塞了。

腐肉成山,饿虎扑食,乌啄心肝。

血腥浸濡着岸滩,江水变色,绿草衰亡。

暗夜里,腥风悲飒,血雨低回,磷火幽幽,忽明忽现,冤魂野鬼,哭声凄厉,山川草木也默立啜泣。

这哪是人间分明是地狱!

这是公元768年、唐大历三年的蜀地。盛世大唐,竟然有这样的一幕

当年英气满怀的边塞诗人岑参,被困在蜀中,无法返回长安。

一年后,岑参病逝在成都的旅舍里,享年五十五岁。他的人生最后时光,蹉跎在进退两难的踟蹰不前里。

这哪里还是那个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壮美诗篇的岑参

个人的命运,被时代大潮裹挟。时代大潮,也被个人的命运印证。

大唐昔日的辉煌荣耀,在朝廷与藩镇的多年角力中,渐渐磨灭。

岑参,唐代诗人,极富盛名,尤其边塞诗成就最大,与高适风格相近,都以其“风骨”着称,后人并称他们为“高岑”。

可两人际遇却大不相同,高适用十几年华丽逆袭,从无名草根摇身变成位极人臣的侯爷,极尽风光。而岑参,家族荣光不复,求仕不成,两度出塞壮志未酬,一生行旅,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最终客死他乡。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有《岑嘉州诗》七卷。

(二)

岑参(约715—约769),祖籍南阳(位于今河南),唐代之前家族已隶籍江陵(位于今湖北)。岑参的父亲岑植担任过仙、晋二州的刺史,有五子,岑参为第三子。曾祖父岑文本担任过太宗的宰相,伯祖父岑长倩在高宗、武后朝为相,从祖岑羲在中宗、睿宗朝任过宰相,故岑参说“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

概括说来,近百年间,岑参的家族经历了六个唐朝皇帝,竟出了三个宰相。

虽为“相门子”,在岑参出生之前,家族却已惨遭巨变。岑长倩因公开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被腰斩于东市,五个儿子同时被赐死,祖坟被掘。岑羲在玄宗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中站错了队,玄宗继位后,岑羲被诛,籍没其家,株连其亲。好在岑参不是其直系亲属,幸免遇难。这样的大盛大衰,平常人家不能想象。

父亲岑植曾作过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晋州(今山西临汾)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岑参在家中排行老三,岑参的母亲是继室,丈夫前妻育有二子,岑渭、岑况早已成人,离家独自谋生,而她自己生养的三个孩子岑参、岑秉、岑垂只能和她一起在晋州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岑渭官至澄城丞,岑况曾任单父令、湖州别驾。

到了五岁,该读书了,岑参跟着哥哥生活了一段时间。

岑参勤奋好学,遍读经史,九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在岑参十三四岁的时候,岑参随母亲迁往河南府王屋县,王屋县北十里左右就是着名的王屋山。王屋山的主峰叫天坛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镇北。天坛山南的青萝河畔,有岑参祖上留下来的别业,岑家称之为“青萝旧斋”。岑参就在王屋县城和青萝旧斋往返居住。

一年以后,岑参一家又告别王屋,向南渡过黄河,经过东都洛阳,来到嵩阳(嵩山南边的丘陵地带),这里也有岑家祖上留下来的旧草堂,岑参一家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住在这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离岑参的大哥岑渭当官的地方不太远。

那是唐开元十八年(730年),15岁的岑参开始隐居嵩阳,比王维早7年,比李白早15年。岑参在嵩阳、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两地结庐而居。

五岳之一的嵩山,那时候也叫嵩高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部,西邻古都洛阳,东临古都郑州,属伏牛山系。

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

(三)

嵩高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岑参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

在太室、少室隐居的日子里,岑参阴雨天便在家看书撰文,天气好的时候就出门游玩。

他在少室山中寻访张山人。“中峰炼金客,昨日游人间。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这首《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就记录了这件事。

岑参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自此形成。隐居之后,在他“寂寞清溪上,空余丹灶间”、“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等山水诗句中,造境奇异的诗风也依然浓厚。

在嵩山隐居,岑参也常常怀念王屋的隐居生活,怀念在那里交往的隐居之士。

王屋隐居的一天,岑参在王屋山东边的溪流畔留宿,情有所感,写下了《宿东溪怀王屋李隐者》: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这首诗写得十分平易,表现出岑参善于写实的特点。

一个深秋雨后的月缺之夜,岑参宿东溪。从院子里望出去,山中的客店不单独凿井,与周围的百家共用一泉,多么和谐的田园!天晚了,南边的村子一片漆黑,雨气和着袅袅人烟,霜后的菜畦里秋菜已经出土,沙雁在河田边鸣叫。天坛山高耸如云,在山下,他看不见曾拜访过的李隐士,他仿佛同飞鸟一起翱翔在云雾中。

自从来到嵩阳,一晃五年过去了,在这五年里,岑参的家庭发生了很大变故,母亲去世了,兄弟几个也各奔前程,只有岑参依然没有离开嵩阳。

嵩阳山居对着嵩山,推门即见一片绿色。隐居的后期,岑参终日沉溺于退隐林泉的乐趣之中,谈论的只是打鱼砍柴之类的内容,久与书籍疏远,只是为了使心里清静而已,但见空谷落日,但闻暮村蝉声。

岑参曾听过道士宣讲清静无为的道理,隐居时常常靠着小几,静看风吹落叶,想着叶落归根的深意。此时,他特别感到寂寞,希望有人与自己一道隐居。

这里用了一个蒋诩的典故:蒋诩辞官归隐,在房前竹下开三径,同故人求仲、羊仲往来。尚平,指尚长,字子平,东汉隐士,这里以之指友人。此意,指隐居生活的闲适。

此诗结尾一句颇有韵味:独自伫立,遥望白云远去,苍苍月色,已把园林照亮……

当然,他也不是只住在嵩阳、颍阳,还到缑山住过一段时间,写下了《缑山西峰草堂作》: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此诗描写了闲居草堂时的所见所闻,景中有情。缑山,即缑氏山,在嵩山之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缑氏镇东南。传说这里是周灵王太子晋得仙之处。

岑参还去过登封北的巩县,在那里他寻访了当地一位有道德、学问而隐居不仕的李先生,留下了《寻巩县南李处士别居》:

“先生近南郭,茅屋临东川。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有时着书暇,尽日窗中眠。且喜闾井近,灌田同一泉。”

古代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又说八家为一井,“闾井”即乡里,指所居之地。巩县南郊邻近嵩山,故有“闾井近”之说。

这期间,岑参的友人崔明允已在朝为官,他寄诗《巩北秋兴寄崔明允》叙友情:

“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所适在鱼鸟,乌能徇锥刀。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崔明允,博陵人。博陵大约在今河北定州、深州、饶阳、安国等地。开元十八年进士,天宝元年应制举文辞秀逸科及第,官拜左拾遗内供奉,位终礼部员外郎。

透过此诗,可看出岑参借景抒胸臆的巧妙手段。友人崔明允在朝为官,辅佐休美昌明之世,而自己却隐居蓬蒿之中;可自己心思在鱼鸟身上,岂能出仕从政呢徇,曲从。锥刀,指微细之利,即“锥刀之末”,此处喻指出仕为官。友人崔明允乘船沿黄河向广武(山名,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方向而去,而自己要前往巩县东北的成皋,眼中的美景只能增强自己思念友人的郁闷和忧愁。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岩神今天退休了吗

岩神今天退休了吗

喵和轩
#无CP,但是大家可以随便嗑系列,简介略长请下滑#当一切尘埃落定,旅行者离开提瓦特后,某退休岩神继续着他的摸鱼之旅。某日,在离开璃月前往须弥之前,他却在归离原的遗迹上感受到了熟悉的权能残余。因不愿友人的权能被宵小之辈利用,他再一次开启了位于归离原地下的地宫(鬼知道游戏里有没有)。但在轰隆作响的遗迹大门开启后,迎接他的并非往日的记忆,而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新的世界,新的旅途,新的记忆,能否创造出足
军史 连载 39万字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蜀中剑士
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了伪荆州牧刘琮,此时曹操就要到达襄阳,自己马上就要落地成盒,这时刘琮的金手指到账第一次看:【《牢狱笔记》——刘琮传】…………这不是我的剧本!第二次看…………第三次看………………………………第n次看【《中祖本纪》】…………这才是我的剧本!…………读者群:693047443
军史 完结 89万字
重生之财倾天下

重生之财倾天下

葫芦熊猫
一次意外让三十余岁的刘洵重生回到了几乎让他家破人亡的91年。重生了,身居高位的外公不会因为一篇不和时宜的内参文章而提前到政协养老;市局副局长的父亲不会再因为丢失..
军史 连载 85万字
我的一百万年

我的一百万年

光头不卖油
我不知道我活了多久我曾同三皇交杯换盏,我曾同达尔文野外求生,释迦摩尼找我切磋武艺,三藏与我榆林谈佛。我参加过无数战争,手里浴满鲜血。曾经,人们称我为神。直到科..
军史 连载 3万字
被掏空的都市修士

被掏空的都市修士

羊好萌
一代高手,生命力被掏空,重生回地球,可奈何,好多人依旧看不起他……他以为重新崛起之路,只需要踩着别人的脸,却不知道,伴随着他的重生,一个惊天大秘渐渐浮出水面…..
军史 连载 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