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篇介绍了应龙,赤鱬,灭蒙,鸣蛇,钩蛇,天马,天狐,辟邪【貔貅】,刑天,赤眼猪妖,当扈,青鸟,比翼鸟,烛龙,犼,长右,朱厌,诸怀,兕,飞廉,三足乌二十一头异兽。

1、应龙:

应龙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黄帝战蚩尤时应龙斩蚩尤、夸父,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在《山海经》和《史记》就有记载。大意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

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闲居南方,应龙整日无所事事。物华变幻,斗转星移,一转眼就到了大禹时代,洪水滔天,生灵涂炭。大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应龙前来帮忙,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应龙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楚辞天问》:“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鮌何所营?禹河所存?”

《淮南子墬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淮南子览冥训》:“乘雷车,服驾应龙。”(高诱注:“应龙,有翼之龙也”)

《淮南子主术训》:“夫螣蛇游雾而动,应龙乘云而举”

《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论衡寒温篇》:“雨应龙而来,影应形而去。”

《云笈七签纪传部》:“蚩尤率魑魅魍魉,请风伯雨师,从天大风而来,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风伯雨师及天下女袄,以止雨于东荒之地,北隅诸山,黎土羌兵,驱应龙以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

《云笈七签经传部》:“(蚩)尤驱魑魅杂袄以为阵,雨师风伯以为卫,应龙蓄水以攻于(黄)帝。”

《西都赋》:“抗应龙之虹梁(注:梁曲如虹也。),列棼橑以布翼”

《艺文类聚卷八》:“鲍昭石帆铭曰:应龙剖流,息石横波,下潀地轴,上獦星罗”

《艺文类聚卷十》:“元龟介玉,应龙粹黄。”

《艺文类聚卷十四》:“剪应龙于冀州,戮长蛇于沮水。”

《艺文类聚卷二十三》:“惟应龙之将举,飞云降而下征”

《艺文类聚卷四十九》:“偶应龙之龠影,等威凤之羽仪”

《艺文类聚卷五十三》:“璩闻景云浮则应龙翔,治道明则俊乂臻。”

《艺文类聚卷五十七》:“若夫赤松王乔,羡门安期,嘘吸沆瀣,饮醴茹芝,驾应龙……”

《艺文类聚卷六十二》:“伏应龙于反宇,乘流苏以飘扬。”

《艺文类聚卷六十四》:“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

《艺文类聚卷七十》:“应龙蟠蛰,潜德保灵,制器象物,示有其形”

《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冈。”

贾岱宗《大狗赋》:“时频伸而振迅,若应龙之腾掷。”

嵇含《悦晴诗》:“鸣凤曦轻翮,应龙曝纤鬐”

傅咸《凤皇赋》:“应龙至兮,庶有感于斯诚。”

《太平御览卷五十七》:“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

《太平广记》:“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刘孝绰《谢散骑表》“邀幸自天,休庆不已。假鸣凤之条,蹑应龙之亦。”

《帝王世纪》:“又征诸侯,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

《汉书叙传》“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颢苍也。故夫泥蟠而天飞者,应龙之神也;”

《后汉书班彪列传》:“抗应龙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

《后汉书张衡列传》:“夫女魃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

《三国志魏书》:“斯盖应龙潜升之道,圣贤用舍之义。”

《三国志吴书》:“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

《晋书列传第二十一》:“乘云车电鞭之扶舆委移兮,驾应龙青虬之容裔陆离。俯游光逸景倏烁徽霍兮”

《晋书载记第二十二》:“应龙以屈伸为灵,大人以知机为美。”

《宋书乐志》:“应龙夜乌由道何来直子为乌奚如悟姑尊卢鸡子听乌虎行为来明吾微令吾”

《宋书福瑞志》:“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宋书宗室列传》:“自我皇宋之承天命也,仰符应龙之精,俯协河龟之灵”

《旧唐书李密列传》:“轰轰隐隐,如霆如雷,彪虎啸而谷风生,应龙骧而景云起。”《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又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有白龙见,遂名为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八》:“雕虎啸以风生,应龙骧而云起。”

《新唐书仪卫志》:“第一应龙旗队,第二玉马旗队,第三三角兽旗队,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应龙之翔,云雾滃然而从,震风薄怒,万空不约而号,物有自然相动耳。”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更筑于龙驹岛,有白龙见,因号应龙城。”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记》:“运之去也,应龙不免为醢。”

《新五代史南汉世家》:“九年,白龙见南宫三清殿,改元曰白龙,又更名龚,以应龙见之祥。”

《元史舆服志》:“应龙旗,赤质,赤火焰脚,绘飞龙。”

2、赤鱬:

赤鱬是古代汉族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

赤:空净无物;蠕:通“需”,柔软。赤鱬属人鱼类,古代汉族传说中异鱼名,最早见之于先秦《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之后《北次三经》的人鱼、《中次七经》之缔鱼、《海外西经》之龙鱼、《海内北经》的陵鱼等都指赤鱬。

吴任臣引刘会孟说:磁州亦有孩儿鱼,四足长尾,声如婴儿啼,其豪膏燃之不灭。据刘说乃缔鱼也。人鱼也叫鲵鱼,据《广志》记载,鲵鱼声如小儿啼,四足。而赤蠕则人面鱼身,叫声如鸳鸯。据说人若吃其肉,可以防病,又说可以不得疥疮。

郭璞《图赞》:“赤鱬之物(一作状),鱼身人头。”赤鱬图多有两种形状:一是人面鱼身;二是鱼形,但非人面。赤鱬为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种异鱼,音如鸳鸯。

3、灭蒙:

灭蒙为一种鸟,属禽类,青色羽毛,红色的尾巴,也被叫做孟鸟。历史上关于灭蒙的记载极少,据传只出现过一次就销声匿迹。

4、鸣蛇:

鸣蛇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鸣蛇的样子像蛇,却长着两对翅膀,其鸣声有如钟磬般响亮。

鸣蛇是灾蛇,是大旱的征兆。

张衡《南都赋》有记载:“其水虫则有蠼龟鸣蛇。”

《山海经中次二经》说:“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5、钩蛇:

钩蛇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钩蛇通过在水中用尾钩把岸上的动物拉入水中捕食。

古代神兽之一,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蛇类,两栖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斗,有剧毒,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尾部与普通的蛇类不同,分叉如同两个钩子一般,而且钩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钩来钩住猎物,再进行吞食。这种蛇,在《水经注(若水)》一文中有记载。只是似乎近几百年来,再也没有听说有人看到过这种蛇类了。

出自《山海经中山经》:“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晋郭璞注:“今永昌郡有钩蛇,长数丈,尾岐,在水中钩取岸上人牛马啖之。”

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二:“先提山有钩蛇,长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涧水中,以尾钩岸上人牛食之。”

《滇海虞衡志校注》:“钩蛇,出永昌,此古所传也。言其尾长,能钩岸上人与物而食,亦鳄之类也。今不闻有此事,其亦他徙而去欤潮州无鳄鱼,永昌无钩蛇,见生聚之胜也。又按《续传志物》以为出朱提,且言水旁日有鬼弹,不见其形,其作有声,中物则折,中人则害,罪人徙此不过十日死。此水土恶劣,阴怪得窟穴其中为虐耳。驱之之法,投以烧石,注以溶铁。万众各鸣瓦盆、瓦器以号呼,其物不死即徙,为政者不可不知也。”

6、天马:

《山海经-北次三经》记载: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糾。

译文:马成山上有异兽,其外形像白犬但是黑色的头,看到人便飞走。它的名字叫天马,发出的声音像是在叫自己。

7、天狐:

天狐,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早期的狐女形象大多温柔善良、聪明勇敢,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用来形容女子魅惑、凶恶。

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传说为治理洪水而操劳得“股无肱,胫不生毛”的大禹,他的夫人涂山氏之女就是九尾白狐。

所以《聊斋志异青凤》中的老狐精自称“我涂山氏之苗裔”狐在先秦时期曾被视为瑞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征、祥瑞之兆,逐渐让位于与凶恶形象、恶劣品质之象征、凶险之兆。

与之密切相关,人类对狐的敬仰、认同之情与厌恶、恐惧之情,也彼消此长。

先秦两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有关狐的记载。生性狡黠的狐,在古人眼里是一种不寻常的动物。

按照符命谶纬家的说法,九尾狐、白狐都是吉祥之物,它们甚至可能是生活在南方的某个民族的图腾。

不过,在一般人眼里,狐是一种妖兽。《焦氏易林》云:“老狐多态,行为蛊怪,惊我主母,终无咎悔。”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狐妖迷惑女人的故事流传了。

但先秦两汉时期有关狐精的记载都只是零碎的片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狐妖的传说逐渐增多,其形象也逐渐趋于完整、生动。这个时期的怪异小说,狐的形象往往被着意刻画为的妖魅。从唐代开始直至明清,可以作为狐故事演变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狐的形象至唐代为之一变。这个时期的狐仙形象,现实性大为增强,人情味也显得浓厚了,与世俗人生比较接近。

到了明清,特别是清代,狐的形象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人”物变幻莫测,情节扑朔迷离,主题丰富多样,而且常常令人在咀嚼之后仍然捉摸不透。从狐的形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揭露和嘲弄官场黑暗的勇敢态度、歌颂女性争自由的理想色彩,都是前代同类小说无法达到的。这个时期狐的形象,更加灵异奇幻,真的是驰想天外,幻变无常,达到了迷人的境界。

人类之所以对狐敬而远之,烧香礼拜,讨好贿赂,正是想制制不住,防又不胜防的结果。

例如《朝野佥载》写道:“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事者非一主。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因缘庵

因缘庵

雷的文
长安城外的有处不知名的小山群,正面山上有寺,而侧面密林之中,藏着一处宏伟的皇家庵堂。而庵堂之后,便是两山之中的山坳了。传说这儿是处风水宝地,前朝某位至孝公主为救父皇,生剜双眼为父入药。那皇帝便把这环山与山坳都赐于公主。公主便修建了入坳之处的因缘庵。庵堂之后,在山坳之中建屋修集,以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可怜妇孺。以供他们有一处安生之所。百年过去了,那位公主早已仙去,不知因何,渐渐的,这里成了因犯大罪,又
其它 连载 70万字
大佬你家小朋友又不乖了

大佬你家小朋友又不乖了

柚屿tas
陆许说他这辈子为他独尊,不向任何人低头。可后来有人看到他低三下气的哄他的小朋友。高中时——陆许:“啧,你这眼神跟流浪猫一样。”唐若萱:“.......”陆许:“怎么长一副可怜样,要不我收留你好了。”唐若萱:“.......”工作后重逢——换成唐若萱追着陆许跑:“陆许你生我当初放弃你的气是应该的,但是我现在追着你跑你能不能走走慢点?我的小短腿跟不上你的大长腿。”得,说着说着还拍起马屁。陆许表示:“天
其它 完结 45万字
鹂语记:话唠太子妃

鹂语记:话唠太子妃

七和香
关于鹂语记:话唠太子妃:话唠太子妃是怎么练成的!熙和元年,太平盛世,皇子们长大了,今上还没立储,庆妃独大后宫,今后的贵妃才新承恩泽,花团锦簇之下开始有暗潮汹涌..
其它 连载 106万字
有你人间很值得

有你人间很值得

莞舒馠
(qq群号1041340799)那年冬雪,她冷若冰霜,拒绝了他的痴恋,以为一别就是一世!多年以后,他们被困围城,酝酿了一场旷世绝恋。且看冰与火的纠葛,高冷白衣女神如何召唤温暖大才子一步步踏进爱情迷阵。(正能量版本)她是叶清寒,高冷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他是杨海晨,敬业的新闻记者,乐于助人。他是为隔离人群跑腿的外卖小哥。她是为医护人员送饭的餐饮老板。他是为疫区送物资的物流公司卡车司机。她是为医护人员
其它 连载 23万字
狐仙大人太妖孽

狐仙大人太妖孽

无霜雪
回家探亲,却被逼和死了五年的未婚夫同房……你听说过午夜的“地狱公交车”吗?为了赶时间我错上一次,被一个美男救了。只是这美男他的七条白色尾巴是咋回事?------------------------------------------------美男好看但是太妖孽了,狐狸精层出不穷,美女鬼神出鬼没,什么?还有不男不女的东西,这是要搞基的节奏?我该怎么做才能把他们都打败呢?
其它 连载 13万字
灵魂归一

灵魂归一

梨子橙
【【2018二次元夏日祭征文】参赛作品】从酒吧出来的李振被雷劈了,新过来的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人之下的世界,还成为了被张楚岚揍过的虎子,并且在了解到之后自己还得一次次穿越之后,李振下定决心增长自己的实力。只有我坑天下人,不让天下人坑我!(感觉之前的简介有些劝退,换个这样的怎么样?)
其它 连载 1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