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各取所需
陆少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下林珣哪还不明白,他们都是沾了五皇子的光! 昨天早上太子殿下来看了五皇子,晚上就宣了章太医,今天早上章太医就出现在了校场上! 太子殿下对五皇子未免也太好了吧! “五皇子殿下,今日难得碰到章太医在此练习五禽戏,我们不如跟他学习一下传说中的养生功法”林珣对叶景和说。 跟叶景和相处了这么些年,他对这个皇子有几分了解,五皇子在做某件事的时候,非常的认真和专注,不会被任何外界因素干扰,唯有太子殿下才能让他从‘忘我’的境界瞬间脱离。 “我不需要学。”叶景和剑招未停,想都没想就拒绝。 养生不是年纪大的人才需要注意的事情吗他还是一个孩子呢,养什么生 做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只会浪费他练剑的时间,拖延他变强的脚步! “是太子殿下希望您学的。” 见叶景和不感兴趣,林珣也不跟他说练习五禽戏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而是直接祭出了太子殿下。 叶景和眼睛直接就亮了。 “我学。”他毫不犹豫的说。 然后剑也不练了,干脆利落的收剑回鞘,将剑丢给旁边的东宫卫,走到章太医面前,“老太医,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叶景辰到校场时,叶景和已经在跟着章太医练习五禽戏了。 叶景辰知道五禽戏,在他们那个时代,五禽戏是传承了两千年的传统导引养生的重要功法,坚持练习,对身体很有好处。 他对此很满意,只看了一眼就走了。 叶景和本来是背对着校场的入口的,心有所感,回头看了一眼,看到的又是哥哥离开的背影。 他有些生气,当然,他气的不是哥哥,而是他自己。 既然知道哥哥可能会来看他,为什么要背对着校场入口呢 如果他正对着入口,那哥哥来看他的时候,他岂不是一眼就能看到。 说不定还有机会跟哥哥说几句话! 这样想着,他果断换了一个方向,正对着校场入口。 “老太医,你到我前面来教我!”他对章太医说。 “别站在我正前方,挡着我视线了!” “对,就站在侧前方!” 章太医:...... 林珣:....... 叶景辰入朝之后颇受关注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快大臣们就发现,这位太子殿下就算入朝了,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也极低。 如非必要,对方绝对不开口说话。就算开口说话,也特别简洁。能说一个字的,绝对不说两个字。 而不管是面对陛下的考教,还是朝臣的故意为难,他都惜字如金,与这个回答问题之前必定先要歌功颂德一番的朝堂格格不入。 至于他在兵部的表现—— 兵部尚书一直试图将他供在高台上,但是事实上兵部众人时常会忘记大渊的储君就在他们身边。 他不干涉兵部的任何决策,不提任何看法,需要侍郎决策的一应军官任免、军需军械的筹备发放等等等等他都不管,能让张赭代劳的,就都让张赭干,张赭没资格干的,都推给了左侍郎。 至于他自己,只对卷宗感兴趣。 他命人将兵部登记在册的军籍、兵部官员履历,以及近二十年兵部一应日常事务的卷宗都送到了他的办公房。 绝大多数时间,他都待在他的办公房里,门一关,谁也不知道他是在里面看卷宗,还是躲懒。 反正他每次出现在人前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倒是张赭,因为叶景辰的到来,成了兵部隐形的三把手。 叶景辰一开始觉得张栎牺牲巨大,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都是千年王八万年龟,谁也不傻,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张栎推他为兵部侍郎,此举看似会影响张赭的仕途,但张赭在兵部处境尴尬,本来就难以再进一步,倒不如像现在这样,借着储君这股东风,让张赭真正掌握权柄。 以张赭的能力,定然能趁着他在兵部的这段时间发展自己的势力,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这样就算叶景辰日后离开兵部,张赭也已经拥有了与兵部尚书抗衡的能力。 最主要的是,张赭还能与他这个储君交好! 张栎是陛下面前的红人,张赭再与储君交好,张家何愁不兴盛 虽然看出了张栎父子的算计,叶景辰却并没有多做什么。 他们之间无非是各取所需而已。 争权夺利是世人的本能,爱重权势本来就不是什么十恶不赦之事,只要他们爱权的同时守住底线,就够了。 自从叶景辰入朝又去了兵部之后,谢长安就没有再去过文华殿,叶景辰都有好些天没见到过谢长安了。 他很想问问谢长安,兵部侍郎这个位置是不是他安排的,不过他最近着实没什么时间。 寒冬快到了,他必须要在北疆被积雪覆盖之前,翻完兵部所有卷宗。 等他看完卷宗,他对兵部的事情就能一清二楚,兵部对他将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到时候,就要在不引起他爹猜忌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往北疆运输充足的战备物资,为今年寒冬北疆的战事做准备。 他担心时间来不及,还让知之的两个弟弟,小野和小成扮作他的内侍,将他们带到兵部,跟他一起翻卷宗。 这两个孩子从小就记录皇城物价,那么多年坚持下来,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心思细腻不说,对信息特别敏感,在这方面的直觉甚至超越了叶景辰。 叶景辰很相信他们的能力,卷宗都是由他们先翻看一遍,挑出他们认为有问题的,再给叶景辰过目,如此一来,效率就提高了许多。 兵部去年因为倒卖军械一事,被牵连了许多人,但是这其中肯定还有漏网之鱼。 叶景辰翻看卷宗,从细微末节之处,找到了不少疑点。兵部有问题,而最有问题的,无疑是兵部尚书郑明轩。 但是他并没有亲自将那些有问题的人和卷宗直接交给他爹,而是告知了忠勇侯云逸,由云逸调查清楚再呈递给他爹。 当然,他这样做的前提是,他已经观察了云逸七年,将他的底细都调查的清清楚楚,确定他没有任何问题,才决定送他这场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