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宁缺毋滥
请叫我小何同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36章 宁缺毋滥 沈天栾镇定地说道: “咱们沈家虽然已经上交了兵权,可沈家军还在,娇娇如今又是太子妃,若是今后军中无人,到底不便。” “儿子不怕吃苦,哪怕慢慢积累战功,儿子也愿意。” 这是沈天栾回来之前就想好的,这次南蛮之行,虽说最大的战功是沈勇山的,但他也是随军战将,不仅学到了很多,感悟也很深刻。 “沈家起自军功,可也要懂得进退,你若要去军中,切记凡事不要冒尖,沈家不需要再出一个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你可明白” 沈勇山叹了一口气,这也是他急流勇退的原因之一。 娇娇闻言,心里难受得很,若不是为了她,爹爹和哥哥本无需如此小心谨慎。 季氏坐在一旁,她看了看沈天栾,又看了看沈勇山,轻声说道: “天栾,你可要想清楚了,若是留在京中,你虽是世子,可也能保你一生无虞。” 沈天栾点了点头,语气越发坚定了: “娘,儿子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沈家男儿,本就该为国效力,儿子愿意从底层做起,一步步积累战功,绝不会辱没了沈家的名声。” 季老爷子见状,也点了点头,比起开始没落的季家,沈家有子如此,可再兴百年。 第二天一大早,娇娇就进宫了。 昨日家里人聊得太晚,她也没机会单独问问大哥,迷迷糊糊间自己也忘记了,等想起这事儿,都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 “给皇贵妃娘娘请安!” 娇娇到的时候没有看见怡宁,心中的不安越发明显,倒是皇贵妃见到娇娇来,拉着她的手挺高兴的。 娇娇是未来皇后,怡宁能跟她交好,将来无论嫁了谁,地位都有倚仗。 “是来看怡宁的吧昨日回来后就有些风寒,但看过太医了,没什么大碍,在她自己宫里休息呢!” 娇娇见皇贵妃一脸毫不知情的模样,也没多说,请过安就去了怡宁宫里。 刚到怡宁的院门口,娇娇便看见吉祥如意已经守在门外,见到娇娇,两人连忙行礼: “见过郡主。” 娇娇点了点头,问道: “怡宁在屋里吗我来看看她。” “公主已经在等着了,郡主请。” 娇娇推门而入,屋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 怡宁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听到娇娇推门的声音,连忙想要起身: “姐姐。” “怎么病得这般严重” 娇娇快步走上前去,摸了一下她的额头,确实还有些发热。 怡宁看着娇娇,顿时红了眼眶,吉祥如意见状,赶忙上茶后便去守在门口。 “到底怎么回事” 怡宁勉强笑了笑,声音有些虚弱: “姐姐,我努力过了,虽然结局并不是我想要的,但我也死心了,今后,我会按照母妃希望的样子,及笄后,选一个他们觉得好的人嫁了。” 娇娇看着她苍白的脸色,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劝才好,只能说: “感情之事,旁人没办法多说什么,但是姐姐要告诉你,宁缺毋滥,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没有人可以决定你的一辈子。” “怡宁,你是尊贵无双的大明公主,着实无需在意旁人的想法,更无需只拘泥于一段感情之中,你过得舒心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娇娇盯着她的眼睛,语气中带着几分严肃: “你若真的自暴自弃,便不再是我认识的那个,满怀热烈的怡宁了。” 怡宁难过的低下头,却比方才了无生机的样子好了太多: “姐姐,有你真好。” 怡宁一把抱住娇娇。 娇娇只觉得自己脖颈处一阵温热,却也由着怡宁默默哭泣。 “可以哭,但不可以哭太久,知道吗” “嗯。” 长春宫中,听到消息的皇贵妃也松了一口气,她就这么一对宝贝儿女,怡宁出宫去了哪儿,她怎么可能完全不管。 昨日见她失魂落魄的回宫,作为过来人,她又怎么可能猜不到! “哎!” 她叹了一口气,这样也好! 就像她一样,早早得死心了,也免得越陷越深,到时候不好收场。 “给郡主和公主送点甜汤过去,之前御膳房的桂花酒酿还有吗一起送点!” “是,娘娘。” 怡宁不知道她母妃已经知道了,看到甜汤,还以为是怕她喝汤药太苦,送来甜甜嘴的。 “姐姐,那你之后不能笑话我。” 等哭完,怡宁感觉自己心情好了很多,甚至想到刚才自己哭的样子,着实有点丢人。 “行行行,我绝对不会告诉别人,怡宁公主哭起来的时候啊,像一只大花猫,那个眼泪鼻涕啊,咦丑死啦!” 两人打打闹闹了一会儿,看怡宁好了许多,娇娇才出宫回家。 京兆尹对大长公主府的判决下来了,虽然最后只牵扯出了一位管家,但是,在大明日报的大力宣传之下,不仅解除了对自行车的误会,一幅自行车实物图更是让京城内的自行车店更火爆了。 ‘供不应求’这四个字,钱大人最近都说累了。 就有一种,满地都是钱,你没麻袋装的痛苦感。 尤其是随着大明日报销往各个洲府后,好家伙,那些洲知府一个个都朝京中发奏折的样子,活像超市门口捡鸡蛋的大妈,争先恐后,生怕自己洲府被落下。 句里行间就一句话:他们也想要自行车! 光武帝看着面前这叠奏折,十份里有七份都在说要水泥、要车、要玻璃。 他揉了揉自己眉心,好久没有这么甜蜜的烦恼了。 “你怎么看” 他将奏折丢给小四,小四接过奏折,随手翻了几页,嘴角微微扬起,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 “父皇,这不是好事吗各地洲府都想要水泥、自行车和玻璃,说明咱们的洲知府都是负责的人。” “季献(季老二的名字)如今就在负责这些东西的招商,原先他顶了中洲知府的缺,这段时间我看了看,确实是个可以用的人。” “父皇觉得,将他调回京城,去吏部,任吏部侍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