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果果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节 中师第一学年 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五明报名参加考试,报考了中专,结果五明没有上录取线。 1978年,通过一年的复习,五明弟弟六明那年也参加中考,五明兄弟三人同时参加全国高考,报考的中专,当时五明哥哥三明参加德龙铺公社宣传队演出,排练节目,演出又频繁,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复习,结果五明和弟弟六明上了录取线,当年好像是270分就上录取线,考的是四科,即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五明考了282分,五明弟弟六明考了342分,五明哥哥三明好像考了250多分。当时填志愿时也没有了解更多的消息,五明第一志愿报的是泸州财贸学校,第二志愿报的是泸县师范,但由于当时师资缺乏,国家急需一批教师,当年只要报了师范学校的,不管是填的是第几志愿,都全部按第一志愿录取,这样五明就被泸县师范录取了,五明弟弟报的志愿是重庆煤炭学校,他顺利被该校录取。五明哥哥当年也被招入泸县兆雅区供销社大集体工作,从此,五明兄弟三人都有了自己的固定的工作。兄弟三人同时有了出路,这在当时德龙铺街上都成了新闻,被传为佳话。人们都说三兄弟同时一起参加工作,是多么不容易啊,尤其是五明兄弟三人,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五明父亲一个人拉扯着五明兄弟三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五明父亲当时也很高兴,逢人就讲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许多熟悉五明一家的人,都纷纷向他道贺。五明兄弟三人总算是有了一份工作,总算是有了一份收入,五明总算是摆脱了在生产队繁重的苦力生活。要知道当时参加一个工作,是多么不容易啊!现在的人是根本体会不出来的。考上泸县师范这一年,五明还没有满二十岁。这时的五明已经是170公分左右的个头的青年了。 他有一头浓浓的黑发,头发微卷,人比较瘦,白白的皮肤,眼睛大大的,双眼皮,传承了父母的基因,已经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长成为一个英俊帅气的青年。 现在很少人知道什么是中师。中师是中等师范学校的简称,上世纪70年代末,因为特殊十年对教育的荒废,全国各地需要大量的师资充实中小学校,国家决定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进入师范就读,3-4年学制,毕业后分配到各地中小学任教,这些人被称为中师生。 他们的入学年龄普遍在15——16岁,是应届生,也有20岁左右的往届生,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学任教,只有极少部分会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 可以说,能进入中师的,几乎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考入师范后,为了适应小学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对音体美都进行强化训练。 恢复高考后,考上中师和中专的学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学霸中的学霸。 在当年,只有考不上中专的人才会选择去读高中,中专文凭完全可以处于所有学历的顶端。 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无论你现在是211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是985毕业的学霸,都没资格瞧不起几十年前考上中专的前辈们,以他们的智商,想考到你们现在的学校,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为,在当时,考上中师或中专都是有名额限制的,这就好比清华北大在某个地区招生限定录取名额是一样的道理。 与此同时,考上中师和中专的分数线比重点高中的分数线还要高一些。 所以,在当年考入中师和中专的学霸,不仅仅其亲人心花怒放,就连整个村子的人脸上都有光。 记得在高考的时候,德龙铺街上的一位牛人考上了中师,那位牛人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街长当场拍板:当天晚上,街上必须放映一场电影表示热烈的庆贺。 而现在的哪家孩子考入985或者211,有如此隆重的气氛吗 那些孩子,如果留下来读高中,完全可能考入更好的大学,分配到更好的工作,他们的人生大部分都会改写。 他们优秀到什么程度以后几十年各行各业做得好的普遍都是师范生,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相当一部分都是教师改行的,成为各行业的精英,那一时期很多政府机关选拔人才,都是直接从学校老师里挑选。 以至于很多地方教育系统明文规定不允许老师跳槽,不允许在教师中挖人,即便如此,也有很多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学校后大器有成的。 最早的一批中师生已经60多岁了,最后一批也快40了,这一生似乎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却又无从选择,他们最好成绩去了中师,最好的年华给了学校。 数十年风云变幻,我们似乎不能说他们被埋没,因为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基石,但他们确实被埋没了,理想荒废身不由己。 1978年10月27日,五明来到泸县师范,(现在这个学校叫泸县建筑职业技术学校),那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是大哥三明送五明上的车,五明怀着激动的心情,带上一个手提的木箱子,背着铺盖卷,去泸县师范学校报到,秋天的太阳挂在蓝天上,有几朵 白云在飘着,汽车把五明从德龙铺家乡带到了嘉明镇泸县师范这个学校,从此五明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学生生活。 学校位于泸县嘉明镇,离嘉明镇街上有500米左右的距离,在泸州到隆昌公路旁,一条小石子公路将泸县师范学校和泸隆公路连接了起来,路旁两侧矗立着高大的红樟树。石子路右侧还有一片树林,泸县师范就坐落在九曲河旁边,当地人叫它“共大”,说这里曾经办过泸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该校址上世纪50年代未至上世纪60年代初,曾举办过泸县初等师范学校,初师学校停办后,泸县教师进修学校曾迁至此校址办学,1965年泸县半农半读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在该校址建校办学,泸县教师进修学校同时迁出。1976年秋期,泸县农技校停办,当年11月,泸县共大开办。并且在这个集体中保持自尊,是很重要的,一旦教师的要求与这个小集体中的要求有矛盾,学生就可能对教师的要求不予理睬,甚至公然反抗教师。如果教师不掌握这种特点,不注意对集体的教育,工作就会遇到某种障碍。当然,高级需要的获得更是教育工作中要十分受重视的问题。 然而,马斯洛的理论也有他的局限性,提出这种层次论主要是建立在观察和愿望的基础上。这种理论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客观事实,但毕竟没有客观的测量指标。 五明通过学习这一理论,觉得有一定的借鉴的意义,对五明今后的教学工作肯定会有帮助的。 第一学期由于开学比较晚,加上学前准备,第一学期学习时间比较短,期末考试结束后,就放寒假了。 第二学期刚开学不久,班主任景忠就主持了班上班委改选,第一学期班干部是指定的,五明在这次班委的改选中,被四个小组提名,在班上无记名投票选举中,以26票,半数以上通过,而当选为班委委员,这个问题使五明看到,众人的力量大于天,五明暗自表示要做出一点成绩来,报答同学们,五明在班委分工中,当上了班上的治保委员。 1979年3月20日, 五明应该克服见人不打招呼的缺点,不打招呼会造成别人对自己有看法,争取做到熟人一定招呼,不管是谁,如果自己瞧不起别人,那么别人也会瞧不起你的,要使别人尊重你,首先就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说话即使很难听,脸很难看罢,也应该虚心,不要轻易评价人,说人长短,多说有趣的事,俗话说得好,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1979年3月22日, 一个人在社会上活着,不能被人欺负,也不能欺负别人,当你被人在公共场合欺负后,你心中如何想呢这要分我们的理由正确与否,要尽量以屈求伸,有思江海下百川的肚量,有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情怀,今后五明在这方面应该尽最大限度克制自己将迸发的急躁粗暴情感,抑制粗言秽语,要有不怕出糗的胆量,应多在人多的地方锻炼,加强语言训练和文明素质的修养,下决心改下一些不良习惯,越是不容易做到的事,越要下决心去做。 1979年3月25日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但一滴墨水胜过最好的记忆,今天五明下决心每天写日记,积土成山,积少成多,将来如果有机会,可以整理一下,看看有多大收获。一定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让今后的行动来检验吧,好记性当不住烂笔头。有作为的人是生活中诞生的,写日记是今后回忆的好办法。 1979年3月29日 ,五明班的团支部组织到泸县福集玉蟾山去登山。外出春游,玉蟾山离学校有20多里路,走出校门不远,五明和老师、同学们就搭上了车,一路顺风来到了福集泸县二中。受到了泸县师范毕业的七八级四班同学的热情接待,下午4点左右,进行了两场篮球友谊赛,五明班上男、女队都输了十几个球,晚饭后,到了家在二中的珊珊家去耍了一趟,并且又和景忠老师,以及其它同学一起,到离福集街上六、七里地的光红同学家里作客,受到了她父母亲的盛情接待,拿出了糖、花生等,一人还吃了一碗美味的粥,男女同学都很兴奋,尽情地唱起了一支支动听的歌,歌声回荡在春夜空里,在槐花树下,同学们手牵手跳起了友谊圆舞曲,这一天我五明觉得过得很愉快,舒畅。第二天清晨,同学们怀着登玉蟾山激动的心情,吃了早饭,与七八级四班的同学照了几张相,就整队向玉蟾山出发了,路上,大家互相帮助,笑谈着登上了玉蟾山最高峰,拜谒了千手观音。山上还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题的字,登上山顶,俯瞰整个泸县河山,真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巍峨的玉蟾山,蜿蜒的福集河从山下流过,山的东边是福集,隆泸公路依山而过并延伸到远方。山上有青松、柏树、沙树,已成树林,有的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山顶上有一个观景台,可容四五个人,站在台上,泸县山河尽收眼底。上山后,同学们开始活跃起来,吹口琴的,照相的,聊天的,听卡唱机的,听收音机的,唱歌跳舞的,还有触景生情的吟诗的应有尽有,好玩极了,加上暖烘烘的太阳照在身上,更显得生气勃勃,青春飞扬。吃了中午饭后,五明和同学们慢慢下山,从福集乘车回到了学校。在这次活动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五明把心爱的口琴丢了,以后应该吸取教训,这次春游总的说来还是满意的。五明还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次春游。 《登玉蟾山》 昔闻玉蟾风景秀, 今日同窗把汝游。 匆匆登上尔之巅, 遥遥六合贯吾目, 山色碧绿青已深, 和煦阳光暖我身, 依稀几朵白云飘, 太阳东上日渐午, 山溪流过山脚下, 福集全镇尽收眼, 银灰裙带绕山下, 车辆路人于上行, 春意盎然看不绝, 兴致留影作纪念, 百般景致来山色, 真乃锦上再添花, 翩翩起舞尽情欢, 踌躇满志咏而归。 这是在五明在确定选文科时,即兴写下的,今后成功的话,五明一定要把它多修改几次,作为纪念。机会一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一定属于勤劳有为的人。 这一学期,五明决定,主攻目标是文科 (历史,地理,语文),一天准备抽五分之一的时间看历史,地理,特别是历史,再就是用两个本子,分别记录每天的感受,(教室放一个,寝室放一个),一天最少写一篇日记,争取今后写一篇中篇小说,事不干是不成的,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 4月2日,教导主任曹老师讲《心理学》给五明和同学们讲了“意志”,说一个人应该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是一个有作为的人,就是要善于克制自己即将爆发的情感,要有信心,树立起坚定的目标,而为之奋斗,我们要有顽强的意志,发扬翻山越岭的精神,非要达到目标才罢休。 4月3日,五明听锡如老师讲历史课,一个人学点历史是有好处的,因为它是纪实性的,能帮助我们识别真假,吸收其营养,陶冶意志,能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向前看,能使我们知道,没有欢乐和痛苦,就好像嚼蜡没有味道,能认识悲欢离合,是人之常情,能使我们忍让,有涵养,平怒气,如张良得兵书,韩信忍让过人,能忍胯下之辱,都值得借鉴,因此,五明计划,应当尽量抽时间看点历史书籍,一定要持之以恒,这不应该是一句空话啊!要付诸行动才能收到效果的。 4月17日上午下第三节课时,五明的哥哥三明,来泸县师范学校看五明,还给五明带来了一件衬衣,五明哥哥三明已经在泸县供销社工作几个月了,并且说他初步定下了终身大事,这对五明来说是一件新闻,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吃中午饭,是五明哥哥在嘉明餐馆请五明吃的。 《三明哥哥来看我》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明哥哥来看我, 兄弟相见格外亲, 此时此刻很激动。 热泪衣衫诉亲情。 五明的同班同学,叫道伦, 也是住在同一个寝室的室友,他是一个平时说话不多,善于思考问题的有一股干劲的青年,中等身材,有两道浓黑的眉毛,脸上微微泛黄色,脸颊上有依稀的青春痘留下的痕迹,正方脸,身材浑厚,富有事业心,要做一件什么事,非做到不可,与同学的关系和睦,没有与同学吵过嘴,仗义疏财。他是从南溪县来的,一个在农村担任过一年多的民小教师,以331分考上了泸县师范学校,哥哥、姐姐一共八兄妹,他是最小的一个,在来学校之前,他在社会上跑过,干过杂工。他说话抑扬顿挫的,很有味道,好像腊肉骨头有一啃,惹人哄笑。他很老练,会处事情,但是,由于几年的社会生活,使他染上了一些江湖义气。在进校第二期选学生干部时,曾经给学校的教导主任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是由于同学的拥戴,学校经过观察,在第二学期把他选进了学校的学生会,任学习委员。 学校是人们聚集的地方,五明有时候在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相处、交往呢这很难回答,一句话,怕吃亏的人始终都要吃亏,五明认为, 如果别人瞧不起你,你也瞧不起别人,这种处事哲学是行不通的,如果在某些时候你在生活中遭受到挫折,给你周围的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就有越多的人看不起你,这个时候你还是高高在上,这样只能孤立自己。亲疏朋离,只能是四面楚歌,这样好吗这种情绪是消极悲观的,应弃之。反之,当你得到了荣誉,别人敬佩,这时还应该对来自各方的人物讲原则,对人的分寸,自己掌握就行了,分别对待,这是重要的一环,自己看来,在各方面都应该大方一些,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应该抓住自己关系大的主要矛盾,深思熟虑,千方百计地去做,不要怕这怕那,错过良机,因为机不可失失、时不再来的,不能满足现状,应该积极与愿意和你建立关系的人融洽相处,在大事上慎重,小事糊涂,它会反映一个人的状态,在男人面前要刚强,要有意志,说话多加注意,对待女人要温和一些,给她们好感,不应该随便怜惜一个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加强语言口才的训练和培养。 有时候五明在想,是桃花轻波逐水流好呢还是吾方高驰而不顾好?五明认为,在大家都认为是真理时,就应该像大海不择细流那样,投向真理的洪流中去,是谬论的,就应该像宝石一样,一尘不染,这时要选择时机和看准方向的,在生活这个浩瀚的大洋里,顺利地生活下去吧,幸福生活在向五明招手,更美好的生活在等待着五明! 通过学习景忠老师讲的哲学,五明觉得一个人处理问题,应该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性的东西,抓住对个体影响极大的事物,这样一来,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那么你这个人就一定有出息,就不会是怀才不遇的那种人。 4月10日,今天明宣同学说,她看的杂志在班上丢了,因为五明是班上的治保委员,她叫五明在班上帮她问一问,当时五明在班上问时,心中不由一阵慌乱,也许是很少在众人面前说话的缘故吧,把要想说的话全忘了,这样是没有出息的,应该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大胆加谨慎,才能办好事情,在处理事情时要果断一些。 1979年4月22日,星期天 五明利用星期天的时间,给弟弟六明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六明弟,你好!学习忙吧? 当五明给你写这封信时,一幕一幕昔日之事不禁涌上心头。 回想我们童年生活,是多么天真、幼稚,又是那样艰难和不易。往事历历在目,曾经记得,我们在那花香四溢的春天,一起在油菜田里捉迷藏。夏天坐在校门口的大黄葛树下乘凉,听张大爷讲精彩的民间历史故事。秋天找柴烧的时候。我们做游戏,我扮演特务,你和小兵,张大、建强,罗二当民兵一起搞演习。冬天围着火炉,我们一起在灯下学习。 你我兄弟从小失去了母亲,那时你才四岁,我也只有九岁,我们在父亲的拉扯下艰难地走到今天。 想起这些事情,真是感慨良多,岁月随着四季的交替变化,已过了整整十多个春秋。而今天,你到了重庆煤炭学校,我也到了泸县师范学校开始了系统的学习,在不同的学习岗位上,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 回首我们兄弟的命运。是和历史联系着的,是历史的产物,不是吗?假如没有那些峥嵘岁月,那么我们是不会现在才崭露头角,你我兄弟作为教师的儿子,我们的求知欲好似久旱的、含苞待放的稻穗,盼望甘露,雨水,然而这稻穗遭受了十年未见的干旱。使一株一株的幼苗,不同程度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幸亏在幼苗萎缩凋谢之际,在危急存亡之时,得到了起死回生的及时雨,才使它们不致夭折,啊!这些使人痛心的悲剧决绝不能再重演了,为了使悲剧一去不复返,我们都应该奋发努力,做一只蜜蜂,为人类酿造生活的甜蜜。不管到哪里,都要在那里为人民提供蜂蜜。要像春蚕那样,吐出自己最后一根丝线。要像蜡烛那样,给别人指引光明,古人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六明弟,生活是漫长曲折的,在茫茫的人生之路上,我们怎样走?是“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呢?还是“十年寒窗,破书万卷”呢?是陶醉在小小的荣誉之前,还是在第一步上,张开思想的风帆?离开狭小的港口,在蔚蓝的大海上远航?这大概需要我们自己去回答。 六明弟,你应该树立起远大的抱负,伟大的志向。勤奋地学习。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很宝贵的。因为学生时代。乃是一个人生命中黄金的年华,如万仞山峰之垒,似千里江河之源,它是人生大厦的基础。也许你会问我,我们已经是遭了灾的秧苗,它会结出饱满的果实吗五明哥哥的回答是:能,完全能!”梅花香自苦寒来”,不遭昔日之灾,哪知今日发奋呢忆往昔,看今朝,未来在笑着向我们招手,苦读吧!天才不是固有的。乃是十分之一的灵感和十分之九的血汗。你现在正是风华正茂的时期。似即将奋蹄的一匹千里之骥,呼风唤雨之蛟,正是养精蓄锐之时,垒积知海之期,切莫学那清波逐水流的桃花,漂浮池塘的浮萍,玻璃缸里的金鱼,温室里的花朵。 六名弟弟,实现“四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国家需要大批的优秀人才。你应该重视自己的专业,把百分之九十的精力,用到专业知识上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朝前走,不要怕前进中的障碍,古人说,“学而优则仕”,虽然这不太符合于现实。但也有它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蝙蝠虽然它没有眼睛,但它有超声波的本领,能捕鼠捉虫。松树凭着它参天耸立,四季常青而闻名,蚯蚓虽小,它的专心致志能把地壳翻松。只要我们看准目标,从头做起,始终如一,那我们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这个道理。 六明弟弟,你一个人在重庆读书,要照顾好自己。 最后,愿你做一只在苍茫的大海上展翅高飞的海燕,一直飞到了胜利的彼岸! 祝学习进步! 哥哥:五明。 1979年4月22日 4月28日,这一学期,五明的选文科还是理科的目标到现在还在犹豫,因为从今天起五明这个年级又要开化学课了。这对五明来说,学文科就产生了一些矛盾,预计物理下学期也要开,如果化学学科在学校可以达到高中水平,那么还得学一下物理,不就在理科方面就有了希望,加之五明班的数学要比文科学得牢固得多,从今后的角度来讲,理化要比史地适用一点,用处要大。因此,为了配合开化学这门科学,从现实出发,联系将来,五明认为学理科更适宜一些,人的志向往往是和客观条件相联系的,不能忽视了外因,这个特殊情况下起决定因素的条件,因而五明只有改变原来的打算,立一个计划,不管学什么都要有恒心,要坚持得住,不受外界条件好任何影响,一定要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有利的情形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对待任何困境绝不要妥协,用笑脸迎接它,充满必胜的信心。对困难必须要坚强,绝不能示弱。 1979.4.28 要锻炼说话能力,首先应该大胆而平静,从容不迫,讲话时积极思维,措词委婉动听,说出话要有风趣,抑扬顿挫,交叉使用,才能把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今天五明在班上第一次讲话,由于自己努力,还是比较成功的。 5月初,学校开展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各班举行了歌咏和诗歌朗诵比赛,五明所在的八一级四班,经过认真准备,演出比较成功,一致评价是服装整齐,声音洪亮,这是五明班上第一次取得的文艺性成绩。获得了学校诗歌朗诵第一名,歌咏比赛第二名。 5月4日下午,泸县师范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游园活动,庆祝五四青年节,项目有射击、击鼓、摸鼻子、钓鱼,投篮、点炮等活动,五明担任维持秩序的任务,这项活动很顺利地进行了,五明的心情是比较舒畅的。 这一学期,五明观察到一个现象,为什么当班干部的同学,学习反而好呢据五明的观察,觉得他们有一面镜子,能够用一个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明确了学习目的,认为一个学生的 主要任务是学习,能够挤时间,争取时间,并且在工作中用不同的方法增长知识,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和学习,这也是一个方面,他们广泛地联系群众,有难题就和别人商量讨论,其它同学哪里有这样的机会呢 这一段时间,通过学习历史,读了一些历史书,偶然间五明悟出了一个道理,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呢关键是一个人的精力用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一个学者他把时间花在他学习的东西上,精力用在实现他的目标上,但是,他没有想,人情似纸张张薄,不谙人情世故,他们这样就在人情方面,没有什么特长,因此就不比那些成天不学无术,专门溜须拍马的人要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但是这人情,对于一个人,在世上生存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就是那些从事人情的人,享有福气,而这些从事研究的人呢如有不符合主子口味的,就会遭到排挤,打击,陷害,诽谤,这方面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因而必须解决这个生活中产生的矛盾,五明想大概应该在学习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情世故才行,它是你施展本领的阶梯啊! 5月2.日,早上起来,传来了教室里的东西被盗的消息,五明是班上的治保委员,立即从寝室来到教室看了现场,报了案,清点了一下被盗的东西,一共十二支钢笔,四个饭盒,两付眼镜,共值52元,从这件事可以吸取一下教训,应该谨慎一些,才能不致有这样的事产生。 五月初,有一个卖所谓三用皂的人,来到学校,说是从简阳下来的,说此皂能去污,洗头,洗涤衣物,他用了一支圆珠笔在手帕上画了几下,然后涂上浅红色的油脂,用手揉了几揉,便不见痕迹了,这样一来,真的把大家吸引住了,他的盆子中几十个用塑料包好的四方体的油脂,便一抢而光,他能说会道,也会用隐蔽的方法取得大家的信赖,这就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应该先激起大家的兴趣,使其乐意而行,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否则就会使人心背向,没有人为你服务,为你效劳。 5月18日,今晚五明和同学们一起在嘉明公社政府坝子上观看了电影《万家灯火》,五明悟出了一个道理,为人不应太老实,忠厚了,这样会终身不幸的。 电影通过对上海一个帮助某厂经理做事的志青一家人的个性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即使是故乡人,并且是资助过的经理,因破产造成了志青一家贫困,遭到了经理的抛弃,正是因为志青为人太老实,忠厚,所以遭到这样的不幸。 6月份,是学生很辛苦的月份,要复习准备迎接各科期末考试,通过考试,五明各科成绩都考得很好。 1979年7月初,学校就开始放暑假,结束了一学年的学习,五明就回到了泸县德龙铺五明父亲教书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