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糖龙传承之路》 第一章:初闻糖龙:九月的阳光透过仪陇县实验小学的梧桐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五年级(3)班的林晓雨抱着跳绳刚冲出教室,就被操场角落的骚动拽住了脚步。十几个同学围成半圆,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像投入湖面的石子,一圈圈荡开。 “让让,麻烦让让。”她踮着脚尖往里钻,帆布鞋在水泥地上蹭出细碎的声响。人群中央,一位穿藏青色对襟褂子的老人正站在小马扎前,手里握着柄黄铜长勺。他面前的青石板上,摊着块亮闪闪的玻璃,此刻正被琥珀色的糖稀勾勒出弯弯曲曲的线条。 “是龙!”前排的男生突然低呼。 林晓雨的呼吸猛地顿住。老人手腕轻转,糖勺在玻璃上游走如蛇,转眼间,昂扬的龙头、舒展的龙鳍、盘旋的龙尾便次第显现。最神奇的是那双眼睛,老人用黑芝麻轻轻一点,整条龙仿佛骤然有了魂魄,正腾云驾雾般要从玻璃上跃下来。 “小朋友,要尝尝吗”老人把竹签往糖龙身上一压,稍一用力便挑起整条龙。金黄的糖体在阳光下泛着蜜色光泽,甜香混着秋日的桂花香,丝丝缕缕钻进鼻腔。 晓雨愣愣地摇摇头,兜里只有买作业本的两块钱。她看着老人把糖龙递给前排扎羊角辫的女孩,那女孩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眼睛弯成月牙:“张爷爷,您的糖龙比上次更威风啦!” “哈哈,多练练就像样了。”老人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收拾家伙时,晓雨瞥见他帆布包里插着的木牌——“糖龙张”三个字被摩挲得发亮。 那天下午的体育课,晓雨总是忍不住往操场角落瞟。玻璃上的糖龙早已被吃掉,可那道金黄的弧线却像刻进了眼里,连跳绳时脚下的节奏都跟着变得忽快忽慢。 同一时刻,三公里外的仪陇中学美术教室里,李阳正对着素描本发呆。窗外的香樟树影投在画纸上,把他刚画的几何体衬得灰蒙蒙的。忽然,走廊里传来一阵喧哗,美术老师王梅抱着摞画册走进来,发梢还沾着片银杏叶。 “同学们,刚接到通知,下周三县文化馆的糖画艺人会来做展演,我们班负责绘制宣传海报。”她把一叠照片分给大家,“特别是这位张师傅的糖龙,堪称一绝,你们可以多借鉴他的造型。” 李阳分到的照片上,一条鳞爪分明的糖龙正盘踞在青花瓷盘里,龙身的褶皱处泛着深浅不一的光泽,竟有种水墨晕染的层次感。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庙会见过的糖画,大多是简单的蝴蝶小鱼,从没想过糖稀能被塑造成这般气势恢宏的模样。 “老师,糖龙的鳞片是怎么画出来的”他忍不住举手,指尖无意识地在画纸上划着弧线。 王梅笑着指了指照片:“张师傅说这叫‘抖勺’,手腕发力时要像弹琴一样有轻重变化。其实和我们画素描的排线道理相通,都是讲究力道和韵律。” 那天放学,李阳特意绕路去了趟文化馆。夕阳下,木质牌匾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几个字泛着温润的光。他趴在雕花栏杆上往里望,隐约看见庭院里晾着一排排竹制骨架,像等待被赋予灵魂的龙骸。 第二章:传承基地的召唤 十月中旬的班会课上,班主任手里的粉色通知单引起了轩然大波。“县糖龙传承基地要举办体验活动,每个班选五名同学参加。”她话音刚落,教室里就举起一片森林般的手臂。 晓雨的心怦怦直跳,她想起那天操场上的糖龙,赶紧把胳膊举得老高。当老师念到她的名字时,她感觉后颈的碎发都在发烫。回家路上,她攥着通知单反复看,基地地址就在文化馆后院,离学校不过两条街。 周六清晨,晓雨特意穿上新买的红毛衣。传承基地的木门虚掩着,推开时“吱呀”一声,惊飞了院角石榴树上的麻雀。院子里已经来了不少学生,有和她一样的小学生,也有背着画板的中学生。 “小朋友们好,我是张守义。”穿对襟褂子的老人笑眯眯地站在台阶上,正是那天在学校见到的糖龙张。他身后的墙上挂满了照片,有不同姿态的糖龙,还有些黑白老照片里,年轻的手艺人正在街头制作糖画。 “咱们仪陇糖龙有三百年历史了。”张师傅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民国时候,我爷爷就在码头边画糖龙,那会儿船工们出航前都要买一条,图个平安顺遂。”他拿起桌上的糖稀罐,用长勺搅了搅,琥珀色的液体在晨光里流动着,“但现在会这手艺的,全县不足五人咯。” 晓雨注意到老人手腕上有道月牙形的疤痕,后来才知道,那是年轻时熬糖稀被烫伤留下的。参观展示厅时,玻璃柜里的糖龙让她挪不开脚:有的龙爪握着宝珠,有的龙角挂着铃铛,最精巧的一条竟有巴掌大,龙鳞细得像米粒,却片片刻画分明。 “想试试吗”张师傅递来一把小铜勺。晓雨屏住呼吸接过,指尖刚碰到勺柄就缩回手——比想象中沉得多。在师傅的指导下,她舀起半勺糖稀,颤抖着往硅油纸上倒,本想画个简单的龙首,结果糖稀像不听话的泥鳅,歪歪扭扭变成了模糊的团块。 “手腕要稳,心里先要有龙的样子。”张师傅握住她的手,带动着画了个流畅的弧线,“你看,龙脖子得像弓一样有张力。”温热的糖稀落在纸上,散发出焦糖的甜香,晓雨忽然觉得,这比吃更让人满足。 隔壁的体验室里,李阳正对着竹篾骨架发愁。他被分到制作糖龙的支撑结构组,竹条在手里软塌塌的,怎么也弯不出想要的弧度。“别用蛮力。”穿蓝布衫的阿姨走过来,指尖在竹条中间轻轻一捏,原本僵硬的竹篾竟顺从地弯成了优美的s形,“竹有竹性,得顺着它的纹理来。” 阿姨是张师傅的女儿张岚,主攻糖龙的创新设计。她给李阳看手机里的照片:有的糖龙结合了动漫造型,有的在传统龙身里藏着星座图案。“去年有个学生,给糖龙加了led灯串,晚上看像条夜光龙。”她眼里闪着光,“传统不是老古董,得让年轻人觉得有意思才行。” 午休时,晓雨在院子里遇见了正在写生的李阳。他的画本上已经勾勒出十几幅龙的草稿,有张速写里的糖龙正从书卷里探出头,龙尾还缠着几支毛笔。“这是我想的‘文曲龙’。”李阳有点不好意思地合上本子,“觉得糖龙也能和我们课本里的知识结合。” 晓雨忽然想起自己书包里的语文课本,里面刚学过《画龙点睛》的故事。“我觉得可以在糖龙眼睛上用彩色糖稀。”她认真地说,“就像课文里说的,点了眼睛龙就活了。” 阳光穿过石榴树,在两人脚下投下晃动的光斑。他们都没注意到,走廊拐角处,张师傅正欣慰地看着这一幕。 第三章:联盟的构想 体验活动结束后,晓雨成了班级里的“糖龙专家”。课间总有同学围着她,听她讲张师傅熬糖时如何掌握火候,讲糖龙从竹篾骨架到糖衣成型的十二道工序。班长提议:“咱们成立个兴趣小组吧,说不定能请张师傅来教我们。” 这个想法很快传到了校长那里。周一的教职工会上,校长翻看着体验活动的照片:“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比我们想象的要高。”他指着照片里晓雨专注熬糖的样子,“我在想,能不能把糖龙技艺引进校园课程” 教美术的周老师眼睛一亮:“我觉得可行。糖龙制作涉及绘画、雕塑、民俗知识,正好能和多门学科结合。”但体育老师有顾虑:“咱们学校经费有限,糖稀、竹篾这些材料不便宜,长期开展怕是有困难。” 类似的讨论也在仪陇中学进行着。李阳把绘制的糖龙设计图贴在教室后墙,引来不少同学围观。王梅老师把这些创意整理成提案,在教研组会议上提出:“现在提倡跨学科融合,糖龙文化完全可以作为载体,比如历史课讲龙图腾演变,化学课分析糖稀结晶原理。” 几天后,县教育局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各校负责人和文化部门代表。张师傅特意带来他珍藏的百年糖龙模具,铜制的龙鳞纹路在灯光下依然清晰。“上个月的体验活动,来了两百多个孩子,没有一个中途离开的。”他用粗糙的手指抚摸着模具,“但光靠基地的力量,能接触到的孩子太少了。” 教育局王科长推了推眼镜:“我有个设想,能不能成立一个‘糖龙文化教育联盟’”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初步方案,“由传承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各学校共享课程资源,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这样既能降低单个学校的成本,又能形成规模效应。” 实验小学的校长立刻响应:“我们可以负责编写低年级的普及教材,用漫画形式讲糖龙故事。”仪陇中学的代表接着说:“高中部的信息技术课,可以尝试用3d建模还原糖龙制作过程。”张师傅激动地站起来:“基地愿意每周派师傅到各校轮训,还能提供材料采购渠道,降低成本。” 讨论从下午持续到黄昏,窗外的梧桐树影渐渐拉长。当王科长在白板上写下“糖龙文化教育联盟”几个字时,在场的人都感觉到,一个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计划,正在悄然成型。 晓雨和李阳再次相遇,是在县图书馆的少儿区。两人同时伸手去够那本《中国龙文化图鉴》,指尖相触时都愣了一下。“你也在查资料”李阳笑着把书让给晓雨。 “我们老师说,可能要开糖龙兴趣班了。”晓雨翻开书,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个商周时期的玉龙造型,张师傅说他设计传统糖龙时,就参考过这个弧度。”李阳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我们班在讨论校际交流,比如举办糖龙设计比赛,你们小学组可以和我们中学组结对子。” 夕阳透过窗户,在书页上投下温暖的光晕。两个年龄相差三岁的孩子,因为同一份热爱,叽叽喳喳地规划起未来的活动,他们的笑声惊动了趴在书架上打盹的猫咪。 第四章:联盟成立 十二月的第一天,仪陇县文化馆门前挂起了鲜红的绸带。“糖龙文化教育联盟”成立仪式在这里举行,全县八所中小学的师生代表站满了庭院。晓雨作为学生代表,特意穿上最整洁的校服,胸前的红领巾被风吹得微微飘动。 张师傅牵着两个孩子的手走上台,一个是捧着糖龙模具的晓雨,一个是拿着设计图的李阳。“今天,我要把这两样东西交给年轻人。”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模具是我师父传下来的,设计图是孩子们想象出来的,老的要守,新的要创,这才是传承。”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王科长宣布联盟章程:每周三下午为“糖龙课程日”,由基地师傅到各校授课;每月举办一次校际交流,轮流在各成员校开展;学期末评选“最佳传承班级”和“创意小匠人”。 仪式结束后,各校代表参观了联盟的“共享资源库”。在文化馆二楼的房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各校捐赠的教具:实验小学的手工彩纸、县一中的电子绘图板、职业中学的3d打印机……最显眼的是个玻璃柜,里面陈列着不同学校设计的糖龙样品,既有传统的威武造型,也有卡通化的q版龙仔。 “这个是用可食用色素做的!”晓雨指着一条彩色糖龙惊呼。制作它的是县三小的同学们,他们在张岚的指导下,尝试用天然果蔬汁给糖稀调色,龙身呈现出渐变的粉紫色,像晚霞映在龙鳞上。 李阳则被一台老式摄像机吸引了。“这里面是七十年代的糖龙制作影像。”张师傅介绍道,“联盟打算组织学生把这些老资料数字化,建立电子档案库,以后各校老师备课都能用上。” 回到学校,晓雨的班级立刻成立了“糖龙小匠人”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周老师都会带着他们在美术室开展活动。第一次尝试制作竹篾骨架时,晓雨的手指被竹刺扎出了血珠,但她只是吮了吮手指,继续跟着视频教程练习捆绑技法。“你看,这样交叉缠绕才结实。”她帮同桌调整竹条角度,像个小老师似的认真。 仪陇中学的进展更快。王梅老师把糖龙文化融入了校本课程,历史课分析龙图腾与古代天文的关系,数学课计算糖龙骨架的黄金比例,甚至音乐课都创作了《糖龙谣》。李阳所在的美术社团,正忙着设计联盟的标志,他们想把传统龙纹和钢笔笔尖结合,寓意“书写传承”。 一月中旬的第一次校际交流,安排在实验小学。晓雨带着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参观他们的“糖龙角”——教室后墙的展示区里,贴着同学们的设计草图和制作心得。李阳带来的3d打印龙鳞模型引起了轰动,孩子们围着那个能自由活动的塑料鳞片啧啧称奇。 “其实传统糖龙的鳞片也能活动。”晓雨不服气地拿出自己做的迷你糖龙,轻轻拨动龙身,用糖稀制成的鳞片果然能微微颤动。李阳惊讶地发现,这个小学生制作的糖龙,龙尾弧度竟和他在古籍里见过的“游龙摆尾”图惊人地相似。 交流结束时,两校同学互换了作品。晓雨得到了一张李阳绘制的龙纹书签,李阳的笔记本里则多了片晓雨做的糖制龙鳞——虽然边缘有些不平整,但在阳光下闪着纯净的光泽。 第五章:校园里的糖龙热 开春后,糖龙文化像蒲公英的种子,在各联盟校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实验小学的早读课上,总能听到孩子们背诵自编的《糖龙三字经》:“糖如蜜,龙似仙,一勺绘,千年传”;仪陇中学的晚自习后,常有学生在实验室里偷偷研究糖稀的最佳熬制温度。 晓雨的兴趣小组越来越红火,从最初的八个人扩展到三十多人。周三下午的美术室总是挤满了人,有的在削竹篾,有的在调糖稀,空气中弥漫着焦糖和竹屑混合的特殊香气。周老师不得不实行“轮岗制”,让孩子们分批进行实践操作。 “晓雨,你的‘鲤鱼龙’太有创意了!”有同学指着她的新作赞叹。那条糖龙的身体是传统龙形,尾巴却做成了鲤鱼摆尾的样子,龙鳍上还沾着用白芝麻做的浪花。这是她结合语文课上学的《鲤鱼跃龙门》故事设计的,张师傅看了都夸“有灵气”。 但烦恼也随之而来。兴趣小组的材料消耗得飞快,每周买白砂糖就要花掉近百元。晓雨看着记账本上的数字,突然想起张师傅说过,以前的手艺人会收集麦芽糖渣重新熬制。“我们可以搞个‘甜蜜回收’活动!”她在小组会上提议,“让同学们把家里的废糖纸、过期糖果带来,我们试着提炼糖稀。” 这个主意得到大家响应。两周后,他们收集了满满三纸箱原料。在张岚的指导下,孩子们用纱布过滤糖渣,用小火慢慢熬制,真的做出了淡黄色的糖稀。虽然口感不如纯白砂糖做的细腻,但用来练习造型足够了。“这叫‘变废为宝’,也是传承节约的老规矩。”晓雨在班会课上向全校介绍经验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仪陇中学的糖龙热潮则体现在更富想象力的领域。李阳和信息技术小组的同学合作,开发了一个“虚拟糖龙”程序。戴上vr眼镜,就能模拟从竹篾编织到糖衣浇铸的全过程,连熬糖时的温度变化都能通过手柄震动感知。这个程序被联盟作为共享资源推广后,连偏远乡镇的学校都能开展体验课了。 “其实传统工艺里藏着很多科学道理。”李阳在跨校讲座上展示他的发现,“糖稀的最佳温度是160c,这时候的粘稠度刚好能画出流畅的线条,早了太稀,晚了易脆——这和化学课上讲的非晶体熔化特性完全吻合。”台下的初中生们听得入了迷,原本觉得枯燥的物理知识,突然变得生动起来。 四月的校际交流活动安排在县职业中学。这里的学生展示了他们的“现代糖龙”:用食品级3d打印机打印的龙身骨架,再手工浇铸糖衣,既保持了传统造型,又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晓雨第一次见到打印机喷头像糖勺一样“绘制”龙鳞,惊讶得睁圆了眼睛。 “但最关键的还是手感。”职业中学的大哥哥让她摸打印好的龙首,“机器做不出张师傅那种带着手温的弧度。”晓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想起自己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我成了大佬亲闺女

我成了大佬亲闺女

艾水水
财势倾天的霍三爷突然多了个来路不明的亲闺女,小奶包软糯又可爱。从此霸总变成了女儿奴!“我家宝贝任性妄为,我宠的!”“我家宝贝嚣张狂妄,我惯的!”“我家宝贝说什么都是对的!!”不仅如此,连各路大佬全都争着抢着要宠她:“小宝贝,来当我们的小公主,京都让你横着走!”霍三爷怒:“萝萝只有我一个爸爸,你们都给我滚!”好不容易赶跑了一群和他抢闺女的混蛋。却没想到一转眼,宝贝女儿竟被那个狼子野心的小混球叼走了!
都市 连载 103万字
望阙楼

望阙楼

黎九问
天赐年间,北方沦陷,世家大族被迫南迁。一群少年在乱世的挣扎与抉择,前途未知,生死未卜。陆望(男主)为实现陆家世代北伐之愿,回到南齐都城鄞都,遇到了来路不明的苏鹤(男主)。两人从一开始的各怀鬼胎到最后志同道合,从针锋相对到暗生情愫,最后为了家国大义而携手并进。阳光纯情攻vs温柔狡猾受“可这是秋天啊…”“你说什么?”“我说,这是秋天。”“是啊,是秋天。”“是啊,秋天也会发情?”“这都被苏大人看出来了?
都市 连载 76万字
清风不见

清风不见

云想花裳
沈翊糊涂的过了大半辈子,在江湖上也算小有名气。正不知前路所在何方时,却突然又见故人。终于想起自己欠下的,何止是一“情”字可说的干净的。
都市 连载 45万字
第一婚宠:总裁,我会乖

第一婚宠:总裁,我会乖

年初
进去之后,不许说话,不许反抗!一定要乖…… 她被蒙着眼送进豪华套房,如同祭品奉给陌生的男人,从此,成了他的所有物…… 顾小语白天是个积极乐观的总裁助理,每到夜晚,却要被蒙着眼送到先生的身边,像玩偶一样任由他摆弄…… 她只是不明白,那位尊贵得犹如帝王的总裁,为什么看自己的眼神总是那么暧昧? 终于,封辰默将她压在办公桌上,邪魅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女人,不认识我?要不要,在这里蒙着眼试试看?
都市 连载 358万字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清幽竹林
苏曦月在末世不幸被炸死,睁眼就差点被一个帅掉渣的男人给扑倒。然而男人看她的眼神不对劲,厌恶、鄙夷、阴沉暴戾。苏曦月撇嘴:你自己要扑上来,这眼神是几个意思?结果记忆传来,吓得直冒冷汗,原主为了睡到眼前男人,竟然偷偷给对方下迷情果?这锅可不能背!苏曦月一脚踢开男人溜了。原来她穿进一款兽世乙游,成了男女老少厌恶唾弃的丑角。原主又懒又馋又恶毒,还奇丑无比,令人恶心。偏偏还没有自知之明,仗着部落的首领是她阿
都市 连载 131万字
租房系统:我的房产遍布全世界

租房系统:我的房产遍布全世界

墨染子渔
已完结作品?绑定签到系统后我暴富了?又名?签到系统:包租婆人设立住了?……程槿黎绑定了一个系统,开局就给了她一栋房子,从此过上有颜有钱,有车有房还有美男的幸福生活。排雷:本文有cp,双洁1v1
都市 连载 4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