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微笑的鱼A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夜读诗经之十《汝坟》 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汝坟》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思妇之词,真切地描绘出妻子对久役后归来丈夫那种怨喜交织的复杂情感。全诗总共三章,每章仅短短四句,却以采樵为巧妙起兴,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庭的无尽牵挂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章“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开篇以女子在汝水岸边砍伐树木起兴。“彼汝坟,伐其条枚”这两句,不仅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汝坟之地的自然场景,展现出河畔树木丛生的画面,同时也隐隐暗示了女子独自劳作的艰辛。她在挥动斧头砍伐树枝的过程中,思绪却飘向远方,满心都是对久未归家丈夫的深切思念,这为后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巧妙地埋下了伏笔。紧接着“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直截了当地倾诉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未见君子”清晰地点明丈夫因长久服役而未能归来的现状,“惄如调饥”则运用了极为形象的比喻,把女子内心的焦虑与渴望比作饥饿之人对食物的急切需求,那种煎熬与期盼跃然纸上。 次章“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与首章相互呼应,依旧以砍伐树木作为起兴。这里的“条肄”指的是新长出来的树枝,这一细节暗示了时间的悄然流逝。女子依旧在汝坟之畔辛勤劳作,然而丈夫却依旧未归,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她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而“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则使情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女子终于盼到了丈夫归来,“既见君子”将她内心的喜悦之情展露无遗,可随后的“不我遐弃”又隐隐透露出她内心深处的担忧,她害怕丈夫会将自己远远抛弃。这种喜悦与担忧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更加深刻地凸显出女子对丈夫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家庭可能破碎的深深忧虑。 末章“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前两句“鲂鱼赪尾,王室如毁”通过对鲂鱼尾巴发红这一独特现象展开描写,以此来比喻王室的徭役繁重不堪,就像熊熊大火燃烧一般,让普通百姓苦不堪言。这不仅深刻地揭示出丈夫久役不归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现实。而后两句“虽则如毁,父母孔迩”,即便处于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下,女子依旧心系父母,时刻担忧着他们的处境。“虽则如毁”承接上句,再次强调了王室徭役的残酷无情,“父母孔迩”则真切地表达出她对父母的深深牵挂与担忧,充分体现出她的一片孝心以及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从整体上看,全诗以思妇的口吻展开叙述,通过砍柴时的劳作、对丈夫的思念、夫妻相见时的复杂情绪以及对家庭各方面的担忧等一系列情感变化,生动鲜活地展现出古代劳动妇女在战乱频繁和徭役繁重背景下艰难的生活处境与丰富的情感世界。诗歌巧妙运用比兴手法,借助自然景象自然而然地引出内心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却又深刻动人。同时,通过对比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对家庭的忧虑,以及在困境之中始终坚守的孝心和责任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情感真挚浓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后人得以透过文字,一窥那个时代劳动妇女的生活与情感。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四合院之柱子我功德无量

四合院之柱子我功德无量

武神光
重生四合院,成了傻柱,带着功德系统。截胡娄晓娥,获得功德一百点。打断盗圣右手,获得功德一千点。收获古董,功德无量。造福一方,功德无尽。
其它 连载 198万字
红楼之老实人当家

红楼之老实人当家

双面美人鱼
老实人怎么了,人老实就一定要受人欺负吗?老实人欠别人的啊!王桂枝一辈子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家经营得温馨如意,虽总是被姐弟暗中争宠欺压,念着总归血脉骨肉,不必介怀,可没想到她猛然病倒在床上,姐弟却更是“精明”得两面派起来,哄得她亲娘把自己的保险领了却拖着不交医疗费,她病的又重,急昏了过去。等她再次清醒过来,发现自己竟又成了个老实人……贾政之妻,王夫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待
其它 完结 87万字
废材妖妃:鬼帝宠妻狂

废材妖妃:鬼帝宠妻狂

奕风仙蕙蕙
前世的羁绊,今生的等待。跨越时空而来的她,终是回到了这个本该属于她的命运轨迹,且看狡猾如狐的她如何玩转异世。当她面对人前冷面无情的鬼帝,人后化身宠妻狂魔的男人时,瞬间就……腰酸腿软!!!(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绝对宠宠宠。)
其它 连载 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