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日Ari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街巷寂静,民户紧闭门户。 匡章早候于此,见二人至,微笑发问:“将军缘何至此” “吾来意在于博取燕王信任,然今观之,似多余矣。” “确如此,秦开旧部根基深厚,扎根蓟城,刘煜败于燕王亦属常理。” 匡章话毕,贾诩引徐荣前来。 匡章审视贾诩,拱手问道:“阁下是谁” “在下乃秦开旧部,二位将军既已领军入城,请妥善安排士卒,我家主公即刻设宴款待。” 贾诩话音刚落,匡章与田单相视一眼。 “大宴无须备,刘煜尚有援军未至,此刻生死攸关,若其旧部亲临蓟城,我等需合力抵御,此时宴饮实为不智。” 匡章亦深知此理,若汉军再来,士兵皆沉溺酒色,何以御敌 届时不过一群醉鬼,必遭汉军攻陷,绝非良策。 贾诩摇头:“刘煜已被擒,汉军若进犯,我方有其人质,何惧之有将军多虑了。” “罢了!” 贾诩转向太子丹,太子丹觉此人甚是陌生。 燕国旧部多熟识,唯独贾诩未曾谋面。 身为燕国储君,他对群臣了如指掌。 “先生面貌生疏,似未见过” “太子无需诧异,我本是秦开将军旧部,因年迈隐退,居于府邸多年。 直至刘煜攻占燕国,由我引导秦开将军旧部拿下蓟城。” “那时,太子已出使齐国。” 贾诩一番言辞,太子丹深信不疑。 “在下冒昧,还请先生莫怪。” “无妨,劳烦太子引齐军至军营安置,我等即刻设宴款待。” “随后,请太子前往城门,免得田忌将军不信。” “是。” 太子丹领命。 如此一来,匡章与田单大军被调离,虽在意料之外,却别无他法。 太子丹安排齐军妥当后,朝城门行去。 尚未登城,赵云与乐毅拦住去路。 枪尖直指太子丹! “乐毅,你意欲何为” “太子勿怪,非是臣背叛,今刘煜才是明主,唯他能守此燕地,他人难及。 此事至关重要,请太子暂且听从。” “若不然,我等难保太子能见燕王。” 乐毅神色肃然,太子丹面露惊恐。 果然……燕国仍在刘煜掌控之中,燕王不过是棋子而已。 这一切来得太快,太子丹万般无奈,也只能接受现实。 “城中百姓如何” “太子宽心,刘煜已备粮草,妥善安置百姓,更令流民定居蓟城,一切安好。” 太子丹长叹一声:“如此便好,只要我燕国民众平安,我便无他忧。” “成败无足挂齿,父王信刘煜,他亦是仁厚之君。” 太子丹说完,登上城门。 燕王见太子丹被赵云押上,父子相望,默然相对。 他们彼此心知肚明,此刻无需多言。 太子丹向刘煜行礼:"参见主公。 " "免礼。 你与燕王始终是燕国之主,我不过暂时代理这片土地罢了。 "刘煜说道。 太子丹疑惑不解:"主公之意,小婿尚不明确。 " "燕国乃附庸之邦,我志在统一天下,成就太平盛世。 若太子与燕王愿效忠于我,我定保燕国安定繁荣。 " 刘煜话音刚落,燕王叹息一声。 "儿啊,刘煜确实是一位明主。 若我燕国不肯归顺,迟早会被齐国或赵国吞并。 "燕王接着说,"我已看清世间万象,能在这乱世立足者,必是以天下苍生为念之人。 追随刘煜,听从他的号令,才是正道。 " 燕王话毕,太子丹立即领命。 原本以为刘煜是个暴君,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尽管不清楚刘煜是否真能统一六国、开创太平盛世,但在太子丹看来,刘煜收留流民、入城不妄杀之举,足以表明他心中已有筹谋。 明主者,唯心系百姓黎庶者方能称为明主;庸主则不然,只懂杀伐而不晓退让,那才是庸碌无为之辈。 此时,贾诩带着匡章和田单两位将军来到府中。 二人入内后,发现府内早有刀斧手埋伏。 匡章和田单大惊失色,迅速拔剑相对。 贾诩冷眼看着二人:"二位将军,贵国局势已定,望二位早日归降,莫要与我主公为敌。 " "这蓟城由燕王掌控,何来你所谓的主公你莫非是秦开的旧部" "二位言重了,我既非秦开部属,亦不受制于二位的言语。 " “两位将军应当明白,狡兔已死,走狗难存的道理。 我家主公怜惜贤才,不愿杀害,还望二位能理解。” 贾诩话音刚落,匡章与田单便勃然变色。 他们竟被刘煜算计至此,对方心机深沉,远超想象。 如今陷入这般境地,全因自身疏忽大意。 “儒生胆敢如此威胁我们即便你府上刀斧手众多,又岂敌我二人利剑” 匡章与田单拔剑出鞘,欲斩贾诩以泄愤。 即便赴死,也要拉个垫背之人!齐国富庶强盛,岂会屈从于区区刘煜 “不得伤害先生!” 甘宁及时赶到,挥舞长刀迎战两人。 刀斧手迅速围上,然而甘宁已将匡章与田单击杀,地上只剩两具无首 。 甘宁提着两人的首级对贾诩说道:“贼将已被我诛杀。” 贾诩叹息一声,摇头道:“本以为他们会归顺主公,却不想二将忠心不改,追随齐威王。” “罢了,他们冥顽不灵,将军此举亦是立功。” 甘宁冷眼旁观,他来此世只为征战杀敌。 与刘煜为敌之人,他绝不会留情,这些人终将威胁到主公。 …… 太子丹现身城门,燕王目光转向田忌,再次催促道:“将军何须犹豫速速入城,若汉军援兵至,届时屯兵在外,进退皆难。” “好,我即刻入城。” 田忌见太子丹平安无事,城内寂静无声,匡章与田单应是无恙。 于是他立即率两万大军进城,城门随之关闭。 城墙上布满弓箭手。 “田忌,你早已中计,还不下马投降!” 刘煜携燕王及太子丹等人现身。 田忌震惊失色,见燕王与太子丹恭敬立于刘煜身后,心中已明,刘煜掌控了蓟城。 田忌怒不可遏:“刘煜!汝竟敢暗算于我,匡章与田单两位将军何在” “在此!” 甘宁现身,掷两颗人头于田忌马前,田忌见是匡章与田单首级,面色铁青。 “齐国将士,随吾突围!” 田忌欲率军冲出,刘煜挥手下令,赵云、徐荣、乐毅率弓箭手万箭齐发,先击溃其前锋。 田忌措手不及,赵云、徐荣领坚盾营突袭。 纵使田忌英勇,也敌不过二将,更何况二人曾在洪荒界修行,对付田忌毫无迟疑。 在双将围攻下,田忌迅速被斩于马下。 乐毅急呼:“齐军听令,尔等主将已被除,若识时务,即刻归降燕国,否则格杀勿论!” 齐军三万余人面露绝望,田忌既亡,困于蓟城,难以脱身。 顷刻间,齐军放下武器,选择投降。 刘煜对燕王赞道:“此战功劳,燕王居首,蓟城由你掌管最为妥当。” 燕王谦逊回礼:“能为君效命,实乃荣幸,主公仁德宽厚,保全百姓,乃万民之福。” “百姓之基在于民,吾但愿天下太平。” 刘煜言毕,设宴犒赏三军,韩信因策划有功,位居首位。 这般一来,自身再无牵挂。 李儒对刘煜进言道:“主公,依我看,齐国大军定会前来。” “齐国孙膑,素闻其智谋超群,齐国能于六国中崛起,全赖孙膑之力,主公切莫小觑此人。” 刘煜微微点头:“田忌已亡,齐国内再无良将,现下只看齐威王有何打算。” 不出多时,必发兵齐国,一举将其攻下,此乃上策。 燕王向刘煜行礼:“主公,齐国以黄河为界,欲破齐国,须绕过此防线。 临淄城内现有十五万大军,若算上老弱病残,约有十七八万。” 燕王话毕,刘煜眉头紧锁:“十七八万” 如此看来,孙膑确有过人之处,连预备役都组织起来了。 但此事于刘煜而言无关紧要,他眼下最看重的是把握时机。 齐国若不除,赵、魏、韩三国势必联手,到时凭我军现有兵力,难以制胜。 况且秦王嬴政已在操练兵马,身为七国最强,随时可能介入。 “报!主公!” 一名士兵急报:“赵国廉颇、李牧率军逼近,现已抵达燕国边境。” “知道了。” 刘煜点头回应。 众人惊愕,谁也没料到赵国会突然出兵,完全超出了预期。 太子丹道:“廉颇、李牧皆为赵国名将,此次遣他们入我燕地,定是意图侵占。” “我也听说过这两位将领,但我军如今的兵力,恐怕难以抵御赵军的进攻。” 刘煜心中已有对策。 贾诩与李儒沉思,对此亦感到困惑。 赵军来势汹汹,关于其具体兵力及战术,他们所知甚少。 贸然迎击,恐将两败俱伤,更何况齐威王与孙膑尚未有所动作。 刘煜目光转向韩信:"面对强敌,你有何计策" 韩信拱手道:"请主公拨一万精兵予我,定能挫败廉颇与李牧!" 徐荣冷声说道:"韩信,你未免太过自负。 廉颇、李牧皆为名将,岂是田忌、秦开可比你又如何能敌" 韩信心中虽感压力,但未曾动摇:"主公,我愿立下军令状。 三日内若不能击退廉颇、李牧,甘愿受罚。 " 刘煜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好!"随即交付虎符,并承诺全力支持。 离开后,贾诩叹息:"主公,韩信年少气盛,未必能担此重任。 " 李儒附和:"不如派赵云随行监军,以防万一。 " 刘煜摆手拒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我相信韩信绝不会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