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日Ari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而我们必须有所准备,魏国虽弱于我国,但汉军势力庞大。 为避免两国交战,我愿亲自致信魏惠王。” 孙膑此举旨在给两国留余地,免得双方立刻撕破脸。 齐威王微微颔首,“也只能依军师所言行事。” 孙膑立刻写下一封书信,遣派斥候送往魏国。 此时魏惠王正迟疑是否出兵,得见孙膑来信,不禁面露得意之色。 “齐威王竟亲自致歉,看来他也意识到当前局势的艰难。” 魏惠王暗自思忖,“若非我魏国,他齐国早被汉军吞并。” 魏惠王话语刚落,李俚进言:“大王,齐威王不可轻视。 刘煜势大,我等唯有联合他国共同灭汉,再图临淄。” “我也想灭汉攻临淄,但韩国已不愿联手,皆因田忌之故。” 赵国则态度高傲。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威名远播,连匈奴也对他称臣。 故联合赵国同样难以实现。 庞涓笑道:“大王,我们不妨与楚国结盟” “楚国……” 楚国实力虽不及秦,却也不容小觑。 魏惠王皱眉道:“楚王向来看不上我等,贸然联合恐是失策,万一引火焚身,我魏国将不堪设想。” “大王多虑,楚国一直欲居七国之首,若能联合共灭汉、齐,共享其地,楚国便可与秦抗衡。” “若大王承诺助楚击秦,楚怀王定会信服,届时联盟可成,刘煜必败,大王亦可留名青史。” 庞涓说道。 魏惠王喜形于色,“军师所言甚是,众爱卿中谁愿出使楚国” "大王,臣愿赴楚,说服楚国与我国结盟。 " "好,有爱卿前往,孤心安矣。 "魏惠王注视着苏秦。 苏秦之才不逊于庞涓、李俚等人,魏惠王本欲重用他,却因庞涓、李俚等人的缘故,一直只让他做幕僚。 如今苏秦主动请缨出使楚国,魏惠王自是欣然应允。 待群臣散去,庞涓独自留下。 "军师,有何要事" "大王,臣此来正是为西门豹将军之死。 " "军师是否已有所发现" 庞涓点头:"大王,西门豹之死并非齐国所为。 孙膑送来道歉信,不过是给两国和谈找个由头罢了。 " 魏惠王闻言震怒:"军师,孤知你与孙膑同出鬼谷,情谊深厚,但西门豹之死,若非齐国所为,还能是谁当初齐国势强,视我魏国如无物,若非韩、魏联手,齐国怕早已吞并魏国!" 魏惠王越想越气:"齐国必存吞并之心。 孤原欲助齐抗汉,岂料齐竟觊觎我魏,欲取邺城,犯我边境,齐威王何其狡诈!" 若非孙膑来信,魏惠王定会倾全力伐齐。 齐之大将田忌、匡章、司马穰苴皆亡于刘煜之手,即便孙膑智谋过人,以一介书生之力,又怎能护齐周全 庞涓摇头:"大王试想,若你是齐威王,此刻可会图谋魏国" "这……若孤为齐威王,现下齐国实力尚未恢复,孤必先发展民生,积蓄粮草,待兵强马壮再行扩张。 " "传闻齐国败于汉军,田忌身死,司马穰苴亦亡,齐国前锋主力早已覆灭。 " “若我是齐威王,绝不会出兵攻魏!” 魏惠王并非愚者,作茧自缚或自不量力的道理,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明白。 “大王所言极是,孙膑等人亦深知此理,齐威王断不会遣人攻魏,更不会对西门豹下手。” 庞涓语气坚定。 魏惠王点头,挠了挠头道:“军师,那依你之见,此事又该如何” “大王可曾想过,谁最不愿见到齐魏结盟” 庞涓反问。 “刘煜!” “正是,汉军之主刘煜,他定不愿齐魏联手,故而才有此举。” “大王聪慧,盟约之事广传齐魏,如今齐国已如强弩之末,若与魏国联手,刘煜必难拿下齐国。” “我疑此事与刘煜有关,他如今就在邺城!” “军师,依你看,刘煜此刻恐怕仍未离开邺城,速命甲士封锁城门,挨家逐户搜查,一旦寻到刘煜,立即斩杀!” “大王,刘煜非同小可,恐已脱身而去!” “然而,经此事后,齐威王怕是再无与魏国联手之意。” “长此以往,齐魏必生嫌隙,汉军势大,既能灭齐,亦能亡魏。 在此之际,大王当修书一封给齐威王,告之此事皆因刘煜所致。” 若苏秦能说服楚国与魏联合,则为上佳;若不成,也可与齐联手,届时两国合力,足以对抗刘煜。 魏惠王采纳庞涓之策,即刻修书一封交予使臣。 使臣携书赶赴齐国。 此时齐国百废待兴,田忌、匡章、司马穰苴败于刘煜之手后,由田单统率三军。 齐国虽发,然民心已乱。 百姓皆知,燕国蓟城的汉军随时可能南下,齐国终将难逃覆灭,更有流言四起,谓齐国气数已尽,国运衰微。 更多民众选择离开齐地。 齐威王深感忧虑,此时魏国使者突然到访。 得知消息后,齐威王焦虑不安:“军师,魏国使者此次前来,恐怕是为了向我国宣战。” 孙膑察觉情形有异。 他对齐威王道:“大王,不如静待魏国使者到来,查明原委。” 孙膑劝齐威王保持冷静。 不久,魏国使者入内,呈上魏惠王的信件。 齐威王以为是战书,迟迟未敢拆阅。 然而,信中竟是魏惠王向齐威王致歉的内容。 自此,两国维持友好关系。 使者离去后,齐威王展颜而笑。 他对孙膑说:“军师,看来必是庞涓所言,魏惠王才知情。” “如今魏惠王放下过往恩怨,愿与我国交好,那么汉军刘煜若想再度进犯,定非易事。” 齐威王颇为自得。 先前他还忐忑不安,如今看来,担忧实属多余。 只要魏惠王与齐国结盟,便可共同抵御汉军。 孙膑点头道:“大王,魏国之中不乏识大体之人。” “魏惠王既愿与我国互通书信,说明我们可以与魏国合作。 在此之前,请大王提前筹备。” 孙膑拱手施礼后,齐威王眉头微蹙:“筹备军师,此话怎讲” “大王,魏国虽愿与我国交好,但其用心未必单纯。 西门豹之死,并不代表两国能长久联合,魏国终将视我国为威胁。” “在此之前,请大王招募士卒,加强屯田,打造兵器。” “我国身为一方大国,绝不可在魏国面前暴露弱点。 只要妥善处理此事,便可无忧。” 孙膑之意清晰明了,强基固本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魏国至今未与齐国结盟,这表明其已有其他计划。 齐威王点头道:“军师之言甚是。 钟龙叛变,率戍边大军投奔汉军。 如今齐国境内空虚,我必须扩充兵力以应对汉军。” 身为君主,齐威王亲自主持此事,确保意图传达清晰。 此时齐国百姓多已逃离,刘煜的汉军随时可能再攻蓟城。 与其依赖他国,不如提升本国实力。 --- 燕国,蓟城。 刘煜携乐毅、赵云、张仪归来,众将出城迎接。 入府后,太子丹、贾诩、李儒汇报近期政务,尤其是三军组建工作由他们主导。 刘煜随即带张仪、韩信、贾诩等人至军营,只见三军已严整列阵:左为玄甲军,中为背嵬军,右为虎卫军。 赵云、乐毅、钟龙、甘宁、徐荣等将领傲立阵前,气势逼人。 韩信初见此景,心中震撼。 半月前刘煜提及三军,他还未完全相信,此刻却见其规模井然。 张仪审视三军,虽仅三万兵力,却似百万雄师。 “主公,这支三军是否精心挑选” 张仪问。 “正是。 每人均是从千人中遴选而出,实力不低于千户长或百夫长。 虽非大将之才,日后必成栋梁。” 刘煜目光坚定。 “主公所言甚是,我曾随苏秦游历诸国,见过不少大军,却从未见过如此雄壮之师。” 张仪不得不承认,刘煜能击败燕王并重创齐国并非偶然。 这刘煜,果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当张仪见到徐荣带领坚盾营现身时,更对刘煜心生敬佩。 这些坚盾营战士披着重甲,自带威严。 尤其徐荣,身为坚盾营主将,更显傲视群雄的气概。 韩信向刘煜请示:“主公,三军主帅人选如何定夺” “赵云统领玄甲军,甘宁掌管背嵬军,虎卫军主将则由钟龙担任。” “韩信,你率大军冲锋陷阵,为主帅,当先而行!” 刘煜当即下令。 “末将遵命!” 韩信立刻应答。 乐毅负责治理蓟城,他对这里最为熟悉。 刘煜再次安排众人职务,贾诩为军师,李儒为功曹,张仪任主簿。 刚封完官职,便有消息传来。 赵国派使臣肥义抵达蓟城。 刘煜听后心中疑惑。 “肥义何许人也” 刘煜询问。 张仪思索片刻。 “主公,肥义乃赵国重臣。 他在赵国地位颇高,早年深得赵肃侯信任,被视为贵臣。 “在赵肃侯二十四年,赵肃侯驾崩,其子赵武灵王继位。 当时武灵王年幼,秦、楚、齐、燕、魏五国趁机派精兵万人赴丧,意图趁虚而入。 幸亏肥义定策,才保住了赵国。 “据说武灵王年少,不能亲理朝政,凡事都要请教肥义,可见此人非同小可。” 张仪话毕,刘煜点头表示赞同。 他猛然忆起,在赵武灵王十九年,因采纳肥义的建议,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 尽管此举引发贵族反对,但赵武灵王以恩威并施的方式,最终说服了这些贵族。 赵国由此改革顺利,吞并了楼烦、林胡等部落的土地与军队,还 了中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