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女孩俯身捧起桑榆的左手,在她的手背虎口位置轻轻落下一吻,无声地念了句什么。 而后再也不做停留,直接转身离开。 门悄无声息地打开,又悄无声息的关闭。 良久以后,'睡着了'的桑榆才发出一声叹息,藏在枕下的右手松开紧握的匕首。 她不是个傻白甜,更不是个觉得自己救了对方,对方就会对自己感恩戴德的大圣人。 农夫与蛇、恩将仇报的故事多了去,这个时代的小孩子,往往更加早熟,谁也说不准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来。 所以她早早将桑永景的那把匕首要来藏在枕下,一直装睡等待着女孩彻底睡熟。 小女孩估计也没想到,一个人熟睡与否,桑榆凭借呼吸节奏就能判断出来。 在她贴过来的时候,桑榆差点就准备动手,因为她实在想不到对方离自己那么近,除了动手杀人外还能做些什么。 但她还没来得及动手,对方就握住她的左手,之后发生的事更加出乎她的预料。 既然对方铁了心要走,那就走吧,只希望她能安全抵达岭南城。 脑子里乱糟糟的,何时睡过去的,桑榆自己也不知道。等她醒过来的时候,出门一看,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她正想去溪边洗漱,余光扫到缩在院门外的一道身影,便是不由一怔。 “你……”她想问你不是昨晚就跑了吗怎么现在又回来了。 但看见女孩头发、睫毛上挂着水珠,蜷缩着身体的可怜样,又不忍心问了。 “算了,快进来,吃点热的暖暖身子。” 一碗撒了糖的白粥下肚,冻得面色发白的女孩脸上终于多出几分血色,也不知道她在外面冻了多久。 桑榆喝完粥,问她:“你还想走吗想的话我送你进城。” 女孩本想直接点头答应下来,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最终微微摇头,她不走了。 “不走也行,但不准像昨晚那样,一声不吭就往外跑。” 桑榆最初就是打算将她的伤养好,再送她去城里学个刺绣或者别的手艺谋生,现在不走正好。 “对了,还有你的名字是什么总不能一直喂、诶地叫你。” 名字女孩眼中闪过一抹悲伤,轻轻摇了摇头。 这是不愿意说还是没名字 桑榆索性便当是后者,略一思索替她想了个名字:“那我给你取一个吧,就叫你小昭如何” 昭字彰显新生光明之意,她不了解对方的过往,但希望她以后的生活宛若新生,充满光明。 女孩轻轻点头,于是她拥有了一个新名字——小昭。 家里多出个人似乎跟之前的生活也没什么区别,不过是多添双筷子的事。 小昭对于跟桑兴皓一起出去找同龄人疯玩显然没什么兴趣,她最喜欢跟在桑榆身后,静静地看她做事,顺便帮帮忙。 桑榆现在在忙的,正是她之前心心念念的蔬菜大棚。 其实当代已经有后世蔬菜大棚的雏形,不过并不称之为大棚,而是火室。 以竹木为骨架搭建封闭式屋庑,一种类似于简易棚房的建筑,昼夜燃烧稻壳、木炭等材料维持室温,覆盖草帘增强夜间保温。 不过这种火室温室的燃料成本太高,一般人家负担不起。 还有一种是利用地热资源,引温泉水灌溉菜畦,实现瓜果早熟。 这两种法子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或地利,桑榆搞不来,但她也有自己的方法。 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都知道,农村一般自家堆肥或者会挖专门的沼气池。 在封闭的环境条件下,沼气池利用细菌和古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机废弃物并能够不断地产生沼气。 沼气可以为农户提供廉价优质的燃料,沼液则可以做成肥料、饲料,节省资源改善环境。 以现有的科技,桑榆肯定制造不出能转换沼气的工具,但她可以借鉴沼气发酵的原理。 既然粪土发酵会增温,那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发酵升温的特点,通过生物能转化替代明火加热。 岭南一带的冬季没有别处那么严寒,很多野外的植物都能挺过冬季,桑榆种的又都是些耐寒的植物,不需要做得特别暖和。 她打算先将两块菜地用竹木搭好框架,再覆盖涂棕油的厚皮纸形成保温层。 然后在菜地中间的过道和四周一圈,挖坑填埋牛粪与硫磺粉升温。 若是遇到极端低温情况下,可以适时地燃烧木炭补充热量。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能保证院子中栽种的两块菜地,安然无恙过冬,冬季她们家也能吃上新鲜的绿叶菜。 竹子后面山里多的是,桑家父子俩砍完就背回家,然后在桑榆的指挥下先挖坑。 之前挖菜地的时候,桑榆预想过,太靠近山壁若是下雨容易被落下来的雨水冲刷,导致上面栽种的菜淹死。 现在倒是正好方便挖坑,坑的深度不需要太深但也不能太浅。 太深,发酵的温度传达不到地面;太浅,大量未经稀释过的粪便,会把栽种的菜给烧死。 坑的深度大约在种植层三十厘米以下的位置,围绕菜地一圈。 挖好坑之后,桑榆便指挥着父子二人一起搭框架。 她不打算搭后世那种四四方方的大棚,而只打算搭个中间高两边低的类似三角结构。 一来缩小棚内空间,让温度更容易升高。 二来减小受力面,她打算后面在晚上的时候,给棚子外部再铺上一层稻草保温。 眼瞅着框架有模有样地被搭起来,桑榆的眉头却慢慢蹙起,引得身后的小昭满心疑惑。 她轻轻扯了扯桑榆的袖子示意她蹲下,而后伸手抚平她眉间的皱痕。 这番动作引得桑榆一下笑出声来:“噗嗤,小昭是不是觉得阿姐皱眉不好看啊” 小昭果断摇头,阿姐怎么样都好看,但她不想看见阿姐不开心。 “不逗你啦,阿姐在想,要去哪搞点牛粪回来。” 桑榆发愁的不是别的,正是这发酵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牛粪,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