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习学习给我学习! (第3/6页)
懒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盐水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盐水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结晶水物质(: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水变潮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温放干燥空气能逐渐失结晶水粉末现象
28、燃烧:燃物跟氧气发种发光发热剧烈氧化反应
燃烧条件:1燃物;2氧气;3燃物温度要达着火点
氧化碳(co) 色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难溶于水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量热作气体燃料) 1、 作燃料
2、 冶炼金属
1燃性:2co + o2 == 2co2
2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wo3 === w + 3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能力)
好了,刷新一下脑子的感觉太好了,突然感觉脑袋有点好用!!!!
顺便再补一下地理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1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2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3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4 海岸线长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2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p23活动1——4)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课本p22图2—2、24页图2—4
4.我国的主要山脉:
1 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2 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3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4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7.山区面积广大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着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c);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c)全国普遍高温。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北南)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高原气候区)。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p39图2——21)
6.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着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7.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东部地区: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三)河流与湖泊
1.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分界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占全国总面积:2/3
2.主要大河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3.黄河的治理:
4.黄河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5.长江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东海。(p53图2、36)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6.开发:
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
黄金水道:1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2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7.治理:
长江洪涝发生原因:
1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
2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
3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治理措施:
1加固江防大堤;
2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3修建许多水库;
4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
5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6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
7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8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啊啊啊啊啊啊第2张被删掉了还是好气,干脆把政治的也写上好了。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