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争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的方剂叫解表剂。

本类方剂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临床辨证一般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此外,若外感兼有气虚、阳虚者,当配伍补气助阳药;若外感兼有血虚、阴虚者,当配伍补阴养血药。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去。所以方剂学常常把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和扶正解表剂三类。

解表剂类药性辛散,挥发性较强,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降低或失效。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表证,适当增加衣被以利汗出。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知识拓展

根据国务院的批示,从1979年1月1日起,全国中医处方用药剂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克(g)为单位的公制。十六进制与公制单位换算率如下:一斤(16两)=0.5kg=500g;一两=31.25g;一钱=3.125g;一厘=0.03125g。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g 桂枝6g 杏仁9g 甘草炙3g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用法】温服,服后加衣被取微汗,每日2~3次。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基础方剂。起病原因是由于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腠理闭塞,肺失宣肃所致。方中重用麻黄,其味辛微苦性温,入肺经,能发越人体阳气,达到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为君药。臣药选择桂枝,既能加强麻黄发汗解表散风寒,又能温经散寒达到通经脉除身疼。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桂二药均能上行而散,故配以降肺气、散风寒之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达到宣肺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桂,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四药合用,表寒得散,肺气得宣,诸证自平。

【参考应用】本方为发汗解表的代表方剂。风热表证、表虚自汗等不宜用。临床医学中的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风寒表实证可以参考辨证治疗。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g 芍药9g 甘草炙4.5g 生姜9g 大枣4枚

【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用法】温服,饮热粥以助发汗,每日2~3次。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本方是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常用方剂。本方证为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所致。方中桂枝辛温,解肌通阳、发汗解表为君药;辅以白芍敛阴和营为臣药,同时防止桂枝发汗太过而伤阴;桂、芍等量相配,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一散一收,调和营卫,表里同解;生姜助桂枝以辛散卫分表邪;大枣助芍药养营,姜枣合用,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效。

【参考应用】本方应用于表虚证,表实无汗、表寒里热等不宜使用。临床上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等属营卫不和者。

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30g 金银花30g 苦桔梗18g 薄荷18g 竹叶12g 生甘草15g 荆芥穗12g 淡豆豉15g 牛蒡子 18g

【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用法】以鲜芦根汤煎汤,水煎服,每日2~3次;也可作丸剂、片剂。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本方为辛凉解表的常用方剂。方中金银花、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为君药;同时两药气味芳香又可辟秽化浊,除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还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又用于治疗温病初起。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兼有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同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又可合桔梗利咽止咳,为佐使药。本方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故为风温平剂。综观本方配伍特点有二:1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荆芥穗、淡豆豉,既有利于透邪,又不违背辛凉之旨;2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参考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荨麻疹、疮痈疖肿,亦多用之。

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7.5g 菊花3g 杏仁6g 连翘5g 薄荷2.5g 桔梗6g 生甘草2.5g 苇根6g

【用法】水煎,每日2~3次服。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症见咳嗽,发热不重,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

【方解】本方为辛凉解表之轻剂。本方证为风温初起、邪伤肺络所致。方中桑叶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共为君药并以君药命名;薄荷辛凉,疏散风热,助君解表;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与杏仁相合,一宣一降,止咳平喘,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共为臣药;连翘疏散邪气,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使在表之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降,故表证解,咳嗽愈。

【参考应用】现代常应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属风热犯肺者。临床上风寒咳嗽忌用,不宜久煎。

二、泻下剂

凡是以泻下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道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主要治疗里实证为主的方剂,称之为泻下剂。针对不同的证候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等四类。

应用泻下剂时要注意辨证选方,年老体弱,产后血虚,病后津液损伤者,虽然大便秘结,也不可专事攻下;孕妇慎用泻下剂,以防滑胎;服用泻下剂应该中病即止,不可久服;注意饮食调养,以免重伤胃气;服用泻下剂不宜过早服食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影响脾胃功能恢复。

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12g 芒硝6g

【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能】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稀水臭秽,便后腹痛满不减,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属于里实热者。

【方解】本方为泻下之峻剂,有通便泻热之功,主要为治疗里热伤津化燥,与肠内糟粕搏结而成的阳明腑实证而设。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臣药取芒硝咸寒泄热,软坚润燥;气滞不行,积滞不去,所以佐以枳实破积消痞、厚朴行气除满。四药合用,峻下热结。本方主证体现在“痞、满、燥、实”四字,“痞”是自觉脘腹有闷塞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指肠中粪便,既燥且坚按之坚硬;“实”是指肠胃有燥粪与热邪互结,而有便秘、腹痛拒按,或下利清水臭秽而腹胀满不减。

【参考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

知识拓展

中药大黄在煎煮的过程中往往都应当后下,因为其煎煮对成分及作用的影响甚远。大黄的主要成分有大黄蒽醌苷类和鞣质,大黄蒽醌苷类具有泻下的功能,但容易挥发,鞣质具有收敛功能引起便秘。后下可以避免煎煮较长时间而导致大黄蒽醌苷类挥发太过而影响导泻作用,反而会引起习惯性便秘。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9g 附子9g 细辛3g

【用法】水煎服,每日分两次服。

【功能】温阳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腹痛。症见便秘腹痛,胁下偏痛,恶寒肢冷,脉沉而紧。

【方解】本方为寒实而结之证所设。方中用附子辛热以温里散寒止痛为君药;大黄泻下通便,荡涤肠道积滞为臣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君散寒止痛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性虽苦寒的大黄用于寒积之腹痛,主要是由于大量附子之辛热,苦寒之性被制约而泻下功能尚在。三药合用共奏温下之功。

【参考应用】现代常用于消化道溃疡、口腔溃疡、急性肠梗阻等证属寒实内结者。

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20g 芍药9g 枳实9g 大黄9g 厚朴9g 杏仁10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9g,每日分两次;也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病情酌定。

【功能】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脾约证。症见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或痔疮便秘。

【方解】本方为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组成,多用于肠胃燥热便秘。主要由津液不足,肠失润滑,肠燥胃热则大便硬结不下,导致便秘。方中麻子仁性味甘平,含有植物油性滑润,起到润肠通便作用,为君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降正常则腑气得通,故选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白芍养血养阴,缓急止痛为臣药。大黄泄热通便,枳实、厚朴行气导滞共为佐药,以轻下热结,除胃肠燥热。蜂蜜甘缓,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可缓和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攻下之力,以为佐使。综观本方,虽用小承气以泻下泄热通便,但大黄、厚朴用量俱减,又取质润多脂之麻仁、杏仁、芍药等,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之品能减缓小承气攻下之力。所以本方具有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的特点,共奏润肠、通便、缓下之效,使燥热去,阴液复,而大便自调。

【参考运用】本方常用于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胃肠燥热者。本方虽为润肠缓下之剂,但含有攻下破滞之品,故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

十枣汤(《伤寒论》)

【组成】大枣10枚 甘遂 芫花 大戟各等份。

【用法】大枣煎汤,后三味药共研细末,每服用1.5~3g,以枣汤送服,每日1次,晨起空腹服用。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头昏目眩,或胸背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腹胀水肿而形气实者。

【方解】本方为峻下逐水剂。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泻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水饮,三味为峻下逐水峻药,有小毒,合用药力较猛,故以大枣10枚益气护胃,缓和药性,使得下不伤正,达到峻下逐水之功。

【参考应用】现代常用于肝硬化腹水治疗。

三、和解剂

凡是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胃肠等作用,用于治疗少阳病,肝脾不和以及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称为和解剂。根据治疗范围的不同,和解剂一般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和解剂的组方配伍,常是扶正与祛邪,透表与清里,疏肝与理脾,温里与清热等法并用。其特点是无明显的寒热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但必须认识到和解剂终究是除邪,调其偏胜的方剂,不可因其平和而用于疑似病例。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12g 黄芩9g 人参9g 炙甘草6g 制半夏9g 生姜6g 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分两次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半表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郁热,为臣药。柴胡和黄芩的配伍,一者升散,一者降泄,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气由表及半表半里,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驱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清热,扶正祛邪之功。

【参考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因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慎用。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仙侠修真推荐阅读 More+
考个阴间公务员

考个阴间公务员

无良七少
张云浩: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阳光…呸,整歌词了。重来:大家好,我是主角,我当干部了,哇哈哈哈…不明群众:主角已疯…张云浩大怒:别拿村长不当干部,鬼差就不是干部..
仙侠 连载 26万字
最强玄宗系统

最强玄宗系统

欧阳风龙
修炼升级不愁,杀人抽奖,等级飙升,修炼最顶级的功法,林雷带着九天玄宗系统踏上强者之路,以霸道绝伦之姿斩压各界天骄,试问整个鸿蒙之中,谁敢与之一战?
仙侠 完结 521万字
[西游]职业取经人

[西游]职业取经人

十月笋
西天取经哪家强?清泉寺取经培训班,请相信,我们是专业的!为了哥哥的遗愿,唐云华放弃相夫教子的人生理想,选择了清泉寺。学成之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她面前——作为..
仙侠 连载 20万字
黑道董事长

黑道董事长

公竟渡河
俊杰大学毕业后,由于金融危机,找不到工作,因机缘巧合进入一家高利贷公司,从一名最低级别的小混混开始,在体验古惑仔的酸甜苦辣的同时,他用尽办法,逐将这涉黑帮会转..
仙侠 连载 81万字
EXO学院

EXO学院

淺夏LD
【日更一千请谅解】在一个名为EXOPLANT的学院中,【也称为EXO学院或行星学院】有着十二位不同性格的校草,倍受学院中的女生喜欢,可是,在某一天,一个堪称完美的女生来到..
仙侠 完结 7万字
司雷真君

司雷真君

惊鸿过眼
“仙子别怕,我不是魔修!”“那你为何周身黑气升腾,阴气环绕?”“我修雷法,修出亿点点阴煞雷很合理吧?”“抬轿侍女皆是媚尸又作何解释?”“斩杀魔门妖人所得。”“你信口胡言之前,可否先将捆缚我的幽黑锁链解开?”……穿越波谲云诡,妖魔横生的修仙世界,楚行起初只想悠然修炼,以求长生,坐看云起时,闲观庭花落。奈何被外御内纯的“乖乖女”师姐坏了道心,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的修行之路也逐渐偏离正轨!
仙侠 连载 4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