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若还不知足,那便真是枉为人
娣颜如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收购价要是给低了,实在说不过去。 熊初一既满意又有些心疼。 熊初一对着岗哨四人严肃交代道: “四个大棚区域,未经杨科长同意,任何人不得进入。” “若有人越界,先劝阻,若不听从,我授权你们采取行动。” 岗哨四人丝毫不觉此要求过分。 冬季的新鲜蔬果本就珍贵,值得他们守护。 谁曾想,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起初,他们以为大棚里的技术是重点。 但当看到四辆货车满载物资时,四人瞬间明白过来。 你所见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未被展示。 谁能想到大棚隔壁竟藏着巨大地下室 谁能想到这里藏着如此多的酒品和粮食 地瓜干难道不算粮食 在这年头,能填饱肚子的都是粮食。 况且,这些地瓜干都是蒸煮后晾晒的,保存完好,可以直接食用。 这不是粮食又是什么 四人齐声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熊初一点点头满意。 杨建设搬来一大桶酒放在小屋内:“这两天下雪,外出巡逻时喝点暖身。” 熊初一瞪了杨建设一眼:“这叫一点” 给岗哨四人福利,熊初一很支持,但这么多酒…… “一桶酒就有四百多斤!这够他们喝一年的!” 熊初一连连摇头:“小于鉴定过,这地瓜烧属于 级。” “你还这么大方” 岗哨四人震惊! 级的他们确实有资格享用,但也有等级之分。 他们平时享用的是一般级 。 而眼前这位可是刀子胡同 处处长! 他们的单位资源并非普通人能轻易享受。 四人看着杨建设的眼神带着几分钦佩。 杨科长,真是大气! 杨建设却淡然一笑: “我做这酒不过是偶然。” “地瓜种多了,浪费可惜,不如酿酒。” 酿酒自有一套程序,祖辈流传的秘方几乎从未更改。 酿酒的关键在于原料与水源。 随身空间产出的地瓜堪称世上最佳,水源更是独一无二。 加之随身空间能完美达成杨建设设想的各种条件。 普通的地瓜酒经精心酿制后, 又有什么稀奇 对他人而言,食材与水源兼得实属难得。 但对杨建设来说,这又算什么 地瓜酒想有多少就能有多少。 全部达到这般品质。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 这次拿出的这批地瓜酒已是极限。 再多,他说不出口。 这五六十万斤地瓜酒已严格按照大棚产量计算。 杨建设虽有随身空间, 他确实可以轻松拿出更多物资。 但那样难免引起怀疑,怕是又要被请喝茶了。 杨建设行事虽张扬,常有惊人之举, 比如钓鱼。 别人一条都抓不到,他却能不断收获。 这自然得益于随身空间。 若有人质疑,得知他乐于分享经验与技巧, 也无从反驳。 最关键的是, 那些向他学习的人真能在实践中应用,提升成果。 想要质疑的人见到此景,又如何质疑 这就是不同之处。 再如杨建设为张谦供应蔬果。 他总能提供最优选择。 甚至包括瓜果。 当然也会有人起疑心。 杨建设早有计划,还提出搭建蔬菜大棚的建议。 他利用随身空间的能力,轻松将大棚复制出来。 旁人只能感慨他的吃苦耐劳精神,毫无挑剔之处。 实际上,杨建设凭借随身空间的帮助,在合理范围内获得了诸多益处。 放下手中的事务后,杨建设对四人说道:"酒就交给你们了。 只要不醉,随意饮用即可。 大棚里有蔬果,想吃便自行采摘。 无需我多言吧"四人目光转向熊初一,以往杨建设让他们取物时,他们照做即可,毕竟杨科长每次都会带来大西瓜,且总备有食材。 可如今,他们不敢轻易行动,因为杨建设的形象已根深蒂固。 当木板被掀开时,四人震惊于地下隐藏的秘密,对大棚的重要性有了全新认知,甚至联想到秘密基地。 熊初一责备他们:"看我作甚听杨科长吩咐行事,别无他法。”四人齐声应道:"是!"杨建设靠近熊初一:"熊叔,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尝尝这锅菜。 这是黄经理和余经理特意送来的。”他又问四人:"两位经理带来的东西是否丰富" 四人迅速回应: “够多了!” “足吃三天。” 杨建设满意点头:“这样才好。” 熊初一脸露疑惑:“这么早,就想吃饭” 杨建设低声说:“梁欢怀孕了,我得回家准备午饭。” “干脆在这儿一起吃了。” “熊叔,一起看看这儿的饭菜合不合胃口。” 熊初一惊问:“梁欢怀孕了” “这可是大事,让嫂子过去指导她注意事项。” 他自己比杨建设更在意。 长辈总是关注子孙繁衍。 杨家仅杨建设一个孩子。 梁欢怀孕可能添个男孩。 熊初一很高兴。 杨建设若添儿子,熊初一即便去世, 在九泉下见老杨时也能昂首挺胸。 长辈重视这些事。 杨建设哭笑不得:“您别太激动, 不用麻烦您媳妇,家里有长辈帮忙。” 熊初一眼中多了份欣慰:“好,一起坐下。” 聋老太太一家忠烈, 丈夫和儿子皆为国献身, 如今能安享晚年,熊初一很开心。 杨建设的父亲也在战场牺牲。 或许这就是共鸣。 熊初一随声附和:“好好好,都来坐。” “尝尝皇城根饭店的火锅。” 他发话,四人自然服从。 六人围坐一起, 杨建设给每人倒满酒: “尝尝我的地瓜烧。” 他正要自斟一杯,被熊初一拦下: “中午要给梁欢做饭,酒少喝点。” 杨建设觉得有理。 他本就不嗜酒,想喝随时能得。 熊初一举杯与四人碰杯: “诸位同志辛苦了。” "我敬你们一杯,不过..." "酒虽好,切莫贪杯。” 众人连连应允。 熊初一敬酒,这是给兄弟们面子。 众人岂能不接 一杯酒下肚。 五人目光一亮。 此酒,实属上品。 香气浓郁,入口绵柔,入喉似火。 全然不同于传统地瓜烧。 传统地瓜烧,闻着香,入口却尽是苦涩。 只求其辣,聊以解馋。 然而杨建设酿制的地瓜烧截然不同。 苦味极淡,不细品难察。 这微弱的苦意不仅未破其香,反而增了几分醇厚。 五人均尝过地瓜烧。 那物除辣别无他长。 怎能与杯中酒相提并论 天壤之别。 众人不禁赞叹: "美酒!" 杨建设笑道:"既好酒,不妨多饮。” 哨兵整齐摇头。 "任务在身,不可贪杯,一碗足矣。” 一碗便达半斤。 四人颇为满足。 虽分得酒,却也不多。 未曾想领命至此, 竟能畅饮四百余斤白酒。 普通地瓜烧登不上台面,而所酿,绝非凡品。 若还不知足,那便真是枉为人。 熊初一招手:"建设,咱们出去聊聊。” 四人装作未闻。 领导议事,他们只管闭耳。 今日火锅丰盛, 有羊肉、猪肉、白菜、青菜。 简言之,过年也无外如是。 四人享用至酣。 熊初一带着杨建设走入大棚内。 六人显得格外轻松,似乎并无重担在身。 然而,他们并非在搬运物资,而是另有安排。 地窖中的存货只运走了一大部分,剩下的部分至少还需要两辆车才能完全清空。 赵大姐、于大姐和刘大姐已随车离开,去执行各自的任务。 而熊初一与杨建设则留在原地等待,这才得以闲适。 熊初一注视着杨建设,目光中夹杂着复杂的情绪: “建设,你有没有估算过这些物资的价值” 杨建设摇了摇头: “没算过。 这些都是我做实验时随手弄出来的,根本没想过拿它们牟利。” 熊初一语气微带责备: “你是处的科长,谁敢诬陷你投机倒把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 杨建设忙解释: “我只是随意做的,正好现在派上了用场。” 熊初一虽被杨建设说得无言以对,却并未提及投机倒把之事。 不过,杨建设行事一向谨慎,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熊初一严肃地说: “地瓜烧六万五千斤,地瓜干七万斤,腌菜七万斤,菜干两万斤,你可知这些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 杨建设茫然摇头,实话实说:“我不知道,这年头物价太难把握。” 熊初一苦笑着摇头: “傻小子,你现在已经是万元户了!” 杨建设惊讶得瞪大双眼: “就这么成了万元户” 他难以置信,在那个时代,一斤猪肉才卖一毛六七。 一家六口的日常开销只需五块钱,普通工人月收入不过三十出头,这笔钱便足以维持全家生计。 若粗略换算,当时的一元钱约等于今日的二三百元,而“万元户”在如今的价值也可推算得出。 不! 在62年,这一万元所能创造的价值远超杨建设所期望的两万倍成果。 (诸位若持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关于62年一元钱的购买力,有人认为相当于现在的百元,也有人说是五百元,莫衷一是。 ) 杨建设虽外表显得迷茫,内心却十分镇定。 这种情况早在他意料之中。 他并非为财富而来,而是为了拯救他人。 然而,在地下室建成后,他意识到,成为“万元户”已成定局。 62年的万元户令人瞩目,但杨建设心中坦然。 他在部门任职,无惧外界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