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混乱中,他们挣脱思想的牢笼!
芙蓉树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轰隆隆……”
当天幕中浮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各朝的天空在这一刻同时变黑。
雷声浩荡,大雨磅礴。
预示着以袁氏为姓的民国时代结束了,下一个阶段,即将拉开序幕。
嬴政、李斯、赵高、蒙恬……在凝视着。
刘彻、卫青、霍去病关注着。
李世民、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期待着。
朱元璋、徐达、李善长亦沉默着。
直至大雨中,金字继续浮现。
【独裁专政、无视民心的统治持续不了多久,袁氏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一个总想着称帝的元帅走了,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个想称帝的袁氏呢】
【于是一个群龙无首,更加混乱的时代来临了,各大军阀谁也不服谁,谁都想当老大。彼时的世界,还处于首次世界战争的阴影笼罩中,在华的东瀛越加肆无忌惮的展露独霸中华的野心。】
“我看到了一个内斗不止,群龙无首的年代,外又有东瀛异族虎视眈眈,企图进一步掌控这个国家……”
“希望在哪里”
先秦,商鞅衣袍猎猎,看着文字,他摇头叹息。
袁氏统治的民国没有辉煌,只有混乱。
这不是这个国的终极形态。
可是,他实在想不出,内斗不止,外有虎狼的民国,希望在哪里
何时出来一位能带领民族前进的领袖
唐朝,贞观遗风。
武则天怔怔的看着天幕中的文字,眼里带着一丝震撼。
良久,才默默出声:“这并不是我见过我的最绝望的时代,但这是我见过的最混乱的年代。”
“阁老,你觉得呢”
下方的狄仁杰摸了摸令牌,笑了笑说道:“也许,领导者已经出现了。”
下一刻,天幕中的文字金光大放,震撼出现。
【正因为这个时代昏暗无边,看不到希望,才有那些人奋力呐喊,哪怕冒着生命,也要将这个民族从泥坑中拉出来。】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低微,可是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他们挣脱了时代的思想枷锁,也许太过于先进,他们看着这个落后的时代感到迷茫,可是有希望能唤醒这个民族的灵智,哪怕身死道消,他们也愿意做。】
这一刻,众朝的帝王愣住。
“挣脱时代的枷锁,对落后的时代感到迷茫,是指那些人吗”
创办《新青年》的先生,歌颂青春的先生,拿起笔当武器的先生……
画面浮现。
魔都,也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陈仲甫坐在办公室内,他的办公桌前,已经堆满了密密麻麻的信件。
这些,全是阅读了《新青年》的读者来信。
其中有一个赵世炎的年轻人,回信的内容深入他的心。
虽然劳累,但是他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时代‘新青年’出现,直至引领时代的变革。
夜已深,他依旧继续翻阅着。
一封回信,引起了他的注意,非常有意思。
内容是对人生的感悟,宇宙起源的迷惑以及对先生指引迷途照亮前程的殷切期望。
当视线落在署名上时,陈仲甫心中不禁一股热血涌上心头——
胡北陆军第二预备叶萧叶艇鞠躬!
【那一年,叶艇将军二十岁,正值青春年少,陈仲甫先生三十七岁,也自称自己为‘新青年’,两位当世豪杰发生了第一次心灵感应与交集。】
陈仲甫笑着,开始给这位少年回信,写的很认真。
随后他缓缓起身,来到窗边,看着窗外,雨水依旧淅淅沥沥。
感叹道:“又是一年分水岭啊……”
1916,是新、旧青年的分水岭。
“二十世纪之第十六年之人,又当万事一新。”
“必昂头自负为二十世纪之人,创造二十世纪之新文明。”
仲甫先生对未来新青年报以希望,以1916年为分水岭,号召人人都应是‘新青年’。
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斩尽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
“任重道远之青年诸君乎!诸君所生之时代,为何等时代乎
乃二十世纪之第十六年之初也。
世界之变动即进化,月异而岁不同。人类光明之历史,愈演愈疾。”
“……”
画面一转。
【1916年春,胡适回国了,好戏就此开幕。】
大雨已经没有了,但是小雨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但是远处的天边,依稀可见一抹抹阳光升起。
刚从西方归来的胡适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撑着伞,心中百感交集,想起了过去的自己。
他曾度沉溺于恶习,抽烟、酗酒、逛窑子,一切都显得颓废不堪。
卖古董的老人重新给了他希望,他决定重拾自我,用白话文写诗歌,反对传统的文言文。
陈仲甫等他的诗篇,比起等待恋人的回信还要急切,望穿秋水,终于等到他回国了。
“文学革命!”
看着人来人往,他大喊。
“像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的帝制一样,彻底推翻旧文学!”
“就从字句标点开始!”
于是,一番白话革命从他开始了。
【胡适、陈仲甫那一批人从未想过自己会成功,他们只是这般努力着,事实却是,他们的确改变了历史。】
“文学革命何疑!
且准备搴旗作健儿。
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
将他腐臭,还我神奇。
为大中华,造新文学,
此业吾曹欲让谁”
浩浩荡荡的诗句中,画面转变。
这一次出现的,是树先生。
从1912辛亥年开始,树先生就开始了他长达十四年的仕途之路。
宦海沉浮,他并不感到快乐,甚至觉得无趣。
1916,就像一个巨大的黑屋子,关得他们窒息、麻木。
他开始抄写古碑文。
密密麻麻的文字,像极了当今社会一位位麻木不仁的民众。
他曾拿起笔,以此当武器,来唤醒世人。
可是时间一久,他发现这条路并不行得通,或者说,他一个人的力量太过于浅薄。
斗志低迷、颓丧。
这古碑文,成了树先生唯一排解无聊与寂寞的途径。
就像一座平静的火山,在厚积、在蓄势。
可是,他相信,是火山,总会喷发的。
迸射激情、燃烧斗志。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