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柳宗元的作品 1)《封建论》—2 释义: 这是一篇有名的政治论文。这里所说的“封建”,与现在一般所说封建含义不同,这里是指周代及以后曾实行过的“封国土、建诸侯”的贵族领主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中国被分割成许多诸侯国家,它们名义上虽从属于中央王朝,实际上几乎是各自独立的小王国,由世袭的贵族统治着。 从秦朝开始,废除了这种“封建制”而实行“郡县制”,即各地完全成为国家的地方行政单位,地方官吏由中央王朝直接任免,而不是世袭。 这种改变标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使祖国出现了空前统一的局面。秦朝以后,不断有人代表反动的贵族势力要求恢复或部分实行“封建制”,一直到唐朝还存在着这种争论。 特别在中唐,这种反动主张更是直接或间接,为造成当时国家混乱局势的根源之一的,藩镇(军阀)割据服务的。 柳宗元这篇论文,根据了各个时期的历史事实,从理论上深刻而系统地阐明了“郡县制”比“封建制”的巨大优越性,提倡统一,提倡任用贤能, 有力抨击了贵族世袭和封建割据等不合理现象,批驳了各种主张恢复“封建制”的错误论调;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道出历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什么“圣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 因此,,在当时政治斗争中具有显着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思想上的进步意义。全文层次分明,论证有力,笔锋犀利,富有强烈的战斗性。 尽管柳宗元具有在当时是进步的历史观,但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仍然不可能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作出真正科学的解释。 如,他把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把那些暴力的统治者看成“智明德大”、“能断是非曲直”、受人“拥戴”;以及作为国家机器产生的原因;都是不正确的。 另外,他看不到政治制度的变化,是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因此他只能就制度本身作比较的研究,而缺乏更强的说服力。 他更看不到地主政权与人民对立的本质,因而认为郡县制是最好的制度,只要最高统治者“善制兵”、“谨择守”就可以天下太平;其实不管实行什么制度,长治久安的封建王朝是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 译文(参考): (开头) 天地是否有初始(阶段)呢我无法知晓。人类是否有初始呢我也无法知晓。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事实呢回答是:有初始更接近事实。 谁能证明这一点呢通过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可以证明。那些实行封建制的人,历经古代贤明的帝王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都无法废除它。 大概不是他们不想废除它,而是形势不允许的缘故。这种形势的产生,大概就在人类的初始阶段吧如果没有初始,就不会有封建制。 分封国土、广建诸侯这种制度,并非圣人的意愿。 (第一段) 人类开始和万物一起出现在世界上的时候,野草树杂乱丛生,兽类成群走动,人无力搏取噬咬,且身无毛发羽翼,不能供养养自己、保卫自己, 荀卿有言:“一定要凭借外物作为维持生存之用。” 借助外物者必起争执,争执不止,必寻求能判断是非曲直的人,而听从他们的命令。 其聪慧明智者,所服之人必众;用正确的道理告诫他,而他仍不改过,就必须给他吃点苦头,他才会感到害怕; 由此,君长、刑法、政令应运而生。因此相接近的人聚而为群;分了群,争夺的规模也就大了,争夺一大,就需要军队(用以镇压)和道德(用以教化)。 又有更强大者,众多群之长又听命于他,以安抚其属民。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诸侯,其争又有大者。德更大者,众多诸侯又听命于他,以安定其封地。 于是就出现了方伯(一方诸侯的领袖)、连帅(十国诸侯的领袖)这样的人,其争又有大者。 德更大者,方伯、连帅之属又听命于他,以安定其民,而后天下统一于天子一人。因此有里胥(乡官)而后有县大夫(长官),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 从天子到里胥,其中有给老百姓办好事的人,死后拥护其嗣(后代)继续做领袖。 所以我们说,分封制的产生,不是由于圣人的个人意志,而是形势(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五段) 或又言:“夏、商、周、汉行封建制而国运绵长,秦行郡县制而国运短促。” 此实非知理者之言。 魏承汉制,仍行封爵;晋承魏制,因循不改。然魏、晋二姓衰替(都只几十年就衰亡了),未见国运延长。 唐朝改变了魏、晋的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从开国到现在,将近二百年,国家基业愈加巩固,这与分封诸侯又有什么相干呢 或又以为:“殷、周为圣王,其制不变革,不应该再考虑。”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殷、周之不变革,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商朝建国时,有三千个诸侯来归附它,汤依靠他们的力量才灭掉了夏朝,所以商汤不能够废除诸侯分封制; 归附于周的诸侯有八百个,助周武王胜殷(商),故武王不得改变分封制。只得因循以安,沿袭成俗,这是汤、武之不得已而为之。 这样不得已而为之者,不是大公者,是为自己出力,为保卫自己的子孙后代。 秦朝废除分封贵族领主制度,使不是贵族宗室的人也能参与掌握政权,从制度的客观效果看来,是以天下为公的; 秦朝实行郡县制度,从动机上看,是出于私心,就是想要树立皇帝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顺从他一个人的统治。然而公天下是自秦开始的。 政治清明,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使贤者居上,坏人居下,而后才能长治久安。今行封建制,贵族领主一代继承一代地统治下去,世袭而理。 这样世袭而理,贤者能上吗坏人能下吗人民究竟能过上太平日子,还是遭到乱世,就无法知道了。 (即使有个别诸侯)想为他的国家做点有利的事,使下边的人都服从他统一的意志,则又有诸侯国内分封的世袭大夫,世代尽享所封之地的收获。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圣贤生在这个时代,也无法使自己立足,(更不必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了),这是分封制度本身所造成的。 难道是圣人愿意建立这种分封制,而造成这样的危害吗所以我说:“不是圣人的个人意愿,而是形势(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网游竞技推荐阅读 More+
历史求生之路

历史求生之路

非渔之鱼
一名古玩店的打工仔鬼使神差收下了一柄神秘短剑,从此开启了在无数历史故事当中穿梭,不仅仅只为了活下去的无限轮回。刺客列传,守卫剑阁,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赵客..
网游 连载 31万字
穿越之苦情痣

穿越之苦情痣

樱之桃
感伤,她像小丑一样独自离开。车站,在笑她像个傻瓜。转身,代表诀别。爱情,以为只是两个人的事。想念,是永久的生活方式。晴天,找到了为自己撑伞的人。雨天,不再淋湿..
网游 连载 25万字
怪物的我被救赎

怪物的我被救赎

咸鱼怡一
拥有超能力真的幸福吗? 你会选择成为惩恶扬善的暗夜英雄还是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之人? 这是一个发生在平行世界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少年不断成长,接受自我,接受社会,建立自己的道德底线,从一个游离在社会之外的孤独观察者慢慢融入其中的故事。 (重点:非无敌爽文!想看主角随心所欲,大杀四方勿入。)
网游 连载 18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