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猫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周头蹲在井沿上抽烟,烟锅里的火星子"噼啪"爆响。这是周家祖传的"火兆",火星往东溅主吉,往西溅主凶。今儿个火星子直往井里钻,老周头的山羊胡子抖了三抖:"井龙王要开口了。" 1. 古井异象录 这口唐井在鲁西南出了名的邪乎。去年大旱,方圆百里的机井都抽不出水,唯独这口老井半夜"咕咚咕咚"往上冒水。村里八十岁的李老太说,她小时候就见过井沿结冰碴子的三伏天,井水却烫得能褪鸡毛。 我举着矿灯往井里照,青砖井壁上突然闪过道银光。老周头一把拽住我后襟:"甭急,等戌时月照井底。"他摸出块磁铁在井口画圈,磁铁突然"咔"地吸在东南角的井砖上——那儿有块带暗红斑的"血砖"。 2. 观井三要诀 老周头教我看井的法门: "一看水纹,活水纹走龙蛇,死水纹如蛛网;二听水响,人声应和是吉,回声重叠为凶;三尝水味,甘冽者通地脉,咸涩者连黄泉。" 说着他解下裤腰带系个铜钱坠下去,离水面三尺突然打横漂着。老周头脸色骤变:"井里有东西托着!"后来用红外仪测,发现水下两米处有个温度骤降的"空洞带"。 3. 地脉图现形 戌时月光斜射入井,青砖上渐渐显出赭红色的脉络。老周头往井壁泼了碗雄黄酒,那些纹路突然蠕动起来,活像人胳膊上的血管。最骇人的是西北角砖块,分明是幅微缩的黄河故道地形图,连我们村那三棵老槐树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是唐代风水先生用牲血调的朱砂。"老周头指甲刮下点红末,"掺了磁石粉,月满时受地磁感应才会显形。"后来送省地质局化验,发现颜料里确实含有四氧化三铁。 4. 科学探秘记 市勘探队带来设备做检测: 井水氡含量超标17倍(说明连通深层岩缝) 水底声呐显示有直径2.3米的空腔(与县志记载的"唐时藏兵洞"吻合) 井壁青砖的含水率始终保持在23%(超出常理) 最惊人的是磁力仪数据——每月十五井底会产生强度达50μt的磁场波动,相当于把块磁铁扔进了井里。 5. 通幽实操法 老周头带我下井前做了三件事: 在井台烧七张黄表纸(必须全灰不碎) 腰间缠三匝红绳(用端午雄黄泡过的) 含片老姜(说能防"阴气呛喉") 下到五米深时,他突然按住我肩膀:"别喘气!"我憋着气看清水底沉着个陶瓮,瓮口封着层透明薄膜。后来用竹竿挑上来,发现是张完整的鱼鳔——唐代人用来做防水密封的。 6. 古法今用录 我们从井底淤泥里挖出些宝贝: 带刻度的青铜尺(精确到0.1寸) 盛满水银的陶盒(古代水平仪) 刻着二十八宿的玉坠(星象定位器) 老周头指着玉坠上的磨损痕迹:"这是当年风水先生下井时,用绳子磨出来的牙印。"后来在省博物馆的唐代玉器展里,我们真找到件带相似齿痕的玉琮。 7. 现代验证记 地质所的王教授做了组对照实验: 往井里倒荧光剂,36小时后在30公里外的泉眼检出 用地震波探测,发现井底有条倾斜45°的岩石裂隙 投放水下机器人,拍到了连通地下河的溶洞 "哪有什么井龙王,"王教授推着眼镜说,"这就是条天然的地下水通道。"但老周头坚持认为,唐代风水师肯定用秘法改造过这条水道。 8. 突发异变录 就在我们准备收工时,井水突然翻起泥浪。老周头往水里撒了把糯米,米粒竟然在水面排成个"凶"字。他抄起铁锨就往井台东侧挖,三锨下去掘出个陶罐,里头蜷着条活的白鳝——鳝鱼头上居然有两点朱砂红。 "这是镇井的灵物!"老周头赶紧把陶罐放回原处,水面立刻平静如镜。后来查《黄河水经注》,里头真有"白鳝点朱,可通九泉"的记载。 9. 实用技术帖 结合古法与现代科技,我总结出"观井五步法": 第一步:查史料 查阅地方志中关于古井的记载 走访八十岁以上老人 收集相关民间传说 第二步:测环境 用磁力仪检测磁场异常 记录水位随月相的变化 分析井水矿物质含量 第三步:做实验 投放无害染色剂追踪水流 使用水下摄像机探查 采集井壁微生物样本 第四步:解谜题 对照古代风水文献 结合地质勘探数据 请教民间技艺传人 第五步:保安全 下井前检测有害气体 系牢安全绳 准备急救设备 10. 生活启示录 这口唐井给村里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根据井壁地脉图打的新井,出水量是普通井的三倍 井水富含的锶元素对心脑血管有益 古井旅游项目带动了农产品销售 唐代防水技术启发了本地建筑工艺 老周头现在成了"古井保护员",每月领着八百块钱补贴。昨天他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又在井台西边发现了"火砖"——就是烧制时掺了硫磺的特制砖,据说能防蛇虫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