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窑变奇谭
闲散猫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周头蹲在窑口前,手里捧着的罗盘突然"嗡嗡"震颤。这是光绪年间传下来的"火精盘",但凡遇到窑变奇观就会这样发癫。他抓把窑灰往盘面上一撒,指针立刻钉死在东南方——那儿刚出土的唐代龙窑遗址正冒着缕缕青烟。 1. 古窑重现记 这座唐窑可了不得。前些天暴雨冲垮河岸,露出三座保存完好的馒头窑。省考古队的张教授说,窑壁上的釉泪还是湿的,就像昨天刚熄火似的。最怪的是主窑室里那堆瓷片,拼起来竟是套完整的"黄河祭器"。 我凑近闻了闻,窑土里飘着股松脂香。老周头掏出铜钱往窑床上一抛,三枚铜钱全都立着:"窑神爷还没走呢!"后来碳十四检测显示,这些窑砖的烧制温度竟然达到1320c,比现代电窑还高出50c。 2. 观窑三秘诀 老周头教我看窑的门道: "一看火色,青烟主文火,白烟是武火;二听窑响,开片声如磬是上品,闷响似鼓是次货;三摸窑温,子时窑门露水珠最宜开窑。" 说着他往窑口插了根桃木棍,转眼就冒起青烟。那些烟在空中扭成条龙形,跟窑壁上的火龙纹严丝合缝。最绝的是龙眼位置,正是窑温最高的燃烧室。 3. 科学解谜录 材料学院派来检测团队: 热释光测定显示窑壁存在周期性热异常 电子显微镜发现釉料中含有纳米级气泡 x射线衍射检出釉中未知晶体结构 "这哪是普通窑变,"李研究员推着眼镜说,"釉料里掺了黄河胶泥,烧制时会形成光子晶体。"但老周头发誓说,他亲眼看见开窑时有个蓝衣工匠的影子闪过。 4. 古法新用篇 我们按唐代工艺复烧祭器: 用黄河澄泥配釉(发色比化工料更温润) 松柴掺柳枝烧窑(升温曲线更平稳) 以硝石为催化剂(促成窑变效果) 按星象定时开窑(成品率提高35%) 烧出来的第一窑贡碗,盛水后水面会浮现星图。县医院拿去化验,发现这种水富含矿物质,对肠胃病有奇效。 5. 突发异变录 第七天夜里,窑口突然喷出三尺蓝火。老周头抄起桃木剑往火里一插,火焰顿时分成七朵莲花。我们壮着胆子往里看,窑膛里竟站着个穿蓝布衫的工匠,正往坯体上刷釉——可伸手一摸,人影就散了。 第二天开窑,最上层匣钵里的执壶通体透亮。老周头往壶里灌满酒,壶身渐渐显出幅"治河图"。后来用ct扫描,发现壶壁有纳米级通道,遇液体会产生毛细现象。 6. 实用技术帖 结合唐窑经验,我们改进烧窑工艺: 在窑顶安装铜镜(利用阳光聚焦升温) 用河蚌粉替代骨灰(提高釉面光泽度) 按唐代火照原理制作电子测温锥 以二十四节气调整烧成曲线 现在烧的茶具,茶水倒进去会自动旋转,据说是仿制了唐代"活水瓷"的效果。 7. 生活致富经 这座唐窑带火整个村子: 古法柴窑烧的茶具卖到三千元一套 窑变工艺用在瓷砖上,出口欧美市场 开发"窑神祭"旅游项目日接待游客五百人 老人孩子都学会捏陶坯,月增收过万 老周头现在天天直播开窑:"老铁们看这个窑变效果,双击666!" 8. 未解之谜 至今还有三件怪事: 每逢朔望之夜窑口会自动冒烟 有人听见窑里传出拉坯声 无人机拍到窑顶有蓝衣人走动 上个月十五,电视台来拍纪录片,摄像机突然拍到窑内闪过人影。回放时发现,那人的装束分明是唐代陶工。 9. 传承创新路 我们正用科技活化古法: 3d打印复原唐代窑具 用光谱分析破解窑变密码 开发智能控温柴窑系统 建立古窑数字博物馆 县里已经立项要建"活态遗址公园",老周头被聘为技术顾问。他最近迷上了短视频,天天教网友认窑变:"家人们看这个兔毫纹,比你们的美颜滤镜自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