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朝结束,意味着元贞九年走到了末尾。 这一年的大唐收获颇丰。 首先是科举渐渐度过了不断完善,几乎一年一改的阶段,进入了一个平稳期,一年一度是乡试道试,两年一次大考,也就是京试。 聚拢人才的效果虽然还没有显现,可站在长安城门上,李破也能感慨的来上那么一句,天下英才尽入掌中矣。 因为这年月识文断字的人本来就少,各地书院收拢了一批精英,年纪还都不大,他们如今陆续已经开始走入科考仕途。 另外一些不是书院出身的,也身不由己,必须进入这套论才体系以求前程。 到了元贞九年这个时节,没有经过乡试道试的人,想要出来做官基本上只能沉于下僚,留给他们争取七品官位的途径只会越来越窄。 再过上一些年,科举必然会被视为官场正途。 科举到了后来,不管它显露出怎样的僵化腐朽,但它的优势是非常明确的,比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先进的不是一点半点。 一套正规,可行的论才体系,所具备的生命力毋庸置疑,历代王朝经过上千年的沿革,才找到这么一条路子。 这东西不是谁一拍脑门,或是灵光一闪就能出现的,而是经过无数的教训才在隋唐之际被大举推行。 而在这之前,其实南朝就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举措,除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直接受益者,其他几乎所有人都对旧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满。 于是科举制度应运而生,它起源于南朝的官试,试行于前隋,到了大唐这里,不说拿来就用吧,却也非是大唐创举。 ………… 李破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从开设长安书院始,再到大力推行科举之制,循序渐进,终于初步得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起码在世族中人眼中,科举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再像以前那般,生下来便锦衣玉食,只需等待成年,由家中长辈兄弟安排,就能顺利的进入仕途、 他们面前多了一道门槛,虽说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世族子弟优势依旧,可他们也必须面对来自其他世族子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到了大唐开国十年这个阶段,当初面对的阻力已然土崩瓦解,没人再会对科举之制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因为大部分人都已明白,废除九品中正制这么多年,必然要有替代,科举制度的适时出现,确实是个能够保证各方的利益法子。 受损的其实也只是家中不求上进的废物,但凡有点仕途上的追求,在科举制度之下都不至于无官可做。 这可以变相的帮助大大小小的各个家族,挑选出更为优秀的子弟来进行培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以嫡庶亲疏来论高低。 所以说如今最为拥护科举制度是不是其他什么人,更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世族中向来不受重视的庶子以及旁支的子弟们。 当他们在选试当中,凭借才学死死压住以往那些在自己面前趾高气扬的同族兄弟的时候,所产生的愉悦感是无法形容的。 比平民百姓把豪门门前的大树砍了都要自豪骄傲。 而当他们不用祈求家族的推荐,人情,只凭借自己的本事便走上仕途的时候,他们也便成为了科举制度最直接的受益者,反过来也必然极力维护这种制度。 大势所趋,滚雪球效应,形容的正是这种故事。 ………… 而在元贞九年,辽东将士也用一场大胜结束了东边延宕多年的战争。 从大唐应新罗所请,以吴王李伏威为帅领兵登陆朝鲜半岛开始,一直到恢复整个辽东,在李破看来,其实都属于是隋末战乱的延续。 天下近二十年的纷乱,人心思变,戾气横生,在乱世当中杀红了眼的军人们并不是天下归于一统就能改变的了的。 他们需要一个宣泄口,同样的,乱世当中杀出来的精锐若是顾忌太多而弃之不用,实数不智。 所以在权衡之下,李破选择了奄奄一息的高句丽为目标,既让军人们有了用武之地,顺便也解决了平定诸侯遗留下来的一些麻烦。 如今中(和谐)央权威渐渐不可动摇,镇守河北的军中上将,一纸诏书便能召回长安,在军中也没引发什么动荡,就是最好的体现。 ………… 今年除了宫中宣布明年要举行采选,还有立储之事也被提了出来。 明年很可能就要立下储君。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一件事情,皇帝对如何稳固江山社稷,是心里有数的,一步步走下来,不骄不躁。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都清晰明了,是那种自古以来都很少有的明君。 所以年关之前按例举行百官朝宴的时候,臣下们终于纷纷向皇帝表明姿态,对立秦王为储君的事情大加肯定。 李原在宴后就悄悄问父亲,“儿晋储君,是不是要搬回宫里居住” 前些日他因为背后说母亲“坏话”,最终没有逃掉母爱,翌日参加完贵妃的生辰宴后,就出宫找舅舅抱头痛哭去了。 后来跟着父亲去祭祀祖宗,得了父亲许诺晋位储君,过后元朗给他设宴庆贺的时候,无意中说了一句,你才搬出来一年多吧新建的秦王府怎么办 所以他才有今日一问。 储君是要居住在宫中的,前隋的储君杨勇,就住在两仪殿东侧的承元殿,也被人称之为东宫,春宫,储宫。 自古以来,皇帝寝宫东侧为太子居是惯例,所以人们都称储君为东宫太子。 随着时代更迭,皇宫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个说法其实已经不太准确,太子不会再和皇帝嫔妃混居。 其居停,处理政务的地方,也开始变成了外朝和内宫交接之处,一应规制也和外朝无异,关起门来,就相当于一个小朝廷。 ………… 听儿子这么一问,李破也愣了愣神,他还真没考虑这些事情。 他在宴上喝了不少,不过神智还算清明,看了儿子一眼,心说不会是看老子喝多了,想要钻空子吧 还行,确实没醉,脑子转的还是那么快速而又刁钻。 稍微想了想才说道:“舍不得你那秦王府” 李原缩了缩脖子,下意识的左右瞧瞧才道:“不瞒阿爷,儿才脱了阿娘管束不久,不想自投罗网……” 看着儿子贼头贼脑的样子,李破不由哈哈大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者不过二三。 世上哪有什么尽善尽美之事阿爷今天教你个乖,碰到好事莫要太贪,容易适得其反,遇到坏事也不要慌,能让坏事变得不那么糟糕就是本事。 求全责备要不得。 当了储君就要有个储君的样子,哪能还怕阿娘管束 学学你阿爷,做什么都要理直气壮,就算气的你娘七窍生烟她又能奈我何” 李原斜眼看向父亲,这话他听着都觉着亏心…… 不过他还是给父亲竖起了大拇指,“阿爷教导的是,我一定记在心里,不跟阿娘说……那我什么时候搬回来” 李破被儿子小小的揶揄了一下,也没放在心上,他和李碧打打闹闹了这么多年,儿子才多大能晓得个什么 没有李碧在他身后维持经营,他一路上哪能走的如此稳当 也就是喜欢动拳脚,谁让她嘴笨呢…… ………… “等过了正月再说吧,你先让人过来选个地方,收拾收拾,差不多了……待朝中宣诏就搬过来吧。” 见父亲丝毫没有一点反悔的迹象,李原也很高兴。 他和父亲有些地方还是挺像的,此时就矫情的叹了口气道:“可惜儿那座秦王府,刚有了些摸样……” 李破忍不住一巴掌拍在儿子脑袋上,笑骂道:“少来这套,将来正好给你阿弟留着,眼瞅着二郎也能跑会跳了,眨眼估计就要出宫别居,你说给你阿弟封个什么王号” “啊”这个弯绕的有点大,李原觉得和父亲比起来,他待人确实可以称得上一声宽厚仁慈。 此时父子两个身处两仪殿中,宴后李破就到这里吃茶醒酒,两天后就是年关,他算是能彻底清闲几天了。 李原跟过来,说是服侍父亲,可他那点小心思在李破眼里,和透明的没什么区别,不过也只是在心里有些感慨,儿子眼瞅着长大了啊。 所以李破想着,以后应该给儿子造成一种时刻接受考验的氛围,最好能让他顾不上胡思乱想 他笑眯眯的看着儿子没说话,让李原下意识的摸起了下巴上刚刚冒出来的绒毛。 最后他苦着脸道:“儿若刚搬出来,阿爷就让阿弟住进去,也太迫不及待了,这会让别人怎么看” 李破哼了一声,“说的什么话他才多大你回去之后,给你阿弟想个王号出来,过几年就由你来给他敕封。” 李原转了转眼珠,终于明白了阿爷的意思,当即起身肃立道:“阿爷用心良苦,儿自知之,阿弟与我一母同胞,儿定会照顾他一生一世……” 接着他就一屁股坐下,嬉笑道:“其实……阿爷也是多虑了,儿生的好,阿弟晚来一步,哈哈,将来只能跟在我身后吃吃喝喝了。” 李破……

科幻灵异推荐阅读 More+
我的地头儿我做主

我的地头儿我做主

鲜虾米
原本前途一片大好的天之骄子李辰,因为意外被逼至绝境,幸得一件宝贝从而扭转人生......种种果,养养菜,成功的道路哪有定律?上上山,下下海,各种的宝贝接踵而来!驯驯..
科幻 连载 127万字
崛起在诸天的穿越者

崛起在诸天的穿越者

小星星的伤
李毅得到起源系统后,穿越诸天,在各个不同位面成长的故事。
科幻 连载 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