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国庆节怎麽过
脑袋蒙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等等,再给你十块钱,自己收好,别让姐姐知道,免得她又担心。” 李建设往秦京茹书包里塞了钱,粮票不多,但现金足够。 “姐夫,我已经存了不少钱了。” “好日子还在后面呢,快进去吧,别迟到。” 李建设笑了笑,转身回屋补觉,起得太早,连早餐都吃不下。 再说秦淮茹送完儿子后便去轧钢厂上班,这周要连上七天班,因为国庆调休。 今天也是发薪日,工作轻松些,不用干太多活。 她骑车到办公楼附近,一眼看见梁拉娣在排队,想了想便上前插队。 “秦姐好!” 梁拉娣有些忐忑,她是妾室,而秦淮茹才是正妻,虽然她有自己的院子,也需要为李建设生子,但内心仍有些不安,不过表面看不出异样。 “梁拉娣,你国庆怎么过的” 秦淮茹其实考虑过去小院看看,可若真是那样,她也无能为力,反而会让李建设不悦,所以犹豫未动。 但她还是想弄明白 ,究竟是不是如她所料。 "我要回乡下了,我爸身体一直不太好,这次回去看看他,昨天刚回来。" 梁拉娣很机灵,特意避开自己与李建设相处的时间。 "哦!" 秦淮茹沉思片刻后问道:"梁拉娣,你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怎么还不找对象呢" "秦姐,我现在正在谈对象呢,就在老家,一两个月内就要领证啦。" 梁拉娣说话声音很大,显然是为了让工友们都听见。 "找到对象了啊,姐姐祝你好运,等你结婚时,我会送你一个红包。" 秦淮茹放下心来,看来自己的猜测错了。 只是李建设既然没和梁拉娣在一起,那会不会去找陈雪茹了呢 她已经三年没见过陈雪茹了,上一次还是在小儿子出生时去医院见过一面。 她多次提出想去陈雪茹家,因为从未见过别人家的孩子,但每次都遭到李建设的劝阻。 "秦姐,你和李哥国庆节是怎么过的" 梁拉娣突然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我们一起在我父母那里过的,带着两个孩子,哪儿也没去。" 秦淮茹为丈夫打圆场,同时也对梁拉娣放松了戒备,看来问题可能出在陈雪茹身上。 据说,在初雪这一天,所有的谎言都能得到谅解! 可惜今年的初雪迟迟不来! 都到十一月中旬了,永定门外的灾民也都陆续返乡了。 梁拉娣的结婚证也已经办好,就像电影《牧马人》里的老许一样,连女方都没见过,证就办下来了。 "大哥,你觉得明年的天气会好吗定量什么时候能提高啊!" 贾东旭现在有些着急,卖了三轮车后休息了几个月,如今下棋、钓鱼、写诗,日子过得倒也逍遥。 可是他的二十块钱私房钱已经花光了,就连退回来的两块五学费也被他挥霍一空。 现在口袋空空如也,只好打算重新出山,再蹬三轮车。 "瑞雪兆丰年,别急,让雪再下一会儿,说不定哪天就会落地了。" 李建设现在也完全放松下来,每天无所事事,只顾着玩乐。 东旭打算向傻柱买辆三轮车。 “对,我想买一辆。 我妈最近离职了,拿了五十六块钱补贴,加上她这个月的工资三十三块,我已经凑齐了。 我想找傻柱买辆车。” 贾东旭算得上会精打细算了,母亲有积蓄,他还不到三十岁,正值年轻,为何不去利用 “买吧,能赚点零花钱,还能改善伙食。” 李建设无法告诉对方灾年的困境还要持续两年,且逐年加重,直到六二年丰收后才会好转。 “好嘞,我这就去找傻柱,他应该在家。” 贾东旭说完便准备离开,他刚把关响送回家,见到哥哥在家便聊了几句。 “去吧,棒梗满六岁了,定量配额增加了,你家还有红薯,吃好了就能蹬三轮。” 他家的关响也增加了定量配额,和棒梗是同一天生日。 贾东旭随后找到傻柱,说明来意,傻柱爽快地喊价一百块,最终以九十块成交。 何家两辆三轮车,最终全归了贾东旭,不过其中一辆已卖出。 有了车的贾东旭,自然开始蹬车外出,每天给家里交五毛钱,剩下的由他自己支配,这日子过得挺舒心。 “京茹,我去下棋了,到时候回来吃饭。” 李建设在隔壁屋门口喊了一声,屋内,秦京茹正带着关响写作业,如今的小学生虽没有正式作业,但可以额外辅导。 “好的姐夫,我待会就做饭。” 秦京茹是做家务的好手,负责每晚的晚餐,还帮忙洗衣,早已习惯。 “嗯,那我走了。” 李建设走到前院,刚要出门,看见阎埠贵匆匆跑来。 “李建设,你之前提到的事情成啦,昨天我家解成就调到电工车间了。” 阎埠贵之前还担心受骗,现在心中的大石总算落地。 “那是当然,我可是打过招呼的!” 李建设挥挥手,去下棋了,心想以后家里电路出问题,这不就有免费劳动力了吗,虽然他也懂电,但懒得动手。 很快到了北新桥,看到棒梗在这里玩耍,无忧无虑的童年。 棋局未完 “唉,李建设,总算等到你了,上次那盘棋能接着下吗”一位看起来风烛残年的老人突然从椅子上跳起来,几步上前拽住了李建设。 “什么大爷,你还记得这事呢!”李建设有些 ,“我今天只是出来买酱油,还要回去做饭。” “做你的饭去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平时不做家务。 来,继续下棋,要是我输了,我帮你买瓶酱油。” 老人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不愿带着未尽的棋局离开人世。 “等等,大爷,那盘棋只剩一步了,您怎么输”李建设愈发困惑,他本想在家休息,却莫名其妙被拖来下棋。 “就剩一步更该下了。”老人执意不放,硬是把李建设按到了座位上。 “大爷,我们这盘棋……” 李建设还想推辞,他已经在这里输了多次,不想再添新败绩。 旁边的另一位老人说道:“没关系,我可以帮忙保存棋局,以后再续。” “完了……”李建设无奈地接受了现实,不一会儿,棋盘已摆好,他手中的棋子落下,结果却是大败。 原本只有三个老人在场,很快围观者增至十几个,大家默默注视,等待结局。 “大爷,要不这样,我若输了,您帮我买瓶酱油如何这可是我第一百次输了,意义非凡。” 李建设被围得水泄不通,无处可逃。 “买!这是我的购物证,钱也给你,快下棋吧。”老人豁达得很,觉得人生短暂,不愿留遗憾。 “唉!”随着最后一颗棋子落下,李建设输了,却又似赢了一般。 带着一壶精致包装的酱油,李建设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这种酱油通常都是自己带容器去打散装的。 “淮茹,回来啦这有瓶酱油,刚赢的。” “哎呀,下棋还能赢酱油” 秦淮茹半信半疑,那些老人真这么豪爽 “那是自然,你不晓得,我刚才横扫十几个老头,一个人对战十二人,最后拿下了这瓶酱油。” 李建设得意地炫耀,决定不再去北新桥,那里风水不好。 “嗯,对了,建设,还记得梁拉娣吗” 秦淮茹接过酱油,却岔开了话题。 “哪能忘她租我们家院子,怎么可能忘记。” 李建设毫不谦虚,既然结婚证都领了,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差点忘了提醒你,她最近找了个对象,两人已经领证了,听说今天去医院检查,好像还怀上了,下午请假去做产检呢。” 秦淮茹想把这个消息分享出来。 “结婚又怀孕,挺好啊,年纪也不小了,该安定下来了。 院子继续让她租吧,空着也是浪费。” 李建设暗自思忖,时间差不多,确实是时候了,希望是个闺女,不然再添个儿子,倒不如认个干女儿算了。 不行,还得继续努力,让秦淮茹再添个孩子,争取是个女儿。 年关无休,转眼几月飞逝,一九六零年的春天悄然到来。 京城的居民觉得这一年仿佛没有真正的冬季,除了几次零星的小雪,唯一的一场大雪也仅维持两天,很快便融化殆尽。 到了四月末,气温竟攀升至三十三度,夏天仿佛直接跳跃而至,不见冬日踪影。 不仅是持续干旱,某些区域甚至突降冰雹。 全国形势复杂,一方干旱,另一方则因暴雨引发洪灾,雨水虽降,却总难均匀。 无奈之下,定量供应再次调整,李建设勒紧裤腰带,知道还得继续熬下去。 然而,好消息传来,报纸上报道,将从 进口两百万吨粮食,主要为土豆,用于支援灾区,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大家原以为酷暑会延续到秋天,可刚入七月,就突遭特大暴雨,令人叫苦不迭。 就在这样的天气中,七月中旬,梁拉娣在工人医院产下一名女婴,由二姑梁医生接生。 “梁医生,情况如何” 李建设守在产房外,此刻他必须在此,也合情合理,他是梁拉娣认的大哥。 “母女平安!” 梁医生刚开门出来,她的技术一向出色,更何况是为自家亲人接生,自然格外用心。 “太好了!” 李建设欣喜若狂,盼了多少年,大宝都快七岁了,总算迎来了一个小女儿,李家的小公主,希望她能成为贴心人。 此时,梁母进产房,不久便抱出孩子,而梁拉娣则坐在轮椅上出来。 比起几年前,现在医院条件改善了许多。 “哥,是个女儿。” 梁拉娣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失落,她本想要男孩,但女孩也不错。 “哎,女儿挺好。” 李建设接过轮椅,将人推至病房,以前需要靠关系才有的单独病房,如今产科病房已很宽松。 五七年全国出生两千多万人。 五八年减少到一千八百万。 去年五九年,下降至一千六百万。 今年还会继续减少,明年将达到历史低点,仅九百多万出生人口,不仅腰斩一半,接下来六十年也未能突破此记录。 “哥,给孩子取好名字了吗” 梁拉娣初为人母,情绪敏感,加之身体虚弱,一时口快问道。 话音刚落,梁母抱着孩子沉默不语。 身旁的梁医生也沉默下来,轻轻关上了房门。 “就叫秀儿,大名小名都用这个,梁秀儿。 拉娣,这是当哥哥的随礼。” 李建设随即从怀里拿出一个厚实的信封放在床头柜上,里面只有二百元,不能再多,否则梁拉娣也无法花掉。 “谢谢哥!” 梁拉娣本不想收,她与秦淮茹一样,都是焊工,月薪四十五块二,即便养一个女儿和带孩子的母亲也毫无压力。 况且李建设已悄悄填补了口粮缺口,所以这笔钱根本用不完。 “谢什么,咱们是一家人。” 李建设的话让病房里的另两个人一时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