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永嘉之乱是西晋历史上继八王之乱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战乱,是刘渊、石勒等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攻陷洛阳,继而灭亡西晋王朝,使中国历史再次由统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以下是关于永嘉之乱的详细介绍:

1. 背景:

西晋内部政治腐败:西晋门阀政治制度封闭,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政,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的现象。西晋武帝司马炎晚年荒怠朝政,朝臣贪污腐败,朝中奢靡成风。晋惠帝即位后,由于其昏聩无能,皇后贾南风先后杀害太傅杨骏、汝南王司马亮等人,掌握政权,引发朝臣不满,西晋政治愈加衰败。

八王之乱的影响:贾南风专政后,引发诸王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的争斗,史称“八王之乱”。这场战乱持续多年,参战诸王多相继攻灭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王公贵族死伤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州郡无兵可用,朝廷统治基础动摇。

流民起义的冲击:全国各地发生的旱灾、洪涝、虫灾、霜冻等自然灾害以及占田制下地主毫无节制地占田,导致了西晋末年人民的大流徙。永宁元年(301 年)开始,全国各地流民起义,如李特、李雄起义,张昌起义、王如起义、杜弢起义等,这些起义极大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

民族内迁的隐患:魏晋统治者为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增补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招引了大量胡族入居内地。内迁的胡族与汉族杂处,但魏晋统治者的歧视、压迫使胡族频繁与西晋统治者进行斗争,动摇了西晋政权的统治根基。

2. 经过:

匈奴贵族刘渊以“兴邦复业”为口号,在左国城发兵,招聚五万兵马,进占蒲子、平阳等地,石勒、王弥相继归附刘渊,刘渊实力大增。永嘉二年(308 年),刘渊称帝改元,并将都城南迁平阳,进一步向洛阳逼进。

永嘉三年(309 年),刘渊、石勒等人已对洛阳形成钳击之势,但刘聪两次进攻洛阳均以失败告终。次年,刘渊去世,其第四子刘聪夺得皇位。

永嘉五年(311 年),刘聪再攻洛阳,石勒追击为司马越举丧的军队,在苦县宁平城歼灭晋军 10 余万人,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六月,刘聪攻克洛阳,俘虏晋怀帝,杀王公士民 3 万余人。八月,刘粲攻陷长安,杀掉了西晋太尉司马模。

3. 结果:

晋怀帝被俘后被毒杀,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建元“建兴”。建兴四年(316 年),汉赵刘曜围攻长安,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北方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代。

建兴五年(317 年),晋元帝司马睿率中原汉族衣冠士族臣民南渡,定都建康,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4. 影响:

政治格局:开启了少数民族统治北方及南北对峙的时代,南北对立的格局形成。南方自东晋建立以后,接着宋、齐、梁、陈四朝;北方自刘渊称号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分裂长达 270 余年。

经济重心:北方汉族人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与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民族融合:造成了短期的民族矛盾激化与长期的民族融合趋势。部分胡族对其他民族进行了屠杀,但也有部分统治者倾慕中原文化,任用汉族士人,胡汉的融合后期更为明显。

文化差异: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深化了南北方文化差异,在经学、史学、文学、宗教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风貌。

“衣冠南渡”出自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原指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期,晋元帝司马睿建都建业,中原士族相继南渡的事件,后来演变成历代北方战乱时,中原士庶、政权及中原文明大规模南迁的成语典故。以下是中国历史上三次着名的“衣冠南渡”: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的衣冠南渡:

背景:西晋末年,政治腐败,皇族间争夺政权,爆发“八王之乱”,各方连年厮杀,中原实力消耗殆尽。北方少数民族汉赵政权趁势崛起,向西晋王朝发难,西晋王朝守军毫无抵抗之力,汉赵军队俘杀晋怀、愍二帝,疯狂屠杀掳掠中原地区的百姓。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爆发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流民起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经过:士庶百姓主要分布于今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淮北地区,主要南迁路线分为东、中、西三线。东线是北方的士庶百姓沿着邗沟和淮河流域东南向的支流,向东南方向迁移至今江苏扬州及长江南岸的镇江、常州一带;中线是部分来自关中地区和洛阳一带的居民沿汉水南下,进入今陕西汉中和湖北襄樊一带;西线是关中士庶百姓沿着陆路从金牛道(南栈道)进入四川。

影响:为了安置庞大的南迁人口,东晋南朝政府在南方地区建立了侨州、侨郡、侨县等行政机构。这次衣冠南渡促使南方人口大大增加,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南方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同时,大量的权贵及名人雅士进入南方,提升了南方的文化水平,使北方和南方彼此迥异的异质文化得以充分交流,促进了南北的融合。

2. 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衣冠南渡:

背景:唐中晚期,募兵制下地方节度使形成将帅专兵的局面,不仅握有军事大权,还攫取了财政及民政大权,成为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拥军15万,在范阳发动叛乱,先后攻克洛阳、潼关,逼近京师长安,唐玄宗率宗室百官逃入成都,长安陷落。

经过:北方百姓主要南迁路线分为东、中、西三条。东线又分水路和陆路,水路依靠大运河来到南方,陆路从洛阳到蔡阳,经过寿春、庐州抵达长江北岸,进入江西;中线来自关中和中原的北方百姓,以襄阳为汇聚点,从水路沿汉水而下,进入江汉平原,或逆流而上到湖南岳阳进入洞庭湖,再逆湘江而上深入湖南各地,陆路则经过荆门进入江汉平原,再由江陵渡江沿洞庭湖西岸深入湖南,或者经过枣阳、随州到江汉,并东下鄂东;西线是来自陕、甘西北百姓的南迁通道,或者从陕南汉中盆地经过大巴山的一些隘口进入巴蜀,或者沿着甘肃东南部的白龙江进入蜀地。

影响:江南、四川、江西、福建是接受北方流民最多的地区,两湖地区也接受了相当数量的北方流民,淮南和荆襄地区成为北方流民南迁的过渡地带,岭南地区首次接受了大批来自北方的战争流民。这次南迁使得唐朝的经济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后来的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 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后的衣冠南渡:

背景: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军开始大举攻宋,沿途官军大多弃城而走,百姓纷纷逃亡。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大举南下,攻破北宋都城开封府,并于次年掳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官员共3000多人北撤,北宋灭亡。

经过:北方百姓南迁共有三条路线,一是中线,南向由洛河南进入湖北,再进入广东、广西;二是东线,从淮北入淮南,渡长江,进入江南、安徽南部、浙江;三是部分百姓跟随宋高宗赵构的路线,到达临安。

影响:随着宋室南迁,政治中心的南移,又带动了中国由北往南的第三次移民潮。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都城杭州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长江流域在华夏经济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已经不可动摇。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黑火影:影月

黑火影:影月

艺术家彩虹猫
我被核弹炸死了我又活了我穿越了,成为了一名忍者。也好,只要凭借对历史的了解成为维新派,做点小生意就能登上新时代的船了。什么!?我在忍者村里?村子里一把手叫猿飞日斩,二把手叫志村团藏!?这他妈是那个忍者世界?什么!?我还是一名宇智波,还具有千手血统?和波风水门同时期,还没开始孝子鼬的灭族之夜?nm罢了,既来之,则安之什么!?我还有系统!我笑猿飞无能,团藏少智,火影,兵强马壮者为之!深入了解忍界后,发
军史 连载 73万字
我只想当个山贼,怎么就称帝了

我只想当个山贼,怎么就称帝了

公子九日
本书又名、、楚云穿越到了景国,开局为了救下被欺负的少女们,无奈成为了黑风寨的山贼头子。一开始他只是想在这乱世之中拥有足够自保的能力。可逐渐的他察觉到事情越发的不对劲起来......北戎:我狼兵横扫天下,可怎么就打不过一群山贼呢!景国皇帝:这黑风贼抢朕的江山,夺朕的美人,实在是太可恨了!众山贼:大当家,天冷了,您加件衣服~楚云双手拉紧身上的龙袍,一脸无奈的说道:“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军史 连载 68万字
唐朝小白领

唐朝小白领

樊笼13
唐朝贞观年间。叶檀不想做那些大人物,只是想做个小人物。让乡亲们吃的饱,穿得暖,如果可以,不受欺负是最好。看着李世民、李承乾、那些世家们在尘世中沉浮。他想说,我就是自由人,我稀罕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如果你欺负我,我拍死你。
军史 连载 698万字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宁衰人
穿越+合理逻辑+两界发展+空间+多女。韩云老爹莫名失踪,自己创业失败,本想咸鱼摆烂却莫名穿越,想靠两界倒卖享受人生,结果发现老爹也穿越,说好的穿越享受人生,却变成了苦逼寻爹之旅,还好能美女在怀,金钱在账总算有些补偿。随着慢慢发展,却发现世界的真相,玄学的尽头是科学,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神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屁都不是!听话小丫鬟、青楼俏花魁、现代女强人、乱入三国名将、百年传承黑帮统
军史 完结 14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