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周大军渡河。 秦布衣的五个精锐军团,以方阵,鱼鳞阵,鹤翼阵等阵列列阵。 十五万大军,大量的器械物资需要运输登陆。 这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一天时间内,登录不可能完全完成。 这次大周军队的战列目标,是找辽国博城的主力大军决战。 虽然是决战,但并不一定要急着冒进攻击。 毕竟是远离后方本土作战。 辽国的大军,可不止这二十万。 万一辽国军队增援,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在确保正面对决辽国主力的时候。 也要想到安全后撤的办法。 未虑胜,先虑败。 这才是名将所为。 后方战船相连,在搭建浮桥。 但是雨季汛期稍微有些大。 浮桥不是很稳当。 渡河的士卒军队多起来,就会有很多混乱。 不少人不小心落水,掉河里。 物资车陷入泥淖。 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越多,问题越大。 名将名帅整军,能够将大部队指挥得当,最大的能力,其实就是减少问题。 整军的问题越小,成为名将的可能就越多。 齐州这十五万大军,基本都是主力中的精锐。 训练充足,老兵众多。 可即便如此,也是出了不小的混乱。 这也是因为,军队制度的问题。 秦布衣的军队都是新军。 新式制度的军队。 和地方边军有很大差别。 就拿队列来说。 就像后世的中国阅兵士兵对上其他国家的散兵游勇状态。 不是说队列整齐就有战斗力。 队列整齐最大的作用是纪律性。 现代军队,纪律性是非常重用的。 士兵要的是服从命令,而不是要有太多的想法。 个人的精明想法,在大兵团作战之中,是没什么大用的。 大军团作战,人一多起来,是非常混乱的。 就比如眼下秦布衣五个军团整军。 五万人,队列拉了十数里。 从一头跑到另一头,要二十多分钟,半小时。 这还是十五万人的三分之一。 真要打起仗来。 前阵是看不到后阵的。 如果纪律性太差。 只要前军崩溃,后军肯定就会营啸哗变。 直接就全部崩溃了。 着名的淝水之战。 苻坚投鞭断流,八十多万大军。 前军只是脑残性质的撤退。 就让大军误以为完全溃败。 整个大军,直接就混乱起来。 纪律性问题导致的大溃败。 在古代战争太多了。 秦布衣的新式军队,练得最多的就是纪律性。 很多人都会觉得,越是服从纪律的士卒,就越是难以懂得变通。 但,事情也有两面剩下。 懂得变通的士兵,并不是好事情,很有可能直接就想着投降混乱了。 对于士兵来说,纪律性就是战斗力。 战略决策,兵法计谋,那是将军决策者需要做的。 大周不乏名将。 秦布衣的新式军队,有大部分都是老卒,上一辈的校尉,将军在领军。 他们对于新军的纪律性,更多的是惊叹和认可。 但是落到地方边军的眼里。 新军就有点装模作样,可以表演了。 边军看不起地方军,地方军也有鄙视链。 古代军队的鄙视链是很直接的。 如今东线战场的统兵大帅是宁国公。 宁国公是和北凉王一个时期的名将,名帅。 也是带领一路大军,参与北伐的存在。 他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其他总兵将军,武勋老将军,也是众多。 秦布衣的第一军团,如今正在西征。 常大眼等二代勋贵猛将,都被带走了。 能用的就只是郑龙他们这些海军水师的年轻将领。 但是他们指挥个两三万大军还行。 十五万的大兵团作战,就有点不自信了。 至于齐州边军本地的总兵将军,大多都是带兵三五千,镇守将军带兵万余,加上辅兵农兵,最多也就掌兵两三万。 十数万大军,是真没多少主将有能力带好。 “主帅,斥候来报。” “博州城有异动。” “辽国大军正在整军。” “预计会有大动作。” 第三军团主阵大营之中。 有传令兵风尘仆仆的禀报军情。 “再谈再报。” 坐于主案上的宁国公看着地图,一脸平静。 “爷爷,我军渡河,现在出现了不小问题,万一辽国大军直接进攻……” 一个年轻小将,有些担忧的开口。 “苏统,你一个小小的亲军副尉。” “若是禀报军情,必须按照军令汇报。” “军营之中,称职务,岂容你胡言乱语,下去领五鞭子。” 宁国公脸色冰冷。 苏统脸色发白,但还是咬牙去外面领鞭子了。 此次大战,勋贵老将军们,不仅自己上了。 也带了一些家族中的子弟。 很多勋贵老将军,打了半辈子仗。 没有打仗的时候,就是在家生孩子。 像宁国公这种六七十岁的人了。 孙子都是十六岁左右了。 因为是军三代,十六岁的苏统,直接就是一个九品副都尉,能够管上百号人了。 但他也是经验不足。 其实像苏统这般,有不少。 十五万大军。 能够统兵的武勋将军,多达上百人。 这些将军曾经都是统兵过万的。 但是退下来后,就没怎么统兵了。 如今再度回归,都是被宁国公打乱安排。 然而他们各自有各自的部曲亲兵。 这些部曲亲兵,要么是自己培养的精锐,要么就是族中的亲兵。 一个营帐之中,每个将军的身后,都是站立着几个年轻面孔。 古代人生孩子多,参军的自然也就多。 参军的,很多人是为了混一口饭吃。 而勋贵自然是想要战功。 虽说如今大部分大军已经渡河。 但是。 后续渡河的,都是一些战力较为拉胯的二线部队。 大部分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 这也是为何,苏统满脸担忧的问题。 因为他刚才跟着都尉,校尉们去巡视后方了。 为了争抢渡河,很多人在后方渡口打了起来。 甚至掉在河里淹死的人都有。 可以说是一片混乱。 然而宁国公脸色默然。 虽然后方有很多二流新兵。 然而带军队的,肯定不是新兵将领。 他稳重中军默不作声,也并不是意味着什么都不做。 有些时候,时间会给出答案。 “前军列阵,准备军械物资,农兵营,尽快构建前军营寨,拒马,陷马坑……” 宁国公脸色沉着的开始下达军令。 后方的混乱,仿佛被他遗忘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