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土地性质是红线是法规!
小思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捅出去她不敢。”赵卫国冷哼一声,“她要是真想鱼死网破,今天送去你办公室的,就不是警告,而是直接送到纪委的举报信了。” “她这么做,是在告诉我,她有掀桌子的能力,但她暂时还不想掀。她在跟我谈判。” “谈判” “对,谈判。”赵卫国的声音里,透出一股疲惫,“她要的,无非就是安安稳稳地把她的项目做下去。她把黄立德送的这份‘大礼’摆出来,就是想让我知难而退,别再找他们的麻烦。” 赵副县长的牙,咬得咯咯作响。 就这么算了 他被周秦当着全县政府人的面,打脸打得啪啪响。 他派出去的人,被郑苏月耍得团团转。 最后,他还要捏着鼻子,认栽 他不甘心! “哥!不能就这么算了!”赵副县长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狠戾,“她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环保不行,安全不行,我就不信,找不到治他们的办法!” “哦”电话那头的赵卫国,似乎来了一点兴趣,“你还有什么办法” “土地!”赵副县长压低了声音,眼中闪过一抹阴狠的光,“哥,我查过了,石古村那个采石场和砖窑,占用的,是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定,这种性质的土地,是不能用来搞经营性开发的!他们这是违规用地!” “之前,县里为了扶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只要我让国土局去查,一查一个准!到时候,直接一纸公文,收回土地使用权!我看到时候,他郑苏月再有什么通天的本事,还能把她的厂,建在天上去不成!” 这,才是他真正的杀手锏。 环保和安全,都有技术标准,有回旋的余地。 但土地性质,是红线,是法规! 是钉死的,没有任何可以变通的余地!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赵副县长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哥哥那沉重的呼吸声。 良久,赵卫国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 “卫国,你确定,要走到这一步吗” “哥,是他们逼我的!” “你知不知道,动用土地这条红线,意味着什么”赵卫国的声音,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这意味着,再也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一旦启动,就是不死不休!” “那又怎么样!”赵副县长已经被愤怒和屈辱冲昏了头脑,“我就是要让他们死!让他们知道,在平溪县,谁才是天!” 赵卫国又沉默了。 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他现在拉,是拉不回来了。 如果不让他把这口气出了,他可能会做出更疯狂,更无法挽回的事情。 “……好吧。”赵卫国终于松了口,“这件事,你自己处理干净。不要再留下任何把柄。” “哥,你放心!”赵副县长精神一振,脸上重新露出了狰狞的笑容,“这一次,我亲自操刀!我要让他们,死得明明白白!” 挂了电话,赵副县长在办公室里,兴奋地走了两圈。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石古村的砖窑和采石场,被推土机夷为平地的景象。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县国土局局长的号码。 “喂,是老张吗我,赵勇。你明天,带上你的人,去一趟石古村……” …… 石古村,教学楼办公室。 郑苏月正在灯下,画着一张图纸。 那是砖窑的扩建图。 黄立德送来的这份“大礼”,让她看到了项目加速发展的可能。 如果省里的专项资金能下来,她就可以引进更先进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周秦趴在旁边的床上,背上的伤口,经过苏曼送来的特效药处理,已经好了大半,只是还不能用力。 他看着灯下媳妇那专注的侧脸,心里一片安宁。 天大的事,只要有这个媳妇在,好像都不是事了。 “媳妇,你说,那姓赵的,这次会消停了吗”周秦忍不住问。 郑苏月手中的笔,顿了顿。 她抬起头,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摇了摇头。 “不会。” “啊咱们都这样了,他还不死心” “狗被逼急了,是会跳墙的。”郑苏月的声音,很轻,“我们堵死了他两条路,他只会去走第三条,也是最绝的一条路。” “什么路”周秦的心,又悬了起来。 郑苏月没有回答,她只是走回桌边,从一堆文件中,抽出了一份文件。 那是当初村里划拨土地,用于建设采石场和砖窑的批文。 她指着文件上“集体建设用地”那几个字,轻声说:“他会从这里,给我们致命一击。” 周秦凑过去一看,眉头紧锁。 他对这些条条框框不懂,但他相信自己媳妇的判断。 “那……那怎么办这地,是村里的,咱们用了,难道还有错” “没错,但也不对。”郑苏月叹了口气,“规矩,是他们定的。他们想让你对,你就对。想让你错,你就是错。” 她收起图纸,脸上的表情,重新变得凝重起来。 “周秦,明天,可能要有一场硬仗了。” “硬仗跟谁打” “跟规矩打,也跟人心打。” 郑苏月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冷的夜风,吹动了她的发梢。 “传我的话下去,明天一早,村里所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妇女,孩子,全都到窑厂的工地上集合。” “告诉他们,什么都不用带,就带一样东西。” 周秦愣住了。 “带什么” 郑苏月转过头,看着他,一字一句。 “带上,哭的力气。”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石古村就没了往日的宁静。 村里的大喇叭没有响,但家家户户的门都被敲开了。 韩武带着几个年轻人,挨家挨户地传达着郑苏月的话。 “嫂子说了,老的,小的,女的,都去窑厂工地!” “干啥去啊” “别问,去了就知道了!记住,啥家伙都别带,就带着人去!” 一时间,整个村子都骚动起来。 老人们拄着拐杖,满脸疑惑地走出家门。 妇女们抱着孩子,三五成群,一边走一边议论纷纷。 孩子们则以为有什么热闹可看,兴奋地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