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君不行兮夷犹 (第4/4页)
大秦写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全都让邹奭一人负责,他总觉得会不放心。
嬴政对此自然不会有半点意见。
华阳太后倒是饶有兴致,因为这个许负应当是夫子第一个专门提携的女子了。
国师邹奭立即道:“一切全都听从夫子的安排。”
邹奭哪敢有意见。
这许负的姓氏,与夫子一般无二。
听着就觉得不简单。
邹奭就算不想有人能够分他的权,也只能接受这个决议。
反观王绾和冯去疾则是微微蹙眉……
眼看着阴阳家的势力越发壮大。
关中勋贵派系尚未真正安插得力之人进去。
这反手就来了个女神相:许负。
女子,中原人,外客功臣派系再度得以壮大了。
这是王绾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冯去疾倒是还好,因为许负毕竟是个女子……在大秦的庙堂上,女子的身份,就注定了她的话语权,极为受限。
没办法。
这就是先秦时期的政治生态。
要么你是皇亲国戚,女子亦可贵。
正经从仕途往上爬,显然唯有男子更有优势。
女子的权势攀爬路线是……嫁给太子,成为国夫人,再成为太后……
届时。
以太后之尊,自当母仪天下。
你要说女子单凭政绩说话什么的,太难了。
从某种程度而言。
女子的身份,比能力要强一百倍。
曾经赵姬若不是太后,那她本质上就是个侍妾舞姬,难登大雅之堂。
至于华阳太后,其生来就是楚国公主,注定会嫁给秦国公子,此便是命定之数。
言归正传。
“我们今天不仅要说阴阳家,而且还要把未来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学科,都做出一个大概的教学总纲。”
许尚想了想,接着道:“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和百家科举制度,都要以此为据,进行考教简拔。”
百家科举制度。
意味着许尚真正要让科举回到才识筛选的重要途径上来。
而非着重于八股牢笼,困顿天下。
“教学总纲。”
尉缭子率先发声:“许公,照你这么说的话,以后搞阴阳祭祀,都得弄个正经学科出身了”
尉缭子总觉得有些难以实施。
因为天下九州,何其之大。
单凭一个关中稷下,又能教授多少人
百,千,万
这都是远远不够的。
更何况百家学科还要均分学院人数。
“一口肯定吃不了一个胖子。”
许尚笑笑:“当从关中稷下开始,慢慢发展州学、郡学、县学,一层一层慢慢把教育推广下去。”
“主要的学科教化,肯定还是以儒家与法家为主。”
“这两门都是必选科目,儒家明理,则晓是非。法家知法,则辩黑白。”
“同时,儒家也可分为两个方向,那就是入仕,与格物研究。”
……
学成于儒家以后,当官是绝对的大方向。
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朝廷的官位肯定会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多。
若想不采用牢笼志士,就得拿出解决的办法,否则必会生乱。
那么究竟该当何解呢
答案是:用一生遵从格物致知,朝廷会给出赏赐标准。
就像墨工每年都要面对考核一样,儒家格物,肯定也要搭配着来。
“这个好,这个非常好。”
王绾率先连连点头,因为中原共计两千万人口,关中才七百万人口。
将近三倍之差。
王绾明白,如果放任荀子一脉的儒家派系发展,估计很快就会甚嚣尘上,甚至于在未来压过他们关中勋贵派系一头。
人多嘛!
又各种科举选才。
而他们关中仍旧采用推举保荐什么的,人脉显然要远远大于才学。
长此以往。
局势明显就会对关中不利。
现在夫子给出了一个格物研究的方向。
这么一来。
就代表着以后那些中原科举志士将会多出一个自留地。
这对他们关中勋贵派系来说是个很好的消息。
毕竟会少很大一批人,前来分润他们的政治资源。
“格物致知,或可与墨工进行适配,一者重事物本质的知识,二者重匠造应用,当可为也。”
王绾补充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方案,可见他对这件事,着实是上心的不得了。
许尚多看了王绾一眼,道:“唱反调的小友所言不错,知识若始终无法落实到应用层面,那么是很难得到持续的。因此,儒家的格物研究,与墨家的匠造诸事,确实非常适配。”
许尚习惯性的又把唱反调的小友说出了声。
惹得王绾一阵汗颜。
众人面面相觑间。
显然也都对王绾的略显局促,感到相当有趣。
嬴政附和出声:“那这就是儒家,法家和墨家的发展方向了。”
诸子百家,说是有百家。
其实最常用的就那么几个。
其余早已销声匿迹,或难以应用到现世。
“老夫有些记不得之前是否讲过大诰制度了。”
许尚缓声道:“比如这个法家科班人员,以后就可以微服行走于郡县各地,把律法大诰落实下去,且这件事必须持续性的推进。”
“也就是大诰中有部分最重要的秦法铁条,凡坚定认为自己有冤情的,皆可手持大诰,进京告御状。”
“沿途胆敢阻拦者,无论是何身份,一律夷灭三族。”
“另外学法之人,还能够成为讼师,做律法辩护之用,也算民间的一种职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