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皮拉朋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现在也行,陈老爷往这一站,不用出力,看着赵维被陆君实坑,还不用惹祸上身。
不比你什么阴谋阳谋的强多了
低调,低调才是王道啊!
现在多好,这把火怎么烧也烧不到我陈宜中头上。天塌下来有陆秀夫顶着,再不济,江钲那二傻子还能帮把手呢。
那边赵维。
赵维还真不知道养济院这个坑是有人故意为之,更不知道面前这个很有“前途的人才”是陆秀夫的孙子。
不过,这个坑,他是早有预料的。
之前说过,每个朝代都在纠错,都在改正前人的弊政。而靖康南巡也就一百多年,还不隔朝隔代的呢,当然得提防着。
所以,建养济院、济医堂这些措施,在大庆殿里一提出来,所有人几乎都想到了这一点,也想到如果真的一意孤行,会有反弹。
至于怎么解决陆相公想错了,陈老爷也想错了,赵维不是没法解决,而是不需要解决。
......
当下,夸了那少年文士说的好,说的妙,又说自己是不学无术。
随后,话锋一转,“诸位大宋忠义,我想不用本王多言,你们也听到了,在东方故土,本王大闹元大都,到后来四川所得之战果的一些传闻。”
百姓们一愣,怎么转到这儿来了不过,这个事儿可是比养济院更让人上心。
一个个皆被吸引,纷纷点头。
赵维一见,“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都是怎么来了”
大伙儿面面相觑,“当然想!”
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只知一个大概,要是能听宁王详说其中曲折,那谁不想听
“好!!”赵维眼珠子一亮,“那本王就好好...给大伙儿讲讲!!”
“话说,祥兴四年春,浊浪排空,黑云盖日,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凶煞之日。”
“大历(黄历)有曰:此日地煞西南,大凶!祭会友、征伐!易见血光之无妄!“
“而就是在已经息战两年的崖山海岸一隅,国舅杨亮节所率之义士,已到穷途末路之时。”
得!!
远处的陆秀夫、陈宜中和江钲,齐齐甩了甩手:“切!”
这位又开始了,怎么还说起书了呢
再说了,那天你说书是为了忽悠我们哥仨儿,这回你说书有个屁用!把中原那点事儿说的再精彩,养济院怎么解决你还是解决不了啊!
就陆元朗那么一句,不可重蹈高、孝二帝之覆辙,你就没、法、说!
但是,赵维可不管,百姓也不管。
以往听书,可是得花钱的。这白给你听书,还是宁王亲讲,讲的还是归国之后的事儿,怎能不好好听呢
别说他们津津有味儿,随着赵维的词调沉浮,情绪渐紧,一些过往的印第安人也没见过大宋话本评说啊!
他们哪有这娱乐站大街上给你讲故事讲的还这么带劲
一个个都围了上来,虽然很多人听不懂。但是没关系啊,有翻译现场配音。
不知道什么时候,血头,还有几个血头军的印第安战士,也出现在这里。
他们汉话贼溜,赵维说一句,他们就翻译一句。分布各处,保证在场的所有印第安人都听得见,也听得懂。
没一会儿,养济院前就挤满了听书的宋人和印第安人,以至于靠后的宋人也听不见宁王在前面说了什么,需要有“好心”宋人一点点的传到后面。
再结合宁王的神态动作,还别说,也听的津津有味。
赵维豁出去了,从崖山岸边救下杨亮节开始讲,一直讲到入大都救文天祥,之后又怎么出的大都,怎么到的巴蜀,怎么打赢的川东大捷。
等赵维说完最后一句,故事告一段落,下首已经是人山人海,聚拢不下万人。
众人意犹未尽,呆愣良久,突然......
“好!!”
也不知是谁,一声高喝响彻全场。
随后。
“好!!!”震天的叫好之声直冲云霄。
“好!!”
“好!!好!!”
“好啊!!”
所有宋人拍手叫绝,宁王大智大勇!张珏、文天祥忍辱负重,不负宁王厚望!
真是叫的人热血沸腾,无以复加。
看的一众印第安人莫名其妙,不就是打胜仗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好吧,他们都不理解二十万元军是什么概念,更别指望他们理解宋人几十年不胜之后,忽闻大胜之后的心情。
况且,这是宋人的胜利,和他们没啥关系好不
讪讪地拍了拍手,算是礼貌。至于叫好还是算了,不懂,真不懂,也就听一个热闹。
而宋人这边确实激动坏了,此等大胜只是听听就让人浑身汗毛都炸了起来,实在通透。
“好!!!宁王威武!!不负威之名!!”
“好啊!!张帅威武!!文相威武!!大宋威武!!宁王不世人臣!不世人臣啊!!”
有的人甚者激动的热泪盈眶,非是宋人,非是离乡万万里,难以体会万一。
赵维抿了抿发干的嘴唇,静静地看着下首的万众齐呼。
待呼声渐退,直到鸦雀无声,这才清了清嗓子。
“你们说的没错......”
声音不大,就借由密布各处的印第安人和宋人传到每个人耳中。
“大宋威武....”
“宁王威武....”
“张君玉威武!!”
“文履善威武!!”
“我们这些亲历者,一战定巴蜀,创不世之功,当得起各位一声赞喝!!”
“可是。”话锋一转,“可是尔等可知这大胜、这大功,到底是怎么来的吗”
此言一出,满声寂静,无人应话。
良久,站在前排的百姓轻声道:“不是宁王与诸相公殚精竭虑所得吗”
赵维一听,勉强挤出一丝笑意,“不是!”
就在万众都在等着赵维答案的时候,赵维却向一旁招了招手。
那边,马小乙簇拥着几个老幼,走到赵维身边站定。
赵维在众人的瞩目之下,揽过一个六七岁小男孩的肩膀,拉到怀里。
“他杜小虎,六岁半!父亲杜铮原本是殿前司战卒。
五年前,随本王归国。三年前,扛着一百五十斤的土豆种子穿越安南老林,跌死山渊。
他本来能活,挂在半崖之上,只要把土豆扔下去,抓住袍泽送下来的绳子,他就能活。
可是,他选择先把那一大袋土豆送上去,因为那是最后一袋土豆......杜铮走时,小虎刚会叫阿爹。”
又拉过一个小女孩,只有五岁。
“她叫周大娘,四岁半,父亲也是殿前司战卒。归国时,大娘还未降生。
三年前,穿越安南老林,战死在罗氏鬼国。一个人冲上去,炸开了蛮夷寨子,使我们少死不少弟兄。”
下面的百姓默然无声,听着宁王一个一个讲述。
那边陆秀夫、陈宜中也是骤然僵立了身子,皱眉看过来。
场中的印第安人已经茫然,我们有什么关系那是宋人的战士。
有的甚至觉得没有听书有趣,开始陆续离场。
赵维一一介绍,到后来,又请上来一双皮肤略显黝黑的一对母女。
“这是洗衣人和贪吃。”
散场的印第安人一怔,因为赵维说出来的是印第安名字。
回头一看,那个大宋宁王身前站着的,也是一对印第安母女。
好奇心顿生,止住脚步,想看他要干什么。
只闻赵维继续道:“她们的丈夫、父亲叫敢死,是奇布查部落的奴隶,也是奇布查人送给本王的礼物。
她们也是奴隶,不出意外,等贪吃长大了,她会和另外一个奴隶生下孩子,孩子依旧是奴隶。”
“但是,敢死五年前随我归宋,三年前战死在那个你们都认为威武的大都之夜。为本王而死!为救文相而死!”
又请上一个印第安男童,“他叫白奴隶,母亲得了黄热病,被奇布查祭司处死了。父亲叫蛮石,也是别人送给本王的礼物。
一年前,凌霄城下一战,血头军潜藏半月,扰敌月余,蛮石杀敌三十余,立首功,却没能活着回来......”
赵维看着众人,不再拉老幼上台,“你说威武本王威武”
“可是,你们不知道,这五年,多少人为了这句‘威武’死在了大宋各处!”
“巴蜀儿朗自不多提,单是自扶桑归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