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朝中措 (第2/3页)
九月轻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廖芝兰不予置评,“去程府求学的事,到此为止。我可没有时时提防人冷嘲热讽的闲情。”至于受辱的经历,跟谁都不会提及。要从何说起?连哥哥都有意捧着程询,她便是说出他的恶劣刻薄,怕也没人相信。
廖文咏立时笑道:“这样也好。回头我给你请一位比叶先生更博学的人。”
“再说吧。”廖芝兰兴致缺缺地摆一摆手,心念一转,问道,“你之前说过的话,是不是有所指?我们是不是握着程府的把柄?”
“没有的事,你想多了。”她明显对程询心有微词,廖文咏怎么会在这时跟她交底,一味打着哈哈敷衍。
“不说就算了。”廖芝兰不阴不阳地笑一下,“我总有法子打听到。”
廖文咏索性拔腿走人。
午睡醒来,姜道成唤来程询,意在赏看那幅枫林图。对着画沉默半晌,苍老的大手拍了拍程询的肩,“极好。只是,我这把老骨头,要等着看你位极人臣,在朝堂大放异彩。画中这等心境,断不可常有。”
程询恭敬行礼,“晚辈谨记。”
姜道成此次收学生的章程,程询派回事处告知有心拜师求学的人,消息生了翅膀一般传扬出去,不少人跃跃欲试。
程清远也听说了,当晚用饭时问程询:“明日起,要帮姜先生着手此事?”
程询答是。
程清远皱眉,“有这种不务正业的工夫,不如去国子监听听课。姜先生哪里就需要你跟在一旁多事了?”
程夫人把话接了过去:“高门子弟,历来就没几个去那儿听课的。”
程清远斜睨她一眼。
程夫人只当没看到,笑吟吟地给程询夹菜,“多吃些。”
程清远深凝了程询一眼,“去不去且随你,需得抓紧的那件事,务必谨慎。”
程询颔首,“那是自然。”
程夫人感觉得出,父子两个隐晦提及的是外院的事,不是自己能够过问的,便沉默不语。
程清远微不可见地蹙了蹙眉,觉得长子现在是打心底不把自己当回事了,偏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形,明面上没法儿挑理。
忍着吧,他想,把北廖家的事解决了,再跟这小兔崽子算账。
之后两日,怡君和廖碧君每天上午如约而至。
程询那边,登门之客颇多,不少都需要他亲自出面应承,若这样还寻机见她,不免让人看出是刻意为之,只好作罢。
转过天来,是官员休沐的日子,程询命管家与几位管事打点外院事宜,自己带上枫林图和几色礼品,去了城南廖家。
对他这次走动,怡君一直心存期盼,既盼着父兄好生款待他,又盼着疑惑得到合理的解释。
廖碧君听怡君细说了那幅图的事,跟妹妹一个心思。是以,这日下学后,二人命车夫从速回府。
马车行至外院,便被小厮拦下,“禀大小姐、二小姐,老爷要您二位去书房说话。”
姐妹两个相视一笑,连忙下车,进到书房,便对上了父亲很少对她们展露的喜悦的笑脸。
廖大老爷对两名小厮打个手势,二人称是,手脚麻利地取来一幅画。
四尺中堂——怡君一眼看出,将要看到的画,与枫林图的画纸尺寸相同。
两名小厮小心翼翼地把画轴缓缓展开。
怡君微微睁大眼睛。
居然又是一幅枫林图。
与两日前见过的相较,景致完全相同,只是氛围不同,这一幅只有令人惊艳的美,不会让有心人的情绪陷入矛盾混乱。
仔细分辨,毋庸置疑,是他的手法与技巧。
他留下这幅画,是要告诉她:那幅画带给她的疑问,皆因用色上的微小差异引起。
廖大老爷笑道:“为着叶先生的事,程解元用这幅画赔不是。委实没想到,那样天赋异禀之人,为人处世竟是这般谦和周到。”
廖碧君笑一笑,应道:“爹爹说的是。”
怡君则走到那幅画前,凝视着画中一角,大眼睛眯了眯。
廖大老爷随着走到次女身侧,叮嘱道:“这幅画要悬挂在书房,你得空就来看看,学一学程解元的神来之笔。”
怡君唇角绽出喜悦的笑容,明眸潋滟生辉,“我正有此意。多谢爹爹。”
父女三个其乐融融地叙谈多时,廖大太太派丫鬟前来请了两次,才一起回内宅用饭。
翌日的程府课堂上,程夫人以忽然遇到棘手之事为由,先命人把叶先生请到了内宅,过了些时候,又把廖碧君请了过去。
偌大学堂中,只剩了怡君和丫鬟夏荷。
怡君遵从叶先生的吩咐,临摹一幅二尺立轴的山水名作。中途走神了:对着画左看右看,也没找到出彩之处。
这叫什么名家手笔?比起程询笔下的日暮苍山、小河潺潺,差远了。她腹诽着,果然是不会走的时候千万别看人跑,看了之后,精绝的本领学不来,眼前该学的又心存轻慢。
“二小姐。”夏荷凑到她近前,飞快地扯了扯她的衣袖,随后推开两步,恭敬行礼。
怡君循着夏荷行礼的方向望过去。
门外,柔和的暖阳光线中,程询悠然而立。与她视线相交时,颔首一笑,徐徐走进门来。
先前在叶先生面前,说要请爹娘同意,也只是随口一说,压根儿没想去问母亲的意思。
廖大太太平日总把“女子无才便是德”挂在嘴边,打心底不赞成她们读诗书、做学问。是不难见到的那种重男轻女的妇人心思。
廖大老爷是严父面孔,值得庆幸的是,从不反对两个女儿的求学之心。关乎这种事,都会爽快应允。
当日,姐妹两个掐着时间去了外院,等候在府门内。
廖大老爷下衙回府,二人迎上前去,陪父亲回内宅的路上,把叶先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听得此事与程询、姜道成有关,廖大老爷意外地扬了扬眉,思忖片刻,道:“明日我派管家出去,问明两位先生和程府的意思。你们要每日前去程府的话,廖府不能失了礼数。”
他对次辅程清远一点好感也无,却很欣赏聪明绝顶的程询、才华横溢的姜道成。文人相轻不假,但要分对谁,程询和姜道成那样的文人翘楚,寻常人真没轻慢的资格。
姐妹两个听了,立时笑逐颜开,向父亲道谢。
廖大老爷被她们的情绪感染,笑了笑,告诫道:“去归去,你们可不能惹事。”
廖碧君忙保证道:“爹爹放心,我们一定会谨言慎行。”
父女三个说着话回到正房,见到廖大太太,谁都没提方才说定的事。
程府东院。
姜道成坐在厅堂,没好气地看着程询。
前几日,这后生派小厮寻到他面前,针对当地一桩案子跟他打赌,随附一封注明好几项事由的赌约,惹得他瞧着信运了半晌的气:他就在案发的县城,且在县衙中有熟人,眼看着就要结案了,怎么想都不会再出周折,程询却笃定案情发生逆转,更与他赌上了未来几年的运道,说如果料错此事,便搁置功名路,到他跟前做几年洒扫的书童。
太狂了。
他相信有神机妙算的人,并不敢断定程询日后不会成为那样出色的人,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程家这大少爷如今还太年轻,还没出门历练过,信誓旦旦地跟他来这么一出,只能让他认定是中了解元之后的浮躁、张狂。
他忍不得,当即应下赌约。
后来……后来他就带着书童来了京城程府,懊恼、怄火得快找不着北了。
程询不难猜到老人家的心绪,陪着笑,亲自沏好一杯碧螺春,“先生,请慢用。”
姜道成见他做派与信中的态度大相径庭,不免意外,“我还以为,你是狂得没边儿的人。”
“晚辈晓得。”程询显得愈发谦恭,“先前的激将法,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望您见谅。”
姜道成扯了扯嘴角,喝了一口茶,眉眼舒展开来,“好茶。”
程询道:“听说您喜欢,便寻了些上品。”
姜道成如实道出心绪:“思前想后,我瞧着你,心惊肉跳的。”隔着好几百里料定一些事的结果,太反常了。反常即为妖,这道理他听过无数次了。
程询笑出声来,避重就轻:“您是什么人物啊?喜好常有人谈起,我只是稍加留心,记下了而已。”
姜道成不予置评,岔开话题:“说说那个案子吧。”
那个案子,是一个商贾家中出了人命,刚满十八岁的丫鬟中毒而亡。官员若没有一定的权势和手段,处死府中下人都要担上干系,何况商贾之家。丫鬟的至亲要讨个公道,及时报官。
县令查来查去,通过商贾一家上下的口供,找出了嫌疑最重的账房管事。
那账房管事起初矢口否认,经过半年的牢狱、大刑之灾,承认是自己下毒杀害丫鬟,理由是那丫鬟时常对他冷嘲热讽,他想给她点儿教训,并没想杀死她,怎奈自己不懂药理,下在饭菜里的药分量重了些,便有了丫鬟的身死。
县令想不出别的可能,便认为可以结案了。
这案子,正常发展的话,真凶要在一年后落网。
商贾之妻,是活脱脱的母老虎、妒妇心性,夫君跟哪个女子多说几句话,都会心生不满,但在人前,却是敦厚的做派。
商贾与丧命的丫鬟有染,暗度陈仓的日子长达三年,好几次提及把丫鬟收房,抬为妾室。商贾的妻子不肯答应,总是不能如愿把丫鬟逐出家门,妒火燃烧到一定地步,起了杀心。
当家主母选定替死鬼,吩咐下人统一口风应对官府的询问,并非难事。是在结案之后,商贾一直觉得愧对丫鬟,没让她生前享什么福,又屡屡看到发妻做噩梦,哭喊的言语充斥着恐惧,起了疑心,反复盘问下人。一来二去的,梳理清楚整件事,把发妻告上了公堂。
前世,因为案情的反复,上报至朝堂,错判了案情的县令得了很重的罪责。
程询清楚地记得原委,觉着都不是什么善类:惹祸的根苗是商贾,身死的丫鬟也有行差踏错之处,商贾之妻偏激到那地步,商贾该是功不可没,可平白杀人、害人的罪,任谁都无从宽恕。
做替死鬼的账房管事最无辜。
今生要元凶尽快伏法,派人用程府的名头敲打商贾和县令即可。他们怎么想不打紧,重要的是这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