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黑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啥”郑乙等十八骑愣在了原地,队头你是在跟我们说笑吗

“快,抓紧披甲!”王臣没有解释,紧接着就下达了一道命令。

军令如山,郑乙等十八骑赶紧从两匹战马的马背上卸下乌锤甲。

乌锤甲只剩十九具,为了减轻负重,多余的甲胄已经被埋藏在半路。

先是身甲,再是裙甲,再是扞腰,再是披膊吊腿,最后拿起带有顿项的兜鍪重重的扣在自己的脑袋上,再把翻起的顿项拉下。

片刻之间,就互相帮衬着披挂完毕。

王臣再一挥手,所有人迅速隐入山道两侧。

两匹战马也被牵到道侧,在郑乙的安抚下侧躺了下来。

又过了大概半刻钟左右,东南方向传来隐隐的马嘶声。

紧接着,十几支火把就从东南方向的一道山梁后面突兀的冒出来。

火光中,只见数十骑正沿着山道向着这边急进,从他们头上戴着的毡帽以及身上穿的裘袍可以断定,真就是吐蕃军!

郑乙等十八骑忍不住又看向王臣。

队头居然真能发现五里外的追兵!居然是真的!

不片刻,那数十骑已经来到近前,王臣粗略的数了数,不到五十!

还算好,兵力相差并不是很悬殊,如果数量超过五十骑就很麻烦,因为这时候吐蕃军队的装备已经不比唐军差,双方战斗力已经很接近。

只不过,不到万不得已,王臣并不想发动攻击。

因为他们的首要任务还是前往长安向朝廷求援。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并不是他想怎样就能怎样。

行进中,领头的那个吐蕃武将忽然间扬起右手。

跟进的四十余骑便纷纷收住战马,拢成了一堆。

其中一个吐蕃兵翻身下马,牵着两条獒犬在地上到处乱嗅。

这下王臣就知道不能够再等下去,因为这些吐蕃獒犬明显已经发现了他们。

“放箭!”王臣当即大喝一声从藏身处站起身,同时挽开事先备好的角弓,对着领头那个吐蕃武将的面门就是一箭!

两下里相距不到五十米,所以这一箭射得极准。

只听噗的一声,三棱箭簇瞬间就将吐蕃武将的脑袋连同毡帽射了一个对穿。

一箭射穿吐蕃武将面门,王臣内心却毫无波澜,他的前世虽然没有杀过人,但是今生却真堪称是杀人如麻,要不然也不可能当上骑兵队头。

几乎同一时间,除郑乙外的十七骑也相继射出了一支重箭,因为距离够近,再加上又是暗打明,所以命中率非常高。

十几个吐蕃骑兵应声摔落马下。

“有汉狗!快,灭火把!下马!”吐蕃兵反应很快。

就这片刻工夫,安西军又向吐蕃兵射出了第二波箭。

只不过,第二波箭的杀伤效果就远远不及第一波箭。

因为剩下的吐蕃兵已经下马,并且将战马拢成一圈结成了防御阵。

“突击!”王臣果断下达了第二道命令,然后弃弓抄起长矛率先发起冲锋。

身为一名户外运动的资深爱好者,王臣比谁都清楚,刚才打着火把赶路的吐蕃骑兵短时间内很难适应黑暗,会暂时性的失明。

摸黑赶路的安西军则不会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不能给吐蕃兵披甲的时间。

安西军的进攻恰到好处,吐蕃兵毫无还手之力。

只片刻,阵中的二十多个吐蕃兵还有獒犬就全部被捅死。

王臣和麾下参与冲锋的骑兵则毫发无伤,乌锤甲的防御足够强悍。

“给吐蕃狗挨个补刀,不要漏了!”王臣随即下达了第三道命令。

十七人将长矛倒插在地上,拔出横刀给吐蕃骑兵挨个补刀,躲在路边的郑乙也牵着两匹战马前来汇合。

就在这时,之前中箭倒地的一个吐蕃骑兵突然间纵身跃起,先是一脚踹翻郑乙,再伸手夺过一匹战马,飞身上马就跑。

“赶紧追,不要让他跑了!”

“拿弓箭,小乙快去拿弓箭!”

正在补刀的十七骑大呼小叫,顿时间乱成一团。

王臣却一伸手拔出一支长矛,先助跑几步再将长矛向前奋力掷出。

四米长的长矛瞬间撕裂夜空,像一条噬人的毒蛇一下洞穿了吐蕃骑兵的背心,吐蕃兵的身躯晃了晃,然后颓然摔下马背。

“彩!”众人齐声喝彩,包括刚起身的郑乙。

“继续毁尸灭迹。”王臣叮嘱了一句,独自走向落马的吐蕃骑兵。

那个吐蕃骑兵虽然被长矛洞穿,却还没咽气,挣扎着从地上坐起,甚至还试图将长矛从体内拔出来,这种行为当然是徒劳。

看到王臣走过来,吐蕃兵立即破口大骂起来。

“逃奴!汉狗!你们就算偷了铠甲也活不成。”

“慕容堡帅派来的大军很快就能够杀到这里。”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谍战:开局叛逆者,谁有我更拽!

谍战:开局叛逆者,谁有我更拽!

初恋栀子花
孟浩川魂穿二战时期,在最隐蔽的战线上,坚守着自己的红色信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他是戴老板又爱又恨的军统王牌特工梅花!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他是忍辱负重,长期潜伏,等待时机的秋蝉!同时也是鬼子的特勤处主任,在鬼子和汉奸眼里,他是有名的贪官,拽里拽气,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归根结底,言而总之,杀鬼子,除汉奸,扬我军魂,扬我国威!主角内容虚构,历史节点不虚构,尊重历史,
军史 连载 40万字
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

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

阿童木的木
本文非穿越文。作者出生的江南小村,祖辈口口相传曾出了这么一位江洋大盗“绿胡子”。从一个小土匪变成江洋大盗,绿胡子经历了什么?老一辈的传说已经几乎无迹可循。乡野志怪经常引起人们津津乐道。事实已经无法考证,作者也没机会写正经历史书。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极大摧残帝国最富庶的征税来源地,暴露老大帝国风烛残年的体质。众多殖民帝国群狼环伺周围,紧紧盯着眼中的肥肉。湘淮军杀良冒功,洋枪队纵横租界,太平天国童子营的
军史 连载 4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