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虽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祯听完王寅的汇报后默不作声,待王寅退出大殿,李祯的眼光落在桌上的纸袋上,这是陈恪让王寅送上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的文章中,随着不断演变,至大盛王朝开始出现故事的形式。

而陈恪写过小说,李祯听说过孔乙己的故事。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因内容过于压抑而未能流传开来,但对那些学子们的影响却非常大。

李祯虽不喜欢这部小说,但不能不承认其中蕴藏的道理。

这时看着纸袋,李祯以为是悲剧小说,深深地吸口气,方才缓缓打开纸袋掏出一本书来。

这本书五十多页,被一根卷绳装订在一起。

李祯看看标题,“家”这个大字写得端端正正,带着一股庄重古朴的气息,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他喜欢书法,而眼中所见的小楷字可列大师级别。

来到这个世界后,陈恪的书法取得了质的飞跃,不仅李祯欣赏,包拯也在啧啧赞叹。

带着这份欣赏一行行往下看去,包拯的脸上开始严肃起来,这是一份防汛救灾预案。

这份预案写得非常详细,从组织危险地带的居民撤退、到设置临时居民点、以及如何排涝救灾......一系列的安排井然有序。

包拯对这份预案几乎是全盘接受,唯一的疑惑是出动左右厢军和天武军救灾的安排。

包拯疑惑,陈恪虽然在预案中做了详细的分析,但他仍然心存疑惑,沉吟一下缓缓说道,“我立刻安排下去,但出动军队一事需上报皇上和太后。”

包拯最终全盘接受了这份预案。

陈恪却低声说道:“大人宜早,属下担心这两天就会降下暴雨。”

包拯毫不犹豫地回道:“我即刻安排,随后进宫面见皇上。”

他是一个果断的人,立刻召开府衙会议,高中低层各级官吏全部参加,按照预案内容逐条部署下去。

就在包拯通知召开会议时,李祯已看完这部小说,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

这是一部喜剧小说,叙述了一个大家族的故事,养母与养子之间从猜忌开始,随之发生了一连串的误会,最后养子主动与养母沟通,母子和睦全家兴旺。

这部小说是陈恪昨晚热得实在受不了,为打发难熬的时间,头上扎着汗巾、手臂上缠着面巾辛苦写出来的。

在写这部小说时他吸取了“孔乙己”的教训,将悲剧写成了喜剧,一个个误会就是一个个笑点,让李祯在看这部小说不时发出一阵笑声。

等看完这部小说后李祯沉思一会,拿起一本奏折看看,吩咐张孜,“请长兴侯入宫。”

他用了一个“请”字,长兴侯刘艺是刘太后的弟弟,也是他的舅父。

当刘艺走进紫宸殿躬身行礼时,李祯从御案后站起身走过去,对刘艺轻声说道:“舅父平身。”

听他称呼“舅父”,刘艺急忙回道:“圣上、臣左武卫大将军长兴侯刘艺拜见皇上。”

刘艺不受“舅父”的称呼,坚持臣子本分。

这个态度不由让李祯想起陈恪的那句话,“对圣上而言只有忠臣良将,没有远近之人。”

这句话十分精辟,让他下定决心向刘太后推荐刘艺。

事实证明他的推荐没错,刘艺上任以来分得很清楚,在私是刘太后的弟弟,在公却是大兴王朝的长兴侯。

不论在私在公,刘艺都希望刘太后和李祯母子之间的感情十分和睦,还成为母子间的和事佬。

就凭这一点李祯就信任他,请他入宫也是带着一颗私心,见他坚决不受“舅父”的称呼,诚恳地说道:“我请舅父来是以外甥的身份请教您,请您坦率直言。”

说完这席话,李祯将手里的这份奏折递给刘艺。

而刘艺打开一看,竟是范泰上奏请设西北四路经略使,统一指挥西北战事的奏折。

而其推荐的这位经略使的人选竟是御史中丞杨国斌。

看完这份奏折刘艺气得脸都青了,合上奏折急切地说道:“陛下、万万不可。”

“西北地势复杂,元迁狡诈,而楚国公和曲昌候久经沙场,必有良策消灭元迁,杨国斌懂什么”

因为李祯请教的态度,刘艺说出了心里话,坚决反对杨国斌担任西北四路经略使是有原因的。

按大兴王朝的军事设制,每路设置一军,日常的最高指挥官是统制,往下排是副统制、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

如出现较大规模的战争,朝廷会临时安排招讨使、宣抚使指挥两路或两路以上的军队,基本分工是招讨使为司令官指挥作战,宣抚使为参谋长负责出谋划策并指挥后勤。

而经略使却是一个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官,相当于这个地区各路军的总司令,招讨使和宣抚使也要服从他的指挥。

所以刘艺坚决反对由杨国斌担任西北四路经略使。

这是李祯给他打消顾虑的结果,按照以前的规矩,三使均由文官担任。

这次出现了意外,刘太后让曹穆和曾乐行分别担任西北两路军的招讨使和宣抚使,并未遭到范泰等人的反对。

原因简单,这两位都是保皇派,他们巴不得让他俩离开京城。

而让杨国斌担任西北四路经略使,就是准备将三使的职位牢牢控制在文官集团手里。

同时还有一个目的,让杨国斌获得一点战功,为接替范泰做准备。

这点私心李祯能琢磨出来,刘太后更是一眼就看了出来,放下奏折缓缓问道:“皇上是何意见”

李祯坦然回道:“今早、儿臣安排王寅询问陈恪,兴律两国的谈判底线在哪陈恪回道:‘不要修改安定城盟约......’”

看过“家”这部短篇小说后,李祯对刘太后敞开了心扉,如实说出陈恪所言。

等他说完,刘太后叹口气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但谭相坚持修改盟约,还是没有陈恪看得远啊!”

刘太后在李祯面前自称“我”而不是“哀家”,这是以娘俩的身份说话。

她肯定陈恪的建议,然后问道:“还有其他吗”

李祯轻声回道:“娘、陈恪让王寅带回一句话,内行指挥外行是兵家大忌,楚国公和曲昌候对我大兴王朝忠心耿耿,宜信之。”

听他称呼自己“娘”,刘太后开心地笑了,随即问道:“陈恪竟知范泰的奏折”

李祯回道:“当时儿也纳闷,于是询问王寅,陈恪为何说出此话”

“王寅回道:“小部队的焦老三和王小乙跟随曾侯爷前往西北征战,陈恪十分担心。”

“陈恪说:‘将士为国战死沙场死得其所。但因外行的瞎指挥而死在沙场那就太冤了。’”

李祯的解释合情合理,陈恪有两个兄弟就在西北战场,是因担心而提出建议的。

刘太后理解陈恪的心情,轻轻点点头,然后轻声问道:“你接受陈恪的建议”

李祯轻轻摇摇头、低声回道:“儿心中疑虑,请舅父前来以外甥的身份向他请教,舅父坚决反对范泰的奏折,所言与陈恪相似。”

听他请教刘艺让刘太后高兴,陈恪毕竟是外人,而刘艺却是自己的亲弟弟,李祯还是相信自己人的。

有刘艺的话,刘太后也不想接受范泰的奏折,但她还是迟疑,轻声说道:“由文官担任三使本是祖制,这次已是例外,当时范泰等人没说话。”

“这次他们一定搬出祖制,曹穆和曾乐行就不能担任招讨使和宣抚使了,如何是好”

刘太后的政治经验确实丰富,知道范泰等人的底气,如不任命杨国斌担任西北四路经略使,他们就会搬出祖制,届时就要免去曹穆和曾乐行的职务。

刘太后知道他们的用心,这些人的私心太重,完全没考虑国家利益,可虽然恼火,面对这种局面她也感觉无力。

而李祯却取出陈恪的短篇小说送到刘太后面前,低声说道:“娘、陈恪写了一部小说,儿看了感觉十分有趣,孝敬娘了。”

听李祯提起这部小说,刘太后诧异,看看李祯手里的这本书,不知他是何意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

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

远大前程
靳长安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成为了魔教中人。正惆怅无助之际,没想到捡到一枚戒指,而戒指中竟然寄居着一个大姐姐的残魂。戒指老爷爷是吧?随后凭着大姐姐的指引,他一路高歌猛进,成为魔教高层。就在教主带领着他打算行刺当朝皇帝时,他却愕然的发现不是,我家戒指大姐姐怎么变成了当朝女帝?
军史 连载 31万字
小心,枕边人

小心,枕边人

莫歆
我醒来后脑中的记忆已经被清空,周围的一切都像是精心布置的骗局。在验证自己身份的道路上我屡次落入一个又一个迷团之中。诡异的老公,奇特的纹身,神秘的线索,一道七..
军史 连载 15万字
重生日本当白领

重生日本当白领

开卷0
正式版简介:重生日本,成为公关公司一名小白领的夏栗,被迫接待一名又一名绝色佳人。搞笑版简介:纳尼,夏君任务又没完成的干活,皮鞭伺候。
军史 连载 8万字
筑仙山

筑仙山

笔墨染雪
云清是一个小道士,他的体内有颗结石,有一天,这颗结石从体内排出,迅速变大,竟成了一座仙山。云清,你生了一块石头?老道士惊讶不已。不……师父,你听我解释!..
军史 连载 11万字
火影:某金发帅气永带妹成名录

火影:某金发帅气永带妹成名录

环月飞行胡萝卜
天赋大于努力!当忍者们还在用传统忍术和忍具打的头破血流的时候,迪达拉已经领先忍界几千年用上了歼星狙击炮和以核聚变为动力的新型忍术。从此一路收割,踏上巅峰,统御忍界。…………多年之后,迪达拉一手掐着大筒木的脖子,一手捏着一枚核弹,核癌氪氢的问道:“告诉我,你们的母星在哪?”
军史 连载 66万字
只有神知道的领域

只有神知道的领域

子温
波若是什么?师傅说波若是上古武道的传奇功法,是光耀武林的唯一。而这个世界却说波若是一种超能矿石,是制造超能兵器的唯一。但这些都与沙时无关,他只想过混吃等死的生..
军史 连载 2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