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当朝对质
巫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从曲晏成功登上皇位之后,秦世德凭借着舅舅的身份立即掌握了天隐朝堂的最大话语权。 如今他可谓是权倾朝野,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见他猛地一甩衣袖,脸上满是轻蔑与不屑之色,甚至连看都不再多看那袁大人一眼,仿佛对方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蝼蚁一般。 根本无需等待皇帝开口下令,训练有素的禁军便反应迅速的冲上前去。 他们毫不留情地伸手抓住袁大人的双臂,用力拖拽着就要将其带离此地。 看似瘦弱不堪的袁大人,却不知道从哪里突然爆发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他拼命挣扎扭动着身躯,以两条破旧的衣袖为代价,竟然挣脱了禁军那如同铁钳一般牢固的束缚。 他不顾一切地向前紧走几步,伸出自己的手掌冲着天空,神色焦急万分地高声喊道。 “恳请诸位大人听听在下所言! 在座的各位大人们皆是赤胆忠心、英勇无畏之士,其中更有许多都是曾经伴随先帝多年的元老重臣。 难不成你们真的愿意,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秦世德独揽朝政大权、把控整个朝堂、把控整个天隐吗 苍天在上,后土在下!我袁年今日在此郑重起誓! 倘若我今日所言有半句虚假不实之处,就让我全家老小共计三十多口人全部遭受那千刀万剐的极刑。 不仅如此,待我身死之后,还要堕入那拔舌地狱之中,永生永世都无法获得超生转世之机!” 袁大人这番话过于激愤,犹如一道惊雷划破长空,震得在场之人无不惊愕万分。 那些原本打定主意明哲保身、默不作声的大臣们此刻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惊诧,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想要开口。 其中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臣不顾秦世德的怒视,站出来颤巍巍地说道。 “袁大人,你又何必立下这般狠毒的誓言呢 若这其中真有什么内情,你如今也已站在了这朝堂之上,不妨慢慢讲来,也好让我们大家听个明白呀。” “好!” 袁大人闻言猛地转过身去,目光转动着扫视着殿内的每一个人。 他那模样仿佛是要把所有的顾忌和恐惧都抛诸脑后,不顾一切地喊出心中压抑已久的秘密。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尽全身力气,以一种决然的姿态扯开嗓子大声吼道。 “如今龙椅上坐着的这位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皇室血脉!他乃是我袁家旁支,袁家村牛头坡的小三娃!” 此语一出,满座皆惊。 一时间,整个大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静,随后便是一阵此起彼伏的惊呼。 “什么!这怎么可能” “陛下可是先皇嫡传血脉,在我们眼皮子底下长大岂容你信口雌黄!休要在此胡言乱语!” 这短短的一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花。 大臣们面面相觑,瞠目结舌,交头接耳地议论开来。 有的人脸色苍白,额头上冷汗涔涔,有的则是满脸狐疑,似乎对袁大人所言半信半疑。 还有一些胆小怕事之辈,眼见局势不妙,趁着众人注意力被吸引之际,悄无声息地往殿外挪动脚步,想要溜之大吉。 然而,面对如此惊人的爆料,更多的人还是选择留在原地,静待事态进一步发展。 毕竟从古至今,从未听闻过有人胆敢公然质疑天子的身世血统,更何况是像这样言之凿凿地宣称其另有来历。 面对众人的质疑,袁大人丝毫不惧,他一摆手指着龙椅上的那位继续喊道。 “是真是假,一探便知!” 由谁探,又有谁敢来探 又有谁敢挺身而出承担这个责任呢 一时之间,众臣心中皆是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应对眼前这前所未有的局面。 秦世德满脸怒容,看着袁大人眼神凌厉如刀,恨不得直接用目光将他杀死。 “大胆狂徒,竟敢在此妖言惑众,冒犯天威,扰乱朝纲! 来人,速速将此贼子拖下去斩首示众!” 袁大人听闻此言,反而挺直了身子大声说道。 “我所言句句属实,若是有半句假话便叫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诸位大人,秦世德小人被我戳破了阴谋,如此就要杀人灭口! 可他杀得了我一个,却又如何能堵得了天下悠悠众口!” “哼!好一个信口胡诌之徒,你既敢拿家人起誓,那今日就休怪本官无情了。 来人,立刻去他家,将其家中老幼亲眷全部拿下,一个不留!即刻问斩!” 秦世德话音刚落,一群身披重甲的禁军便冲了进来。 只是禁军并未上前,反而是将殿内众人团团围住。 这些禁军都穿着盔甲,乍一看样貌也差不多,此刻烦躁不安的秦世德并未将此放在心上。 刚刚那位老臣依旧是颤颤巍巍的,弓着身子半抬着头对着秦世德说道。 “秦大人,你说袁年冒犯天威,可陛下尚未表态,你又何必如此急躁的要处置他全家上下 依老臣看,不如将太后请来为陛下辨明身份、主持公道为好。” “是啊,太后与秦太妃尚在人世,自能为陛下正名。” 众朝臣纷纷出言附和着,完全没人去观察座上皇帝的神色。 秦世德却是大手一挥,果断拒绝了众人的提议。 “何必惊扰太后清净,此人不过是妖言惑众!来人,将他拖下去斩首示众!” “我看谁敢!” 千钧一发之际,殿外突然传来一声怒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当朝太后正携公主款步而来。 她凤目含威,缓步行至御前回身扫视着殿内诸臣。 “臣等参见太后娘娘!” 诸位大臣纷纷低头行礼,只道是终于来了位主心骨。 即便太后并非曲晏生母,但先皇在世时她乃是中宫皇后,名分地位上自然就代表着先皇。 “哀家听闻路鼓之声,想必是前朝定然是出了大事。 心中担忧陛下初临朝堂,处理起来恐怕会颇为吃力,故而前来瞧瞧。 却不想竟在殿外听到这般离奇言论,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