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君芬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商容的担心可能是真诚的,因为在钕娲宫时,正是他首先提出向钕娲娘娘献祭,以消除殷寿题诗可能引发的灾难!这显示了他对神灵的深深敬畏。 甚至当帝幸想要削减祭祀制度,减少人牲时,商容也是反对者之一。 与其他反对者不同,商容并不直接对抗帝幸,而是用温和的方式,试图逐渐影响帝幸的决定。 殷寿回想起过去的事情,对商容现在的态度已经有所预料。 他随即笑着对商容说: “老丞相可能不知道……” “在之前的祭祀中,神灵显现,已经将青君赐予了我。” 商容心中一震。 难道朝歌的传言是真的 这件事成为了朝歌的一个笑话,也被百姓视为帝幸贪恋美色的证据。 神灵降临,竟然当场要求娶灵巫! “我们的大王真是任性……” 百姓们议论纷纷,感叹不已。 但商容心中仍有疑虑,他当时就在场。 只见帝幸念完祷文,并没有看到其他异常现象。 殷寿却一副“信不信由你”的态度,淡淡地说: “丞相如果不信,不妨亲自去问神灵。” 殷寿心里暗自好笑。 他不相信商容真的能把玄冥祖巫召唤来对质。 如果玄冥祖巫真的出现,那反而是一件好事! 殷寿正好可以再次与她好好“谈谈”,无论如何也要得到几滴祖巫精血。 商容无奈,只能回答: “老臣不敢。” 看到商容终于勉强同意,殷寿微微点头。 ——等事情成了,你也不得不接受。 “嗯,老丞相如果还有疑问,不妨去找王叔比干聊聊……” “我离开前也和他谈过这件事。” 比干的想法其实并不重要。 但殷寿确信,只要商容去找他,比干一定会尽力劝说商容。 没办法。 大王惹出的麻烦,终究需要有人来解决。 --- 如果不是这样,他怎能成为殷寿在朝堂上最得力的助手 说到这儿,殷寿又想起一件事。 商青君确实已经被他接进宫中, 但邓婵玉还没有回来! “她可能还在邓府等着我的诏书……” 殷寿随即说道: “丞相,您先回府准备,嫁女之事不可马虎,需有相应的排场。” “请丞相也转告邓九公,三日后,两家将共同举行婚礼,并将新娘送入宫中。” 商容本能地应承,随即意识到问题,抬头望向殷寿,面露难色。 大王! 邓家那边尚可,邓婵玉已在府中待嫁。 然而我的女儿青君,已入宫中。 三日后,该如何再送一个“青君”入宫 我仅此一女! 殷寿立刻察觉到商容的神色,明白了他的顾虑, 心中也感到一丝尴尬——竟忽略了这一点! 他稍加思索,接着说: “青君现正卧病在床……这样吧,出嫁前一日,我会派人将她送回府中。” 商容听罢,再望向纣王那壮硕的身躯, 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最终,他缓缓低头,对殷寿说: “既然如此,我的女儿就交给大王了……我家青君体质孱弱,还望大王多加关照!” 商容匆匆离去。 他需先向邓九公传达王命,再急忙回家准备一切。 殷寿给的时间紧迫,商容不愿敷衍了事,自然感到压力山大。 商容离去后, 殷寿正欲修炼,比干却求见。 之前他将一堆事务交给比干,自己则离开,现在自然不能不见。 一见面,比干便问: “刚才见丞相匆匆离去,不知有何急事” 殷寿便将之前的事情告诉了比干。 比干心中不禁苦笑。 尽管他已有预感,甚至在祭坛下殷寿询问他时,他也回答了“信”。 他曾多次向商容提起, 但现在看来,大王行事仍有些任意。 ——怎能强行将灵巫纳入后宫呢 比干在心里安慰自己: “大王的功绩可与上古圣王相媲美,想要娶灵巫为妃……似乎也说得过去。” “况且大王若能多纳妃嫔,多子多孙,我大商必将更加兴旺!” 作为殷商宗室,比干对帝幸的子嗣之事格外关注,也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去督促! 想到这里,他立刻向殷寿行礼祝贺: “恭喜大王,如愿以偿!” 随后,比干开始汇报正事。 之前在朝堂上,殷寿下令处死苏护,比干早已想好应对之策。 因祭祀尚未结束,崇侯虎与费仲、尤浑并未立即出发,而是等到祭祀之后才前往冀州。 但他们等不及,便提前动身。 比干来此,正是为了向殷寿禀报此事。 殷寿听完,微微点头。 “这件事就交给王叔去办,我信任王叔能够妥善处理……” “臣感激大王的信任!” 谈完正事,比干面露难色。 过了一会儿,他才问道: “大王,对于西伯侯姬昌,我们该如何处理” 比干对姬昌的贤德有所了解,担心殷寿会因怒气而下令将其处死。 “国家若失贤才……而且若姬昌被杀,西岐必生乱,大商难以安宁!” 但他不得不提,因为他忠于眼前的殷寿。 在苏护一事上,姬昌态度最为坚决。 他与苏护一同宣称苏妲己已有婚约,后又为苏护求情。 姬昌声望极高,在朝中有许多支持者,当时还说服多人跪地求情。 若非殷寿果断,苏护的事可能就此作罢。 实际上,在原本的历史中,苏护在侮辱帝幸后,仍安全返回冀州,后来起兵反商,最终投靠西岐,成为反商的重要力量。 提及姬昌,殷寿也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杀……还是不杀” 若现在处决姬昌, 虽能断其运势、拘其魂魄,却无法改变封神的大局。 反而会让西岐更有理由讨伐商朝。 但如果不杀…… 心中总觉得难以释怀。 见殷寿犹豫,比干心中一动。 他一向尊敬西伯侯姬昌的名声,也未预见西岐未来的反叛, 自然不希望看到姬昌死去。 于是立刻劝谏: “大王,古代圣君治国,讲究的是帝道与王道……” “若大王执意杀姬昌,便是行霸道,背离了帝道与王道!” 作为商朝的君主,殷寿早已明白帝道、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差别。 简单来说,让百姓服从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对百姓施以恩惠,积累深厚功德,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拥戴——这是帝道。 第二种,用礼法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引导百姓分辨是非——这是王道。 第三种,对违抗者动用武力惩罚——这是霸道。 比干这番话,是在提醒大王: 既然已经推广造纸术,又多次委以重任,创造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新发明, 并且无私地惠及天下商民——这分明是帝道的做法。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走霸道的路 但殷寿心中另有想法: “世人常说王道始于姬昌……如果现在杀了他,反而成就了他的贤名,让他毫无瑕疵。” 在原本的命运中, 姬昌最大的污点就是吃了自己儿子做的肉饼。 不管怎样,虎毒不食子。 因此,殷寿选择维持原计划不变: 立即处决他,岂不是让他名垂青史 这样一想,殷寿迅速做出决策: “姬昌虽有过失,但过失在于不明事理,与叛逆苏护勾结。” “他的罪行尚不足以致死……让他留在朝歌反省!” “何时认错,何时让他返回西岐。” 比干听后,立刻恭敬行礼。 “陛下果然仁慈!” 比干虽然感到欣慰,内心却有些自责。 我怎么会认为陛下残暴如果不是苏护自寻死路,陛下或许也会宽恕他吧! 随后,比干对殷寿的目光更加充满敬意。 这种敬意来得莫名其妙。 仿佛源自灵魂深处,难以察觉,却越来越深。 这其中固然有殷寿偶尔的行为,也有许多让比干心悦诚服的事情。 但更多原因,却是受到人皇紫箓的影响。 作为被人皇封印的神灵, 不向人皇效忠,还能向谁效忠 再说比干,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身体正在发生变化。 他没有修炼的意图。 只是每次劳累之后,就会梦见一片星光大海。 醒来后,感觉浑身轻松。 文曲星的星辰之力,正慢慢改变着比干的身体,不断滋养、润泽。 若有人能透视他的胸口, 就会发现,原本的七窍玲珑心上,如今布满了星光。 星光似乎正在逐渐取代血肉。 当然,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 对比干来说,为殷寿处理好朝政大事,办好他交代的每一件事,便是修炼。 作为被天命封印的神灵, 如果只顾着修炼、吸收星辰之力,提升自己, 那和现在的众多仙神有什么区别 比干汇报完这两件事后,准备告退去处理朝政。 还未转身,便被殷寿叫住。 殷寿简单地说了几句话。 “王叔,拟一道圣旨,朕收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子为义子,赐名哪吒三太子,以表彰李靖多年镇守边关之功!” “再从工坊中挑选一些新奇物件,一并送去……” 说完,殷寿便先行离开。 他想着尽快回去告诉姜王后,宫中也要开始准备,三日后迎娶商青君、邓婵玉入宫! 只留下比干一人在原地。 比干心中反复思索: “陛下此举,究竟有何用意” 许久之后,他长长吐出一口气,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 他明白了! 陛下看似随性而为,就连纳三女入宫,也被百姓说成是贪恋美色。 但其实,是为了稳定大商的局势。 当前,大商国虽显繁荣,但危机四伏。 太师闻仲正在北海镇压叛军,朝中诸侯势力日盛,虽多忠诚于大商,却也需警惕。 苏护若非此次事件,谁会知道他有反心 大王将商青君纳入后宫,稳固了以老丞相商容为首的旧臣。 对邓九公、李靖施恩,则是拉拢了各地关隘的将士。 “大王真是深谋远虑……” 比干心中感慨。 想到这,他急忙向外走去: “必须尽快起草圣旨,送往陈塘关,不能耽误大王的大事。” 另一方面。 邓九公府中。 邓九公与邓婵玉等人抵达朝歌,帝幸赐府后,便安顿下来。 他们一直在等待宫中传旨。 然而,始终没有消息。 甚至在邓九公示好之后,原本常来往的费仲、尤浑两人也随崇侯虎去了冀州。 邓九公心中焦急: 大王究竟何意 邓婵玉进宫的事,之前一直由费仲、尤浑两人负责联络。 现在他们都不朝歌,难道要等他们回来再向大王提起 邓九公对帝幸生出一丝埋怨: 之前急的是你, 现在慢的还是你…… 大王,你在戏弄我吗 但在邓婵玉面前, 邓九公不能表现太多情绪,反而装作轻松自在,仿佛毫不在意! 这两天还劝邓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