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门冷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德海刚刚念完,保守的祁寯藻就忍不住出列,却被清文宗制止了。 安德海在这个时间, 又拿起另一份折子,说:“这是江南巡抚李大人,与两江总督怡良大人,共同阐述组建“苏军”的详细理由。” 话音未落,就打开折子,继续念道:“江南乃东南财赋重地,若地方不靖,则朝廷赋税无源,民生凋敝。” “今长毛发匪、捻子逆子等匪患猖獗,仅靠抚标、督标孤军奋战,实难奏效。” “如抽调江南、江北两大营之精锐,又恐影响朝廷对金陵围困大计!” “臣二人以为,唯有整合全省团练,方能形成合力,共御匪患。” 苏军组建详情如下:初期兵力规模16营,以苏南地区为试验区。 初期拟整合八千步兵,分驻苏州、松江、常州等府,以扼守要冲。 经费来源: 考虑朝廷户部财政紧缺,所需军饷、武器等,全部地方自筹。 无需朝廷接济。 预备使用资金详情: 每月三万两白银(四万大洋), 具体比例如下, 江南地方财政提供三成。 魔都铸币局提供三成。 江海关提供三成。 地方乡绅捐资一成。 若蒙圣恩允准,苏军练成之后,可与抚标、督标互为犄角。 一则可保苏州府城及周边安全,二则可分兵剿匪,肃清全省匪患。 江南地方得以安宁,则东南财赋可源源输往京师,于朝廷大局,裨益匪浅。 最后李世安保证, 只要苏军成立, 地方治安稳定,每个月用出去的三万两,至少也能赚回来六万两。 也强调了,苏军练成之后,亦归两江总督节制,以固东南海防。 总之就是一个意思,朝廷只需要出一个名头,就可以多一支正规军。 不花一分钱。 最终还能收到更多的税收。 安德海把李世安与怡良的折子分别念完之后,清文宗看着急不可耐福祁寯藻,说:“祁爱卿,你有什么要说的” “老臣请皇上万万不可答应!”祁寯藻第一时间就跪拜道:“湘军现在已经成为事实,万万不可重蹈覆辙!” “这苏军,看似不需朝廷花费一分一毫,就能得到一支强军。” “但正因如此,其后患难控!”祁寯藻虽为人正直,但一直古板守旧。 当然,也是看的长远。 清文宗还有一份折子没有让安德海念出来,所以心中早就有数。 他看向肃顺,等待肃顺替自己表达意见,然而这次却被人抢先了。 只见公开与李世安有矛盾,又因李世安被革职,再复起的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翁泰北,挺直腰杆出列。 “祁大人此言差矣!” “湘军现在已经被朝廷承认,成为了八旗军与绿营兵很好的助力!怎么在你的口中,变成了祸患一般” “没有曾侍郎领导的湘军,沙城只怕丢失几次了!”翁泰北不知道什么时候与曾某人有了联系,开始支持对方。 祁寯藻有些莫名其妙,翁泰北虽然与他不是一个阵营的,但在湘军这些地方练勇事情上,一向与他一样保守才对。 为什么一反常态支持湘军了 而且还是在这个时候支持 同样疑惑的,还有因为给李世安当监军有功,进入军机处的怡亲王。 他看向肃顺,眼神充满询问,“这家伙投靠你了还是与绍圃和解了” 肃顺则是冷哼一声,低声道:“在籍礼部侍郎庞中路,是他翁家举荐的人,担任江南团练大臣多时,毫无寸功!” 怡亲王这才恍然大悟, 感情这是听到了李世安折子里面提议,由庞中路担任苏军军事主帅。 从办事不利,即将被处罚,变成一支强军主帅,翁家怎么会不支持 而且翁泰北也够精明, 不在后面直接支持李世安,而是第一个站出来给湘军辩解。 以支持湘军来间接支持苏军。 这是一石二鸟,不,这是一石三鸟了,自己举荐的人掌军,这是其一。 让李世安间接欠人情这是其二。 其三,很少有人知道,但是给清文宗监察百官的肃顺很清楚。 不久前,为了让朝廷承认湘军,曾某人派了其弟弟曾荃游走京城。 在翁府待的时间超过一个时辰。 送的金银,至少五千两以上。 “绍圃知道这个庞中路,是他老对头的人吗”怡亲王好奇的问道。 肃顺摇摇头,他也很疑惑,李世安在官场时间太短了,按理说这些不是明面上的关系,李世安不可能知道的。 毕竟,李世安不问,他这个靠山也没有闲心去给李世安讲解这些。 当然,也没法讲解。 官场从来都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 敌人不一定是敌人。 朋友更不一定是朋友。 每个人的政治意图都有可能变化。 翁泰北原来就反对曾某人。 现在不是一样公开支持 他给李世安的信息,如果不是必要,紧急情况,不会多说。 说多了只会干扰李世安的判断。 当然,政治理念多变,那是上层才够资格,下面的人则不能多变。 下面的人,只能跟着自己的靠山行事,否则就意味着背叛! 政治背叛, 这是官场上谁也无法容忍的。 但是李世安进入官场才两年多,现在就已经品级与自己相同了。 按理的情况明显不适用。 当然,他也来不及回答,毕竟皇上在这里,不能过多在底下嘀咕。 这时祁寯藻也已经问话了,“翁大人的意思是,赞成李大人组建苏军” 翁泰北却是摇摇头,“本官只是赞成组建苏军,赞成李大人这个提议。” “我可没说赞同李大人组建苏军。” “有什么区别吗”祁寯藻最近年纪大了,没有太多精力去打听那些弯弯绕绕。也就不明白翁泰北的具体意思。 “当然有区别!”翁泰北点了点头,说:“本官支持李大人的提议,那是如今的苏南地区,确实需要一支强军!” “江南、江北大营的兵力一直紧巴巴的,向钦差为了支持李大人出兵围剿小刀会反贼,抽调了数千绿营精锐。” “差点被长毛趁虚而入。这说明两个大营的既定政策不可动摇!” “不动这两个大营的兵力,朝廷又没有多余兵力可调,更是缺少钱粮。那就只能靠地方自行组建军队防御。” “祁大人你也说了,地方官员掌兵,后患难控,所以,李大人的提议本官支持,但是李大人组建,本官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