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鸩视觉。 夜阑,南市的风里有姜与湿灰的味道。 影子钱柜在丁字巷口亮着两盏不老实的灯,一盏偏黄,一盏偏白,像两只眼睛互相提防。排队的人把半条街踩成泥,鞋底写着焦躁。 柜后的人笑,不露齿;笑意挂在腮边,像一块随时能撕下来的面皮。 我裹着雨披,递出一张丝票。票背的“盐星”粗了半分,刺孔的位置却对得很齐。 柜上少年拿着火摺子探来探去,火光在我的袖口上跳。那一点光落在我腕内的“影纹”上,很快又被我袖影吞掉。 “十日一折。”少年说,语气透着刚学会狠的兴奋,“银子当天兑,夜里也兑。” “夜里兑”我轻声,像问一味药该不该加盐。 “兑。”他把丝票压在算盘下,压出“嗒”的一声脆响,“我们不睡觉。” 我看他指节。指节处有一线红,是被盐碱咬过。唇角一丝笑没上去,我把袖口往下一掩,指尖在柜沿轻轻一抹,抹下一层看不见的粉。 我把那层粉藏在指腹的薄茧里,转身时踢了踢柜脚。柜脚空了一寸。里面是空笼子,不是钱箱。钱不在这里。钱在夜里“睡觉”的驿。 我出了队,走进雨。雨里有鼓。鼓在北。鼓声一近一远,像有人在大锅底轻轻敲着,提醒锅里的水记得沸。 丁字巷的尽头有一辆马车,车篷上画着一枚小小的“安”字,收笔极短。 这是我们的车。车夫不看我,只把缰扯了一下,缰绳有盐的涩。我跳上车,手心里的粉落进袖里的薄袋。薄袋里已经有三种粉:驿门灰、老仓廊木屑、票背印油残渣。三种粉混在一起,会把钱的路给我看出来。 卫峥说,影子的眼,不用看灯,要看灰。灰里什么都有。 我把车帘掀开一条缝,看见那两盏不老实的灯越走越远。灯晃了一晃,好像在发愁。它不知道自己照亮了不该照的东西。它照亮了灰。 —— “遍寻‘金蚕’。” 卫峥在地下石室的墙上点了三支红签。红签燃得极直,火头像三枚稳住的针。 墙上挂着一幅新画的“金流图”,细细的红线织成网,把许县、雍丘、濮阳、陈留、汝南、襄邑、酸枣、江陵、襄阳都缝在一起。每一个节点旁都有小注,写着“仓”“驿”“桥”“柜”“作坊”。有三处被圈了重重的墨:南门驿、东市老仓、北渡庙桥。 郭嘉立在图前,未坐。薄裘内的身子很轻,轻得像一支蘸过冷水的笔。荀彧背手立在他侧,目光在“桥”与“作坊”之间来回。 程昱靠在一柄未点名的军令旁,笑意淡却锋在里。他们都在听卫峥把“遍寻”二字拆开。 “一寻‘蚕’之名。”卫峥指向丝票局,“‘金蚕筹’行市三日,招来的人手多,招来的心却杂。把‘名’先收住:凡持筹入‘王师’工所者,记名,连家口、乡里一并记。‘金蚕’先是一块牌。牌要正。” “二寻‘蚕’之丝。”他指向作坊,“天蚕丝为‘安印’底纹之本,昨夜探得三处丝房,陈留一处为旧王家铺,现无主;汝南两处为世家暗股;濮阳一处已被吕军占去。要丝,就要人。——‘人’在驿。” “第三,寻‘蚕’之母。”他点在襄邑与酸枣之间,“母种在路上,护送的是并州刀客与两名陈氏旧吏。路线经盐洞,换马不换人。若要截,需借‘王师封签’与‘正逆之界’。” 荀彧道:“二十天。” 卫峥颔首,“七日锁‘名’与‘丝’,十日内送来第一批活种。若有遗失,由我自请军法。” 郭嘉轻咳了一声。咳,很短。短到像一枚针落在绵上,没有声。他没有叫人递姜汤。 他看着红线,像看着某条小河在慢慢涨。他伸手在图上点了一个不起眼的点——“南门驿”。 “昨夜,影子柜的银不睡觉。”他淡淡,“它的枕在驿。——先换枕。” “诺。”卫峥眼里亮起一线锋,挥手,“暗影之眼,分线而行。” 暗影散去如水,无声。墙上的红签照出他们肩背的影,影都向北。 …… 南门驿的夜很薄。薄得像一层被蜡熏过的纸,火光穿过去,纸另一面有人影挪动。 驿丞在算着马料与夜宿,嘴上嘟囔着“王师不扰民”的新令,好像那四个字是新嫁女的针线,既羡慕又心疼。 院里一角,几驾不显眼的车轮下压着湿灰。湿灰上有三点白,白得不自然。那是盐。 “柜的钱不在柜。”鸩从墙影里滑出,声音像落灰,“在这里。夜里兑银,从南门驿走‘暗枕’,一更入,一更出。” 卫峥点头,唇角压住笑,“先不拆。让它睡,换它的枕。” “怎么换”鸩问。 “把它的梦换了。”卫峥把一块刻着“安”字的木牌塞到驿丞手里,“从今夜起,凡经王师之路的夜兑银,入账,留名,贴‘安’。不贴‘安’,不许宿。” 驿丞愣了愣,点头应下。他不懂这“换梦”的说法,却懂“安”字能保他不被人抄家。 “钱记名,人就露。”鸩轻声,“灰会说话。” 她把指腹里的粉倒在一只小瓷碗里,碗壁涂过薄薄一层油。粉与油一合,浮出一圈极浅的纹,像一枚看不见的印。卫峥俯身,笑,“凰尾纹。——荆州来的。” “凰尾”鸩眯了眯眼,“月英的工坊” “她不在。”卫峥摇头,“但她的线来了。” “线来了,”郭嘉看着那枚被拓在纸上的“凰尾纹”时笑了一下,笑意倦却真,“不急着见人。先用线。” 荀彧把那张拓纸收进袖里,心里的那块石松了半分,又压上来,“丝有了,母呢” “母在路上。”郭嘉把指尖按在“盐洞”的小字上,指背的青筋淡了一线,“这口洞的石潮会把汗味记一整天。并州刀客习惯用牛脂抹刀,他们走了半炷香,洞里都会有牛脂的味。——洞口两侧放柴,不点。让他们自己点。” “点了”荀彧问。 “点了。”郭嘉的视线穿过帐,穿过雨,一直穿到盐洞里那一点火星上,“他们以为是他们点的。” …… 盐洞内潮气沉。并州刀客的脚步很稳,稳得像老石头。前头领的人鼻翼微张,嗅着牛脂味里一道异香。异香不刺。像雨停后树皮里的那点甜。 他狐疑地停了一瞬,随即压下,不再想。火把一入,洞壁上的盐星亮了一线,亮出一条薄薄的路。 路像是被谁用小刀剜过,剜得很浅,只够一足。刀客们沿着那条路走,车轮沿着那条路滚。滚到洞腰处,前轮陷了一寸。两人上前,一起抬。 抬起的刹那,洞顶的一缕白灰落下,落在领队人睫上。 他抬手一抹,灰被汗化开,化成一条很短的白印。白印很快被风干。干掉的时候,他的耳边有一丝极细的声,像一根发丝划过盐粒。 ——“动。” 声从哪儿来的,他没听清。他只来得及侧身。侧身不够快。 木楔从洞壁两侧落下,砸在车轱辘上,发出一声并不响的闷哼。闷哼里藏着两股力,一股往左,一股往右。车被分成了两半。 前半往前扎,后半往地里坐。护送的两名旧吏跌出车外,咬牙抬头,正看见一个人影从洞影里落下来,落在他们的影子上。 “王师封签。”那人低声,掀开车篷,举了一枚木签。木签上的“安”字收笔很短。 “你们不是王师。”旧吏冷笑,唇边带血,“王师不夜抢。” 那人不答。他轻轻把木签插进车篷角,其他几人顺手抬箱。 箱很重,却不是最重的那一只。最重的那只被留在了洞尽头,留在一块不起眼的坍塌石后。那块石的下面,有一层干松的土。土下面,还有一层空。 “收。”那人低声,声音从喉头弹出,又收回去。他们像几条离水不久的鱼,动作快却不乱。两盏火把被除掉,洞里立刻黑了一刹。再亮起时,箱已经不在原地。 并州刀客按住刀。按刀是不明智的。他们还是按了。按刀是习惯,也是骄傲。 第一刀出鞘时,洞壁上有冷气在动,像蛇吐信。第二刀未出,刀客的后颈被一枚细物轻轻一触。那触不疼。像蚕吐丝时吐在枯枝上的那一点湿。 “别动。”那人的声音落在他耳后,“‘安’字在你脸上。你若动,字会歪。” 刀客愣了一瞬。确实有一个极小的“安”字被贴在他颧骨上。那字凉。凉得人心下发悚。他把刀送回鞘。那人笑了一下,笑意从牙缝里过去,没有留在唇上。 “留三口活的。”那人说,“问路。” …… “抢了两箱,放了三人。”卫峥把盐洞的事说完,脸上没有得意,只有一种小心翼翼的克制,“留着洞里的那只最重的箱,我们动不得。那箱不是母,是假重。母在两只小箱里,被并州人藏在箱底薄板下。已换出一半活种。另一半在路上,朝襄邑去。” “替他们送。”郭嘉道。 “送”荀彧挑眉。 “送到‘正逆之界’那里去。”郭嘉指向“庙桥”,“桥上刻字的那一天,天子未必在,天下在。母种要在桥边被看见。看见的是‘王师封签’,不是血。——影子钱庄用的是‘影’,我们用‘明’。” 荀彧沉吟片刻,点头,“我替你把‘明’写好。” 他刚要退,卫峥又道:“还有一件。盐洞外有另一拨人下手。轻,快,不杀。他们留下了一根白帛。帛角有一枚细字——‘记’。” 程昱笑了笑,“袁氏的商记。” 荀彧目光沉了一线,“袁氏也盯上‘金蚕’。” “他们盯的不是蚕,是‘利’。”郭嘉收了笑意,指尖轻敲案角,“十日一折,谁不心动——文若,‘明柜’三处,今日起改名‘照影柜’。” “照影”荀彧问。 “影子钱庄做‘影’,我们用灯照。照的时候,往镜里再放一层‘影’。”郭嘉看向卫峥,“把新样丝票发下去,背暗印‘正逆’,正面‘安印’收笔短三分。角孔成‘品’字。背后嵌‘金线微纹’,纹用天蚕丝,丝里藏‘盐星’。谁抄,谁的手就涩。” 荀彧点头,心下那块石再轻了一两,“你要逼他们自曝。” “我不用逼。”郭嘉摇头,咳了一声,很轻,“我只把灯挪一挪。” …… 汝南的丝房里,梭声急促,像雨打檐。丝房主人姓王,笑里总带一点酸。他把“王师不扰民”的木牌挂在门口,手却不肯放开,“不扰民是好话。可工钱要先付。丝,不等人。” “丝也不怕等。”来人把一只绢囊放在案上。绢囊里不是钱,是一段很细的灰。他把灰摊开,灰里有三个极小的白点。“盐星。你昨夜兑过银。兑的是南市的柜。” 王姓主人脸色微变,随即笑,“做生意,哪里不兑银” “兑银的柜,不问来路。”来人轻轻把灰合上,“王师问。问过,你还在。你不问,你不在。”他说着,把绢囊推回去,推得很慢,“我们不扰民。你可别扰我们。” 王主人沉默很久,点头,“丝给你。人,也给你。” “人”来人挑眉。 “懂‘安印’的人。”王主人叹,“南市那边换息快,心也乱。乱心印不出稳字。我不想把我祖上的手艺毁在这场乱里。”他抬手拍拍案角,“我把我侄子交给你。他的手稳。你别让他夜里印字。” 来人笑,笑意真,“他会在白日里印字。印在阳光里。——你的牌,会一直挂着。” …… 东市老仓下的暗室里,黑得像一口井。井里有水,水不动。鸩沿着壁缝摸下去,指腹上的薄茧带着极淡的一线粉。粉里有油。油里有一线香。香像是从远处来的,绕了很大的一个圈,才落在这里。 “海。”她低声。 “海”守在口子的少年一愣。 “海风带的味。”鸩不解释。她把指头伸进水里,水不冷,只有一层薄薄的涩。那是盐。盐在水里不会哭。她把指头抽出来,指尖的粉在灯下闪了一瞬,像一条细小的鱼尾。“钱要走水路。——北渡庙桥,是第一眼。第二眼在河上。” “眼”少年不懂。 “眼是看。眼是路。眼也是手。”鸩把背上的包裹卸下,包里是三只小小的瓷罐。罐里装着三种不同的粉。她用鹅毛管蘸了第一只,在仓门槛下吹了一口。粉落下去,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线。“谁从这里过,脚上带的灰会被它记住。明日午后,把带‘盐星’的脚印都拓出来给我看。” “记住灰”少年惊讶。 “记灰,比记人快。”鸩站起身,“人会改名。灰不会。” …… “灰不会改名。”郭嘉按着罗盘匣,眼里有一线笑。笑一收,咳又压回去。他把匣子推开,露出那道极细的裂。裂比昨日长了一丝。“火旺。” “火旺,水也旺。”荀彧把今日“流水”的数字写在簿上,“七千一百。比昨日少了八百。” “照影柜起了效。”程昱笑,“影子的胆小。灯一照,它就躲。” “躲到哪里”郭嘉问。 “躲到桥下。”程昱道,“桥下最黑。” “桥上最明。”郭嘉起身,披上裘,“走一趟。” …… 庙桥尚未完全封顶,石缝之间有白灰,像雪。桥身的字被薄布护着,薄布上有露水。 工匠们的手很稳,稳得像庙里的钟。 曹操立在桥头,黑衣微湿。他看着那两字。布还没揭。可是他已经能看见。 “正逆之界。”他低声。声音里有一阵极轻的喘,像马在夜里吐出来的一口白气。他伸手摸了摸桥面的边角,指腹上沾了一点灰。灰涩。他笑了笑,把手往后一背,“奉孝。” 郭嘉站在他侧,目光顺着桥身往远处的河看。河水绕过脚下,声音很小,像有人在说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他不看桥上的字。 他看桥下的影。他知道,影里正有一尾鱼游过去。那尾鱼,藏着“母”。 “王师封签已备。”荀彧上前,“送到桥边,给天下看。” “再备一物。”郭嘉道。 “何物” 郭嘉从袖里抽出一只旧匣。匣很薄,薄得像一本被翻烂的经。荀彧接过,打开。里面是几页残纸。纸上写着很细的字:“《养蚕法太素卷》残:以四时为度,以火为息。蚕喜静,喜鼓,恶香。冬以盐温,夏以水清。丝入纸,纸不腐;丝入印,印不乱。” 荀彧的眼在那行字上停了很久,抬眼时心里的石忽然轻了许多,“你从哪里得来的” “旧庙台阶下。”郭嘉淡淡,“有人把它藏在一块没磨平的砖底下。——太素观曾在这里讲过经。经没了。砖还在。” 曹操笑了一下,笑意抬到眼里,又落下来,“你连经都想好了。” “我想的是‘名’。”郭嘉道,“这几页纸要让人看见,不要让人看懂。看见就够。——‘王师有法,不扰民’四个字,要有人信。信了,丝票的‘安’,就稳。” 荀彧把那几页残纸合上,收在怀里。桥边的风掠过,掠起薄布的一角。布下的字露出一个直笔。直笔斩下去,像一把刀。刀不是杀人用,是割开的。割开的是一条路。路有名,名在天子上,也在人心上。 …… 午后,照影柜前的队排得不长,人却不散。 有人来了看一眼,又退到旁边。旁边有人低声问:“真的不加息”柜前的吏轻轻笑,“不加。夜里不兑。白日兑。兑的时候,只问名,不问来路。问名,是为了明年还认得你。” 人群里有人笑:“明年” “明年你也要吃饭。”吏把‘安’印按在票上,印底的“盐星”在阳光里闪了一瞬,“活着的人,明年都会来。” 笑声在阳光里散了,散成一阵很轻的暖。暖里掺着姜味。姜味多了一把。粥棚里的人把碗端得更稳。碗稳的时候,手会慢一点。慢一点的时候,眼会亮一点。 …… 夜里,暗影之眼汇回第一张“金蚕脉络图”。图不大,只一张轻薄的绢。 绢上的线像雨丝,被风吹得倾斜,却都朝同一个方向。方向写着两字:回流。荀彧看着那张图,胸口的铃沉了一晚,终于轻轻响了一下。他抬眼看郭嘉。郭嘉也抬眼。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碰了一下,又分开。像两根绷在同一口弓上的弦,各自收住力。 “活种”荀彧问。 “到一半。”卫峥道,“另一半在路上。被人截,未见血。——留下‘白帛记’。” “袁氏。”程昱笑,笑里有一点兴味,“他要跟我们赌‘息’。” “他赌的是快。”郭嘉摇头,“我们赌的是久。——让他去快。” 他把视线转回图上,指尖落在许都的那一点,像落在一个尚未燃尽的炭上。炭发出一点看不见的红。他轻轻道:“明日,发新样丝票,出三问。” “哪三问”荀彧问。 “问‘印’:何为‘安印’之短收笔。问‘线’:何为‘金线微纹’之真。问‘盐’:何为‘盐星’之涩。问是问,答不答不紧。只要人读,影子就慌。” 程昱笑出声,“你在教人识假。” “我在教人识真。”郭嘉微俯身,咳了一声,手掌按在匣盖上,像按住一只试图从木盒里飞出来的虫,“识真之后,人就会自己把假丢进水里。——影子,最怕水。” 帐外的雨又细了一阵,细得像有人用手指从天边拧出的一线水。 水顺着新铺的路往北。路上立着的木标更直了,直得像一个字。那个字叫“讨逆”。字下的小字写着:“不扰民。” …… ——鸩视觉。 第三夜。南门驿的灰记住了十七双脚。脚印里的盐星有三种形状。 第一种粗,第二种薄,第三种有点碎。碎的那种最贵。碎的盐星来自江边。江边的风狠,盐粒在风里会砸开。砸开的时候,它们会把一点海的苦留给我。那点苦很轻。我把它记在舌头上。 我在桥下看影子。影在石缝里挪,像鱼。我不捞鱼。捞鱼的是灯。灯不在桥下,在桥上。灯要在字上。字一揭,鱼就抬头。 我把短笛含在唇间。笛不出声。笛里藏了一枚很小的纸。纸上画的是凰尾纹。纹不是给人看的。是给线看的。线看见自己的尾巴,会回头。 我把笛吹了一下,没有声。我的影子从桥洞下脱开,贴着石壁上了岸。 岸边有一只箱。箱上贴着“王师封签”。我把封签的角轻轻抬起。角下有三根极细的丝,丝里有盐。我笑了一下。笑在石里,没人看见。 —— 次日清晨,庙桥的布被揭起。两个“正逆之界”字正正当当立在桥心。 字的收笔很狠,笔锋落下的地方,石里有一粒盐星。阳光一照,那粒盐星亮了一瞬。亮得很小,却真。 桥边的车停了一列。列尾是一只不显眼的小箱。箱上贴着“王师封签”。封签的收笔很短。短得像某个不肯多说的人的唇。箱被打开时,人群安静了一次。 安静里有一枚很轻的声,像纸翻页。箱里不是金,不是丝,是一排排小小的白瓷盅。盅里躺着“活”。那活很细,细得像风。 “母种。”荀彧低声。 “王师送,不扰民。”郭嘉道。 他把那句话说完,咳了一声。咳被他按回去。按回去的时候,他的指尖在罗盘匣上滑了一下。匣盖冷。冷得像雨后的石。石在阳光里也冷。冷的时候,刀才稳。 人群里有一人挤了过来,伸手想去摸那小小的白瓷盅,被吏轻轻挡开。挡很轻。轻得像把一只飞虫从书页上拂开。“不许摸。——记名,领种。” 那人怔了一怔,点头退开。他退开时嘴里念了一句不大顺的诗,“王师有法,安印在先。”旁边的人接道:“正逆分界,不扰民田。” 诗很拙。拙得像田里新插下去的秧。拙的时候,人是真诚的。真诚的时候,影就薄了。 桥头的木牌被换成了新的。新牌写:“照影柜”。牌下小字:“不加息,昼兑,问名。”有人读了,笑着摇头,“不加息,谁来”他话没落,一旁的老人端着一碗粥,慢慢道:“不加息,明年还在。” 笑的人不笑了。他看了看老人手里的粥,又看了看桥上的字,忍不住把手伸进怀里摸丝票。他摸到的不是票,是胸口的一点热。 那点热像是被刚揭开的太阳晒到。他把手放下,回身去照影柜前排队。队不长。他站着,等。等的时候,他的背直了一些。 …… 黄昏。卫峥从外回,衣上带着河风。他把两只小小的匣放在案上。一只写“母”,一只写“经”。“母”里是活,“经”里是字。 “另一半呢”荀彧问。 “被截。”卫峥答,“白帛记。” “可追”程昱问。 “可追。”卫峥点头,“他们快,我们久。快,很容易累。久,很容易稳。” 郭嘉笑了一下,笑意淡得像掌心里一滴水。那滴水被他攥住,又放开。他看着日头落到桥背后,看着桥影在水里散开又收拢。他低声道:“快的人,今晚会更快。他们以为‘息’能胜‘名’。——今夜,让照影柜关灯。让影子自己照自己。” 荀彧一愣,“关灯” “关灯,才知道谁怕黑。”郭嘉看着他,眼底那一点冷光像从很远的地方漂过来,又漂走,“明天,再开。” “明天再开的时候,‘流水’会涨回一点。”荀彧轻声。 “涨回一点就够。”郭嘉道,“二十天里,我不要江海,只要一点一点的回流。回到我们手里。回到‘安’印下。回到桥上字的旁边。” 外头的风捎来一声很短的鼓。鼓不急。像远处有人在试声。试声不为杀,为走。走到字的那一边,走到“正”的那边,走到“名”的那边。 夜更深了。暗影之眼从四面被收回。收回的时候,每个人的指腹上都带了一点盐。盐涩。涩的时候,舌会记。舌记住了,心就会记。 ——鸩视觉。 我在桥下等风。风来了,又走。我在石缝里留了三根丝。丝不显。显的是我要给它看的那一尾“凰”。凰尾纹会带线回头。线回头,钱就回头。钱一回头,柜就慌。 我把短笛收起。笛里的纸还在。纸上有一句我自己写的字。字很小。小得只有我自己看得见。——“影,看灯。” 我不看灯。我看灰。灰告诉我,白帛记的人今夜会走水路。我去等。等他们累。 —— 夜最后的一盏灯熄在照影柜。柜前的队散得很安静,没有怨。人们各自回去。回去的时候,桥上“正逆之界”的两字在月下如石。 石在夜里更稳。稳的时候,影就薄。 第二天一早,算房里的“流水”的两字旁添了一点红。 红不大,像指尖轻轻一点。荀彧看着那一点红,轻轻吐出一口气。他抬头,看见郭嘉正把罗盘匣扣上。匣扣合上时发出一声极轻的“咔”,像账本上打了一个勾。 “母已温。”郭嘉道。 他语气很淡。淡得像水里的盐。盐淡,水才清。清的时候,路就明。 窗外,工地上的木杵一下一下落下去。那声音像心跳,也像雨。桥上的字在日头底下不热。它不需要热。它只需要被看见。 ——遍寻“金蚕”的第一夜与第一日,就这样落了帷。帷子没有合上。 风会把它掀起来。掀起来的时候,底下的人会抬头。抬头的时候,他们会看到字,会看到“安”,会看到一条在明处走的路。 会有人偷偷从暗里绕过去,也会有人在明里慢慢地走回来。 卫峥把手按在图上的“回流”二字上,指背的青筋慢慢地平了。“主公。”他轻声,“第二夜,去追白帛。” 郭嘉“嗯”了一声,眼底那一道灰色的光像从深处浮上来又沉下去。他看了一眼荀彧。荀彧点头。 “去。”郭嘉道,“把它追回来。——让快的人更快。然后让他们自己停。” 风从北来,带着盐。盐在风里不哭。它只涩。 涩的时候,舌会记住路。人,便会往那条路上走。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鸿蒙天仙诀

鸿蒙天仙诀

毕名
刘镇南,男主,从小初欺负,打压,还被儿时娃娃亲唐小婉背叛,被情敌重伤,抛弃在妖兽出没之荒郊野外,最后在正要被妖兽生吃时,天降金书,得以逐步崛起,一步一艰辛,最终逆袭成功!大仇得报,寻得亲生父母,抱得美人归。后来的女主聂小珍,天之娇女,美丽动人。
其它 连载 396万字
奥特旅者之流星之钥

奥特旅者之流星之钥

冰岛先生
银色的辉光在黎明到来之前划破天空,辗转反侧,是人们对旅途意义的思考。“若是你所期望,那必会获得强烈的回应!”Tiga,如果你是给众人希望,带领大家前往新时代的太阳。那么在黑夜的我empat,是隐于影中的月亮,守望每一天夜晚为点缀着我们的繁星...
其它 连载 102万字
容人多活几集!

容人多活几集!

棱罗
有没有想过一本小说的内容其实根本就不是作者来决定的?一群书童、书仙由着人类作者给出的人物设定与结局而操纵着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引导剧情,因着他们的努力描绘出一章章精彩绝伦的小说故事。
其它 完结 20万字
一切从剑神开始

一切从剑神开始

众生平等道主
王烨穿越陆小凤传奇世界,成为剑神西门吹雪……穿越功夫世界,成为万中无一的天生绝世高手……穿越多情剑客无情剑世界,成为小李飞刀李寻欢……穿越清朝世界,成为平生..
其它 完结 109万字
阴阳话事人

阴阳话事人

墨白秋
我刚出生就被我爹抵了赌资,娶了一个不存在人间得媳妇!更是成了一个可以和鬼魂对话的阴阳话事人
其它 连载 12万字
保护我方小僵尸

保护我方小僵尸

花霏何溯
她是见习的赶尸少女,他是懵懂的小僵尸,本是毫无干系的两人,只因夜兽来袭,误以鲜血为媒,从此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了最佳拍档。她教他人类的生活习惯,他为她做任何事,只为让她开心。一段段赶尸路,一条条枉生魂,他们彼此陪伴,爱在不断升温。相思湾的重生殡仪馆内藏乾坤,不苟言笑的道长,大小眼的神秘化妆师,只余一命的九命猫妖,行踪不定的独领画魂一绝的尹氏后人。在人妖鬼怪并行的大世界里,重生殡仪馆在相思湾的地位不断升
其它 连载 2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