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星河河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霓虹 东京 旧晴空塔地下掩体指挥中心 - 太约联合后勤与战时生产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决议通过的尘埃尚未落定,紧迫感便缠绕在每个与会者的心头。 小野寺贞治深知,仅仅一纸宣言远不足以应对迫在眉睫的威胁,必须将决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 于是,在最高理事会结束后不久,这个新成立权力极大的委员会便紧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会场的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空气中弥漫着资源匮乏所特有的焦虑。 与会者不再是高谈阔论的战略家,而是各国负责后勤、生产和财政的务实官员,他们面临的是一堆烂摊子和近乎无限的需求。 霓虹代表,一位精干而面色疲惫的经济产业省次官,首先抛出了冷酷的现实: “诸位,我们必须面对一个基本事实:我们的工业产能,在丧尸危机和风暴的持续影响以及全球供应链彻底崩溃的多重打击下,已不足旧时代的百分之三十。” “关键原材料,其是稀有金属,高级芯片和特种燃油添加剂,库存见底,获取渠道几乎全部中断。” 他调出一系列图表,显示着霓虹主要工厂的开工率低得可怜,船坞里挤满了等待维修的舰艇,而不是建造新舰。 “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优先保障现有军事资产,特别是米勒上将的太平洋舰队以及我们自身主力舰队的作战效能。” “这意味着,所有资源必须向维护、修理和弹药生产倾斜。” 米勒上将的代表,一位头发花白的海军后勤少将,立刻接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性:“太平洋舰队需要燃料、航空燃油、导弹备件、雷达模块……清单很长。” “没有这些,舰队无法维持长期战备巡逻,更遑论应对高强度冲突。” “我希望委员会能理解,舰队是太约目前唯一能跨洋投送并对北部特区形成一定威慑的战略力量,它的存续至关重要。” 袋鼠国代表,一位矿业大亨出身的资源部长摸了摸下巴:“我们袋鼠有些矿藏,但开采和提炼能力有限,尤其是精炼环节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而我们的火电厂和电网状况……一言难尽。” “我们可以提供部分矿石和初级产品,但需要霓虹或者……阿美利坚复兴阵线那边提供精加工能力。” 提到阿美利坚复兴阵线,会场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停顿。 落基山脉地堡里的保守派们,对太约的“冒险政策”持保留态度,他们更倾向于巩固北美大陆的防御,对将宝贵资源投入遥远的太平洋对峙兴趣缺缺。 能否从他们那里获得实质性支持,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菲猴和棒子代表则更多是诉苦,强调本国基础设施的脆弱和资源的贫乏,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援助而非被摊派任务。 轮到阿三代表辛格时,他几乎是用尽最后一丝尊严在发言:“我们……我们还能提供一些人力资源,受过训练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部分库存的常规弹药和轻武器。” “但粮食、药品、能源……我们极度短缺。” “撤离过程中,我们丢失了大量工业设备和技术资料……” 他的声音越说越低,最终几乎变成了呢喃。 所有人都明白,残存的阿三已从资源提供者变成了资源消耗者,至少短期内是如此。 小野寺贞治敲了敲桌子,将讨论拉回轨道:“先生们,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战时配给和优先级体系。” 他宣布了几项硬性决定: 资源国有化与征用: 所有太约成员国境内的关键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燃油、金属、化工原料、粮食)由委员会统一调配,优先满足军事需求。 工业转型: 所有尚能运转的民用工厂,必须无条件转产军需品,从军服口粮到炮弹零件。 技术标准由霓虹和太平洋舰队专家统一制定。 人力动员: 实行强制兵役和劳动制度,招募所有适龄健康的人口进入军队或军工生产体系。 阿三的难民中,除了被选中的精英,其余有劳动能力的也将被编入劳动营,从事基础设施修复,物资生产等基础工作。 技术共享: 原则上要求各国(尤其是霓虹、袋鼠和残存阿三技术力量)共享关键技术,特别是与核能相关或蝎尾狮项目迭代的生物技术、电子对抗以及舰船维护技术。 但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各方都紧紧捂着自己的核心机密。 会议的成果,是诞生了一摞厚厚的、看似详尽实则执行起来千难万阻的计划书。 太约的战争机器,在资源匮乏的内部争吵和巨大的外部压力下,开始发出刺耳且不协调的摩擦声,勉强运转起来。 【威慑与部署 - 东海与日本海】 尽管深知远未到开战时刻,但“示威必须做足”。 在太约宣传机器的全力开动下,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陆续展开,旨在向北部军事特区乃至全世界展示太约“团结一致、扞卫自由太平洋”的决心。 东海方向上,以霓虹海上自卫队残存的主力——“出云”号(在经过紧急抢修后)、“加贺”号直升机航母为核心,辅以几艘“摩耶”级,“爱宕”级驱逐舰。 组成了庞大的特混舰队,在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进行“例行巡航”和高强度实弹演习。 演习画面通过尚存的卫星网络和偶尔冒险起飞的侦察机,有选择地向外界传播。 屏幕上,舰艇编队破浪前行,舰载机频繁起降,反舰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命中遥远的海上靶标,看起来威风凛凛。 然而,只有舰队内部的指挥官清楚,这只是虚张声势。 “出云”号的舰载机数量严重不足,只能轮番升空以营造繁忙的假象。 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中,导弹数量远未达到满载,许多单位甚至只有基准弹药量。 舰队整体的防空反潜漏洞比比皆是,电子战系统虽然经过紧急升级,但面对那架神秘的电子战飞机曾展现的能力,所有人心里都没底。 舰队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持在对方陆基航空兵和反舰弹道导弹的极限射程边缘游弋,不敢越雷池一步。 在霓虹海方向,威慑的重心放在了即将进行的对棒子国的驻军行动上。 这不仅是一次军事部署,更是一次强烈的政治信号。 ............................. 【“援韩”行动 - 釜山港】 棒子国,这个始终生存在北方“兄弟”和强大邻国阴影下的国家,在丧尸危机中损失惨重,南部沿海地区凭借地理优势和相对完整的军事体系以及太约援助的蝎尾狮生化武器得以幸存,但国力已大不如前。 对于太约,特别是霓虹的驻军,其内部感情极为复杂。 一方面,极度渴望外部力量来平衡北方的压力。 另一方面,对历史上霓虹的殖民统治记忆犹新,充满警惕和不信任。 然而,在小野寺贞治唇亡齿寒的论调和北部特区日益显现的强势姿态下,棒子政府最终艰难地同意了太约部队进驻的请求。 ................................ 釜山港,阴云密布。 海风带着咸腥和隐约的腐烂气味吹过码头。 残破的港口设施经过了匆忙的清理,但仍然能看到战斗留下的痕迹。 棒子军士兵面无表情地站在警戒线后,眼神复杂地看着缓缓靠港的运输舰。 首先抵达的,是一支由霓虹陆上自卫队精锐“西普连”组成的先遣营,以及一个来自太平洋舰队的海军陆战队远征连。 他们装备精良,但人数不多,显然是一次象征性大于实战意义的部署。 随后靠港的几艘运输船,卸下的“驻军”则让在场的棒子军官和少数被允许采访的媒体感到错愕乃至屈辱 那是大量来自南亚次大陆皮肤黝黑的士兵。 他们穿着混杂了原阿三军服和简陋太约标识的作战服,装备着老旧且型号不一的步枪,眼神中充满了背井离乡的茫然和对未来的恐惧。 这是被霓虹“整合”的第一批阿三残余陆军部队,被冠以“太约第一印度洋志愿步兵旅”的番号。 名义上是“志愿”,实则是用家属优先登上前往霓虹的船只作为条件换来的炮灰。 他们的任务是填充防线,承担最危险、最艰苦的守备任务,用他们的血肉在可能的北南向冲突中消耗北方的第一波攻势。 一名棒子军上校看着那些纪律涣散、士气低落的阿三士兵。 忍不住对身边的同僚低声抱怨:“这就是太约给我们的援助” “用这些连语言都不通的溃兵来增强我们的防御霓虹人到底在想什么” 他的同僚苦涩地笑了笑:“至少,他们带来了数量。” “而且,你觉得霓虹会把他们的王牌部队真的部署到我们这里来当盾牌吗” 与此同时,在港口附近的临时指挥所里,霓虹先遣营的指挥官,一位名叫小林健司的中佐,正与太平洋舰队的海军陆战队指挥官,来自阿美利坚的汉森少校,以及棒子国当地驻军的朴准将进行会谈。 气氛并不融洽。 小林中佐语气强硬:“根据太约联合司令部指令,釜山及周边关键防御节点的指挥权,将由我方统一协调。” “贵军需配合我部完成防线加固和情报共享。” 朴一生准将脸色难看:“中佐先生,这里是棒子领土。” “指挥权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磋商。” “而且,贵方提供的这些……志愿部队,其战斗力和可靠性值得怀疑,我们需要时间进行整训和评估。” 汉森少校则相对务实,他更关心实际防御部署:“先生们,当务之急是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和纵深防御。 “北方的装甲力量不容小觑。” “我建议,将我们的技术兵力(指美日部队)重点部署在反坦克和防空关键节点。” “前沿观察哨和阵地防御可以交由……呃……志愿部队和部分棒子军单位负责。” 他巧妙地避免了直接评价阿三部队的战斗力,但意图很明显。 会议在隐形的交锋和妥协中进行。 最终达成的方案是:由美日技术单位构成防御体系的骨干和“大脑”,棒子军负责主要防区的支撑,而数量庞大的阿三“志愿旅”则被填充到最前沿的非关键阵地和漫长的警戒线上,充当人肉警报器和消耗品。 ................................................... 【内部整合 - 阿三遗产的消化与阵痛】 在霓虹本土以及部分海外基地,对阿三“遗产”的消化吸收也在紧张进行,但过程远非一帆风顺。 佐世保军港,那艘伤痕累累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静静地停靠在专用码头,周围架设起了严密的警戒线和防辐射屏蔽装置。 霓虹的技术专家和海军军官登舰进行检查,结果令人沮丧。 舰体结构在多次冲击和缺乏维护下受损严重,动力系统故障频发,舰载电子设备大多落后且兼容性差,更重要的是,反应堆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修复和改装这艘船,使其形成战斗力,所需的资源和时间,可能比建造一艘新的直升机航母还要多。” 一位资深舰船工程师在报告中写道,“其象征意义或许大于实战价值。” 最终,霓虹海军内部达成的共识是:有限度地修复“维克拉玛蒂亚号”,将其作为训练舰和必要时辅助航空平台,同时重点拆解其上有价值的技术和设备,用于研究和对其他舰艇的升级。 这艘曾经代表阿三海军野心的巨舰,其最终命运很可能是被慢慢“榨干”价值后废弃。 对于接收的阿三海军其他舰艇,如几艘“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和“什瓦利克”级护卫舰,情况稍好,但整合同样困难。 语言障碍、操作习惯差异、装备体系不兼容等问题层出不穷。 霓虹军官试图将自家的一套标准和战术强加过去,引起了阿三官兵的抵触情绪。 虽然不敢明着反抗,但消极怠工和“理解偏差”时有发生。 更让霓虹高层头疼的是那批被“请”来的阿三科学家和工程师。 他们被安置在戒备森严的研究所里,享受着比普通难民好得多的物质条件,但行动受到严格限制。 这些精英们并非心甘情愿,许多人对故国的崩溃悲痛欲绝,对霓虹趁火打劫的行为充满愤怒。 他们在研究中出工不出力,或者故意设置技术障碍,使得蝎尾狮项目迭代相关技术的转移和后续研究进展缓慢。 中村一郎大臣在听取田中信雄的汇报后,阴沉着脸说道:“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挑选几个不那么合作的典型,处理掉。” “让其他人明白,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未来,都掌握在我们手里。” “同时,也可以许诺更优厚的条件,分化他们。” .................... 尽管太约动员的场面搞得沸沸扬扬——舰队巡航、部队部署、宣传片日夜播放,试图营造出一种同仇敌忾、严阵以待的氛围,但在高层内部,深刻的恐惧和无力感从未消散。 他们心知肚明,所谓的“最高战备状态”更多是一种姿态,是绝望下的自我壮胆。 整合需要时间,而时间似乎并不站在他们这边。 北部军事特区在发出那次强硬的全球通告后,反而陷入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沉默,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调动或外交表态,这种沉默比咄咄逼人更让人心悸。 小野寺贞治站在地下指挥中心的巨大电子地图前,看着代表太约力量的蓝色光标在亚太地图上微弱地闪烁,而代表北部特区的那片广阔的红色区域,则如同沉睡的巨兽,散发着无声的压力。 “我们的示威,他们看到了吗” 小野寺喃喃自语 “他们会在意吗” 他知道,太约的这一切动作,在绝对的技术和实力差距面前,很可能只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自以为是的猴戏。 真正的主动权,早已不在自己手中。 他只能祈祷,整合完成的速度能快过北部特区下定决心动手的时刻。 祈祷蝎尾狮项目能尽快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祈祷太平洋舰队能恢复部分元气。 祈祷内部的各种矛盾不要提前爆发……

科幻灵异推荐阅读 More+
变成女孩子的我只想咸鱼啊!

变成女孩子的我只想咸鱼啊!

沉鱼呀
因为父母离婚,承受了巨大压力的柯云景选择了离家出走。但谁能告诉他,为什么他刚离家出走就碰到了世界末日啊!这也就算了,毕竟还觉醒了异能,但没听说过觉醒异能还带变性的啊!总之这是个偏日常的故事,还有就是作者不会起名,所以在书里看到熟悉的名字不要奇怪,因为作者成分很复杂?(??????)如果大佬们觉得感兴趣可以先收藏起来养着书先呗,求求了(?????)
科幻 连载 7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