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七十七 校园公告栏前围满了人,红色的任职通知上,“邓鑫元同志任化工学院院长”几个字格外醒目。消息传开时,邓鑫元刚结束一场关于学科发展的研讨会,手里还攥着写满批注的会议纪要。从三年前跨界担任化工学院教学副院长,到如今接过院长的重担,他心里清楚,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让曾深陷困境的化工学院,真正在行业里站稳脚跟,成为能扛起产业创新的“硬骨头”。 回到办公室,他习惯性地翻开桌上的《化工学院发展台账》:三年前,这里的对口就业率不足50%,科研经费仅百万,三分之一的实验设备超期服役;而现在,就业率提升至85%,横向科研经费突破800万,还多了5个校企共建实验室。但邓鑫元没有停下脚步,他指着台账上“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空白栏,在心里默念:“这只是开始,要走的路还长。” 深夜的校园格外静谧,邓鑫元站在香樟树下,望着化工学院实验楼的灯火。晚风裹挟着夏末的余温拂过脸颊,带来楼里隐约的器械嗡鸣,明亮的光线透过窗户,在地面投下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那是师生们在调试仪器、记录数据,每一束灯光里,都跳动着对科学的热忱,更闪耀着化工学院未完成的梦想。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办公室,泡了杯浓茶,摊开新的《学科建设规划草案》。红色的批注笔在纸上划过,“深化产教融合”“攻坚核心技术”“打造行业标杆”,每一个关键词,都成了他接下来要啃的“硬骨头”。 第一步:破局——从“课本理论”到“实战课堂” “邓院长,不是我们不想改,是学生们提不起劲啊!”在第一次全院教学工作会上,主讲《精细化工工艺》的张莉老师叹了口气,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学生反馈表,“有学生说‘学了半年,不知道这些配方在工厂里怎么用’,还有人问‘毕业要是进不了实验室,这些理论能当饭吃吗’” 张莉的话,像一根刺扎在邓鑫元心上。他翻遍近五年的教学资料,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用脱节”:《化工热力学》讲的是十年前的经典模型,与企业现在用的动态模拟系统脱节;《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实验,还是让学生拆装老旧的玻璃仪器,连基础的自动化控制模块都没接触过;甚至《毕业设计》,近半数学生的选题都是“文献综述类”,连真正的实验都没做过。 “学生觉得知识没用,自然没动力;我们教的跟不上产业,学生毕业自然没竞争力。”邓鑫元敲了敲桌子,目光扫过在场的教师,“要破局,就得把课堂搬到‘实战场’,让学生学的,就是企业要的。” 他没有急于推翻现有课程,而是带着3位骨干教师,用一个月时间走访了重庆12家化工企业——从生产化肥的传统工厂,到研发医药中间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再到处理工业废水的环保公司。每到一家企业,他都拿着笔记本蹲在车间里记:企业缺什么人才生产中最头疼哪些技术难题现在用的设备和工艺有哪些新变化 在重庆某医药化工企业的车间里,厂长指着一套连续反应装置无奈地说:“我们急需能操作这套设备的技术员,招了几个大学生,连基本的参数调试都不会,最后还是得靠老工人带。”邓鑫元看着装置上的智能控制系统,突然有了清晰的思路——何不把企业的“真实生产线”搬进课堂 回到学校后,他牵头推出“三维实战课堂”改革,用“贴紧产业、对标工厂、聚焦能力”的思路,重新定义化工教学: - 课程内容“贴紧产业”:组织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编写《化工实战案例集》,把企业的生产难题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比如《精细化工工艺》不再只讲配方理论,而是让学生围绕“如何降低洗衣液生产成本”“怎样提高化妆品原料纯度”等企业真实需求做课题;《化工安全工程》则引入某化工厂的火灾应急演练案例,让学生模拟制定疏散方案、操作消防设备。 - 实验教学“对标工厂”:利用有限经费,先改造2个基础实验室——把老旧的玻璃反应釜换成小型连续反应装置,引入简易的自动化控制模块,让学生从“手动操作”转向“智能调控”。同时与3家企业签订“实验共享协议”,每月组织学生去企业车间做“沉浸式实验”:在化肥厂学习造粒工艺的参数优化,在医药企业参与中间体的分离提纯,在环保公司实操废水处理设备。 - 考核方式“聚焦能力”:取消“期末一张卷”,改为“过程性实战考核”。学生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企业课题完成质量(40%)、实验操作熟练度(30%)、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30%)。比如《化工原理》的期末考试,是让学生分组设计“小型乙醇精馏装置”,不仅要画工艺流程图,还要在实验室搭建模型并调试出合格产品。 改革初期,反对声不少。老教授王启明直言:“我们是大学,不是职业技校,把课堂搞得这么‘接地气’,会不会丢了学术性”邓鑫元没有反驳,而是邀请王启明一起带学生去企业做课题。当看到学生们为了优化一个反应条件,连续三天泡在实验室,最后拿出的方案被企业采纳、还获得2万元技术奖励时,王启明终于松了口:“原来实战教学,反而能激发学生的钻研劲。” 第一个学期结束,变化立竿见影:化工学院的课堂出勤率从75%提升到98%,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人数翻了一倍,甚至有3家企业主动联系学校,希望提前预定下一届毕业生。张莉老师拿着新的学生反馈表,笑着对邓鑫元说:“现在学生都说‘上课像在干真活,越学越有劲儿’!” 第二步:造血——从“等靠要”到“主动闯” 课程改革打开了局面,但科研经费不足、高端设备短缺的问题,依旧像拦路虎挡在面前。邓鑫元拿着经费申请报告跑了好几次校财务处,得到的回复都是“学校经费紧张,优先保障传统优势学科”。 “等靠要是行不通的,咱们得自己‘造血’。”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邓鑫元的话掷地有声,“企业有技术需求,咱们有科研力量,只要把两者拧成一股绳,经费和设备的问题都能解决。” 他带着科研团队,一家家走访重庆及周边的化工企业。第一次去重庆某生物化工公司时,老板直接摆手拒绝:“你们高校的研究都是‘纸上谈兵’,我们之前跟别的学校合作过,花了钱没解决问题,还耽误了生产。” 邓鑫元没有放弃,他带着团队连续一周泡在企业车间,帮着分析生产难题——发酵罐的温度控制不稳定,导致产品合格率从85%降到70%,每月损失近10万元。他连夜组织团队查资料、做实验,提出“智能温控+微生物优化”的解决方案,还免费帮企业做了小试实验。 当实验数据显示产品合格率能回升到95%以上时,老板终于松了口,与化工学院签订了50万元的合作协议,还捐赠了一套价值30万元的发酵实验设备。这个案例成了“活广告”,不到半年,就有8家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合作。 邓鑫元趁热打铁,成立“化工技术服务中心”,把教师的科研方向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青年教师王磊擅长绿色催化,就对接制药企业解决催化剂回收难题;老教授张敏研究废水处理,就与环保公司合作开发新型吸附材料;甚至刚入职的博士,都能跟着团队参与企业项目,快速积累实战经验。 短短一年,化工学院的横向科研经费从不足100万元增长到500万元,企业捐赠的实验设备价值超200万元。学生们也跟着受益,本科阶段就能参与真实科研项目,毕业时手里握着专利、项目报告,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重生魔帝之从斗罗V行走诸天

重生魔帝之从斗罗V行走诸天

青衫烟雨客
(无脑爽诸天万界)星空中的来客降临斗罗大陆,被比比东遇见,带回武魂殿,在武魂殿成长。在四岁时,一个叫做诸天崛起系统的神秘存在进入了他的灵魂之中在系统的帮助下崛起,帮助武魂殿成为大陆最强,帮助身边人成神,占领神界,带领神界升级在完成统一后,前往其它世界,前往宇宙,甚至宇宙之外,镇压诸天万界!(简介无力,请勿怪!()~)
其它 连载 84万字
【神兵小将之雪漫星繁】

【神兵小将之雪漫星繁】

清以兰
(特别说明一下男主前期出场有点少,都在后面,各位都手下留情哈)元始天魔再次出世,号令魔界攻占了玉羽国,神兵小将们再起征程玉羽国的冒险,众多新角色陆续登场…然而没想到会出现这种局面:“我告诉你们,大殿下就喜欢神兵小将中的叫北冥雪的少女”“对对,听说小殿下也偷偷跑出去看了这位未来的嫂子了”“你们的消息都过时了,听说连魔神都吩咐不准伤害北冥雪,为令者斩啊”“什么?那那以后遇到北冥雪,我的赶紧磕几个啊”“
其它 连载 41万字
末日狂枭

末日狂枭

千万
末日袭卷大地,无尽恐慌之下,也只有那群凶狠嚣张奸诈的狂人才能寻到一条生路。在末日里,只给一个忠告:实在太痛苦,就将自己投入火炉,不要祸害了其他人类。
其它 连载 1万字
商业解决师

商业解决师

煮海听风
商战是利益的争夺,也是人性的较量。在云诡波谲的战场中,崛起一个新兴职业:解决师,以顾问为首的团队,运筹帷幄,为客户解决各种商业难题。
其它 连载 21万字
综漫聊天群:时代变更

综漫聊天群:时代变更

深渊之凝——诺夜
这个世界有魔法,有科技,有仙术,也有异能。冰羽位于他世界的巅峰无人超越,与此同时诸天万界聊天群也呈现在众人的眼前,诸天中的天选次元又会如何抉择?注意!!!:该世界观为架空世界观,请不要带入任何现代世界的思想,否则看起来可能会有些不舒服。
其它 连载 70万字
神魔(灵异空间设计师)

神魔(灵异空间设计师)

歌者无悔
一个天生怕鬼怕疼的宅男陈毅获得了神魔空间,于是在死贫道还是死道友的问题上,陈毅果断坑了全世界。
其它 连载 4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