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的心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夜幕笼罩大秦军营,一场肃杀的风暴席卷全军。王贲端坐帐中,督战营的武士手持火把匆匆穿行于各个营帐之间。 六千余名巡逻士卒被尽数收押,铁链声与喝令声此起彼伏。经过整夜的严查,四千六百人得以归营,余者被秘密押往未知之地。 高唐城头,星光黯淡。齐王身披甲胄登临城楼,却见守军东倒西歪倚墙而卧。震天的战鼓声中,竟无一人起身戒备。 "守将何在"齐王怒喝声在城墙上回荡。回应他的只有呼啸的夜风。 后胜慌忙赶来,袍角沾染尘土:"陛下身系社稷安危,怎可亲临险地" "万金之躯"齐王冷笑,"怕是秦人悬赏的价码!"他指着萎靡的士兵,指尖微微发颤。 一名瘦骨嶙峋的士卒匍匐上前:"陛下明鉴......我们已两日未得饱食......粥汤清得照见人影......" 齐王凝视着士兵青白的面容,突然厉声喝道:"军需官何在!主将何在!" 东城楼内灯火昏黄,酒肉香气弥漫。后术将军啃着猪蹄,油渍沾染战袍:"打仗让那帮傻子去送死吧!" "公子若能攻下临淄......"有人喃喃道。 后术将骨头掷于案上:"对面可是蒙恬!王贲!你们真当公子能敌" 就在此时,齐王的身影已然立在门外。他抬手止住侍卫,静静聆听着门内的笑语。月光照在他铁青的面容上,眸中寒光闪烁。 若被秦军察觉便彻底完了,我军粮草今日就将耗尽,没了粮食还如何与秦军抗衡秦军坐拥巴蜀、关中两大富庶之地,况且四周皆是大秦疆域,粮草补给源源不断,这般耗下去,我军迟早要被拖垮!" "唉,别多想了,这可是费尽心思才弄到的羊肉,这般危急时刻还能尝上一口,真是痛快!" "将军,城中都快无粮可食,您从何处寻来的" "哈哈哈,这你就不明白了吧,丞相可是将军的叔父啊!" 门外,齐相后胜勃然大怒,顾不得齐王之令,径直冲上前一脚踹开房门。 "混账!混账东西!"后胜怒不可遏地闯入,一脚踢翻架在一旁的炖锅。 滚烫的汤汁泼洒在一名将军身上,烫得他惨叫连连。 "叔父!"后术惊呼,不明白叔父为何如此暴怒。 "你还知道我是你叔父!"后胜反手便是一记耳光。 后术被打得晕头转向,抬眼间瞥见一道身影,顿时双腿发软瘫倒在地。 "将这群不知死活的东西给寡人拿下!"齐王面颊抽搐,已然怒至极点。 "诺!" "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啊!" "押他们到城墙将士面前示众!" "遵命!" 几名将领与军中禀吏被王宫护卫拖拽而出,沿途哀嚎不止。 后胜慌忙跪伏于地:"大王,臣管教无方,冒犯天威!" "丞相,在他们眼中,我齐国早已注定 ,而寡人也不过是 之君,是吗" "一群粗鄙武夫岂懂天下大势大王息怒,他们皆是胡言乱语!" "胡言乱语好一个胡言乱语!连寡人的丞相都满口欺瞒之词!" 齐王缓步走入房中,拾起一块掉落的羊肉轻轻擦拭。 "丞相,你说全城缺粮,连寡人都只能以咸菜果腹,这羊肉从何而来" 后胜闻言连连叩首:"臣有罪!臣有罪啊!" 冷汗浸透后胜衣背,他从齐王话语中嗅到了浓重杀机。 他不知所措,只能不断磕头,直至额头血肉模糊。 待他再抬头时,房中已无齐王踪影,唯余他独自跪伏。 后胜颤抖着爬向门外,刚探出头便撞见骇人一幕—— "此等蛀虫克扣军饷,贪没粮草,寡人已查实。将士们,值此存亡之际,他们该不该死" "畜生!我等饿得连刀都握不住了,他们还敢贪墨!大王,杀了他们!" "杀了他们!" "众将士安心,寡人必还你们公道!" "来人!" "在!" "将这些无君无父的败类斩首示众,抛尸城外,不得收殓!" "是!" 齐王招手唤来亲卫:"传令将王宫存粮尽数取出,让将士们饱餐一顿!" "这...大王" "你也要抗旨" "微臣不敢!只是若倾尽宫粮,日后大王..." "日后哪还有什么日后!速去!" 齐军将士见到食物,纷纷跪拜高呼:“大王 ,大齐永昌!” 欢呼声如潮水般涌起,齐王仰天大笑,笑声中却夹杂着无法言说的悲凉。 齐相悄悄退后,在这震耳欲聋的呼喊中,齐王的笑声尖锐而刺耳,仿佛带着不甘、绝望,甚至疯癫。 突然,齐王身形一晃,重重倒地。 “王上!” --- 城头突如其来的呐喊惊动了监视的秦军将领。 “怎么回事齐军要 ”他厉声下令全军戒备,以为齐军怒火中烧,准备殊死一搏。 秦军迅速沉寂,而齐军仍在欢呼齐王的恩德。 然而,欢呼未止,齐王骤然倒下,四周将士惊慌失措。 护卫蜂拥而上,只见齐王面无血色,有人颤声呼唤:“王上!” “扶寡人起来……”齐王咬牙撑起身子,目光扫过周围将士的脸。 他知道,此刻绝不能倒下。 “秦军为何停了” “回王上,秦军见我军严阵以待,已暂退。” “又是袭扰……若长此以往,我军必被拖垮!”齐王低声喃喃。 众将士齐声宣誓:“臣等誓死守城!” 齐王微微颔首,轻声对护卫道:“回宫。” 来时,他期待见到高唐城下飘扬的齐旗,可现实却如此残酷。 公子冲战败,粮道被断——任何一条都足以致命,而如今二者齐至。 那日田冲突围时,他尚存一丝侥幸,可今日高唐城外的秦军数量翻倍, 已不言而喻:临淄战事已定,秦军主力尽数回师。 可齐王仍不愿相信。 “哈哈哈…… 我田建!大齐朝堂奸佞横行,寡人……如何一战!” --- 翌日,秦军大营旌旗招展。 众将列队相迎,公子扶稣缓步而来。 他不再是昔日温润儒雅的少年,一袭黑衣肃杀深沉,眉宇间锋芒毕露。 “末将拜见公子!” 众将齐齐拱手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短短数日,我们竟又在此重逢!如今高唐战局已然明朗。"扶稣含笑说道。 "全赖公子运筹帷幄,使我军能以最小代价取得决定性优势!" "此功岂敢独占,若无诸位将军同心协力,怎能有此大捷!" "好了,闲话少叙,帐内商议!"蒙恬出言打断。 "白怵!贺秦!" "末将在!" "命你二人妥善安置齐王家眷,不可有丝毫怠慢!" "遵命!" 中军帐内,六位将领围着沙盘分析战况。 "齐王倒是有些手段,竟利用两国货币差异大做文章,还企图贿赂我军——这不正是我大秦惯用之计么" "齐王偶有灵光,可惜大多听信齐相后胜谗言。那后胜早被我大秦收买,正是他主张坐视五国 ,鼓吹侍奉强秦以求自保,可笑之至!" "堂堂齐国竟将存亡寄托于敌国仁慈可叹连横戟这般忠义之士,却报国无门!"蒙恬摇头叹息。 "慎言!若齐国尽是横戟之流,头疼的就是我大秦了。更何况齐国今日局面,是多少人苦心经营的结果。"王贲提醒道。 "还是商议下一步行动吧。" "还用商议公子早已布局妥当。看这数千家眷,胜负已定!" "话别说太满,若齐王狗急跳墙呢" "他敢高唐守军不足二十五万,我军算上收编降卒已近七十万!" "七十万雄师,他拿什么抗衡!" 众将闻言大笑,从军多年未打过如此富裕之仗。 "公子为何沉默"杨端和问道。 扶稣轻抚下颌:"陈驰,准备得如何" "万事俱备!" "很好,午时后我亲自出使齐国。" "不可!"陈驰急谏,"若齐王挟持公子,臣等万死难赎!" 众将纷纷劝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啊!" "无妨。齐王若敢对秦王之子出手,才是真疯癫。"扶稣从容道,"我送还其家眷,他反而加害世上岂有此理" " 之君不能以常理度之啊!" "我非去不可。陈驰若去,恐生变故。而我身为王嗣,身份尊贵,所言更能入齐王之耳。生而富贵者,岂愿赴死" "公子三思..." "休得多言!午时启程赴齐,此事已定。" ...... 诸位可知为何选在午时且容我卖个关子! 还望各位多多支持 "此次出使若成,则大业可期。众卿且去准备。"扶稣挥袖示意。他需趁着余暇,细细思量应对齐王之策。 诸将虽有不甘,却不得不从。公子既为主帅,军令如山。众人抱拳退下,唯留王贲一人。 "将军,那桩事可办妥了"扶稣问道。 "幸不辱命,涉案兵卒已尽数处置。只是..."王贲呈上数卷竹简,"另有要物需公子过目。" 扶稣展卷而阅,顿时合上竹简,目光如电:"此事还有谁知" "除你我二人,再无第三者知晓。" 扶稣霍然起身,手中竹简似有千斤之重:"身在庙堂高位,竟敢谋叛国祚!这群人当真利令智昏" "自求贤令颁行,六国士人纷至沓来。有名利之争,自然良莠不齐。"王贲沉声道。 "将这些密件封存,待归咸阳面呈父王。此事非你我可决,全凭圣意裁夺。你且退下罢。" "末将告退。" 扶稣未曾料到,连军中重地竟也有人渗透。此番查访,倒是意外揪出不少魑魅魍魉。他命人将密件封存,暂搁一旁。 当务之急,仍是高唐之局! 忽闻马蹄声急,秦军阵中一骑飞驰至城下,朗声喝道:"吾乃公子扶稣麾下千夫长贺秦!守城将领何在速来答话!" 城头现出一将身影:"本将王献,秦将有何贵干" "奉公子之命,持国书出使齐国!" 稍候。" 城门徐启,王献单骑而出。贺秦恭敬捧上黑龙纹饰的帛书:"请将军面呈齐王。" "必当速呈。" 接过国书时,王献忽问:"方才未听清,将军名讳是" "贺秦。"来人笑道,"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这封国书或可止戈息战,届时你我皆可青史留名了。" 王献默然,转身疾驰而去。这封国书,必须火速呈递齐王御览。 尖锐的金箔声刺破齐王行宫的寂静,这是召集朝臣的紧急信号。自齐国陷入危局以来,高唐城内几乎每日都会响起这样刺耳的声响。 可每次朝会议事,大臣们也不过是敷衍了事。每日争论的议题始终如一——如何拯救危在旦夕的齐国,如何抵挡势如破竹的秦军。 说来简单,若能击败秦军自然万事大吉。但这般异想天开的念头,与痴人说梦何异 然而今日朝会伊始,齐王便抛出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或者说,这正是高唐群臣期盼已久的转机——和谈! "大秦送来国书,扶稣将为正使,陈驰为副使,一个时辰后前来议和。诸位爱卿,都说说吧!"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竟鸦雀无声。这分明是他们最渴望听到的消息,此刻却无人敢率先进言。 "怎么平日不是争得面红耳赤吗今日都成哑巴了"齐王高坐王位,眯起双眼,"和谈还是死战,给寡人个说法!" "启禀王上,城内粮草已断,将士怨声载道。" "回王上,自断粮以来,士卒哗变十余起,杀官抗命者更是不计其数。" 齐王拍案而起:"一群饭桶!连自家兵卒都弹压不住" "王上明鉴,饥肠辘辘的士卒手执利刃哗变,若要 必施以雷霆手段。可杀戮只会激起更多叛乱......" "当真无计可施" "禀王上,解铃还须系铃人——唯有粮草方能平息众怒。" 忽见齐相后胜泪流满面跪地禀报:"王上,自扶稣公子放松城防,我军斥候得以传回噩耗!" 齐王心头一颤:"讲!"